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餘震綿綿

瓦剌諸部正在密謀,打算挾天子以犯京城,而大明景泰帝仍在爲平息新君即位後的政治餘震絞盡腦汁。

他作出了第三個歷史性抉擇,那便是廣開言路,進一步稀釋朝中老臣的話語權。遇大事不再固守“廷議”這一舊制,而是利用早朝機會或直接曉諭百官集思廣益,廣泛聽取中下級官吏乃至民間的意見,因此得以知真情、聞真言,也不得不直面許多尖銳的批評。

譬如,後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是景泰帝得以坐穩帝位的重大歷史事件,但事後有下級官員指責北京保衛戰打得難看,許多方面都須加以完善。對此,景泰帝並未暴跳如雷,而是從善如流,敕諭各部採納並施行批評者的建議。

一個君王能像唐太宗那樣聽得進刺耳的批評聲音,這是他成爲明君聖主的第一步,可喜的是,景泰帝具備這樣的潛質。

這期間,朱祁銘總被景泰帝強留在身邊,終日忙於國事,一直無暇前往婉汀居。

這日一早,朱祁銘奉召剛剛進入武英殿,就見司禮監秉筆太監金英、興安相繼入內。

與左右逢源、於各方勢力間小心遊走的金英不同,興安只忠於景泰帝一人。

誰說宦官無良臣節操,無遠大抱負?年不足五旬的興安就給了世人成見以有力的反擊!

興安非常廉潔,對景泰帝忠貞不二,眼下這場前所未有的大國危機讓他簡直就是在激情燃燒!

在世人的印象中,像于謙這樣廉潔正直、有勇有謀的良臣肯定會深孚衆望,其實不然,于謙的反對者太多,于謙與宋代的寇準、李綱一樣,自己都不能自保,許多時候,都是興安給了于謙無私的支持與有力的保護。

有人會問,一箇中官有這麼大的能耐麼?當然有!金英與興安的品秩都是正四品,但他們與朝中百官一道審案時,金英或興安總是居中而坐,而六部尚書等官員只能在他們左右兩側分坐,可見,中官的實際地位遠遠高於他們名義上的品秩。

不過,興安也有力所不逮的時候。在是否迎回上皇聖駕一事上,景泰帝屢屢與朝中老臣產生分歧,忠心護主的興安每每出頭,與王直等老臣激辯,王直一頓子曰、詩云就讓興安懵圈了,後者毫無招架之功。

此刻,金英、興安二人帶來了瓦剌人的最新動向。

“啓稟陛下,有個叫陳喜同的被俘錦衣衛小旗從瓦剌那邊逃回,說脫脫不花率軍一萬,欲往西南方向與也先、阿剌會師,相約舉兵前來攻打北京。”金英率先道。

景泰帝神色凝重地走下御臺,向朱祁銘投來徵詢的目光。

朱祁銘拱手,“陛下,脫脫不花僅率軍一萬,從中可以看出,瓦剌三部各懷心思,都有所保留,料屆時進犯京師的韃賊不會太多。”

景泰帝點點頭,臉色卻並未寬緩下來。

即便只有區區數萬韃賊進犯

北京,只怕大明也會夠嗆!眼下北境邊軍已成驚弓之鳥,畏懼韃賊如同畏虎,總兵官以下諸將習慣於閉城自保,遇調令往往遷延不進,甚至託病不從,連楊洪的兒子楊俊也是如此。

禮科給事中金達參了楊俊一本,說楊俊“怙勢貪侈,無勇無謀,不堪任用”,事下兵部商議,兵部慮及事涉楊洪,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便決定調楊俊入京操練,其部屬撥給趙玟統領。可是,楊俊遷延不進,此後在京城戰事吃緊的關鍵時刻,楊俊又再次不聽調遣。

邊將如此,京中操練營的軍官更是不堪。于謙仔細考察各營軍官,發覺大多不堪用,只能奏請景泰帝,予以罷免,重新選拔。

而一幫文官大多在悄悄尋找後路,將家屬秘密送出京城,此舉讓本已安定下來的民心復歸惶恐。其中新獲擢升的都察院右都御史喻士悅轉移家屬時,被人逮了個正着,喻士悅百般狡辯,景泰帝只好姑釋不究。

京中情勢堪憂,故而聽了金英的奏報,鑑於人心不穩,戰備事宜做得並不充分,景泰帝當即吩咐近侍內官傳旨:“將此消息傳告兵部,以增派紫荊關、居庸關、古北口兵力爲宜。”

這時,興安道出了一個讓景泰帝左右爲難的消息:“啓稟陛下,據宣府總兵官楊洪派人來報,大明使臣季鐸回來時曾說:也先揚言‘自送至尊赴京正位,要五府六部官員出迎’,數日後即可抵京。另據大同總兵官郭登派人來報,也先部屬傳來上皇敕書,不知真僞,上皇在敕書上說:‘皇上不該正位,也先必來爲朕報仇’。”

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所謂景泰帝即位得到了正統皇帝首肯的說法是完全不合邏輯的!試想,正統皇帝若真有此意,且有人傳回了他的口訊,讓朝中百官盡知其意,而此時突然出現的上皇敕書假設是瓦剌人僞造的,那麼,這樣的僞造有何實際意義呢?

