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又見刺客 (1)

再說留守平曲的臧宮,岑彭交代給他的任務很明確,不指望他進攻,只要他牽制住延岑等人,使其不敢分兵,以便自己出其不意地奇襲成都。臧宮也的確不辱使命,成天操練吶喊,故作疑兵,擺出一副隨時可能發起進攻的架勢,害得延岑等人如臨大敵,緊張兮兮。

臧宮手下有兵五萬,照理這是好事,然而糧食匱乏,大部分糧食都被岑彭帶走了,兵多又反而成了壞事,加上這五萬兵又都是剛投降過來的降卒,事情於是越發糟糕。

糧食還是有的,然而遠在荊州,要通過數千里長江漕運過來,曠日持久。遠糧解不了近飢,沒有糧食,就算是鐵桿的子弟兵,也難免會軍心浮動,更何況是初來乍到的降卒。人家之所以願意投降,便是存有一個心理預期,覺得你能贏,這纔會跟你走。然而,你連糧食都沒有,這仗還怎麼打?

於是軍心動搖,降卒們已經開始醞釀叛逃,回老家結營自保,看看形勢再說。臧宮見勢不妙,有意撤軍,卻又擔心一撤軍,降卒們會誤以爲他已然兵敗,更加要譁變造反。

臧宮左右爲難,每天都像坐在火山口一般,餓着肚子,提心吊膽。

適逢劉秀遣謁者領兵前來增援岑彭。謁者到了平曲,見岑彭早已迂迴成都而去,便要去追岑彭。臧宮攔住謁者,強行截留新來援兵以及戰馬七百匹。

臧宮得了增援,心中多少踏實了點,覺得與其守在平曲坐吃山空,不如放手一搏,趁着心氣正旺,向延岑發起進攻。於是連夜進兵,水師沿涪水而上,騎兵在左岸,步兵在右岸,夾江而行,一路多舉旗幟,登山鼓譟,呼聲響徹山谷。

延岑早遣細作探清臧宮的底細,知道臧宮只是在平曲故作疑陣,並無進攻之意,慢慢也便放鬆了警惕,以爲臧宮技止此矣,也不令軍中戒備。忽聞漢軍呼聲傳來,延岑不免大驚,登山而望,見漢軍鋪天蓋地、來勢洶洶,頓時震恐不已,軍中大亂。

臧宮揮師縱擊,大破蜀兵,斬首、溺死者萬餘人,涪水盡赤,延岑奔還成都,其衆悉降,盡獲其兵馬珍寶。

臧宮乘勝追擊,一路攻城略地,降者以十萬計。軍至平陽鄉,王元自知不敵,舉衆而降。

臧宮攻下平陽鄉,從東邊距離成都僅有一百二十公里,再加上岑彭從南邊距離成都僅四十餘里。劉秀見戰事進展至此,公孫述大勢已去,總該主動認栽了吧,於是致書公孫述,許以高官顯爵,督促其即刻投降,署名一如既往,公孫皇帝是矣。

公孫述接書,一聲嘆息,將書遍示心腹,問意見如何。太常常少、光祿勳張隆見皇帝有問,豈能不答,於是實話實說,齊勸公孫述儘早投降爲上。

公孫述大怒道:“是廢是興,命也,豈有降天子哉!”常少、張隆二人捱了訓斥,大感委屈,明明是你鼓勵我們發表意見的,我們發表了意見,你卻又破口大罵。再說了,天子就沒有投降的嗎?遠的不說,近的比如劉盆子,人家也是赤眉軍所立的大漢天子,不還是照樣投降劉秀了嗎?

