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

大明帝國皇太子朱慈烺和神聖羅馬帝國公主埃利諾宣佈將在崇禎二十七年七月訂婚,這個消息驚動了十七世紀的整個世界。

爲何兩個國家皇室的姻親會驚動整個世界?

因爲這兩個國家實在是太重要了,現如今,大明和奧斯曼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三大強權。

說是強權,其實神羅純粹是划水的,沒有崇禎皇帝向其無限輸入軍火併且貸款,現在的神羅,其實早就成了可有可無的共同體了。

至於奧斯曼,這個地跨亞歐非的所謂龐大帝國,如今是穆罕默德四世這個年僅十五歲的小屁孩當蘇丹。

穆罕默德四世和已經被捉到大明京師養着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在經歷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傀儡。

路易十四在被崇禎親征擄走之前,也就僅僅是個象徵,國內大權在握的是馬紮然和太后安妮,而太后又和馬紮然早就給老路易戴了綠帽子。

現在的奧斯曼帝國,先後被兩個女人掌權,她們分別是穆罕默德四世的祖母和母親,下面又有一個類似丞相的科普律魯家族成員擔任大維齊爾在主持大局。

這點崇禎就覺得奧斯曼不如偉大的法蘭西了,起碼人家馬紮然能給老國王戴綠帽子,這個奧斯曼的卻這麼老老實實的給女人當下手。

除了這兩個勉強能稱得上還算是和崇禎時期大明並立的強權以外的,則是海上馬車伕荷蘭和在確立君主立憲制改革中開始崛起的英格蘭王國。

不過如今的馬車伕黃金時代纔剛剛到來就已經有些夭折的跡象,因爲崇禎幾年前回來的時候,在地中海遭到了不知死活的荷蘭人阻截。

在那場世紀海戰中,張名振和施琅率領大明艦隊徹底擊沉了馬車伕的皇家海軍。

因爲荷蘭的海軍近乎全軍覆沒,所以後世也有不少磚家說明荷地中海之戰,既是大明確立全球海上霸權的開始,也是穩健步入盛世的開篇。

消息傳開以後,大明京師,這座早已成爲國際化都市的城市,迎來了無數個國家的恭喜拜賀。

其中,有來自莫臥兒帝國巴克什王朝的使者,有來自偏遠地區沙皇俄國的使者,還有遠路迢迢從法蘭西趕來的西歐各國使者。

這天,分先後到來的使者在皇極殿得到了崇禎皇帝的統一接見,但奇怪的是,殿外擺着兩顆血淋淋的人頭。

問清楚之後,所有的使者都暗自吸了口氣,原來這兩顆人頭,是來自東瀛的島國使者。

即便現在的日本在薩摩藩覆滅後竭盡全力想要得到大明的原諒和認可,但他們始終做不到。

按理說,在埃利諾與朱慈灼訂婚當日,應該喜氣洋洋、少見血腥才爲好,可崇禎依舊當着全球使者的面,砍了這兩顆人頭下來。

很多老外不明白,但朝堂上站着的羣臣卻一言不發,自己大明的皇上這麼多年了,他們可是清楚得很。

這位爺,真不是規矩能束縛住的主!

在這血腥的前奏之後,一輛八匹馬拉着極盡尊華的黃金馬車慢慢停在殿外,直殿監的掌印太監李春尖着嗓子喊道:

“公主到了~”

衆人趕緊出去一看,就見埃利諾在幾名僕從的搭手下,十分有貴族風範的一步步走下馬車,周圍還侍立着幾名頂盔披甲的神羅禁衛軍。

很快,伴隨着馬蹄聲,一名英武的少年騎着馬來到衆人面前,衆人見了,忙行禮山呼道:

“殿下千歲千千歲!”

