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論朝政宮闈秘事多

夫妻兩個在老太太那裡碰了個軟釘子,只好去問老太爺的意思。只不過老太爺卻不是那麼好見的。

老太爺身爲內閣首輔,佐天子理陰陽,其權至重,其位至高。不但管着戶部、吏部、兵部、翰林院等重要部門;同時又擔任國史館和其他好幾個修書館的總裁官,職務之多,工作之忙。大楚立朝六十年,絕無僅有。

大內設有內閣值房,因爲離着皇上近,方便就近請示彙報,所以老太爺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裡辦公。從內廷出來,到了朝房,每日排隊等着見他的吏屬往往就有幾十上百人。老太爺經常坐在轎中批覽文書,處理事務。就算得了閒回到家中,仍然點燃蠟燭接着辦理未完成之事。

有鑑於老太爺“周敏勤謹、勇於任事、有大功於社稷”,正統三年以後,皇上便不只一次地各種場合表示:要在老太爺過世之後讓他“配享太廟”。如此殊榮,千古罕見,老太爺卻並不當真。

闔府上下,都知道老太爺忙,沒有重大的事務,誰也不敢去打擾他。即使是大老爺,等閒也見不到他的面,就算見了,也難得說上幾句話。

正趕上朝中政事繁忙,西北突兀人剛剛消停了,東北女真人又起了幺蛾子,老太爺與一衆兵部、戶部官員忙着調集大軍、遴選將領、組織後勤、籌措軍餉,忙得焦頭爛額。一連幾天都沒有回家。

大太太心急如焚,可急也沒辦法。過了幾日,聞知太后病勢稍緩,就再一次遞牌子進了慈寧宮。這一次進宮,大太太給雨馨穿上最好的衣服,將她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帶着她一同進了慈寧宮西暖閣。

雨馨不是第一次晉見太后,只覺得這一次太后比任何一次更加親切隨和。出宮的時候,太后還賞了她一對雙喜雙如意鑲寶石長簪。

又過了一日,老太爺終於回府。夫妻倆帶着滿肚子的說辭拜見老太爺。

老太爺在外院松風書舍接見兒子和媳婦。松風書舍掩映在一片蒼松翠柏之中,幽靜雅緻,是老太爺的小書房,書舍內收藏了大量典籍,包括許多珍貴的古本、孤本、善本書籍。

老太爺很少在這裡見人。

老太爺中等身材,五官端正,頜下一把四寸美髯,美中不足的是頭髮鬍鬚都已略顯斑白,雖然政事繁忙,看起來精神卻好,雙眼開合之間,隱現精芒,一看便知是胸有丘壑之人。他表情端肅嚴謹、不苟言笑。因爲久居上位,不用作勢,身上自然便有一股威嚴,令人戰戰兢兢、不敢造次。

夫妻兩個給老太爺見了禮,閒話幾句趕緊說明了來意,“不行!”老太爺想也沒想就一口拒絕。

在老太太那碰了一個軟釘子,大太太已經不感到十分驚訝了。她偷偷給丈夫打了個眼色,勸說的話還沒說出口,一個門房便在門外稟報:“禮部尚書穆寧安求見!”

老太爺立刻吩咐道:“將穆大人請進南書房,我馬上就到。”說罷站起身,大太太着急地瞪了一眼大老爺。

大老爺嘴脣動了動,卻什麼話也沒說出來。

老太爺是什麼人物,早把夫妻兩人的小動作收入眼底,他語氣平緩地說道:“我知道你們想的是什麼,但是這件事不成,以後也不要再提了。”說罷擺擺手出了松風閣。

直到二更時分,老太爺才見完一大票吏屬進了松鶴堂。

正房裡遣了丫鬟婆子,只剩下一對老夫妻對坐。

老夫老妻這麼多年了,客套話也就懶得說了,老太太開門見山問道:“馨姐兒的事,老大和媳婦都與老爺提了吧?”

