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

一番訓斥之後,臣子們都是帶着既惶恐又意外的心思離開暖閣。

雖然還有些事沒商量完,不過崇禎皇帝卻是不打算和這些東林黨再搞什麼彎彎繞推太極了,到時候直接發中旨下去。

要是誰不遵,抄刀砍丫的,要是有人不服,那就殺到服爲止!

不過話說回來,崇禎皇帝自打穿越以來,直到現在還是頭一次站在這些東林黨面前開噴,胸中憤懣一股腦兒的傾斜出去,實在是從頭爽快到了腳趾。

看這些後世的狗漢奸們對自己敢怒不敢言,崇禎皇帝心中更是爽上了天。

不過爽是爽過了,逼也裝完了,看着剩下這些心腹大臣,正事卻也需要商議個章程出來,崇禎皇帝清了清略微有些發乾的嗓子,說道:

“聒噪的人都走光了,承恩,對於寧武關戰事,你有什麼話說?”

王承恩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先稱不敢,等崇禎皇帝再問一句,這纔是畢恭畢敬的回道:

“啓奏陛下,寧武關已經是焦灼之勢,需要朝廷立即派兵增援,高傑所部最爲妥當。如今保定地區已無朝廷之師,逆賊劉芳亮尚且在逃,京畿一帶態勢仍顯不穩,需得留兵駐防。”

“並且老奴還覺得,朝廷原定是唐通任薊鎮總兵,此次臨時更換爲黃得功,唐通難免不服,爲安其心,陛下可命唐通率部協防山海關,以發軍餉之名入關,三桂必不敢動。”

吳三桂手握山海關軍政大權,實際上就是個土皇帝,此人是個極好功利的賭徒,不然也不會在這種時候上疏公然威脅朝廷。

但山海關除卻後入爲主的關寧軍之外,最先鎮守在這裡的卻是高第部,山海關總兵一職從來都不是吳三桂。

自崇禎十六年開始,高第便被任命爲山海關總兵,率部五萬餘人鎮守在山海關,至今已是一年有餘。

唐通在良鄉大敗阿巴泰,這種威名現在想必也應該傳到了山海關,吳三桂雖是平西伯,唐通卻因爲良鄉之役高升爲定西侯。

起碼在明面上來看,唐通這廝各方面都不輸於吳三桂,是去山海關極佳的人選。

相比吳三桂麾下數萬關寧軍,唐通所部也有數萬得勝之師,而高第麾下還有五萬餘山海關守軍,至於他是不是真心實意的跟着吳三桂與朝廷作對,這還是兩說。

高第這個人崇禎皇帝十分了解,別看他現在對吳三桂言聽計從,但此人也是個牆頭草,如果朝廷稍顯強勢,免不得就會在背後插吳三桂一刀。

唐通以協防爲名,發餉爲由率部進入山海關,既是在薊鎮重建之時防患於未然,也是不甘軟弱的崇禎皇帝給吳三桂一個警告,現在的朝廷可不是隻靠着他關寧軍!

僅僅在山海關的高第和唐通部朝廷兵馬加在一起便已經接近十萬,黃得功又在薊鎮重設三屯衛,京團各營的新軍都在京師操練,再加上兩次大捷築成的京觀,起碼在聲勢上是很足的。

所以崇禎皇帝覺得沒必要和吳三桂妥協,助長了這賊子的氣焰。

王承恩是個太監,在議政的時候總歸還是不太好說話,他把話說一半留一班就退了下去。

這些道理崇禎皇帝也懂,沒有多問,當即細細思索起來。

多爾袞忙於平亂,現在無暇顧及山海關之事,但等他騰出手來會不會橫插一腳,那就很難說了。

所以,王承恩這老小子說話的還算是一針見血,崇禎皇帝意識到吳三桂的事兒不能拖着,必須在多爾袞平定叛亂騰出手來之前處理好。

就算不能直接把吳三桂弄死,也要讓唐通給他添亂,和高第一塊攪亂山海關內部的情況,只要吳三桂不能在山海關一家獨大,那就好辦!

如果山海關捏在自己手裡,再把薊鎮和西北大營設起來,京畿就是固若金湯,建奴下輩子都主不了中原。

退一萬步來說,高第、唐通,甚至吳三桂及關寧軍將士的家屬都留在京師,吳三桂想冒天下之大不韙歸降韃清,那也要看兵士們會不會和歷史上一樣,跟着他傻不拉嘰的找死。

崇禎皇帝想了沒多久,便是點頭道:

“擬旨吧,就讓高傑帶着主力增援寧武關,唐通帶兩百萬兩去山海關發餉。”

戶部尚書倪元璐趁着崇禎皇帝和王承恩說話的功夫在下面整理語言,話音剛落便是出來說道:

“啓奏聖上,此番抄範永鬥等七大豪商所得已經陸續運抵京師,戶部正在加班加點的清查,而且各地還有此七家不在少數的家產未曾動抄。”

“就目前情形來看,現銀有七千六百餘萬兩,其餘字畫、珠寶等珍奇異寶數目尚且無算,價值更加是無所計量。”

“所以臣方纔說戶部存銀充足,臣以爲,就算陛下勒令東北、西北兩大營一齊興建,也是綽綽有餘。”

這次讓倪元璐和內閣次輔蔣德璟留下來,不僅讓他們兩個倍感意外,也是崇禎皇帝經過深層考量之後的決定。

這兩個人廠衛已經觀察了很久,身上集中了歷朝名臣所有的特徵,所謂不畏權貴、忠君體民等等,雖然也有結黨營私等污點,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崇禎皇帝爲了自保尚且親自促成保皇黨的成立,倪元璐和蔣德璟若不成黨,在這爛透了的大明朝堂之上又何以自保?

這不過是時勢逼人強,崇禎皇帝表示理解,並且根本不會以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來衡量一個臣子能否爲自己所用。

聽倪元璐這意思,似乎是對增設東北、西北兩大營的政策非常看好,又在督促自己把東北大營一塊搞起來。

崇禎皇帝想了想,卻是說道:

“倪愛卿說的朕都明白,不過大明已今非昔比,京師各地處處需要銀錢,兵員不足,軍械未成,此番朕增加文武百官薪俸,暫時增置西北大營以剿順賊就行了。”

說着,崇禎皇帝看向曹化淳、李若鏈等人,言辭道:

“此次建奴入寇,朕一直未能得到任何消息,想來必是朝中出了奸佞之徒,此事便是其一。着廠衛徹查,一旦查出任何蛛絲馬跡,給朕順藤摸瓜,沾上關係的都揪出來!”

“其二,朕此前下詔撤京畿防兵聚於京師,不少百姓都因此遭了難,朕決不能就此作罷,此事着工部辦理,在京城各門外增設粥棚救濟難民。司禮監擬詔,京畿各地均照此辦理,將百姓的安居放在第一位。”

“翰林院的學士們在京閒待着也無甚麼事情,領着薪俸不做事,就在門外給他們搭個棚子,太祖爺的大誥在京師每個門旁側都掛上,讓他們待在在那給百姓講解大誥的內容。”

“講得好的,朕另有升賞!”

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一些相關通知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
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一些相關通知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