都知道上皇敕書是僞造的,也先豈非多此一舉!

面對上皇的那份敕書,包括景泰帝在內,人們唯一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上皇敕書真僞莫辨!

此時此刻,景泰帝自然掂量得出這一消息的分量,他猛然轉身,顯得無比憤怒,“百官不是說,讓朕即位,是上皇的意思麼!”片刻後仰頭嘆道:“皇太后!”

季鐸是皇太后派出的使臣,他瞞着景泰帝而直接向宣府總兵官楊洪暗中傳遞上皇的消息,這也難怪景泰帝會懷疑皇太后與上皇之間或有不可告人的密謀。

外患將至,宮廷豈能再起紛爭!有鑑於此,朱祁銘趕緊道:“陛下不必思慮皇太后所派使臣暗中究竟與上皇說了什麼,陛下應該知道,眼下社稷危殆,皇太后必將以大局爲重!”

景泰帝將一隻手搭在朱祁銘肩上,堪堪斂住怒意,“傳季鐸。來人,擬旨!”

一名內官捧着筆紙應聲近前。

“敕諭宣府鎮守內官趙琮等人:‘爾

等爲朝廷守邊,所當務者惟知有宗社爲重而已!虜情難測,設有真情送駕回京,人馬止五、七騎,或十數騎,可聽其自來;如或大舉,必非真情,爾等從長計議,或事襲擊,或用固守,務出完全,爾等慎之!’”

景泰帝的這道敕諭說得合情合理,若瓦剌人真心想送上皇回京,只放最多十餘騎人馬入境即可;若瓦剌人大軍入境,則其意圖不明,守軍自然要慎之又慎。不過,他知道如此行事難杜悠悠之口,於是傳來那個舉止反常的季鐸,違心地升他爲金吾右衛都指揮使,命其再次出使瓦剌,將景泰帝的親筆書函送至上皇手上。

“弟祁鈺再拜,奉書大兄皇帝陛下,邇者以保宗廟、社稷之故,率師巡邊,不幸被留虜廷,自聖母皇太后以及弟與羣臣不勝痛恨,我皇太后復念宗社、臣民無主,已立大兄皇庶長子爲皇太子,佈告天下,以系人心,以待大兄駕回。奈何日久宗廟缺祀,國家無主,我皇太后及宗親諸王皆統率人馬赴京衛護宗社,同念太子年幼,不能親理國事,臣民無望,命弟即皇帝位,以慰輿情。在京公、侯、駙馬、伯及文武羣臣、百姓亦合辭請早定大計,又使臣回亦傳大兄之命,令弟主典宗廟之祭,弟不得已受命主宰天下,尊大兄爲太上皇帝。弟身雖已如此,心實痛恨不已,仰望大兄早旋,誠千萬幸也!今得賜書,捧讀再三,且喜且痛,太師也先果欲送大兄回,是能上順天道,下順人心,真大丈夫所爲,豈不名揚千古?大兄到京之日,君位之事誠如所言,另再籌畫,兄弟之間無有不可,何分彼此?但恐降尊就卑,有違天道,望大兄與也先太師言之,送兄回國不必多遣人馬,恐各王人馬在京衆大,勢有相犯,不能自已,非弟所能保無恙也!只宜用五、七騎送來即可,以全和好。伏望大兄深念祖宗、社稷、生靈爲重,善爲一辭,天地鬼神必加保佑。臨楮惓惓,不勝痛恨,伏惟大兄亮之。”

這份書函的用語顯得相當誠懇:弟弟我即位實在是出於無奈呀,誰吃飽了撐的願意伸這個頭不是!哦,對了,當初大哥你不是託人傳話讓我即位麼?此事難道有假?哎呀,我雖做了皇帝,但時常念及大哥你的遭遇,心中仍是悲憤不已呀。也先若真能讓大哥你回國,就證明也先不失爲大丈夫,他自會名揚千古,弟弟我也是朝思暮想盼着大哥你回京呀,等你回京後,誰做皇帝咱們再商量嘛,兄弟之間何分彼此,誰做皇帝不是一樣,是不是?不過,有件事還得提請你注意,若大哥你被大批韃賊裹挾着回京,那就是降尊就卑,這有違天道,希望大哥你跟也先說說,送你回國時不必派遣太多的人馬,回國要那麼多韃子跟着幹嘛?五、七騎人馬足矣!人馬太多了恐怕引起在京諸王的誤會,雙方一旦交手,弟弟我就很難顧及到大哥你的安全了。唉,你不知道我臨近信箋(臨楮)時,對你的思念之情有多麼的深切(惓惓),簡直有如滔滔江水一般······

(本章完)

