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離開蔡邕的府邸,衛覬送他出門。出了大門以後,衛覬笑着順道:“大人莫要怪丞相大人,這事兒兩位王爺上心的緊,一直催促着。大人沒辦法,纔將您找了過來。”
“放心吧,這都是小事兒,但是苦了伯喈先生了,攤上這麼兩個不着調的王爺。”董明搖搖頭,表示自己並不是很在意。
衛覬聞言笑了笑,這話他可沒法接。哪怕他也認同董明的話,可是董明說得,他衛覬說不得。
“不過大人,有件事下官還是想說一下。”衛覬猶豫了一下又道:“這事兒丞相大人讓瞞着,可下官實在是忍不住。”
董明站定,一臉認真的對衛覬道:“既然伯喈先生不讓說,你還是別說了吧!”
衛覬聞言一愣,繼而反應過來董明是誤會了,連忙解釋道:“不是大人想的那樣,下官要說的是丞相大人的身體。”
“伯喈先生怎麼了?”董明眉頭緊皺:“莫不是病了?”
衛覬苦笑一聲:“這事兒不太好說,只是近日以來,總是喘不上氣,使不上力氣。也延請了郎中,開了幾個方子,抓了一些藥。只不過一直不見好轉。”
“去醫院了嗎?”董明又問道。他嘴裡的醫院自然就是錢莊出資,華佗做院長的醫院。
衛覬嘆了一口氣道:“唉,大人不想讓人擔心,便沒有去醫院。只是隨便清了一些郎中看了看。昨日倒是請了御醫過來,不過他們只會開一些溫和的方子,治病是萬萬不能的。”
董明倒也知道,皇宮裡的御醫、御廚,能力其實沒問題。在自己的行業內,一定是行家裡手。只不過,給皇帝辦差,不出錯就是最大的成功了。這也就導致他們養成了凡事求穩的性格。
“我去請元化先生過來的。”董明嘆口氣道:“伯喈先生的身體一定要注意。這些日子,你想辦法讓他多休息,少操勞。”
“難啊。”衛覬道:“眼下事情太多,光是昨天丞相大人就忙活到了二更十分。今日一大早就起來了,算起來頂多也就睡了兩個時辰多一些。”
“尚書檯這邊送來的摺子不是都處理好了嗎?”董明皺眉頭問道:“只需要伯喈先生看一下,就可以了吧?怎麼會浪費這麼長時間?”
衛覬解釋道:“老大人不放心下面辦事的人。每一件都會找主事的人過來,詳細叮囑。這速度也就慢了下來。您也知道,老大人是個仔細的人,又忠心爲國。這些日子,他都是如此做的。”
“再一個,老大人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年齡也上來了,很多事情本就做的慢了。”衛覬這個時候活像蔡邕的兒子一般絮絮叨叨的:“也好忘事,昨日處理好的公務還會拿過來再問一遍。要下官說,也是時候讓老大人清閒兩年了,若是繼續這麼下去的話,他身體肯定受不了。”
董明沉默的聽着,聽完之後,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眼下蔡邕還不能退,至少幾年之內,蔡邕都需要在那個位置上坐着。
若是蔡邕眼下就退了,那麼接任者最合適的人選,定然不會是董明。年齡上,董明太過年輕了;威望上,董明也就在變法一派有威望;家世背景,除了一個董家之外,沒什麼能拿出手的。
就算算上諸葛家和荀家,這家世背景是夠了,年齡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說到底,還是他太年輕,崛起的太快了。哪怕朝政都是他說了算,但是在官位上,還是要壓一壓的。無他,若是眼下蔡邕退位,他繼任的話,以他的身體素質,說不定能熬死劉辯....
封無可封,賞無可賞,還年紀輕輕的臣子,就只能去死了。
這也是蔡邕明知道自己身體情況,每況愈下仍然硬扛着的原因。他必須給董明多爭取幾年時間才行。哪怕再多五年都可以,他相信五年之後董明哪怕仍舊年輕,但是威望也足夠繼任爲丞相了。
董明明白,蔡邕也明白。若是蔡邕此時退了,那麼下一個繼任者的人選其實很好選。楊彪、袁逢、袁隗或者在宗室中選一個德高望重之輩。
這些人,哪一個董明都不放心,蔡邕也不放心。
“大人,丞相大人的問題,不是換一個大夫就能解決的。他需要的是休息!”衛覬言辭懇切,可以看出來,他對蔡邕的健康很是上心。
董明點點頭:“這件事我已經知道了。先讓元華兄給他調理身子,剩下的事情我來想辦法。”
有些事情沒法明說,董明只能這樣回覆衛覬。
衛覬聞言對着董明長身一禮:“拜託大人了!”
“放心吧。”董明嘆了一口氣。
辭別衛覬,董明直接去了尚書檯。
到了尚書檯之後,就是日常的工作。只不過這一次他吩咐了一下,將政務處理的更詳細一些,儘可能的減少蔡邕的工作壓力。
當晚,董明再一次來到了蔡邕的府邸,見到了蔡邕。彼時蔡邕剛剛送走一個官員,說的是關於武備的事情。
“伯照,怎麼這個時候過來了?”蔡邕看起來很是疲憊,不過仍然強打着精神。
董明坐到他對面,蔡邕用的還是矮几和坐墊,久坐對屁股和腿腳都不好。
“先生,明日在下送一套桌椅給你吧,這樣腿腳也舒服一些。”董明笑着說道,聊起了家常。
蔡邕聞言擺擺手道:“那東西坐起來有些不太雅觀。”
“嗨,有什麼不雅觀的,多穿一條褲子的事情。”董明笑着道:“等明兒,我讓家裡的裁縫過來,給您量身定做幾身,再給您送一套桌椅板凳過來。這樣對腿腳好。”
蔡邕答應下來,道:“伯照這個時候來這裡不會就爲了給老夫送東西吧?”
