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

這麼多的兵馬,要是全都停留在南京城內,不說各要地防備空虛,南京城內也會越來越亂,王昌在看完砍頭之後,也是興致勃勃帶着部下前往居庸關上任。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原本集結在南京城內十幾萬的各地官軍,林林總總都已經走的差不多了。

除留守南京的神武軍以外,也就還有保定總兵馬爌所部一萬兩千餘人,等極少數的官軍還留在城內,不過總數已經不超過七萬人。

雖然人在南京,但是有些事該處置還是要處置的,南京不是也有個小朝廷嗎,六部等等官署衙門齊全,就用這個朝廷上一次朝。

南京的確很繁華,甚至在某些意義上來講,比北京城更要繁華。

但是待了一段時間,崇禎皇帝卻總是無所事事,根本沒有在京師那種從早忙活到晚的感覺,老是給他一種在混日子等死的感覺。

後世說“混日子等死”這種話,往往是貶低意味,說一個人不做正經事,可眼下崇禎皇帝想起來,卻是截然不同。

自己穿成皇帝,要是混吃等死,那可就成真的等死了,這種日子不能一直這麼下去,崇禎皇帝已經決定就在這幾天之內,讓南京徹底面貌一新。

南京沒有北京佔地廣闊,這個地方到處都有河流,路邊滿是詩情畫意的文人騷客,若不是昨日大批離開那些全副武裝的官軍,怎麼看都像是繁華盛世。

崇禎皇帝不想在這裡多做停留,人要是在這種地方待久了,難免會減弱鬥志,這也是崇禎讓各地兵馬在這一兩天內迅速離開南直隸的原因。

南直隸這個地方,利用好了是個大金庫,利用不好,那就是自己這個皇帝的墳墓。

看着眼前和北京朝議別無二致的南都朝會,崇禎皇帝哈氣連天,就和後世學生時代聽課一樣,崇禎覺得自己只要隨意找個牀榻,倒下就能睡着。

這種朝議也不知道是哪個二百五發明出來的,也太特麼無聊了,怪不得有些皇帝不喜歡上朝,一直聽這幫文臣底下鬥嘴皮子,有什麼意思。

去年在北京裁了一大堆官員,率兵出關轉了一圈,收復了早就不是大明轄內的朵顏三衛,緊跟着又納了草原的女兒託婭爲大明皇妃。

最開始因爲那股新鮮勁,幾乎每晚上都在努力耕耘,但是不知道託婭這小妮子怎麼回事兒,到現在都沒給朕生個皇九子出來,肚子裡更是一丁點動靜沒有。

納了託婭之後沒多久,崇禎皇帝削藩,那些皇親們雖然都是豬,不過其中卻也有幾個不甘心扒皮等死的,多爾袞也不消停,見大明內部動亂,立馬就帶着兵又把朵顏三衛搶了回去。

崇禎皇帝從去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年的二月份,都是南北兩路親自來回跑,先擊潰了多爾袞的入關大軍,又把諸藩叛軍平定,順帶着又滅了北孔,扶正南孔爲國朝效力。

做完這麼多以後,來到南京的崇禎皇帝好不容易能過上幾天消停日子,可是不偏不倚的,氣候又有點不太適應。

誰都以爲皇帝每日錦衣玉食,無比逍遙,可是崇禎皇帝告訴你,這大明朝的皇帝和歷朝歷代都不一樣,穿到什麼年代也千萬別來明末。

剛到南京城這幾天,崇禎皇帝一開始就覺着不舒服,可能是在北方待習慣了,再加上最近常常各地奔波,風餐露宿的,最近幾天有點犯感冒。

隨軍醫官是太醫院吳又可指派來的學徒,崇禎皇帝很信任,這種小風寒還是立馬就給開了藥方子,不過可能是崇禎心裡掛念的事情太多,還是睡不好覺,一連幾日了都沒見好,加上身邊沒個妃子暖牀,那是活的相當難受了。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是有史以來活的最累的一個皇帝,現在已經開始想念前世的老冰棍、空調,手機、電視機,還有冬天裡北方的暖氣和火炕。