老太爺拿起碗蓋撥弄着茶盞道:“提是提了,我駁回了。老大媳婦進了一回慈寧宮,回來就有了這個心思,當是向太后的意思。”

老太太點了點頭:“我瞧着老大很是心熱……”

老太爺合上盞蓋,連連搖頭:“他還在做着國丈的美夢呢。老大這個人總是煞不下心來讀書做事,這一次吏部將他列在廷推拔擢的名單裡,被我劃去了。老大對我這個父親想是有了微詞。”

大楚的規矩,越是高級官員的任免越是謹慎。所謂廷推,是由吏部尚書領銜,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以及言官和全部到場,推選高級京官和地方官人選的形式。一般來說,職位越高,參與推選的人數就越多。擬定名單之後,上交皇帝,皇帝用硃筆在他滿意的人員名字上畫個圈,人選就這麼定下了。

頗有幾分民主的意思。

老太太一挑眉毛,老太爺就解釋道:“有多大腦袋帶多大帽子,以老大的器量才學,一個從三品的太僕寺卿已經很勉強了,再往上升,恐怕對他是禍非福。”

老太太嘆了一口氣:“只可惜,這些子孫中,沒有一個能夠繼承老爺的衣鉢的。楊家新貴,畢竟比不得開國八大家族那樣的底蘊。有朝一日老爺致仕了,我怕楊家會從此衰微下去……”

老太爺灑然笑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長盛不衰的家族,萬貫家財不如遺書一卷。歷朝歷代,父子兩代同時入主機樞的,能有幾例?”自嘲一笑道:“別人看我楊家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實際上,楊家如今已富貴到了極處,早已升無可升。世間的事就是這樣,不進則退。如今就如在刀尖上行走,稍一不慎,就有可能萬劫不復。自古以來,功高蓋主又不能急流勇退的,如商鞅、如韓信,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若此時我一門心思提拔楊家之人,楊門顯赫可期,不過將來必成致禍之源!就算是開國八大姓,這幾代皇帝更迭之中,吃了掛落的就有好幾家呢。”

老太太連連點頭:“老爺慮事深遠。既然有此考慮,何不上書求退。我也好陪着老爺邀遊山林、讀書品茶,豈不樂哉!勝過如今這般沒黑沒白的做事!”

老太爺嘆息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爲?如今四海之內尚未真正一統,國事看似平穩,實則危機四伏,我又怎能在這個時候撂挑子。我自小立志要做伊尹、呂望一流的人物,操廟算之權行強國富民之術,只可惜蹉跎半生,也只得如今的局面。”

老太太聽得肅然起敬:“老爺既然有志於成就一代名相功業,我自當成全老爺這一番心思。”

老太爺不由向老太太投去感激的一瞥,“家中諸事,還要累夫人多操些心,老大媳婦……”老太爺搖了搖頭。

老夫人笑道:“都是分內之事,何足掛齒。倒是太子妃之事,老身尚未看得十分明白,還請老爺給我叨登叨登。”

老爺子道:“自當爲夫人分說清楚。”卻沒有立刻回答,話鋒一轉道:“皇上近日提拔了內侍王英擔任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

老太太皺眉:“王英是什麼人?司禮秉筆兼提督東廠可算是內廷二號人物了!”老太太對六部九卿還算熟悉,但是內廷衙門就所知有限了。

老太爺便給她解釋:“王太監此前是承乾宮蕭皇貴妃的管事太監,這一次走的就是蕭皇貴妃的路子。還有,前幾日皇上諭令禮部,要在今年萬壽節上爲蕭皇貴妃上尊號。”

“蕭皇貴妃?她不是已經有尊號了嗎?”

老太爺點點頭:“皇上的意思,兩個字的尊號不足以彰顯皇貴妃賢良淑德,要臣子們擬定四個字的尊號!”

老太太大吃了一驚:“歷朝歷代也沒聽說過這樣的事呀!如此寵冠六宮……”老太太雙眉緊皺,一時陷入了沉思。

老太爺也不催她,只悠閒地品着茶。良久,老太太忽然道:“這幾年來,向太后的病一直反反覆覆,這一次難道……”

老太爺點點頭。“我得到消息,太后怕是撐不了多久了……”

老太太低喃道:“……太后一死……宮裡頭,豈不變成了蕭貴妃的天下……”她終於把所有的線索穿成了一串,明白了老太爺的思路。“老爺的意思是……太子……”

