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東郡一戰,敗於曹昂之後,袁術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總算恢復了一些元氣,然而袁術這個人顯然是個作死之人,這不剛剛恢復了元氣,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在許昌立國www..lā至於九江郡的重鎮壽春,他則留下了他女婿黃琦留守,任命了黃琦爲九江郡太守一職。
黃琦江夏安陸人氏,其族叔黃琬曾任大漢司徒、太尉等職,更是漢末政績名列第一的豫州牧,可謂是聲名顯赫。雖然黃琬是個能臣,但卻因反對被西涼軍閥李傕弄權而導致被殺。
作爲名門之後的黃琦,雖然算不得出類拔萃,但卻也是個有些才識文人,熟讀五經典籍的他,做個文官顯然是合適的,不過此人有個致命弱點,那就是不諳兵法韜略,所學經學,不過是理政育人之道。太平盛世的話,擔任一郡太守自是搓搓有餘,但如今這樣的亂世,牧守一方,他卻是力有未逮。
壽春城內如今有郡兵八千,加上臨時招募的青壯,兵力可以在三天之內就擴展到一萬五千人的規模,作爲揚州治所,壽春同樣是一座堅城,依靠淮水建造的城池,外有淮水阻隔,內有高牆深塹,急切之下,這樣的堅城斷然是難以輕易攻克。
但得知的韓烈率軍而來時,黃琦卻依舊陷入了驚慌,當下急忙召集郡丞袁渙,校尉袁霸和袁敏三人商議應對之策。
袁渙字曜卿,豫州陳國人,袁霸袁敏皆是袁渙族弟,雖然同姓袁,也同樣是豫州人,但袁渙家族和袁術並沒有血脈關係。不過袁渙家族也不是小家族,同樣是出身三公世家,其父袁滂曾經擔任過司徒一職。
袁渙少有所成,聞名郡縣,剛剛成年就被舉爲茂才,後來被郡裡舉薦爲譙縣令,但袁渙見譙縣混亂,不肯就任,一直潛心在家讀書,去年袁術攻取豫州,聞其名而脅迫其爲自己所用。
無奈之下的袁渙,只得委屈出仕,黃琦年少時由於跟隨叔父黃琬在豫州生活,故與袁渙相交頗厚,當得知袁渙被脅迫出仕時,遂向袁術爲袁渙說情,這才換來袁渙舉家子弟遷至壽春安居,並在黃琦帳下爲官。
不過袁渙始終認爲袁術非是明主,奈何迫於壓力,只得委屈求全,尤其是當得知袁術竟然僭越稱帝,袁渙與族中兄弟,就一直在密謀與袁術劃清界限。
作爲世家大族的袁渙深知,在這樣的亂世,要想保存好家族的安危與血脈,必須依附一代強主,但袁術顯然不是這樣的明主。近來袁渙兄弟一直猶豫要投靠的人有兩個,一是徐州的韓烈,二是荊州的劉表,劉表乃是漢室宗親,佔據荊州膏腴之地,加上劉表素有名望,爲此在這個時代,顯然還是頗受那些流亡名士的親睞。
投奔劉表原本是袁渙第一選擇,爲什麼他會舍近取遠,主要是他認爲韓烈的出身,還是差了一些。韓烈雖然出身潁川韓氏宗族,外祖父又是海內名士陳耽,可如今無論是韓氏一族,還是陳氏一族,都已經凋零敗落,可謂缺乏重要的根基人脈。
在袁渙看來,成就大業,自然離不開宗族子弟的相襯,就好比他們袁家,雖然不如父親那一代,可他們兄弟數人,卻都是頗有名望,家族各房二十一家,門客私兵加起來足有六百人,這就是成就大業的根基。
就在黃琦召集他們兄弟議會之前,袁渙一衆兄弟已經知道韓烈大軍進入壽春的消息,圍繞這個議題,他們展開一番討論。
袁渙的主意是勸說黃琦棄城前往豫州,因爲他沒有想到韓烈來得這麼快,這會他已經無法脫身,所以勸說黃琦棄城自然是保全最好辦法。
但袁霸和袁敏的意見是開城向韓烈投降,以九江郡爲大禮送給韓烈,作爲他們袁氏一族進身之禮。
對於二位兄弟的意見,袁渙多少有些猶豫,而就在袁氏兄弟爭論之下,袁家老母卻從後堂而出:“袁術雖然與吾族同姓,然此人僭越稱帝,此乃取死之道,天下必然共伐之,吾兒此時不與之劃清界線,豈不是讓家族先祖蒙羞?”
