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蕭妃被廢

葉敏瑜意識到這一切都是一個可怕陰謀,可是已經晚了。

他本來就有些奇怪,他若是在來此的途中被殺死,葉敏昭縱然成了帝國當仁不讓的繼承人,正統皇帝也未必心裡就會舒坦。

畢竟葉敏瑜死了,最大的得益者就是葉敏昭,正統想不懷疑他都難。

而現在葉敏瑜終於明白了,所謂的半途截殺,這一切不過是一個幌子。他臉色慘然地看着李陵,問:“本王在半途遇襲,到底是誰給你送的消息?”

李陵道;“是呂簡呂大人,我知道他是您外祖父靖海侯身邊的紅人,所以才毫不猶豫地信了他!”

葉敏瑜苦笑道;“呂簡那個王八蛋現在人在哪裡?”

“難道呂簡有什麼問題嗎?他給我報信之後說是不放心王爺的安全,單人獨騎去接應你去了!”

“你知不知道,有人在皇上面前把咱們兩個都給告了黑狀,說是你我勾結起來,密謀造反!”

“啊?”李陵這才感到此事的不同尋常!此前有了這樣的消息,這次偏偏是他帶着數千人馬前來接應葉敏瑜,又莫名其妙地衝撞了皇上的聖駕。

李陵帶兵是把好手,政治鬥爭經驗卻不怎麼豐富。他有些麻爪地道:“殿下,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葉敏瑜慢慢地冷靜了下來,他緩緩地道:“現在還能怎麼辦?我想要不了多久,皇上的大軍就該開過來瀾,咱們要麼束手就擒,就算保住腦袋也很有可能被圈禁終身。要麼,就乾脆揭竿而起,真正反了朝廷,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什麼?”李陵驚得差點兒跳了起來,“咱們根本就沒有造反謀叛的意思,您是皇上鍾愛的兒子,不能和皇上見一面,把事情說開了,請他打消疑慮嗎?”

葉敏瑜反問道:“咱們現在去和皇上說咱們這不是造反,你說皇上會相信咱們嗎?”

李陵認真想了想,要說還是葉敏昭的連環計太毒了,大概從一開始他就設好這一系列的政策,誘導着葉敏瑜和李陵一步步邁進他的陷阱中。李陵擔心葉敏昭的安危,好死不死帶着真寧衛所有的騎兵前來接應,又好死不死派了一隊人馬衝殺氣騰騰地衝到了皇帝圍獵的山谷裡。

現在在回頭解釋一切都是誤會,誰信呢?怎麼就有這麼巧的事?!

他在原地走來走去,一時之間心亂如麻。葉敏瑜淡淡地看着他,等着他最後的決定,坐以待斃他是肯定不肯的,可要造反對抗朝廷,這個決心也不是那麼好下的。

葉敏瑜身邊的侍衛全都悄悄地把手按在了刀把上。這裡全都是李陵的人,他們害怕李陵被逼到了絕路,破釜沉舟,捉了葉敏瑜向朝廷報功,以換得朝廷網開一面,饒他一死。

李陵在原地繞了幾圈,終於下定決心,他猛然翻身拜倒在葉敏瑜的腳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殿下,末將就把自己這條命交給您了,若是有朝一日,您能殺回京師登上大位,請您不要忘了末將家裡的死去的幾十口人!”

李陵作爲河北都指揮使,他的家眷是理所當然要呆在北京的,這也是害怕他們這種掌握兵權的人叛亂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李陵要是扯起了反旗,他的全家不用說,恐怕一個也活不了。

葉敏瑜伸手扶起李陵道:“若真有那麼一天,本王願與將軍共同治天下!”

下定了起兵的決心之後,李陵便收攏兵馬。陳嘉果然派了數千兵馬前來攻襲,葉敏瑜和李陵這邊人數少,又加上打得是皇帝的親兵,一時之間軍心渙散,甫一接觸就兵敗如山倒,李陵帶人保護葉敏瑜逃回真定衛,陳嘉考慮到皇帝的安危,不敢窮追,這纔給了葉敏瑜和李陵可乘之機。

正統十年六月初四,趙王葉敏瑜於河北真定衛正式起兵叛亂。起義用的名號爲“誅陳嘉、清君側”爲號召,傳檄天下,歷數陳嘉和西廠數十條罪狀。一時天下震動。

葉敏昭這時候也反過味來了,他之所以落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陳嘉在其中沒有起什麼好的作用。