蕭皇貴妃出自大楚開國八大姓之一的蕭家,一門顯赫,世代爲官。父親就是當今吏部尚書蕭昌宗。在大楚,吏部乃六部之首,尚書又稱爲天官,可見威權之重。

蕭皇貴妃不但美若天仙,心機同樣深不可測,一入宮便深得帝寵。不就便生下了皇四子,母以子貴,很快便晉升爲皇貴妃,成爲東西十二宮名副其實的“副後”。此後皇二子、皇三子先後離奇死亡,只有養在慈寧宮的太子平安長大。

皇四子就變成了實際上的皇次子。

這些年,有太后壓制着,蕭皇貴妃搶班奪權的步子總算沒有邁得太大。如果太后一旦去了,整個後宮可就真是她的天下了,皇后嗎,與蕭皇貴妃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段位的。所以對不起,靠邊站。

老太爺道:“皇上還在潛邸之時,位分並不顯赫,皇太后便爲她選了翰林學士之女爲妃。皇后出身清流,孃家無權無勢,她又過於端方,所以一直不得聖寵。蕭皇貴妃數次發難,要不是有太后在上面壓着,恐怕中宮早就易主了……”

老太太吸了一口涼氣:“當年太宗奪位,宗室相殘的一幕難道又要重演了嗎?可太子畢竟是皇后嫡出,既佔嫡又佔長,何況太子已立了超過十年了,君臣名分早已定下。”

老太爺搖搖頭,“太子早立?君臣名分已定?怕是沒有那麼簡單!太子立了還可以廢,只要一天沒有當上皇帝,這君臣名分就一天不會真正定下來。”

老太太震驚道:“難道……蕭家……真敢造反不成?”

老爺子目中精光一閃:“若是蕭家真敢造反倒也無妨。怕就怕皇上自己先動搖了……”

老太爺嘆息道:“……這幾年,皇上擴建宮苑,廣納妃嬪,對於朝政的關心越來越少,蕭家媚上邀寵,多次進獻異域美女,清秀孌童,諸多奇技淫巧之物,又延攬道士,爲皇上燒汞煉丹。皇上漸漸對蕭家多有倚重。太子身份敏感,不敢結交外臣,太后倒是個明白的,卻又病懨懨的,力不從心……太后若是真的就這麼去了,皇上怕要立刻倒向蕭貴妃了……再加上趙王本來就比太子更得皇上寵愛……”皇四子八歲便被封爲趙王。

老太太嘆息一聲:“常聽人說太子仁孝,是個好的……”

老太爺哂笑:“仁孝?我看應該說是仁懦!我冷眼旁觀,太子入主東宮十年,如今對朝政依然毫無影響力,身邊只有詹事府的一班人馬,其餘投向他的大臣一個一個全被他推了出去,我看他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身爲儲君十年,這麼顯赫重要的位置,竟然沒有培養出來自己的班底,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了。

老太太卻站出來替太子說話了:“我想太子是害怕攬權太多,遭皇上猜忌,所以如此韜光養晦吧!”

老太爺點頭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定是皇后教給她的。真是迂腐。”

老太太這次是真的不解了。

老太爺解釋道:“若皇上雄才大略,他這麼做倒也不能說錯。因爲那樣性格的帝王往往權力慾極重,容不得旁人分他的權。可當今皇上,性格軟弱,太子又有太后撐腰,又有強勢兄弟虎視眈眈,早當勇於任事,在朝臣中早早建立威望,組建自己的班底。皇上那安於現狀的性子,只要不是有人殺到乾清宮逼宮,就算有所猜忌,他也輕易不會動手殺人的……只看看晉王的所作所爲便知道了!”

老太太回想一番正統皇帝登基七年以來的政績,國家大政完全決於內閣之手,後宮聽憑太后和蕭貴妃做主,他竟什麼也不管,什麼也管不了。皇上做到這個地步,也真是讓人無語。

他昔年意外奪得大寶,初始倒也還算勤勉,可沒幾年,便日漸滑向“荒淫無道”的深淵。他倒也算得寬厚,就是優柔寡斷、聽不得枕邊風,再加上好色如命……

如果皇太子當機立斷,將權力順理成章攏在自己手上,就是逼宮讓皇上退位當個太上皇,估計皇上也不會說個不字,又何必像今日這般,太后一死,他便危機重重了。

老太爺品評道:“皇五子潞王年紀尚小不提。趙王殘暴魯莽,也不是明君的材料。太宗這支,也只有延慶王的次子淳哥兒是個人物。倒是晉王邑辰身爲太祖幼子極具才幹,可惜太重恩怨,失於苛察。秦王楓齊看似荒唐遊嬉,實則精明無比,又過於隨性,可惜可惜!”