“老母有命,兒不敢不尊,那就依霸弟與敏弟之意,勸說黃琦開城迎接韓烈大軍入城,若他不願意,那就綁了他,一道出城便是。”袁渙也是個果決之人,既然決定要做,那麼他自然也就沒了顧忌。
“喏。”堂上袁氏一族老少族人紛紛應命。
太守府大堂之上,當聽到袁渙竟然說要開城投降之時,黃琦驚得一時呆立當場,帳下一名校尉拔劍而起吼道:“好你個袁渙,安敢背主……”
“找死。”袁霸騰身而起,揮劍一劍斬下,那名叫囂的校尉連還手都未能便血濺當場。
“太守大人,袁術稱帝,此乃叛逆,人人得而誅之,吾袁氏一族,世代忠義漢室,斷然不能與叛賊爲伍,汝若識時務,與吾等一道開城迎接韓將軍進城便罷,不然吾兄弟只得借你項上人頭一用了。”袁霸冷喝一聲,堂下一隊軍士執戟披掛便衝上了大堂。
面對衝上來的執戟軍士虎視眈眈的眼神,滿堂官吏嚇得個個面無人色,紛紛伏地喊道:“吾等遵從袁大人號令。”
“這……有話好說,有話好說。”黃琦一時也失了主張,只得委屈的看着袁渙告饒道。
“一言而定,休要多言。”袁敏這會舉劍便走向了黃琦,表情冷冷的問道。
“降,我降了。”面對袁敏舉劍向自己走來,黃琦頓時嚇的連忙喊道。
“霸弟,由你接管太守府,敏弟你隨我率府邸官吏,出城迎接韓將軍大軍入城。”袁渙隨後便收繳了黃琦的印綬,吩咐袁敏率領一隊軍士,押解着一幫官吏出城而來。
距離壽春五十里外的韓烈,接到前軍徐晃快馬送來的消息時,一時還以爲自己聽錯了,當確認事情屬實之時,他這才欣喜的道:“傳袁渙前來拜見……等等,我親自去請。”
“主公英明。”郭嘉點點頭,道:“這袁渙一族乃豫州望族,今日此人挾持黃琦投奔主公,足以說明袁術不得人心,而主公得袁渙襄助,豫州各郡不足爲慮也。”
“此人竟然有此威望!”韓烈對袁渙原本倒也沒有什麼印象,但這會聽郭嘉如此擡舉此人,自是對這個袁渙高看一眼。
袁渙與族弟袁敏見到韓烈時,從一開始的驚訝,到會晤之後的慶幸,那番心情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
“主公,這位是黃太守,乃是黃豫州之侄,因聲名而被袁術招爲女婿,如今袁術叛逆,黃太守表示願意休妻,追隨主公討伐袁賊。”在壽春太守府大堂上,袁渙依次給韓烈介紹了一遍壽春的官吏。
“黃豫州乃是吾大漢忠臣,黃大人能夠棄暗投明,吾自當奏明天子,表奏汝之功績。”韓烈滿意的點點頭,開口撫慰道。
“多謝明公既往不咎。”黃琦忙起身,避席拜道。
隨後袁渙又一一介紹了壽春一衆官吏,接下來韓烈又詢問了一下有關九江各縣的問題,尤其是戶籍、政令,財稅等等問題,袁渙沒有絲毫遲疑便能夠對答如流。
甚至很多細節他都能夠精確到個位數,足見此人能力以及做事的嚴謹。雖然是投降,但袁渙也沒有表現出客氣奉承阿諛之態,這點更讓韓烈滿意。
“曜卿之才,牧守一州也未嘗不可。”韓烈讚歎一聲,道:“袁渙聽令,即刻起由你擔任九江太守一職,袁霸袁敏爲先導校尉,負責引領吾軍掃蕩各縣,一個月內務必拿下九江全境。”
“喏。”袁渙一臉平靜的應道,第一眼見到韓烈時,他雖然驚異韓烈的年輕,但在見到韓烈強盛的軍威,以及如沐春風般的態度,還有那非凡的談吐見識後,袁渙早已經收拾起情懷,由衷的表示了誠服之意。
袁氏兄弟,袁渙有文才,也深諳韜略,袁霸有勇力,算的上一員勇將,袁敏稍顯平庸,但這人識進退,忠心可用。
拿下壽春,九江全境可謂不廢一兵一卒,就全落入了韓烈手中。隨後韓烈派出徐晃、高順、太史慈、趙雲四將,拿着黃琦的將令,在袁霸袁敏等一干壽春官吏爲開路者的引導下,短短二十天時間,九江治下十四縣,二十三萬人口盡入韓烈治下。
“一郡之地,一年糧食收成竟然只有區區十七萬八千石?”壽春太守府,當各地秋收收成的糧食彙總到韓烈案前時,他明顯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九江郡那可是擁有十四座縣城,人口超過二十萬,地處淮水長江兩岸,乃是土地肥沃,水利灌溉便利的江北平原,擁有在冊耕地數是二十五萬傾,很明顯就算是豐年,然而九江全郡今年百姓的畝產,依舊一畝只產出了一石糧食,若是遇到災年很有可能一石一畝的產量都難以爲此。
“主公,這已經是豐年所產了,去年遇到洪澇,九江的畝產還不到一石,所收糧食不過十萬石。”面對韓烈的疑問,袁渙並沒有覺得羞愧,而是如實的彙報了這麼一個事實。
“子揚,汝給曜卿說說,今年咱們吳郡、廣陵、丹陽三地的守城情況。”其實韓烈也知道袁渙說的這個情況,並沒有什麼大問題,這就是眼下普遍的畝產情況,然而韓烈治下的三郡之地,經過去年一年的試驗,今年種植的水稻產量,卻在三郡之地取得了巨大的豐收。
“喏。”韓烈口中的子揚自然不是自己,而是與自己同字的劉曄,他現在是韓烈軍中的主薄,主管文書政務。
“去年我廣陵畝產平均收稻穀兩石,丹陽以南各縣是一石零八斗,建鄴典農都尉府的畝產是兩石六鬥,其中吳郡全郡的畝產是兩石四鬥,三郡共計收取糧食百萬之巨。”劉曄起身微微拱手道。
“這麼高?”袁渙先是一愣,隨後才反應了過來,問道:“主公是說你們種植的是稻穀,而非是粟黍?”