正統灰溜溜地從避暑山莊日夜兼程趕返京城,同時派陳嘉帶領上萬精銳人馬圍攻真定衛。回到真定衛之後,李陵立刻就將兵權交給了葉敏瑜,他也明白,現在這種形式之下,他根本就沒有葉敏瑜的號召力,他起來造反也完全沒有合法性,爲了不被朝廷輕易消滅,只有將兵權交給葉敏瑜。

葉敏瑜用最快的速度整頓了真定衛,以四千人馬誘敵深入,在真定衛數十里外的黑虎嶺設下伏兵,將陳嘉的一萬人馬打得落花流水。陳嘉在親衛的拼死保護下冒死突圍,僅帶着數百人逃脫。

此戰之後,葉敏瑜收編御林軍八千多人,加上河北都指揮使司的一萬多人,人馬達到了兩萬多人,聲勢大震。與此同時,衆人在真定衛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起義軍走向。

有人建議趁着地方尚未就叛亂做好準備,立刻發兵攻打河北保定、邯鄲等幾個大城市,以此爲基地逐步包圍京師。更有人被這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激得信心爆棚,紛紛建議由河北直撲京師,只要拿下了京師,葉敏瑜就可以名正言順坐上龍庭,那時候他們就都是開國的功臣了。

葉敏瑜一陣苦笑。京師有精兵二十萬,又城高牆厚,糧草堆積如山,莫說是他手中只有區區兩萬人,便是再多十倍也休想攻下大楚帝國的心臟。何況城裡還有葉邑辰這位常勝將軍。

李陵提出一個方案,向北攻擊大同、宣府一線,只要佔住了這些長城一線的城池,就可以外聯突兀,與突兀的大部族組成聯軍,藉助突兀驍勇的騎兵幫助葉敏瑜奪回皇位。

這個辦法可謂十分狠辣,突兀和大楚這幾年紛爭不斷,只要葉敏瑜振臂一呼,突兀人羨慕中原富庶的生活和燦爛的文明,只要葉敏瑜願意和他們聯手攻擊內地,他們肯定願意聚集在葉敏瑜的麾下,倒時候不費一錢一糧,就能聚集起以十萬計身經百戰的戰士,日後葉敏瑜打下了京師,再回頭對付突兀人就是了。

這個方案十分誘人,也很有可行性,卻被葉敏瑜毫不猶豫地否決掉了。請神容易送神難,藉助突兀的人馬攻打朝廷,就算真能成事,日後倒黴的也是老百姓。

衆人商議了一番,又拿出了兩套方案,一是南下,一是東進。南下一條路是從河北出發,途徑山東,直取南京。南京乃是□□龍興之地,開國之初的首都,後來太宗登上大位,花了十八年的時間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太宗晚年纔將都城遷到了北京。

南京現在是第二首都,地位僅次於北邊的京師,政治上的地位尤其重要,若是能夠拿下南京,就是無法打回北京,也可以和北京劃江而治。

這套方案的缺點就是南京距離河北千里迢迢,途中變數太多。一個不慎起義軍就有可能全軍覆沒了。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向東挺進,進軍關中,控扼陝西。關中的好處在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山川環抱,氣勢團聚。歷史上有“百二秦關”的說法。意思是說百萬之兵攻打關中,兩萬人足以拒之。

若能取下西安,一統中原不敢說,割據一隅還是很有希望的。

葉敏瑜苦思良久,決定挺進關中。

葉邑辰在大興的莊子上聽到了葉敏瑜叛亂的消息,心中自也有千百種滋味。雨瀾這時候也聽到了消息,震驚之餘,急急忙忙跑來和王爺商量:“趙王怎麼說反就反了?他不是皇上內定的儲君嗎?皇上身子不好,他再熬幾年就可以登基當皇帝了,何必這個時候造反呢,真是殊爲不智!”

葉邑辰道:“正因爲他是皇上內定的儲君,纔有人逼着他不得不造反!”

雨瀾大吃一驚:“你是說小王爺?他怎麼有本事做出這種事情來?”在雨瀾的心目之中,葉敏瑜和慧妃在朝中根本沒有任何勢力,他怎麼就能逼着葉敏瑜造反的。

葉邑辰微微一笑:“瞧瞧,包括你在內,絕大多數人,都被他們母子給騙了!”

