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章 十一月

“光一個南市,規模還是太小了。南市靠近洛陽,再擴大也是有個限度的,下官想着,可不可以在周邊的縣城再找一個地理位置還不錯的地方,修建一個新的市場,用來分擔南市的壓力。”

陰白說到這裡,從懷裡摸出來一張地圖,上面只有一些簡單的線條,繼續道:“這是下官自己畫的地圖,並不怎麼精準,但是大概的方位是對的。”

說着,陰白將地圖鋪在桌面上,指着地圖中心說道:“這裡就是洛陽縣,用圓圈圈起來的位置就南市。下官想了一下,如果以南市爲中心,往周邊擴展出以南市爲中心的商業圈,這幾個地方是最合適的。”

陰白在地圖上點了幾下,董明看了過去,點了點頭:“那你覺得哪裡更合適呢?”

“這裡!”

陰白在地圖上用筆圈了一下。

“虎牢關?”這倒是讓董明很是意外了:“爲什麼要選在虎牢關呢?”

陰白笑了笑:“虎牢關地處要道,南來北往的客商出入司隸虎牢關幾乎是必經之路,如果在這裡設立新的商業區,就可以減少他們在路程上話費,想來會吸引很多商人過來的。”

董明也就是隨口問問,只要陰白不扯淡,他就不會說什麼的。在虎牢關建一個新的市場,是可行的。

事實上,以洛陽南市爲中心,在函谷關和虎牢關做兩個小型的貿易區是非常合適的。隨着漕運的開發和水泥路的修建,從東至西,虎牢關、洛陽南市、函谷關三點一線,將會形成一個經濟帶,成爲大漢朝未來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商業中心。

甚至可以這麼說,這條微型的經濟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將會成爲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商業中心。

這原本也是董明的計劃,只不過眼下做起來還是有些力有不逮。

一來人手不太夠,尤其是懂經濟學的人手,太少了;二一個則是南市的問題,南市發展到現在,其實還處於自由放任的狀態。董明是打算在南市完成市場與計劃並行的經濟模式之後,再開始打造這一條經濟帶;第三點則是交通的問題,漕運還好說,眼下的就足夠用,關鍵是陸路。想要修通這麼一條水泥路,少說得三四年。

“想法不錯,不過先做前兩個吧。”董明笑着對陰白說道。

陰白雖然不明白爲什麼只讓他做前兩個,但是他作爲一個新人,自然不敢直接反駁董明。稍微沉吟了一下,他還是問道:“伯照先生,虎牢關那邊有什麼問題嗎?”

“你別多想,只是還沒到時候罷了。”董明對他擺了擺手。

“下官知道了。”

陰白顯得很是恭順,又跟董明聊了一些細節之後,便告退了。他走之後,董明回到班房裡,招招手,將張鬆喚了過來。

“先生?”張鬆笑着走過來,帶着疑惑問道:“有啥子事?”

董明對張鬆點點頭,道:“子喬啊,瞭解陰白嗎?”

之所以問張鬆,是因爲張鬆過目不忘,每個在尚書檯行走的人,他都能記住,並且還能記住他們的詳細資料。

張鬆聞言點點頭,道:“大人想知道哪一方面的?”

“嗯?”這一下把董明給問懵了:“什麼哪一方面的?就他這個人啊。”

“這樣啊.....”張鬆好像有些失望?

“陰白,還不錯啊。”張鬆一臉輕鬆的說道:“有些獨來獨往,不過在政務上倒是沒拖過後腿,能力還挺不錯的。真要說的話....他好像挺喜歡讀書的,用博覽羣書來形容毫不爲過。哪怕是舉了孝廉,做了官,也仍然手不釋卷。”

“說這些幹嘛?”董明皺皺眉頭:“班房裡的人,誰不愛看書?”

“....關鍵吧,他看的都是新學的書籍”張鬆小聲說道:“這位是康成公的學生,每日裡鑽研新學,是不是挺奇怪的?”

“我說呢.....”董明想到剛纔跟陰白交談的時候,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的濃濃的新學門人的風範。

“還有什麼其他的嗎?”董明又問道。

張鬆撓撓頭:“剩下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了,大人也要聽?”

“什麼小事情?”董明看着張鬆的模樣,覺得他有些奇怪。

張鬆上前一步,幾乎趴在了董明的矮几上,用極爲細小的聲音說道:“下官聽說,陰白到現在沒有娶妻,可能是好男風!”

