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

一番訓斥之後,臣子們都是帶着既惶恐又意外的心思離開暖閣。

雖然還有些事沒商量完,不過崇禎皇帝卻是不打算和這些東林黨再搞什麼彎彎繞推太極了,到時候直接發中旨下去。

要是誰不遵,抄刀砍丫的,要是有人不服,那就殺到服爲止!

不過話說回來,崇禎皇帝自打穿越以來,直到現在還是頭一次站在這些東林黨面前開噴,胸中憤懣一股腦兒的傾斜出去,實在是從頭爽快到了腳趾。

看這些後世的狗漢奸們對自己敢怒不敢言,崇禎皇帝心中更是爽上了天。

不過爽是爽過了,逼也裝完了,看着剩下這些心腹大臣,正事卻也需要商議個章程出來,崇禎皇帝清了清略微有些發乾的嗓子,說道:

“聒噪的人都走光了,承恩,對於寧武關戰事,你有什麼話說?”

王承恩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先稱不敢,等崇禎皇帝再問一句,這纔是畢恭畢敬的回道:

“啓奏陛下,寧武關已經是焦灼之勢,需要朝廷立即派兵增援,高傑所部最爲妥當。如今保定地區已無朝廷之師,逆賊劉芳亮尚且在逃,京畿一帶態勢仍顯不穩,需得留兵駐防。”

“並且老奴還覺得,朝廷原定是唐通任薊鎮總兵,此次臨時更換爲黃得功,唐通難免不服,爲安其心,陛下可命唐通率部協防山海關,以發軍餉之名入關,三桂必不敢動。”

吳三桂手握山海關軍政大權,實際上就是個土皇帝,此人是個極好功利的賭徒,不然也不會在這種時候上疏公然威脅朝廷。

但山海關除卻後入爲主的關寧軍之外,最先鎮守在這裡的卻是高第部,山海關總兵一職從來都不是吳三桂。

自崇禎十六年開始,高第便被任命爲山海關總兵,率部五萬餘人鎮守在山海關,至今已是一年有餘。

唐通在良鄉大敗阿巴泰,這種威名現在想必也應該傳到了山海關,吳三桂雖是平西伯,唐通卻因爲良鄉之役高升爲定西侯。

起碼在明面上來看,唐通這廝各方面都不輸於吳三桂,是去山海關極佳的人選。

相比吳三桂麾下數萬關寧軍,唐通所部也有數萬得勝之師,而高第麾下還有五萬餘山海關守軍,至於他是不是真心實意的跟着吳三桂與朝廷作對,這還是兩說。

高第這個人崇禎皇帝十分了解,別看他現在對吳三桂言聽計從,但此人也是個牆頭草,如果朝廷稍顯強勢,免不得就會在背後插吳三桂一刀。

唐通以協防爲名,發餉爲由率部進入山海關,既是在薊鎮重建之時防患於未然,也是不甘軟弱的崇禎皇帝給吳三桂一個警告,現在的朝廷可不是隻靠着他關寧軍!

僅僅在山海關的高第和唐通部朝廷兵馬加在一起便已經接近十萬,黃得功又在薊鎮重設三屯衛,京團各營的新軍都在京師操練,再加上兩次大捷築成的京觀,起碼在聲勢上是很足的。

所以崇禎皇帝覺得沒必要和吳三桂妥協,助長了這賊子的氣焰。

王承恩是個太監,在議政的時候總歸還是不太好說話,他把話說一半留一班就退了下去。

這些道理崇禎皇帝也懂,沒有多問,當即細細思索起來。

多爾袞忙於平亂,現在無暇顧及山海關之事,但等他騰出手來會不會橫插一腳,那就很難說了。

所以,王承恩這老小子說話的還算是一針見血,崇禎皇帝意識到吳三桂的事兒不能拖着,必須在多爾袞平定叛亂騰出手來之前處理好。

就算不能直接把吳三桂弄死,也要讓唐通給他添亂,和高第一塊攪亂山海關內部的情況,只要吳三桂不能在山海關一家獨大,那就好辦!

如果山海關捏在自己手裡,再把薊鎮和西北大營設起來,京畿就是固若金湯,建奴下輩子都主不了中原。

退一萬步來說,高第、唐通,甚至吳三桂及關寧軍將士的家屬都留在京師,吳三桂想冒天下之大不韙歸降韃清,那也要看兵士們會不會和歷史上一樣,跟着他傻不拉嘰的找死。

崇禎皇帝想了沒多久,便是點頭道:

“擬旨吧,就讓高傑帶着主力增援寧武關,唐通帶兩百萬兩去山海關發餉。”

戶部尚書倪元璐趁着崇禎皇帝和王承恩說話的功夫在下面整理語言,話音剛落便是出來說道:

“啓奏聖上,此番抄範永鬥等七大豪商所得已經陸續運抵京師,戶部正在加班加點的清查,而且各地還有此七家不在少數的家產未曾動抄。”

“就目前情形來看,現銀有七千六百餘萬兩,其餘字畫、珠寶等珍奇異寶數目尚且無算,價值更加是無所計量。”

“所以臣方纔說戶部存銀充足,臣以爲,就算陛下勒令東北、西北兩大營一齊興建,也是綽綽有餘。”

這次讓倪元璐和內閣次輔蔣德璟留下來,不僅讓他們兩個倍感意外,也是崇禎皇帝經過深層考量之後的決定。

這兩個人廠衛已經觀察了很久,身上集中了歷朝名臣所有的特徵,所謂不畏權貴、忠君體民等等,雖然也有結黨營私等污點,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崇禎皇帝爲了自保尚且親自促成保皇黨的成立,倪元璐和蔣德璟若不成黨,在這爛透了的大明朝堂之上又何以自保?

這不過是時勢逼人強,崇禎皇帝表示理解,並且根本不會以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來衡量一個臣子能否爲自己所用。

聽倪元璐這意思,似乎是對增設東北、西北兩大營的政策非常看好,又在督促自己把東北大營一塊搞起來。

崇禎皇帝想了想,卻是說道:

“倪愛卿說的朕都明白,不過大明已今非昔比,京師各地處處需要銀錢,兵員不足,軍械未成,此番朕增加文武百官薪俸,暫時增置西北大營以剿順賊就行了。”

說着,崇禎皇帝看向曹化淳、李若鏈等人,言辭道:

“此次建奴入寇,朕一直未能得到任何消息,想來必是朝中出了奸佞之徒,此事便是其一。着廠衛徹查,一旦查出任何蛛絲馬跡,給朕順藤摸瓜,沾上關係的都揪出來!”

“其二,朕此前下詔撤京畿防兵聚於京師,不少百姓都因此遭了難,朕決不能就此作罷,此事着工部辦理,在京城各門外增設粥棚救濟難民。司禮監擬詔,京畿各地均照此辦理,將百姓的安居放在第一位。”

“翰林院的學士們在京閒待着也無甚麼事情,領着薪俸不做事,就在門外給他們搭個棚子,太祖爺的大誥在京師每個門旁側都掛上,讓他們待在在那給百姓講解大誥的內容。”

“講得好的,朕另有升賞!”

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
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