“袁大人果然敏銳,主公早在兩年前就發現南方雨水充足,更適合種植水稻,所以一直安排老農在試驗培育水稻種植,經過兩年的努力,今年第一次大面積種植,就取得不小的成功,而且這還僅僅這是第一季的收成,主公可是說了,明年水稻便要在會稽內種植兩季,到時的收穫可想而知矣。”說起此事劉曄那是打從心底佩服韓烈,千百年來百姓延續種植五穀,但卻因爲南方土地溼潤,在北方高產的麥粟黍等農作物在南方產量都十分低下。
雖然也有人種植過水稻,但卻也因爲沒有摸索出有效的方法,產量同樣不高,而導致水稻的種植同樣低下,可僅僅用了兩年時間,韓烈就徹底改變了這種環境。
要知道麥子粟黍等農作物,在關中平原,以及冀州等地,最高畝產能夠達到三石以上,平靜畝產也在兩石左右,這也是北方人口繁衍大於南方的最大根本,可如今韓烈改良種植出來的水稻,能夠與北方持平,甚至還有可能趕超,單單就這一結果,就足以改變無數人的生存條件。
人口在冷兵器時代無疑是王權存在基礎,只要有足夠的糧食,不單單能夠養活一支大軍,還能迅速的繁衍人口,事實上這兩年來,韓烈治下的人口確實也已經開始增長的趨勢。
這主要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韓烈提出的獎勵人口制度,二是輕徭薄賦制度,三是走精兵路線,精兵路線就是兵貴精而不再多,這樣的好處,不但能夠有效提高戰鬥力,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青壯年留在家鄉增加勞動力。
“主公此舉,實乃千秋大業的根基啊。”袁渙也不由抽了一口冷氣,單單畝產兩到三石已經是出人預料了,若是能夠種植兩季,那起碼能夠產出三到四石糧食,如此一來,困擾南方的糧食問題,自然也就不再是問題。只要想到這點,袁渙激動之餘,更是慶幸自己當初開城投降的舉措是多麼的英明。
“曜卿明白就好,眼下距離開春還有兩個月,這段時日你主要的精力就是做好百姓工作,爭取在每縣的公田之內,把水稻給推廣下去,要讓百姓看到水稻的收成,另外可以貼出告示,願意種植水稻的百姓,每畝的賦稅減少一成。”韓烈見袁渙明白了水稻的好處,這才徐徐把在江淮一帶種植水稻一事佈置了下來。
“主公放心,下官定然不負重託。”袁渙欣然領命。
拿下九江郡之後,韓烈率領中軍與水軍便撤出了壽春,秘密返回合淝而去。不過韓烈的中軍大纛卻留在了壽春,同時任命了高順統軍出沛國,趙雲太史慈統軍出汝南,徐晃統軍出樑國、又名東海的徐榮、下邳的孫康出彭城,四路大軍齊出,直驅豫州三大郡國,同時把先前割讓出去的彭城收回。
高順率領的兵馬,主要是他所部的陷陣營,以及壽春的五千郡兵,其餘各將自是統率各自部曲,至於爲何派趙雲太史慈兩支人馬去汝南,主要是汝南乃是豫州大郡,也是黃巾叛軍根據地,有號稱十萬人馬的黃巾龔都、劉闢等渠帥。
即便是袁術,幾次征討汝南都未能克勝,而用郭嘉的話說,汝南平,則豫州安,要不是廬江眼下對於九江乃至揚州的地理位置更重要,韓烈定然會親自率兵討伐汝南黃巾。
韓烈之所以率領中軍與水軍秘密返回皖城,則是因爲接到離開一月有餘的程昱,從襄陽傳來的鷹信,告知了他此行順利,劉表已經同意派出大將張允和侄子劉磐統軍三萬,發兵長沙的計劃。
這個消息對於韓烈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眼下孫策已經攻破廬江外圍各縣,大軍雲集皖城城下,廬江太守劉勳死守不降,急切之間皖城斷然難以攻陷,而這個時候韓烈只要散步出長沙遭到劉表大軍圍攻的消息,孫策軍心必然動盪,接着他只需要派出水軍在長江上游遊弋,就足以震懾孫策不得不退兵,如此一來廬江郡自然唾手可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