“是有些事情要跟您老人家說道說道。”董明這個時候一臉正色起來:“聽說先生最近身體不太舒服?”
“伯覦跟你說的?”蔡邕楞了一下,然後笑着道:“就他會操心。沒有的事兒,老頭子身子骨好着呢。至少還能再幹個四五年。”
“先生莫要誆騙在下,您是知道的,在下也粗通醫學,望聞問切也是瞭解一些的。”董明開始扯淡:“您身子骨怎麼樣,可瞞不住在下。”
“行了,最近是有些不舒服,但也沒有伯覦說的那麼嚴重。”蔡邕擺擺手:“伯照就不用擔心了,把心思放在變法上就行。這可都光禧年了,咱們也該正兒八經的幹一些大事了。”
“過兩日尚書檯會出一個關於鹽業官營的條例以及相關的律令,從這方面開始着手做,先生儘管放心便是。只是您這身子骨可不能忽略了,要不然就歇息一個月呢?”董明先說了接下來的打算,讓蔡邕安心,然後才勸了他一句。
蔡邕聞言搖搖頭:“若是老頭子休息了,這公務可就難了。”
“給陛下就是了,他也該學着獨自處理政務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也沒有什麼大事兒。如果真出了大事,您老再搭把手也就行了。您說呢?”董明知道直接勸是勸不動蔡邕的,但是拿劉辯來說項,一定會有奇效。
“陛下業已十四歲了,過些日子都成婚了,也該讓他獨自處理政務了。”蔡邕聞言點點頭:“若不是伯照你提醒了,老頭子差點就忘了,成了那戀棧不去、貪戀權位之人了。”
“伯喈先生說笑了,陛下還得跟您學着。”董明笑着說了一句。人老了之後,其實跟小孩兒差不多,喜歡聽好話。蔡邕雖然不至於像小孩子一樣,但是多說兩句漂亮話給他聽,總是能讓他舒心的。
人一開心了,這身子骨自然也就會健康許多。
“眼下還是不成,下個月吧。”蔡邕笑着道:“這個月老夫先帶着陛下熟悉政務,等下個月了,再讓陛下接手。若是冒然給了陛下,想來會讓他手忙腳亂的。陛下是個聰明的皇帝,咱們得用心教。”
聽着蔡邕絮叨,董明到沒有不耐煩,只是頻頻點頭的應和着。大概人老了都這樣,愛說話,愛讓別人聽他說話。
“要說陛下,也真是不容易。先帝和皇太后都不在了,唯一的弟弟又與他不怎麼親厚。自己一個人住在深宮裡,這一想起來,老頭子這心裡就難受的緊。”蔡邕說到這裡的時候,只覺得鼻子發酸,連眼圈都紅了。
董明也不明白,蔡邕爲什麼這麼多愁善感。只不過他說的倒是實話,劉辯才十幾歲,就沒了雙親,倒是真有些可憐了。按照道理來說,劉宏死了,何皇后可沒有死。若是何皇后死了,怎麼也要發喪的,一如當年的董太后一樣。
可並沒有。自從何皇后回宮之後,誰也沒有見過她。就跟後來被送進宮裡的何進一樣,銷聲匿跡。一直到現在,劉辯登基了,遍尋後宮也沒有發現兩人的蹤跡或者是屍體。兩人的下落,隨着劉宏的離世,變成了一個秘密。
蔡邕感慨了一會兒之後,擦乾了眼淚道:“人老了,一說起這些,這眼淚就下來了,讓伯照見笑了。”
董明搖搖頭道:“大人是真性情。”
這纔是蔡邕,情感豐沛而不知遮掩。這些年他爲了報答劉宏知遇之恩,爲了幫董明遮風擋雨,壓抑着自己的性情,想來也夠辛苦的。這也是爲什麼,才五十多歲的蔡邕,看起來猶如七十歲一般的原因之一。
“行了,還有公務沒處理完呢,你們尚書檯的速度太快了,老頭子可趕不上你們。”蔡邕笑着說道。
“您大可不必事必躬親,有些事情讓下面的人去做就行了,你只要把握好大方向,驗收成果即可。做的好了就賞,做的不好就罰便是,不用這麼辛苦。”董明又勸了一句。
蔡邕搖搖頭:“你說道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想着若是我用心一些,不就不會出現那做不好的事情了嗎?懲罰有什麼用?事情還是辦砸了,倒不如一開始就辦好。既省時間,又能給朝廷減少負擔。”
董明知道勸不動蔡邕了,他能答應下個月休息一段時間已經是極限了。
“既然如此,在下就不打擾先生了。”董明起身告辭。
“去吧去吧,你留在我這裡時間太長了,也不好。”蔡邕笑着答道。
董明也知道這一點,不然的話他就留下來幫蔡邕處理公務了。可是這公務本就是尚書檯給的處理意見,他再在這裡拿一下主意,讓人去實施。末了尚書檯那邊還有一個複覈查驗的過程。
這政務上的事兒,從規劃到決策再到實行和驗收都有他的參與,這朝廷還姓劉幹嘛?乾脆姓董算了。
從蔡邕那裡離開,董明牽着馬緩步走在大街上,心裡沉甸甸的。前有劉宏無限的信任,後有蔡邕拖着病體爲他保駕護航,這變法若是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