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

“既然軍校要辦,那就要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傳詔,但凡在軍校開成之日首批報名的,不加良莠,一概錄取,但朕設立軍校的目的畢竟是爲國朝培養骨幹軍將,首批學生錄取之後能不能留在軍校繼續深造,這就要看他們的能力了。

還有,讓高傑之子許元爵、黃得功之子黃宇軒、白廣恩之子白良恭、唐通之子唐翰輔、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周遇吉之子周伯明來京報名參加軍校,身爲我大明將門,不能老是舞刀弄槍,兵事也要知道一些。

還有,讓兵部先下公文通知各地的巡撫、總督以及知府、知州,其餘各鎮總兵將帥、操守、防守甚至是守備,只要他們願意,他們的子侄都可以來軍校歷練歷練、增長見識嘛!

當然,這個事情朕不強求,想爲國效力的,自然蜂擁而至,只想着抵抗朝廷,爲禍一方的,自然也會當沒看見。

國朝任人以能力大者爲先,衆卿子侄們的能力朕是相信的,他們也不會輸給普通兵士,你們說朕講的有錯嗎?”

崇禎皇帝說話時特意指出,要讓高傑等人的長子來軍校就讀,被點到名的自然沒什麼選擇的餘地,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只能當成聖旨去遵行,那就是必須要來。

至於其餘各地的軍將就不好說了,忠於朝廷的自然會讓子侄兄弟就讀,畢竟他們不像那些別有用心的軍閥,沒什麼後顧之憂,有了天子門生的榮勳這也是以往夢寐以求的好事。

其他那些公然違反朝廷旨意就是不來的軍將們,崇禎皇帝的意思也表達得很清楚了,就算現在還不會說什麼做什麼,但是也會拿小本本記下來,等有時間了再一個一個處置。

聽到皇帝詢問,在場的一衆帝黨成員都是二話不說,趕緊齊聲喊道:“陛下聖明!臣等自當竭力促成軍校辦學。”

崇禎皇帝滿意的“嗯”了一聲,說道:“既然大家都沒什麼話說,那這件事明日早朝時便由蔣閣老提出,稍微議一議就定下來吧。

工部今日就可以準備了,募集工匠,購買材料和選址都是精細活,馮部堂,這都要勞煩你多費費心。”

這位皇帝可不是省油的燈,馮銓深有體會,這回被皇帝說到頭上又怎敢託大,當時就趕緊表態:“陛下放心,皇家的事就是最大的事,這軍校的修建交到工部手上,絕對是不會出任何差錯。

請陛下放心,這件事臣會親自監管全程,若是出了什麼茬子,陛下拿老臣試問。”

“馮部堂言重了,朕還是相信你的能力的,不然也不會將這麼重要的事交給你。”崇禎皇帝笑了笑,親自下去將馮銓扶起身,又是背手說道:

“今日的事就先議到這裡,讓曹化淳和李鳳翔各隔一個時辰來見朕。”

待衆人走後,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聽到皇帝傳喚,先是受寵若驚,獨自來到冬暖閣以後,見到就連平日寸步不離保護皇帝的內廠提督方正化都沒在,又是誠惶誠恐的跪在地上喊道:

“奴婢李鳳翔,見過皇上萬歲萬萬歲。”

“不必拘禮,你先坐吧,這次朕是對皮島和山東的事要和你說幾句,可能又要勞煩你出去多走幾趟了。”崇禎皇帝擺手示意李鳳翔坐在一邊,手上翻着奏疏說道。

“能爲陛下辦事,能爲皇家辦事,那是奴婢敢求而不敢得的天大的好事,陛下只要說出來,奴婢一定妥帖的辦成。”李鳳翔一方面深感聖恩眷顧,急於表態,另一方面,也是曾經對皮島的事有所耳聞,知道這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所以有些擔憂。

見到李鳳翔坐在那屁股只捱了一邊兒,崇禎皇帝也沒說什麼,頭也不擡的又道:“前段時間顧媚的事,那個叫高文彩的千戶處理的怎麼樣了?”

“回陛下,依照陛下的意思,奴婢沒有讓人爲難他,只是革職了事,他也是爲陛下的隆恩而感激涕零,如今正在家中閒待着。”

聽李鳳翔說完,崇禎皇帝點點頭,心道他還算聽話,說出來的和錦衣衛暗查的情況大致相同,也便是說道:“朕想着,這個人也是孔武有力的漢子,閒待着豈不是浪費?

再者說來,進獻顧媚那件事實是好心辦了錯事,朕和皇后都有過錯,過了這許久,也就消氣兒了。

你且登門提點一番,如果此人還有心爲國朝效力,爲朕效力,且讓他去登萊兩地上任,朕聽說那邊兒的錦衣衛千戶所殘破,要是能重建起來,繼續向京內遞送消息,也算是戴罪立功。

對了,此事和誰都不要提,讓他喬裝悄悄的出城,帶上文書就行。”

李鳳翔趕緊說道:“陛下放心,奴婢出去就登門和他說說,聽見了這個消息,想必他也更是會對陛下死心塌地了。”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神色忽然沉下來,道:“皮島和軍校的事你都知道了,山東雖然不是九邊重鎮,但卻也是重地大省,你要親自去問問牟文綬、牟文舉、邱磊他們幾個對子侄入京參學是什麼意思。

至於皮島那邊兒,朕本想着讓薊鎮總兵黃得功和副總兵楊御藩去,但是考慮到山海關的遼東軍還情況不明,薊州還很薄弱,就只能讓登萊從海上下手了。

現在的登萊總兵是陳洪範,你且去給他提提醒,他和皮島是一體的,皮島要是出了什麼問題,登萊巡撫衙門還有登萊元帥府那邊兒,朕都是要換得力者上去接任的。”

李鳳翔連忙說道:“陛下放心,奴婢出去以後就去跑跑腿,和高文彩說完了,就連夜離京去山東。”

“去吧。”

李鳳翔離開沒多久,提督西廠的曹化淳也是獨自前來,但實際上,他已經知道崇禎皇帝在之前先見過李鳳翔。

經過必要的行禮環節之後,崇禎皇帝開門見山的道:

“前些時日,由於皮島戰事,朝廷擬議增設天津海防都督一職,編練天津水師,用以策應皮島,朕覺得此策可行,就定下來吧。

今日早些時候,朕忽然想起你在前幾年前提的那個張名振,若朕沒記錯,此人現在是在石浦做海防遊擊吧?”

曹化淳的確覺得這張名振是個不可多得的海戰人才,前幾年纔是向崇禎皇帝進言,當時崇禎皇帝不以爲然,覺得這個人資歷尚淺,扔到海防遊擊的位子上一干就是幾年,這次要增設天津海防都督,忽然間將他想起來了也算是個好事。

懷着納悶的心思,曹化淳畢恭畢敬道:“回陛下,此人已經在石浦海防遊擊的位子上做了多年,頗有戰功,對朝廷也算忠心,據說手底下還有不少慣戰的舟船。”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道:

“前些年朕就覺得此人資歷尚淺,現在是騾子是馬也該拉出來溜溜了。

傳旨,擢石浦海防遊擊張名振充任天津海防都督,加封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太子少保,帶着原部下前往天津,剋期赴任。”

朕昨天和公司的人吃飯,被灌懵了,十一點才睡醒,大家見諒哈!

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四發章推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
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四發章推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