第三十一章 身陷險境第二百零二章 夫復何求第三百九十九章 韜略正宗第一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爲第一百二十八章 芳心暗許第二百四十九章 儲妃之爭第四百一十章 餘恨難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芳心知爲誰苦第二百一十章 兒女情長第七十三章 陋室良言第三百五十八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藏玄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息影北郊第二百九十一章 自探虛實第一百五十八章 裂變無痕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枕幽夢第一百九十三章 觸景生情公告第七十二章 往古殷鑑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葉知秋第一百九十六章 抽絲剝繭第三百二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二百八十八章 糧草不濟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中施壓第一百五十一章 宮廷密謀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事不可成蹉跎第三百九十六章 如數奉還第一百七十八章 君逼臣勸第九十九章 天威難測第一百零七章 逆襲第七十七章 膽略第七章 雨夜驚魂(二)第六十四章 危局第二百二十章 禍不遠矣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無二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諉過於人第九十七章 聖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儲妃之爭第二章 深宮餘恨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秘的算計第六章 雨夜驚魂(一)第二百章 時隔六年第六十一章 三方互動第二百九十一章 自探虛實第二百九十二章 休得無禮第一百二十一章 挑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冷暖自知第二百二十四章 陳怨泛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隱形枷鎖第一百二十八章 芳心暗許第二百六十四章 社稷神明第五十四章 較量(二)第一百零八章 先爲不可勝第八十一章 苦海無邊第三百七十五章 恍然一夢第二百二十四章 陳怨泛起第四百二十二章 付之一炬第四百零五章 裂變無聲第三百一十章 淚落如雨第三百一十三章 怒火中燒第三百八十九章 百事艱難第一百七十三章 諉過於人第六十六章 殘局第六十四章 危局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法炮製第九十二章 噩耗第三百一十二章 隱忍第四百一十七章 另有其主第二百五十二章 引爆炸雷第二百四十八章 借重外勢第二百七十六章 流弊之辯第二百零八章 驚變第六十六章 殘局第二百三十六章 休慼與共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主中宮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無二主第四百二十章 青松道長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中施壓第三百七十八章 霜重紫禁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境警訊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二章 不期而遇第四百零一章 短兵相接第二十四章 餘波激盪(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佳期如夢第二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七十五章 底線第五十三章 較量(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主中宮第十五章 慎言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三十三章 投石激浪第八十四章 一錘定音第三百七十五章 恍然一夢第二百七十五章 底線第一百六十六章 幾處淒涼第三百七十四章 政治擔當第二百一十五章 盡情宣泄第三百七十章 鼎定大局
第三十一章 身陷險境第二百零二章 夫復何求第三百九十九章 韜略正宗第一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爲第一百二十八章 芳心暗許第二百四十九章 儲妃之爭第四百一十章 餘恨難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芳心知爲誰苦第二百一十章 兒女情長第七十三章 陋室良言第三百五十八章 知恥而後勇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藏玄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息影北郊第二百九十一章 自探虛實第一百五十八章 裂變無痕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枕幽夢第一百九十三章 觸景生情公告第七十二章 往古殷鑑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葉知秋第一百九十六章 抽絲剝繭第三百二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二百八十八章 糧草不濟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中施壓第一百五十一章 宮廷密謀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事不可成蹉跎第三百九十六章 如數奉還第一百七十八章 君逼臣勸第九十九章 天威難測第一百零七章 逆襲第七十七章 膽略第七章 雨夜驚魂(二)第六十四章 危局第二百二十章 禍不遠矣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無二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諉過於人第九十七章 聖意第二百四十九章 儲妃之爭第二章 深宮餘恨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秘的算計第六章 雨夜驚魂(一)第二百章 時隔六年第六十一章 三方互動第二百九十一章 自探虛實第二百九十二章 休得無禮第一百二十一章 挑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冷暖自知第二百二十四章 陳怨泛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隱形枷鎖第一百二十八章 芳心暗許第二百六十四章 社稷神明第五十四章 較量(二)第一百零八章 先爲不可勝第八十一章 苦海無邊第三百七十五章 恍然一夢第二百二十四章 陳怨泛起第四百二十二章 付之一炬第四百零五章 裂變無聲第三百一十章 淚落如雨第三百一十三章 怒火中燒第三百八十九章 百事艱難第一百七十三章 諉過於人第六十六章 殘局第六十四章 危局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法炮製第九十二章 噩耗第三百一十二章 隱忍第四百一十七章 另有其主第二百五十二章 引爆炸雷第二百四十八章 借重外勢第二百七十六章 流弊之辯第二百零八章 驚變第六十六章 殘局第二百三十六章 休慼與共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主中宮第三百七十九章 國無二主第四百二十章 青松道長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中施壓第三百七十八章 霜重紫禁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境警訊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二章 不期而遇第四百零一章 短兵相接第二十四章 餘波激盪(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佳期如夢第二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七十五章 底線第五十三章 較量(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主中宮第十五章 慎言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三十三章 投石激浪第八十四章 一錘定音第三百七十五章 恍然一夢第二百七十五章 底線第一百六十六章 幾處淒涼第三百七十四章 政治擔當第二百一十五章 盡情宣泄第三百七十章 鼎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