董明感冒了。
用這會兒的話說,應該叫傷寒,可以殺死人的。
他請了假,窩在房間裡。徐庶給他熬着藥,陪着他聊天。
“元化先生應該一同來洛陽的,這裡的醫生,學生總有些不放心。”徐庶小火熬着藥材,對董明說道。
董明倒是不在意這些,實在不行他還能從系統那裡兌換一些特效藥出來,總之不會被一個小小的感冒幹掉就是了。
“不說這些,你熬完了藥,去吧志纔給爲師找來,爲師有些事情要讓他去做。”董明覺得腦袋昏昏沉沉的,有氣無力的吩咐道。
徐庶聞言有些擔心的說道:“老師既然生病了,就休息一些日子吧?”
“無妨,只是有些事情讓志纔去辦罷了。”董明擺擺手,解釋道:“還算是個重要的事情,拖不得。”
“學生省得了。”徐庶點點頭。
藥材熬好了,徐庶端了一碗喂董明喝下去。喝了藥之後,董明沉沉的睡了過去。等他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頭還有些疼,但是已經沒那麼嚴重了,說明這個時代的藥還是有些作用的。他醒過來,穿上衣服,才注意到門口有個人影。
“庶哥兒?”董明問了一句。
“老師,是學生。”門外傳來戲志才的聲音。
董明一拍腦袋,他纔想起來,吃藥之前讓徐庶去找戲志才的時期,那會兒還是上午呢,看樣子戲志才應該等了很久。
“等了很久?”董明問了一句,道:“快進來吧,外面還是有些冷。”
戲志才大踏步走進來,對着董明行了一禮,道:“老師找學生何事?”
“爲了王韋的事情。”董明先倒了一杯茶,然後喝了一口道:“他過些日子會跟你對接,具體的事情......”
董明如此這般的交代了一番。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就是讓王韋當一個雙面密探罷了。他仍然向劉宏報告董明和新學的動向,反過來董明也打算通過王韋來試探劉宏的反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董明想要徵收商稅,那麼就可以讓王韋先行告知劉宏,看看他的反應如何,如果他支持那就好辦,如果不支持也不反對,也可以做做。如果他反對的話,那董明就可以暫時改革其他的方面。
一點點的試探,直到最後一切都水到渠成。
將事情給戲志才交代了一番之後,董明摸着茶杯笑着道:“這件事兒爲師思來想去還是你來做最合適。”
戲志才點點頭,道:“學生省得了。”
“嗯,今天太晚了,明日再走吧。”董明看了一眼窗外,直到已經是深夜了:“讓庶哥兒給你安排一下房間就行。”
戲志纔沒有拒絕,答應下來。
翌日,戲志才和董明一同出府。兩個人都要去坐班,不同的是戲志才的工作要忙一些,董明只是過去睡覺罷了。
到了地方,董明剛剛進門,趙岐就迎了上來。
“太常大人,宮裡來信了,讓大人與某一同覲見。”趙岐上來就說道。
“哎?”
董明楞了一下,劉宏這見他是不是見的有些頻繁了?不過這一次跟趙岐一起去,應該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咱們現在過去?”趙岐問道。
董明點點頭:“那就去吧。”
跟在趙岐後面,兩人並沒有去南宮,也沒有去北宮,反而轉到了長秋宮。長秋宮是何皇后的居所,這一點董明還是知道的。
“唔?這裡咱們進去不合適吧?”董明上前拉住趙岐,一字一頓的說道。
趙岐聞言解釋道:“天子就在裡面。是天子讓你我二人來這裡的。”
“傳信的小黃門呢?”董明又問了一句。
“先回來了,老夫爲了等你所以就讓他先回去了。”趙岐說着從懷裡摸出一個腰牌,遞給了董明。
董明接過來看了一眼,然後道:“那行吧。”
趙岐點點頭,大概是爲了打消董明的疑慮,繼續走在前面。兩個人進了長秋宮,董明心思急轉,劉宏若是召見他還好理解,但是召見趙岐的話....