雨瀾還是有些不敢相信,若這一切是慧妃和葉敏昭的詭計,他們的心思未免太過深沉。雨瀾不願多想,她這次來找王爺是想催着他趕快回京的。“具體是什麼□□,我懶得知道,誰當皇帝也和我沒關係,只是如今兵荒馬亂的,住在這裡太不安全了,咱們還是趕快帶着孩子們回京吧!萬一趙王帶人帶過來那可就麻煩了。”

葉邑辰噗嗤一笑,拉着雨瀾在他的身邊坐下。“你別怕!葉敏瑜不是傻子,就他那點實力,現在借他一個膽子,他也不敢來打北京的。”

雨瀾對軍事方面所知不多,不過她知道王爺是個中翹楚,既然王爺說葉敏瑜不會打北京,那他就一定不會來。

她在王爺的身邊坐下,才發現王爺的書案上放着一副巨型的地圖。她好奇地問:“趙王不會打北京,那他會打哪兒?”

葉邑辰的目光落在地圖上,對於葉敏瑜的動向他早已有所判斷,便對妻子說:“他有三條路好走,要麼北上聯絡突兀,要麼南下襲取南京,要麼東進攻略關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條路是北上,若是換了葉敏昭,他必定會北上向突兀人借兵,因爲他是個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不過以葉敏瑜的性子,應該做不出這種事情來!若是南下的話,此去南京千里迢迢,山東河南都是兵精糧足,沿江爲了防範蜀漢更是部署了許多兵士,可謂危險重重。所以他最有可能的去向就是向東,攻略關中!”

雨瀾見他侃侃而談,語氣中充滿了自信,不由道:“那你要不要把這些告訴皇上!”

葉邑辰淡淡道:“這是他們父子之間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擺明了不想插手。若他肯出馬,收拾葉敏瑜還是很容易的,可是他對葉敏瑜也頗有惺惺相惜之感,此前他不肯站在葉敏瑜的一邊,倒不是因爲他在兩兄弟之間更喜歡葉敏昭,而是權衡利弊之後,爲了利益最大化纔有此選擇。

接下來的事兒他可不願意多攙和。他心裡也有本賬,只要不是他帶兵圍剿,葉敏瑜應該能夠順利達到西安!感情上,他也不大希望這個侄子就這麼掛了!

“咱們不但不能回去,你還得對外放出消息去,就說我病了,病得十分厲害,連牀都下不來了?”

雨瀾有些愕然地看着他。旋即也就明白了,他這是不想帶兵出去討伐葉敏瑜。提起打仗,皇上現在大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葉邑辰了。雨瀾也不想葉邑辰出去打仗,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雨瀾不敢怠慢,很快便放出消息說葉邑辰因爲夏天貪涼在屋子裡放了過多的冰,不小心着了涼,因爲一開始沒注意,結果高燒不退,病情十分嚴重。

果然皇上回了紫禁城,立刻就派了太監過來宣旨,要拜葉邑很爲討逆大將軍,出兵平亂。葉邑辰在雨瀾的一番化妝之下,帶着滿臉的病容,顫顫巍巍地對着傳旨的太監道:“不是本王不遵聖旨,實在是本王病得厲害,咳咳……”一陣瘋狂的咳嗽,嚇得那位太監捧着聖旨又回到了紫禁城。

正統自從狩獵的時候被葉敏瑜氣得昏了過去,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就沒有好轉,他纔是真的病得厲害。回到京城緊接着就接到了陳嘉兵敗的消息,陳嘉跪在他的面前痛哭流涕,正統對他的確是寵愛萬分,責備了幾句,兵敗的事兒就這麼輕輕揭過了。

шωш ¤тт kǎn ¤¢O

當務之急是要選擇一位將領帶兵討逆,葉邑辰不肯帶兵,正統只好啓用長興侯耿軍文爲大將軍,率領五萬大軍圍剿趙王葉敏瑜。

經三法司會審後,蕭家一門成年男丁被統統斬首,女子全部賣入教坊司爲奴,蕭宗昌、蕭宗盛的妻族、母族被株連。

與此同時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升慧妃爲貴妃,由她代掌風印,統攝六宮。將葉敏瑜之母蕭皇貴妃妃廢爲庶人!