就算前世對氣候不適應,空調總能讓你趕緊調整過來。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這個年代沒空調也沒暖氣,而且就算你是帶着百科全書穿過來的,這年代沒那個科技基礎,你也造不出來。

看着眼下正討論一塌糊塗的南京臣子們,崇禎皇帝又打了個重重的哈欠,含糊其辭的點頭說道:“嗯,馬愛卿說的有理。”

實際上,崇禎皇帝壓根就沒把這幫臣子說的任何一句話當回事兒。

他們報上來的事情不少,但就算報上來的,又有幾個崇禎敢直接相信的,自打趕跑了小李子,崇禎皇帝就慢慢養成了一個習慣,但凡是重大決議,朝議上一概都不會直接決定。

因爲畢竟天高皇帝遠,你說是一回事兒,當地卻又是另外一回事兒,誰又會把與自己沾上丁點利益的事情如實稟報,那不是傻麼?

可你不如實稟報,那不是把皇帝當傻子了嗎。

崇禎皇帝不甘心和歷史上那位同樣被臣子矇蔽,事實上,他心裡最痛恨的就是貪官污吏知法犯法,共同矇蔽。

後世電視劇看的不少,朝會大佬說了一句不是真的話,下面指不定牽扯了多少人的利益糾葛,指不定多少百姓受到欺壓,妻離子散,無家可歸!

或許自己一個錯誤的決定,就夠後世一部電視劇的素材了,也可能自己多說一句,命人去查查真實情況,就會挽救了一個甚至數個普通百姓家庭的命運。

往往還要等下朝之後,聽各處廠衛番子們的密奏之後,崇禎皇帝才能做最後的決定,畢竟現在不是甲申年了,不能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了。

自己的每一個決定,不僅關乎自己的小命,還和華夏的命運,一大批文臣、武將、兵士和百姓的身家性命息息相關,已經容不得崇禎再對國事不上心了。

有時候崇禎就在想,既然老天讓自己穿成了皇帝,那自己就一定要改寫歷史,讓本來能入關的滿清入不得關,甚至把他們徹底給滅了,讓本該進入黑暗的華夏,再次走向鼎盛。

從後世歷史來看,做皇帝也不是那麼困難,康麻子會什麼,滿清的那些奴酋都會什麼,比大明朝的強?崇禎看不見得,野豬皮還是野豬皮。

就連康麻子都混成了千古一帝,朕在史書上,怎麼着也得是個萬古無一的名頭才當得起這大明皇帝四個字。

歷史上沒有的先河,朕都要開創,以前皇帝不敢做的,朕全都要做,有人說我大明海禁?有人說我大明不跟進時代進度?

那好,朕他麼不光要開海,還要讓大明在大航海時代獨佔鰲頭。

所有的西方技術都要跟進,而且朕日後還要親自帶兵開疆擴土,征服一個又一個國家,讓大明成爲真正的世界強國!

不過時下看來,大明雖然最起碼的危機已經解決,但這一切的一切還只是異常虛無縹緲的夢境罷了,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自己得是真正的皇帝才行。

何爲是真正的皇帝?

不是歷史上崇禎皇帝聖旨不出宮那樣,是全國上下,各州府縣,政令合一,南北直隸只有一個聲音,只有一個真龍天子,那就是他崇禎大帝!

只有全國上通下達,崇禎皇帝才能騰出手來開闢更大的天地。

話說回來,朕要是死了,北京要是沒了,靠南京這幫人能保住華夏土地嗎?歷史已經證明了,他們沒有這個能力!

那留着這個南京六部和這麼多屁用沒有的官員,還有什麼用?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看向下列羣臣的眼神陡然間變得森寒無比,自己作爲一個真正皇帝的理想和抱負,就從徹底廢了南京六部開始!

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
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