“什麼亂七八糟的!”董明有些無奈了:“你少打聽這些沒用的東西。”

張鬆訕笑了一下:“就是好奇,好奇。”

“行了,你去吧。”

董明擺擺手,讓張鬆去忙活。他坐在那裡想了一下,笑了笑:“陰白,挺有趣的。不過...讓這麼一個人來接手商業司...陛下,我是該你說心裡有數呢,還是該說你不適合當個皇帝呢?”

劉辯又幹了一件很符合他行事風格的事情:想做把事情做絕,但是總愛留一線。想要在尚書檯搶班奪權,結果呢?先給了變法一派一個郡守,然後又派了一個親新學的人接手商業司。

董明都不明白了,這是要奪權呢,還是要搭把手呢?

“還是年輕啊!”

吐槽了一句,董明繼續處理政務。

......

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發生,董明每天就在尚書檯窩着。有朝會就參加一下朝會。自從巫蠱之事結束之後,朝廷裡更沒有什麼風波。大家也沒有心情搞事情,願意做事的就努力做事,不願意做事的,就磨洋工。

大家和和氣氣的來到了十一月底。

月末的時候,洛長水泥路修成了。受到技術的侷限,很多地方只能繞道而行,整個洛長水泥路,要比預計的長上不少。

洛長水泥路總長七百九十多裡,說起來自然是八百里了。筆直的水泥路,可以容納四馬並行。四馬並行並不是說,四匹馬的寬度,而是四匹馬帶着馬上騎士奔跑起來的寬度。

大概八米寬的樣子,分爲兩條道,中間留了巴掌大的空隙,填充了碎石子用來區分兩條道。當然空隙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防止夏天的時候,路面受熱膨脹開裂。

具體有多少作用,真的很難說,眼下技術、材料等等都不過關,這條水泥路能撐幾年還真不好說。但是就算這水泥路開裂了,也沒啥。總比漫天黃沙的泥土路要好太多了。

十一月三十日,清晨。

爲了慶祝大漢朝第一條水泥路投入使用,洛長水泥路,洛陽這邊的起點,南市的入口處堆滿了人。

劉辯帶着張全、呂強,還有全套天子車架在路口等着。董明等官員,也都騎着高頭大馬,陪在車架左右。道路兩旁全都是圍觀的百姓、商人。

從入口處開始,每隔一步的距離,就有兩個全副武裝的禁軍士兵,守在道路兩邊。一直蔓延到遠處,直到看不見的地方。

劉辯的車架緩緩移動着,百官也騎着馬緩緩往前走,圍觀的百姓也跟着往前走。在場的這些人,除了變法一系的官員之外,沒人能明白,這樣一條路意味着什麼。

只是所有人都覺得新鮮,都想上水泥路上走走看看。還有人蹲下來用手摸了摸水泥路,研究這玩意到底是什麼材質的。

劉辯的車架沒有走太遠,大概走了兩公里,就折返了。

本來就是走個形式,表示一下朝廷對水泥路的重視。包括很多大臣,來的時候都想好了,只是爲了給劉辯、給董明一個面子。

可是走了兩公里之後,有些腦子活泛一些的官員就咂摸出味道來了。

平整、沒有坑坑窪窪的地方;哪怕是下雨了也不會出現水坑、更不會有爛泥;騎馬也好,坐馬車也好,顛簸感都少了很多。尤其是坐馬車的時候,感覺最爲直觀,雖然還是會顛簸,但是已經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了。

最重要的一點,牲畜在拉車的時候很是省力。

“這條路....”百官之中,陰白低聲對陰循說道:“叔父,這條路最大的作用是兩個方面。”

“嗯?不就是更舒坦一些嗎?灰塵少了很多,下雨天也不用擔心道路難行了。”陰循直接將自己的感覺說了出來:“還別說,這麼一想這路還真不錯。”

“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處,真正的好處還在別的地方呢。”陰白對陰循到:“叔父,您看看衛將軍他們那些人,是不是都挺高興的?”

“是啊。他們高興什麼?”

“高興這條路啊.....”陰白覺得很無奈:“在這條路上,牛馬少說可以多拉一成的東西,速度還不會變慢。軍隊行軍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大雨等惡劣天氣會嚴重影響到行軍速度了。您也知道,打仗的時候什麼最重要。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又有說兵貴神速的。”陰白一臉感慨的說道:“這水泥路,就能滿足這兩點。”

“你這麼一說還真是!”陰循恍然大悟,緊接着又道:“那這麼說,第二個方面就是在做買賣的時候方便了?拉的貨更多,速度更快....妙啊!”