老太太就笑道:“人無完人,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帝王!老爺拿這些宗室子弟與堯舜禹湯相比,如今哪裡還能挑出好那樣的皇帝?”

老太爺也不由失笑。

這一番深入淺出的解釋,老太太終於明白了老太爺的想法,對於自己的丈夫,她向來欽佩,他的政治遠見的確也是出類拔萃。於是道:“未來幾年,恐怕朝中波詭雲譎,危機四伏,老爺也要多加小心了。”

老太爺點點頭,絲毫不見緊張,多少大風大浪都過來了,既然處在首輔這個位置上,自然就有承擔諸多風險的覺悟。

老太太唏噓了片刻,又道:“這麼看來,老爺是不看好太子了?所以不想馨姐兒嫁入東宮,免得將來連累楊家?我算明白太后的苦心了。若是與我們楊家聯姻,有老爺幫襯,太子以後的位子就可就安穩多了。”楊家若是與太子聯手,憑老太爺的威望,將他扶上皇位,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老太爺點點頭:“的確如此,如今朝局複雜,除了趙王、太子,晉王、秦王也是極大的變數。將來如何尚未可知,不論誰輸誰贏,楊家只要不牽涉其中,保全自身當無任何問題。太子想將楊家綁上船,可他實在非是我楊某心中的英主……”換句話說,他還不太夠資格被楊老爺子效忠。

要想完成老太爺的宏願,成就一代名相,背後必須有一個賢君支持,太子看着又是一個當今,似乎離這個要求有點遠。

這麼一說,老太太也就明白了。她沉吟片晌道:“這些話,你還是應當對老大、老二他們說說。”

老太爺放下手中的茶盞,“這些事情,要靠他們自己去悟,我不可能一輩子當他們的柺杖,總有一天我會去的。”

老太太想了想,確實也是這個道理。便又轉了個話題:“景陽宮的那位貴人,最近沒有再與老爺提起我們的七姑娘了?”

老太爺笑道:“怎麼沒有?已經是第三次了!這一次我以她年紀太小,不懂規矩爲由推脫掉了。下一次,無論如何也得要瀾姐兒進一次景陽宮了。”

如果雨瀾在此,聽到了這番對話,必定可以立刻反應過來,老太太對她態度的大轉變,實際上竟出自宮裡某位貴人的關心。

“這麼些年過去了,她仍然顧念着姐妹之情,這倒是殊爲不易了!十五年前名震京師的兩大花魁,一個進入皇宮一個嫁入相府。如今,一個早已化爲一抔黃土,另一個不但貴爲一宮主位,而且誕下皇子,這境遇差別之大,真是叫人唏噓……”

老爺也感嘆:“當年若不是皇上胡鬧,我又怎肯將齊氏接入府中,許給老大,又陰差陽錯生下瀾姐兒……”

老太太道:“老大當時畢竟是皇上的侍讀,皇上的命令他怎敢不聽。不過瀾姐兒我瞧着倒是個好的。”

“哦?”老太爺眉毛一挑,露出一絲感興趣的神色,老太太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很少這麼夸人的。

老太太就把雨瀾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爲一句不拉告訴了老太爺。說起標點符號的事情,老太爺也不由面露沉吟。如今他手下的書辦們都在用這個法子呢,奏摺看起來也就省事多了。前些日子沒空與老太太深談,竟不知這個法子原來出自一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頭。

老太太又與他說了一番佛經與養生之道上的獨特見解,又說起她平時愛看的書竟然是《食貨志》,老太爺也不由嘖嘖稱奇。“沒想到我們楊家出了這樣一號人物。”他就撫着鬍子笑了起來,“找個時間我也見見。景陽宮那邊,也還需要她去敷衍一番。”

老太太就問:“老爺覺得景陽宮到底是個什麼目的?難道還念着當年與齊姨娘的姐妹情分?”