30 一波三折雨瀾如願268 平息137 做大媒逼婚謝之遠300 出手178 一七八179 一七九260 相見12 知性齋姐妹起紛爭297 牽連256 和諧207 赴宴96 密室合謀劍指太子229 側妃251 背叛24 王妃歸寧初見表哥13 綠靜齋主僕議出路331 後宮138 被逼退婚91 悲憫銀月又遇秦王216 驚變161 一六一不毀一樁婚9 松鶴堂老太太教孫80 火場王爺英雄救美240 勾引162 終是無緣表哥心傷247 驚變139 退婚餘波二入王府9 松鶴堂老太太教孫218 生病86 雨馨大婚將入東宮136 雨霏懷孕有事登門159 仇深似海唯有和離345 有情人終成眷屬278 設計288 降生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266 私話42 靖海侯府大宴賓客280 化解94 小王爺助威解重圍247 驚變239 出路283 諸事235 殺妻275 團聚341 逼宮173 洞房夜雨瀾心慌慌210 心軟307 真相浮出力討公道34 議親事夫妻遭駁斥104 城破逃離共乘一騎3 悲總監穿越意難平101 女真出兵雨瀾遇險52 承業誤考雨瀾入宮246 伏禍207 赴宴317 儲位之爭247 驚變342 出宮162 終是無緣表哥心傷111 病染膏肓王爺怒急206 怒火289 得女20 薄情寡義夫妻生隙45 雨霞受欺雨瀾解圍243 詛咒96 密室合謀劍指太子246 伏禍319 遺詔風波339 孩子出世57 雨霞鬧事怒摔船模314 蕭妃被廢125 首戰告捷算計趙王12 知性齋姐妹起紛爭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324 時過境遷184 一八四338 太子之死116 臨行叮囑雨瀾離府128 擊潰敵軍造反良機328 王爺的抱負58 四姑娘爲婚事發愁142 雨瀾及笄郡主撐場265 非議115 小妾試探王爺回府234 偶遇150 路遇潑皮有驚無險328 王爺的抱負7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30 情意重小王爺擋石326 雨馨出宮290 洗三201 激烈衝突62 解難題雨瀾再入宮125 首戰告捷算計趙王249 求醫286 生產56 雨嘉出嫁雨霞吃味37 再相見郊外碧雲寺(補全)7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0 一波三折雨瀾如願268 平息137 做大媒逼婚謝之遠300 出手178 一七八179 一七九260 相見12 知性齋姐妹起紛爭297 牽連256 和諧207 赴宴96 密室合謀劍指太子229 側妃251 背叛24 王妃歸寧初見表哥13 綠靜齋主僕議出路331 後宮138 被逼退婚91 悲憫銀月又遇秦王216 驚變161 一六一不毀一樁婚9 松鶴堂老太太教孫80 火場王爺英雄救美240 勾引162 終是無緣表哥心傷247 驚變139 退婚餘波二入王府9 松鶴堂老太太教孫218 生病86 雨馨大婚將入東宮136 雨霏懷孕有事登門159 仇深似海唯有和離345 有情人終成眷屬278 設計288 降生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266 私話42 靖海侯府大宴賓客280 化解94 小王爺助威解重圍247 驚變239 出路283 諸事235 殺妻275 團聚341 逼宮173 洞房夜雨瀾心慌慌210 心軟307 真相浮出力討公道34 議親事夫妻遭駁斥104 城破逃離共乘一騎3 悲總監穿越意難平101 女真出兵雨瀾遇險52 承業誤考雨瀾入宮246 伏禍207 赴宴317 儲位之爭247 驚變342 出宮162 終是無緣表哥心傷111 病染膏肓王爺怒急206 怒火289 得女20 薄情寡義夫妻生隙45 雨霞受欺雨瀾解圍243 詛咒96 密室合謀劍指太子246 伏禍319 遺詔風波339 孩子出世57 雨霞鬧事怒摔船模314 蕭妃被廢125 首戰告捷算計趙王12 知性齋姐妹起紛爭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324 時過境遷184 一八四338 太子之死116 臨行叮囑雨瀾離府128 擊潰敵軍造反良機328 王爺的抱負58 四姑娘爲婚事發愁142 雨瀾及笄郡主撐場265 非議115 小妾試探王爺回府234 偶遇150 路遇潑皮有驚無險328 王爺的抱負7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30 情意重小王爺擋石326 雨馨出宮290 洗三201 激烈衝突62 解難題雨瀾再入宮125 首戰告捷算計趙王249 求醫286 生產56 雨嘉出嫁雨霞吃味37 再相見郊外碧雲寺(補全)7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