“叔父說的是。”陰白點點頭,自家叔父總算在官場上沒有白混這麼多年,還是有些眼光的。

他倆這邊說的時候,很多人也都反應過來了。反應過來之後,有些人感覺很是高興,覺得董明他們這一次做的不錯,利國利民啊。

有些人則有些吃味,這麼一個功績,怎麼就沒有落在自己的頭上呢?

董明則在跟劉辯交談。

“老師,這條路.....不錯。朕在馬車裡竟然連一點兒的顛簸感都沒有。不錯,非常的不錯。”劉辯看起來心情不錯,也不知道是因爲這條水泥路,還是因爲有機會出宮溜達。

也許兩者皆有吧。

“陛下喜歡就好。”董明點頭應下來,然後道:“不過這條路,不光光是讓陛下乘坐馬車不顛簸而已。”

不等劉辯張嘴,他就將修路的目的和這條路投入使用之後帶來的好處,詳細的告訴了劉辯。

劉辯可以不懂,但是他不能不說。

“所以有了這條路之後...不對,是有了更多的水泥路之後,天下就會越來越富庶,大漢朝也會越來越強大?”劉辯聽明白之後,興趣盎然的問道。

董明點點頭:“您可以這麼理解。”

“那咱們多修路啊。”劉辯理所當然的說道:“修滿全天下!”

“沒必要。”董明看了一眼劉辯:“基礎設施建設,要根據情況來...簡單地說就是,眼下能把司隸的主幹道和各郡縣的道路修出來就行。材料、調研、規劃、施工等等加在一起,估計得四五年才能行。”

“這麼慢?”劉辯想了想道:“那豈不是要幾十年才能修滿全天下?”

“你在想屁吃!”

董明心裡回了一句。修滿全天下?還幾十年?除非科技一步三臺階,跑步進入現代化,不然想都別想。

以現在的技術,甚至可以說以日後的技術進步爲前提下來思考修路這件事,其實也樂觀。平原地區還好說,到了南方河網密佈,丘陵遍地,山地盆地錯綜複雜,修路?拿命填都填不出來。

雖然心裡是這麼想的,但還是耐心的跟劉辯解釋道:“資金、技術都不足以支持大規模修建水泥路....而且也實在沒必要。這樣巨大的支出,產出太少了。有這個功夫,不如把運河打通,連接南北,加強朝廷對南方的統治力度。”

“什麼運河?”劉辯問了一句。

董明想了想道:“這件事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這樣吧,明日臣去宮裡找陛下,會將這運河好好跟陛下說道一下的。”

“也好!”劉辯答應下來。

董明所說的運河,自然就是後世鼎鼎有名的京杭大運河了!京

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途經今江浙、蘇省、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四九城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爲南四湖(山洞省微山縣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

按照董明的計劃,以春秋時期吳國爲討伐齊國而修建的邗溝爲起點,將其擴修,然後連接至洛陽。從洛陽對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

緊接着,從長安修建到潼關以東,以渭水爲主要水源,連接黃河。

再然後,從洛陽溝往兩邊開鑿,溝通黃河與淮河兩大河流。

最後從淮水南岸的山陽開鑿,一路向南,直達江都西南方,接入長江!