然而,常少、張隆二人心裡敢這麼想,嘴上哪敢這麼說。二人很清楚,這回真是禍從口出,敢勸皇帝投降,就等於蜀奸賣國賊,滿門抄斬的死罪。二人面如死灰地退朝,爲免連累家人,一回家便絕食而死。

公孫述知道,和漢軍在戰場上光明正大地較量,很難有取勝的希望,爲今之計,只有故技重施,再遣刺客上場,先幹掉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岑彭。

再說岑彭自武陽向成都周邊掃蕩,一日安營下寨,喚土著問詢,告以此地名叫彭亡聚。岑彭心中頓時一陣厭惡,這不是咒我死亡嗎?想要換個地方安營,又見天色已暗,一猶豫,嫌麻煩,決定暫且還是在此地將就一晚。

公孫述所派刺客,僞裝成逃亡的奴婢,前來詐降,被漢軍安頓于軍營之中。當夜,刺客悄悄尋摸到岑彭住處,趁岑彭不備,當胸給了岑彭一劍。

岑彭本能地抓住劍,不肯撒手,刺客怎麼拽也拽不脫,心中恐慌,大叫道:“你撒手,你倒是撒手呀。”聲響早驚動衛士,一擁而入,將刺客團團圍住。刺客自知在劫難逃,悻悻地鬆開了手。

岑彭問刺客道:“是公孫述派你來的吧?”

刺客叫囂道:“是又如何?”

岑彭悲憫地看着刺客,苦笑道:“你真是個蠢貨。”

刺客兇狠一笑,道:“你捱了我一劍,那你豈不是比我更蠢?”

岑彭嘆道:“你不過區區一個刺客,哪裡懂得軍國大事。”

衛士刀劍出鞘,眼看就要將刺客剁成肉醬,岑彭揮手止住,道:“放他走,我要他好好活着,讓他親眼看到自己造成的惡果。”

刺客也不道謝,揚長而去,心中猶自在想:也不殺我,我看你岑彭纔是蠢貨。

岑彭召來軍師鄭興,叮囑後事道:“我這一死,主帥的位子,就該輪到吳漢了。我死之後,你將廣都騎兵召回,全軍固守武陽,不許出戰,軍中糧草,足夠你支持數月有餘。同時派使者火速趕往夷陵,請吳漢前來主持大局。”

鄭興泣而領命,見岑彭尚有力氣,忍不住便問:“將軍爲何說那個刺客是蠢貨?”

岑彭嘆道:“我持軍整齊,秋毫無犯,入蜀以來,縱橫千里,從未妄殺一人。而吳漢性情暴虐,喜好屠戮,所到之處,往往搶掠百姓,多殺無辜。當初鄧奉謀反,便是痛恨於吳漢之暴殘。刺客殺我,正好成全了吳漢入蜀,平白爲蜀國百姓招來了一場大災禍。”

岑彭力氣漸失,聲音越來越低,又道:“我當年爲王莽守宛城,拒不肯降,以致城中人吃人,此乃我生平第一大罪,百身莫贖。我身懷大罪,死不足惜,只是可憐了巴蜀的百姓。”言畢,淚下如雨,溘然長逝。

岑彭死後,諡曰壯侯。蜀人念岑彭之功德,爲其立廟武陽,常年祭祀。

再說吳漢,看着岑彭在蜀國金戈鐵馬,叱吒風雲,而他卻只能留守夷陵,負責置辦船隻、籌集糧草,心中那叫一個憋屈。我堂堂的當朝大司馬,居然墮落到替你岑彭搞後勤,恨煞,羞煞。

忽然就有岑彭的死訊傳來,吳漢頓時狂喜,天助我也!身爲戰將,功莫大於滅國,滅掉蜀國,可謂是東漢開國最後也是最大的一樁功勞,而今終於落在了他的頭上。

鄭興派使者來請,吳漢連架子也懶得擺,馬上急吼吼起程,領着新招募的南陽兵和刑徒三萬人,溯長江而上,一路狂奔,向巴蜀瘋狂行軍。

在劉秀麾下諸將之中,論持重,當數馮異;論奇謀,當數岑彭;論膽略,當數來歙;論持軍,當數祭遵;論人緣,當數鄧禹;論銳氣,當數耿弇。爲何偏偏是吳漢成爲最後的伐蜀主帥?我知道你一定會說,憑綜合實力唄。

屁!