董明開始回憶這些天對趙岐這個人瞭解到的一些資料。
唯一值得說道的就是他是個經學大家,主攻《孟子》,最早的孟子注本就是趙岐編寫的《孟子章句》。
如今趙岐正在寫這本書,還曾經跟董明有過探討。董明雖然不是什麼經學大家,但是他讀過朱熹的《孟子集註》啊。對《孟子》一書,還是有些瞭解的。當然了,董明對朱熹的那一套“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是嗤之以鼻孔的。
單就對《孟子》的註解來說,董明更加喜歡趙岐的版本。趙岐註釋《孟子》注重訓詁,兼重語句的詮釋而朱熹則注重義理,兼重詞義的解釋。
趙岐的這種註解的方式,真要說起來,得從兩漢之際今古文經學之爭說起。
今文學家注目於經書的‘義’,所以注重‘微言大義’,和政治的關係也較爲密切;古文學家在古文經書發現後即注意校勘脫簡,所以治經注意名物訓詁。
而趙岐兼採兩家之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孟子章句》:“漢儒注經,多明訓詁名物,惟此注箋釋文句,乃似後世之口義,與古學稍殊”,焦循《孟子正義》也說其:“疊訓詁於語句之中,繪本義於錯綜之內”與漢代其它注書相比,《孟子章句》既“箋釋文句”,又注意名物訓詁。如《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趙注:“曰,辭也。叟,長老之稱,猶父也。孟子去齊,老而之魏,王尊禮之曰:父,不遠千里之路而來,此亦將有以爲寡人興利除害者乎?”既重訓詁,又有句意的闡釋。
同樣是《梁惠王上》:“《詩》雲:‘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yo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朱熹的註解是:“經,量度也。靈臺,文王臺名也。營,謀爲也。攻,治也。不日,不終日也。亟,速也,言文王戒以勿亟也。子來,如子來趨父事也。靈囿、靈沼,臺下有囿,囿中有沼也。麀,牝鹿也。伏,安其所,不驚動也。濯濯,肥澤貌。鶴鶴,潔白貌。於,嘆美辭。牣,滿也。”
可以看出來相較於趙岐的註解,朱熹的註解更加註重每一個詞的詞義。釋詞非常的細緻詳盡。但是這種詳細的註解,其實夾雜了很多朱熹以“理”爲核心的理學思想。
除此之外,趙注徵引諸經,朱注廣引諸說;趙岐“疏不破注”,朱熹辨析存疑。不管怎麼說,兩個人都是大佬,董明也就佔了個穿越衆的便宜,不然也不能跟趙岐探討這些形而上的東西。
從這一點來說,劉宏喊上了他趙岐,再加上他這個新學領袖來長秋宮,很可能是想要聽課?
就在董明胡思亂想的時候,兩人已經來到了一處寢宮前。
“到了。”趙岐小聲提醒了一局董明。
董明點點頭,走到趙岐前面,自有眼尖的小太監跑進了寢宮內,不一會兒就小太監就跑了出來,將兩人請了進去。
進了宮內,董明掃量了一眼,看到了劉宏、何皇后和劉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六七歲的小男生,跟劉辯有幾分相似,樂呵呵的站在劉辯旁邊,看起來很是機靈。
想來應該是比劉辯小五歲的劉協。
小傢伙從小被董太后養在身邊,這是董明第一次見到他。
“微臣見過陛下、皇后娘娘、兩位皇子。”董明行了一禮,來了一個掃堂腿,一口氣都說了一遍。
倒是趙岐老老實實的給每一個人都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畢竟是《孟子》大家,注重禮教。
“今天找你們過來,是想讓你們二位當兩位皇子的老師。”劉宏笑着說道:“辯兒和協兒過些日子要去觀政了,但是學業不能落下來。朕就想到了你們兩個人。”
這有些不合規矩其實,不過如今的劉宏大有打破陳規的氣魄,做起事來很是隨心所欲。
董明聽到這話面無表情,倒是趙岐很是激動。萬一選對了人,那可就是帝師了啊,這對一個儒家弟子來說,絕對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他嚥了咽吐沫,等着董明回話。
“好。”董明說了一個好。
劉宏笑着點點頭。何皇后卻皺了皺眉頭,她有些不太喜歡董明身上那股莫名的氣質。相反還是一臉恭敬的趙岐,看着舒服一些。
趙岐也連忙應下來。
董明卻低着頭,皺着眉頭:“劉辯本就我的學生,若是劉宏真有心,直接讓劉辯跟之前一樣化名跟着我就行了。眼下來這麼一出...顯然是想讓我收下劉協......”
他覺得有些惆悵,畢竟人都有個先來後到,大多數時候人還是念舊的。已經呆了劉辯這麼些年,他不想換了。若是接下了劉協,那日後兩人相爭,他該如何自處?
“辯兒仁和敦厚,協兒聰明機靈,兩位都是大漢有名的名仕大儒,可擇一教之。”劉宏說這話的時候,盯着董明,眼神裡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
選劉協!
董明微微嘆了一口氣,正準備拒絕的時候,何皇后忽然開口道:“辯兒,你喜歡趙先生嗎?”
何皇后突然的一句話,讓劉宏和董明同時皺起了眉頭。
劉宏皺眉頭是不滿何皇后忽然開口,董明則是在納悶自己什麼時候得罪了何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