也就是說,整個大運河分爲四個部分修建,長安到潼關入黃河爲一段;洛陽溝連接黃河、懷化爲第二段;山陽至江都接入長江爲第三段;沁河口到涿郡爲第四段。

這樣一來,就能連通南北了。當然了,這是初期的規劃。當這四段完成之後,大運河已經有了基本骨架,後面肯定還要繼續往南走。

光是眼下這四段,董明都得小心翼翼的修,可不能跟後世的隋煬帝一樣,修了大運河造福了整個華夏,最後落了個一地雞毛,啥也不是。

123章 緣由355章 計劃通398章 你跟我去賣酒189章 董明劉宏,各得其利198章 要開始了424章 國家分配媳婦兒?266章 規劃、決策和執行022章 驚變314章 答司馬朗問130章 隨俺來136章 董明回新野,許能種水稻048章 徐盛和徐暖018章 袁家兄弟146章 大馬車081章 張樑、張寶208章 劉宏,你是要坑老子啊352章 多了一個劉岱061 蓋勳145章 新故事的前奏292章 劉宏託孤381章 魯肅、荀彧233章 變法(終)245章 變法第一槍(二)153章 華佗183章 朝堂上的爭鋒149章 明心見性330章 蒸汽機的可能324 請吃飯159章 藥到病除118 潛移默化376章 放榜166章 看雲識天氣343章 還有誰!159章 藥到病除261章 製鹽268 軍屯出問題(二合一)259 科學司投入使用387章 教育司066章 進擊的劉宏286章 請給我正向的反饋358章 荀222章 這一夜好漫長(三)067章 周福055章 蔡邕再訪106章 跨時代了?183章 朝堂上的爭鋒353章 錢莊的問題285章 朕這一輩子021章 劉表097章 劉備真真好厲害167章 中平五年,春正月012章 第六個學生349章 司馬防很有趣160章 破案421章 計劃通024 無題274章 爭論370章 有一說一,趙雲第一?071章 朱儁兵敗085章 新野350章 小故事和一齣戲056章 給劉備求個官(感謝寵獸導師的打賞)337章 新學和舊儒學363章 明德書院·新093章 求親?381章 魯肅、荀彧246章 觀政分配243章 變法第一槍(一)078章 廣宗299章 王斌出籠!023章 大漢327章 簡雍明悟、荀爽古怪048章 徐盛和徐暖082章 追擊014章 野道士414章 鼓勵生育的討論和解決辦法325章 高大壯077章 大勝006章 諸葛珪402章 注意身邊的人177章 益州黃巾125章 戰前256章 家事難斷,國事艱難199章 整裝待發215章 又要逃離洛陽?382章 關於小學355章 計劃通207章 荀沂195章 是誰呀367章 有人作弊?314章 答司馬朗問182章 太常董明031章 席地而講067章 周福039章 簡憲和只能做這麼多了191章 驚蟄(祝大家中秋節快樂)190章 王韋個濃眉大眼的背叛了?412章 變化390章 袁家錢莊的問題249 孫挺進洛陽
123章 緣由355章 計劃通398章 你跟我去賣酒189章 董明劉宏,各得其利198章 要開始了424章 國家分配媳婦兒?266章 規劃、決策和執行022章 驚變314章 答司馬朗問130章 隨俺來136章 董明回新野,許能種水稻048章 徐盛和徐暖018章 袁家兄弟146章 大馬車081章 張樑、張寶208章 劉宏,你是要坑老子啊352章 多了一個劉岱061 蓋勳145章 新故事的前奏292章 劉宏託孤381章 魯肅、荀彧233章 變法(終)245章 變法第一槍(二)153章 華佗183章 朝堂上的爭鋒149章 明心見性330章 蒸汽機的可能324 請吃飯159章 藥到病除118 潛移默化376章 放榜166章 看雲識天氣343章 還有誰!159章 藥到病除261章 製鹽268 軍屯出問題(二合一)259 科學司投入使用387章 教育司066章 進擊的劉宏286章 請給我正向的反饋358章 荀222章 這一夜好漫長(三)067章 周福055章 蔡邕再訪106章 跨時代了?183章 朝堂上的爭鋒353章 錢莊的問題285章 朕這一輩子021章 劉表097章 劉備真真好厲害167章 中平五年,春正月012章 第六個學生349章 司馬防很有趣160章 破案421章 計劃通024 無題274章 爭論370章 有一說一,趙雲第一?071章 朱儁兵敗085章 新野350章 小故事和一齣戲056章 給劉備求個官(感謝寵獸導師的打賞)337章 新學和舊儒學363章 明德書院·新093章 求親?381章 魯肅、荀彧246章 觀政分配243章 變法第一槍(一)078章 廣宗299章 王斌出籠!023章 大漢327章 簡雍明悟、荀爽古怪048章 徐盛和徐暖082章 追擊014章 野道士414章 鼓勵生育的討論和解決辦法325章 高大壯077章 大勝006章 諸葛珪402章 注意身邊的人177章 益州黃巾125章 戰前256章 家事難斷,國事艱難199章 整裝待發215章 又要逃離洛陽?382章 關於小學355章 計劃通207章 荀沂195章 是誰呀367章 有人作弊?314章 答司馬朗問182章 太常董明031章 席地而講067章 周福039章 簡憲和只能做這麼多了191章 驚蟄(祝大家中秋節快樂)190章 王韋個濃眉大眼的背叛了?412章 變化390章 袁家錢莊的問題249 孫挺進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