還不等山呼聲完全落下,朱慈烺幾步上前,將向他伸出手的埃利諾直接打橫抱上了自己的皇家良駒。

朱慈烺在崇禎皇帝和周皇后面前,將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貴族公主抱上馬,不顧她的尖叫,開始在寬敞的殿外廣場上放馬奔馳起來。

“哈哈哈哈,爽快,爽快!!”朱慈烺高聲呼喊着。

在上頭負手而立的崇禎眼中,現在的朱慈烺,多多少少已經有了一些自己年強時的風範。

最起碼,他不會被那些道貌岸然的東林羣賢們糊弄了。

在皇城馳馬,這本是不被允許的,但崇禎皇帝從皇極殿出來以後都只是滿臉微笑的看着,自然不會再有人傻不拉嘰的去提。

“真是門當戶對,臣妾恭喜皇上,得了個好兒媳。”周皇后笑着說道。

崇禎皇帝點點頭,不置可否,“勉強算是門當戶對吧,不過這個兒媳確實不錯,配得上我大明的皇太子。”

不管崇禎自己怎麼看神羅這個被大明強行扶到第一梯隊的渣渣,起碼其他人想的都和周皇后一樣。

埃利諾是託瓦公爵的女兒貢薩加的埃利諾拉所出,不說在神聖羅馬帝國,就是在歐洲,地位也是非常顯赫。

......

崇禎那次親征,讓整個世界看到了大明的實力,在側面上,也讓搖搖欲墜的神羅重新在歐洲站穩了腳跟。

擁有這樣強大一個盟友的支持,神羅皇帝斐迪南三世開始躍躍欲試,逐步整合早就不聽號令的東歐各國。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起碼費迪南三世在崇禎的支持下,已經擁有了不小的一塊領地,並且能再次對各國的國王選舉造成影響。

當然,神羅能從大廈將傾的局勢下幾年就脫困而出,重新開始復興,這百分之兩百都要歸功於崇禎的扶持。

在幾年內,大明向神羅皇室輸送了數不清的軍需物資,數億兩的白銀債務,使得神羅幾乎永遠都只能活在大明的影子下。

當大明帝國傲立於世界的時候,在歐亞大陸的另一邊,奧斯曼帝國正剛剛從鼎盛時期無可奈何地步入晚年的衰落。

但即便如此,它依舊是除了大明以外的世界頂級強權。

根據土耳其人的說法,他們的祖先是就是當年馳騁歐亞大陸的突厥人。

雖然這一說法無法確認,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土耳其人只是一個得依靠不斷遷徙,才能獲得食物的遊牧部落。

對於那些強大帝國,他們大多隻能選擇歸順,或者離開,直到有一天,土耳其部落中,一個叫奧斯曼的年輕人繼位。

從那以後,奧斯曼帝國這個名字,開始傳遍歐亞大陸,它擊敗了東羅馬帝國,讓歐洲恐懼,成爲一個疆域龐大的帝國。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奧斯曼帝國都持續着自己的強盛,但再強大的帝國,終有沒落的一天。

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它的沒落也許是因爲過於龐大,過多的疆土難以得到有效管理,一旦遭受幾場戰爭的失敗,就會成爲壓垮駱駝的稻草。

奧斯曼衰落的原因,是崇禎向極力避免的,這也是爲什麼崇禎在拿下亞洲以後就轉而開始殖民的原因。

現在的土耳其是一個處於橫跨歐亞的龐大帝國,這種情況意味着,它可以利用自己的位置,把守貿易要道。

所以,在歐洲人眼中,奧斯曼帝國就像一個老奸巨猾的商人,可惡的惡棍,常常勒索他們的財產。

當年哥倫布在提出要到海外探險,發現新航線時,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可以繞過奧斯曼帝國,直接跟東方貿易。

這種地理位置上的好處,卻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正處於擴張期的大明。

崇禎如果想更直接的控制西方,更方便的把控全世界的貿易往來和航線流通,奧斯曼帝國,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很快,以大明爲主的神羅、西班牙,爲爭奪貿易歸屬權,同以奧斯曼帝國爲首的不列顛、荷蘭、烏克蘭等中歐洲國家爆發了一場遍及世界的戰爭。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在後世有很多叫法,有說是大明奠定世界霸權至今的決定性戰役,也有人稱其爲人類史上唯一的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章沒了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完結感言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
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章沒了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完結感言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