劉秀之所以任命吳漢爲伐蜀主帥,實是不得已而爲之。名將之中,馮異、祭遵、來歙、岑彭已先後凋零,帥才只剩下三人——鄧禹、耿弇、吳漢。這其中,鄧禹在關中大敗之後,從此便喪失了爲帥資格。耿弇戰功傲人,而且年紀也才三十出頭,本來是更爲合適的主帥人選,但是無奈口碑太差,比吳漢更加不堪。耿弇的父親耿況是上谷太守,耿弇從小便養尊處優,在內心深處,根本不把普通百姓當人,所到之處,往往隨意誅殺,如屠豬狗。耿弇自征戰以來,前後平定四十六郡,然而屠城也多達三百,劉秀雖喜耿弇之戰功,卻也恨其跋扈,因此除非萬不得已,絕不願再用。

劉秀任命吳漢爲伐蜀主帥,但心中卻又清楚得很,吳漢的確有他的長處,譬如勇挑重擔,敢打大仗硬仗等等,但是和岑彭相比,吳漢缺乏足夠的軍事天賦。吳漢作戰,通常是一板一眼,正面死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這也就決定了,吳漢所贏之戰,多半都是慘勝。因此,劉秀評價吳漢的軍事才能,只有四字而已——“差強人意”。

岑彭入蜀,劉秀幾乎是徹底放手,一切由岑彭自己做主。吳漢入蜀之後,劉秀卻不敢如此放心,嚴命吳漢,所有的戰況動向,都必須隨時向他報告。

建武十二年(公元三十六年)正月,吳漢挺進巴蜀,大破公孫述大將魏堂、公孫永於魚涪津,公孫述大驚,遣女婿史興領五千人來救,吳漢率師迎擊,斬史興,盡殲其軍。

吳漢趁勝,直抵武陽,與鄭興會師,隨即開始在犍爲郡攻城略地,一路多有殘暴。諸縣聞訊,皆閉城而守,寧戰不降,吳漢久攻不下。

劉秀接到吳漢的戰報,勃然大怒,你吳漢也算是久經戰陣的老將了,怎麼還像一個初入洞房的毛頭小夥,摸來摸去摸不對地方。真正的戰略要地,岑彭早就給你指出來了,那就是廣都,再無別處!你不去攻佔廣都,進而威脅成都,反而貪圖蠅頭小利,到處瞎轉悠亂攻城,放着閻王不打,和小鬼胡攪蠻纏,你以爲是打遊戲刷經驗值呢!

劉秀當即下詔吳漢,措辭嚴厲,命其直取廣都,佔據公孫述心腹之地。吳漢接詔,不敢抗命,這才進軍北上,攻拔廣都。

吳漢攻下廣都,兵鋒直逼成都。與此同時,馮駿也攻拔江州,生擒翼江王田戎。蜀國將帥恐懼不安,日夜離叛,公孫述強行彈壓,一經發現,立即殺其全家,然而仍是無法禁止。

劉秀再次致書公孫述,苦口婆心,作最後的勸降:“往年我一再賜你詔書,開示恩信,希望你能投降。現在我再勸你一次,你不要因爲曾經刺殺來歙、岑彭而心存疑慮,只要你肯投降,我保你家族完全。如果仍然執迷不悟,非要送死不可,那我只能爲你深感痛惜。我實話告訴你,自入蜀以來,大軍將帥疲倦,吏士思歸,都不想在蜀地長久屯守,因此你也應該相信,我之所以勸降於你,確實是出於誠意。這樣的詔書,以後恐怕很難再有,望你能懂得我的一片苦心,善加珍惜。朕決不食言。”公孫述接書,一如既往地置之不理。

