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

從前害怕多了,能接受的範圍也就變寬了。

這位皇帝今日的做派相比前些年,已經算得上是皇恩浩蕩了,崇禎十七年條條大案,哪一樣不是不分青紅皁白就誅殺九族、十族、三族?

崇禎十七年到今年之間,那些被株連之人,不說超過十萬,起碼七八萬人估摸着穩當還是有的。

按今日這個株連法,雖說人數依舊甚巨,但起碼能留個後,只要不是什麼天大的罪過,老人和孩子能活下來。

對於那些曾彈劾陳奇瑜人的處置,更是令他們大大舒了口氣。

雖說如今三廠一衛監察甚嚴,而且也提高了當官的工薪水平,可能從地方混到朝堂上來的,哪個沒兩把刷子,靠俸祿混飯吃,那也太寒酸了。

罰俸這個說法其實一開始就不是爲了罰那點微薄的俸祿,因爲僅憑這,根本對人造不成什麼影響,要知道,即便是著名的大清官海瑞也有三個老婆,又納了三房小妾。

罰俸,罰的不是俸祿,是他們的臉。

對於這些自詡清流的士人來說,罰俸就相當於後世在公安局有備案一樣,一輩子洗不清,尤其是那些朝野聞之的大賢,這個懲罰甚至比殺了他們都難受。

當然,現在朝堂上最大一個好處,就是用命來爭清流之名的人沒那麼多了,不然崇禎還真得頭疼死。

這幫文官失望至極地發現,就算他們把命扔了,這位皇帝也有自己的方法,讓你既賠了命也沒了名。

這還玩毛,趁早縮着得了,人家是皇帝還不顧臉皮,你玩不過的。

知道這個道理的,就是如今站在朝堂上這幫人,當然除了史可法,這廝是真不要命也要清流之名。

最讓崇禎難受的是,這廝大部分話他孃的說的還都挺有道理,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叫你根本無法反駁。

往常崇禎說不過他的時候往往都是裝傻充愣矇混過去,今日在朝堂上抓住把柄一通狠噴,總算是扳回一程。

爲什麼不殺了史可法?

若是殺了這小子,那朕可就真成了妥妥的昏君了,現在崇禎是殺也殺不得,弄也弄不得,因爲廠衛已經查了他一陣子,就是想查出點什麼,好堵住他這鐵齒銅牙。

比如像錢謙益那樣,爲心愛的小妾大手大腳建了一座堪比皇家御用的園林,再比如龔鼎孳,佔用公家土地美其名曰教書育人的。

反正不管什麼事兒,能讓他消停一會就行。

可廠衛沒查到,有關史可法的那是一丁點沒有,一樣都沒有,

崇禎是真有點悔不當初,你說說朕,把史可法這麼個碎嘴子留在身邊,這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呢麼?

崇禎皇帝這詔令一下,四名朝堂重臣,一下子就又帶着全家人駕鶴西去了,下頭的羣臣雖說鬆了口氣,心裡總歸還是有些發顫。

“皇上,臣有本奏!”

呆愣半晌的史可法一個反應過來,直接站出來擰着脖子喊出來,他出來不打緊,卻是叫崇禎和滿朝文武都瞪了過去。

媽了個巴子,這廝一說話準沒好事。

“陛下一席話,精彩絕倫,臣聽後便有如醍醐灌頂,所以臣提議,開京察!”

臥槽,史可法,你特麼瘋了不成,好像兩年前才裁撤了幾萬京官吧?

這史可法是昏了頭不成,還真是哪壺不開哪壺,本來今日就要矇混過關,沒大夥啥事,回家各找各娘,你這話茬一開,想過去怕是就難了。

史可法沒管朝堂羣臣想用眼神殺死自己的態度,自顧自提着聲音道:

“我朝可沿用張文忠公之考成法、一條鞭法,立限考事,以事責人,立限考成,當可一目瞭然。”

“據臣所觀,朝中論資排輩之風根深蒂固,用人往往拘於出身、名聲,而不考究真才實幹,長此以往,必重陷甲申年之困。”

“京察還只是開始,京察之後,我朝要開始考覈全國官員,自京師內閣、六部、六科始,向地方各州、府、縣、道逐一篩查,就連都察院、大理寺等有司衙署亦不例外,力求裁撤全部尸位素餐之冗員,退舊迎新,一改前朝之弊!”

“如此做來,我朝俸銀每年至少可省百萬,天下間有真才實幹的年輕後輩充任實職,亦會對皇上感恩戴德,盡心爲官,陛下以爲如何?”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如今是史可法的大哥大,那是都察院的第一把交椅,比史可法這僉都御史官大了好幾級。

雖說李邦華連連皺眉,但滿朝文武又失望了,不知打着包庇的心思還是怎麼,他卻是一個字都沒說,許久了還是靜靜站在那兒。

李邦華雖然出身東林,但他明白什麼事是對的而什麼事是錯的,史可法話說的不留情面,但不可否認這小子說話確實在理兒。

查一查也能裁撤掉大多數冗員,削減財政支出,利遠大於弊,是該查,李邦華雖說自己不是什麼毛病沒有,但自詡還不太多,查查也問題不大。

他問題不大,這不代表其他人沒問題,這一查指不定又要讓朝堂和官場動盪多久,有多少人將要丟了烏紗帽,沒了腦袋。

一定不能讓皇帝相信這廝,不然那問題可就大了去了。

前面的話,已然是讓史可法犯了衆怒,在羣臣眼裡屬於典型的沒事找抽型,你說說你,是不是沒事兒吃飽了撐的?

本來撿了條命,不趕緊回去燒香拜佛告病乞休素質四連,這倒好,又惹出來這麼多屁事,你自己栽進去沒事,我們看個熱鬧,可你動不動就把滿朝文武都扯進去算怎麼回事兒。

聽完他說的,就連本家都察院的御史們也站不住了,都說上頭包庇門生故吏,哪有人像史可法這麼當上司的,胳膊肘竟朝外拐。

建議皇帝查自己?這不是腦袋被門擠了嗎。

大佬李邦華沒吭氣,下頭的御史們沉不住氣,一個個的跳了出來,開始彈劾史可法,這次他們學尖了,專挑崇禎皇帝聽着不舒服的說。

言官御史們不說史可法做過的不法之事,事實上除了污衊以外,他們也壓根找不見他到底做過什麼違法之事,只是一味在說史可法貪戀名節,忤逆崇禎皇帝龍顏天威云云此類。

內閣首輔蔣德璟搖了搖頭,心道一幫沒水準的,彈劾就不能找個嚴重點的罪名。

雖然這話說的沒錯,史可法的確貪戀名節,自恃清高而且對名節看得比命都重要,他也的確不止一次的忤逆崇禎皇帝。

可這個罪名能扳倒史可法嗎,基本不可能,崇禎皇帝要動這廝早就動了,還等着你們這幫貓貓狗狗上來彈劾?

其實內閣裡邊的幾位閣臣,也都覺得史可法這次做的太過火了,當然他們是各有各自的考量,並不只是因爲史可法說了也要查內閣。

比如建極殿大學士張瑞圖,這傢伙就對查不查自己沒什麼所謂,他只是覺得京察可以開,但這個時候還不行。

畢竟南邊的流賊還沒有平定,陳奇瑜一死,剿匪之事如何發展也說不準。

眼下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穩定朝局,飯要一口口吃,若是現在開了京察,不是幫助朝廷,反而是害了朝廷。

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
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