劉秀見公孫述拒不肯降,又下詔吳漢,諄諄告誡道:“成都還有十餘萬衆,千萬不可輕視。你只須堅守廣都,等待公孫述主動進攻,切不可與之爭鋒。若公孫述不敢來攻,你則向成都緩緩移營逼近,迫使公孫述非出戰不可。總之,一定要耗盡公孫述的氣力,然後才能大舉出擊。”

吳漢連戰連勝,自我感覺無比良好,接到劉秀詔書,心中大爲不服,這也太保守了吧,你劉秀畢竟遠在洛陽,哪能像我這樣洞察前線戰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吳漢不肯受,定要攻。

吳漢於是率步騎兩萬餘人,進逼成都,離城十餘里,在江北安營,又命副將武威將軍劉尚領萬餘人屯於江南,兩軍相隔二十餘里,造浮橋於江上,以通往來。

第38章 人性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13章 揮師南下第23章 天問第7章 窮途末路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7章 窮途末路第11章 閃婚 (1)第35章 兵戈還鄉第2章 利涉大川第34章 燕王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25章 定都洛陽第24章 天子之降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23章 天問第40章 愛與殺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36章 吶喊 (1)第4章 前朝秘辛第7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23章 天問第50章 擇帥 (2)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1章 出洛陽記第9章 一言興邦第20章 舊帝未死第40章 愛與殺第4章 前朝秘辛第17章 高臥第21章 借刀復仇第36章 吶喊 (1)第8章 逢凶化吉第12章 閃婚 (2)第40章 愛與殺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11章 閃婚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10章 破竹之旅第12章 閃婚 (2)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39章 因人而降第2章 利涉大川第12章 閃婚 (2)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2章 利涉大川第49章 擇帥 (1)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10章 破竹之旅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39章 因人而降第11章 閃婚 (1)第52章 又見刺客 (2)第34章 燕王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2章 利涉大川第6章 年終盤點第33章 一枕黃粱第53章 屠夫 (1)第16章 最後一關第6章 年終盤點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9章 一言興邦第8章 逢凶化吉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13章 揮師南下第49章 擇帥 (1)第33章 一枕黃粱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38章 人性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24章 天子之降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1章 出洛陽記第8章 逢凶化吉第28章 陰母的秘密第4章 前朝秘辛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35章 兵戈還鄉第32章 傷仲永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7章 窮途末路
第38章 人性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13章 揮師南下第23章 天問第7章 窮途末路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7章 窮途末路第11章 閃婚 (1)第35章 兵戈還鄉第2章 利涉大川第34章 燕王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25章 定都洛陽第24章 天子之降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23章 天問第40章 愛與殺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36章 吶喊 (1)第4章 前朝秘辛第7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23章 天問第50章 擇帥 (2)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1章 出洛陽記第9章 一言興邦第20章 舊帝未死第40章 愛與殺第4章 前朝秘辛第17章 高臥第21章 借刀復仇第36章 吶喊 (1)第8章 逢凶化吉第12章 閃婚 (2)第40章 愛與殺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11章 閃婚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10章 破竹之旅第12章 閃婚 (2)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39章 因人而降第2章 利涉大川第12章 閃婚 (2)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2章 利涉大川第49章 擇帥 (1)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10章 破竹之旅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39章 因人而降第11章 閃婚 (1)第52章 又見刺客 (2)第34章 燕王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2章 利涉大川第6章 年終盤點第33章 一枕黃粱第53章 屠夫 (1)第16章 最後一關第6章 年終盤點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9章 一言興邦第8章 逢凶化吉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13章 揮師南下第49章 擇帥 (1)第33章 一枕黃粱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38章 人性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24章 天子之降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1章 出洛陽記第8章 逢凶化吉第28章 陰母的秘密第4章 前朝秘辛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35章 兵戈還鄉第32章 傷仲永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7章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