老太爺道:“景陽宮的是不是個念舊的,姐妹之情有沒有有所顧及,我不大清楚。但如此迫切地想要見到瀾姐兒,恐怕還有別的目的隱含其中……瀾姐兒畢竟是我們府上的小姐,若是她與瀾姐兒常來常往,自然也和我們府上攀上了關係。”

老太太也就恍然大悟,太后在宮裡都要受到皇貴妃的壓制,何況是景陽宮的慧妃。想必她在宮裡的日子一定很難過吧!怪不得要拐彎抹角地攀扯到老爺頭上來。有了相府這棵大樹,蕭貴妃再跋扈,也總要容讓一二的吧。

老爺子嘆息半晌,幽幽道:“國是艱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景陽宮裡的畢竟也有五皇子傍身,也是一位不能開罪的貴人,將來不論誰當了皇上,只要不出意外,一世富貴是跑不了的。攀攀交情倒也無妨!只要不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廣結善緣,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景陽宮的五皇子潞王雖然只有八歲,畢竟也是當今的兒子,於皇位嗎,總還是有那麼一丁點機會的。

老太爺已經開始選擇押寶了,憑他的老道,是不會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

185 一八五127 潞王探視蕭妃翻盤39 再會表哥智解難題207 赴宴233 成孕102 賽神會被困十里堡88 太后薨後宮爭鬥起159 仇深似海唯有和離134 回京又陷瑣事家常24 王妃歸寧初見表哥286 生產199 姨娘之死91 悲憫銀月又遇秦王84 蕭妃挑唆太子受辱46 機智雨瀾處變不驚188 一八八288 降生188 一八八115 小妾試探王爺回府75 嘆自古多情空遺恨116 臨行叮囑雨瀾離府38 遺失繡帕雨瀾心驚329 生死未卜262 甜蜜254 審訊221 穢亂宮闈187 一八七150 路遇潑皮有驚無險315 陳年恩怨98 慈母心雨瀾傷身世314 蕭妃被廢250 查證40 內宅鬥爭此起彼伏247 驚變207 赴宴331 後宮349 團圓(大結局)231 荒淫289 得女62 解難題雨瀾再入宮209 形勢逆轉158 溫馨重聚品茗論道177 一七七105 身陷重圍生死相依116 臨行叮囑雨瀾離府185 一八五245 整頓167 小王爺情癡愁腸結8 姐妹碰頭各懷心思187 一八七259 探視323 取函谷關119 憂戰事雨瀾幫籌謀43 趙王賀壽倨傲囂張95 徵沙場謝之遠從軍155 知悉秘密進退兩難46 機智雨瀾處變不驚18 挑爭端雨瀾遭陷害139 退婚餘波二入王府319 遺詔風波133 棋盤對弈王爺完敗134 回京又陷瑣事家常193 一九三62 解難題雨瀾再入宮158 溫馨重聚品茗論道51 及春軒初見謝之遠53 雨瀾入宮三見晉王252 醒來170 萬事俱備請期待嫁212 發威106 相濡以沫生火取暖10 智雨瀾狀告王媽媽3 悲總監穿越意難平4 王媽媽刁奴欺幼主263 大案36 再相見郊外碧雲寺(上)289 得女230 地震266 私話349 團圓(大結局)315 陳年恩怨113 探紅顏雨瀾腦洞開153 雨霞受罰自食苦果116 臨行叮囑雨瀾離府42 靖海侯府大宴賓客148 新年至心盼王爺歸112 妙手回春皆大歡喜234 偶遇155 知悉秘密進退兩難157 塵埃落定王爺回京27 性涼薄雨霏斥生母248 見紅268 平息270 籌謀14 郡王府兄弟話離情72 向來情深奈何緣淺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274 二七四46 機智雨瀾處變不驚
185 一八五127 潞王探視蕭妃翻盤39 再會表哥智解難題207 赴宴233 成孕102 賽神會被困十里堡88 太后薨後宮爭鬥起159 仇深似海唯有和離134 回京又陷瑣事家常24 王妃歸寧初見表哥286 生產199 姨娘之死91 悲憫銀月又遇秦王84 蕭妃挑唆太子受辱46 機智雨瀾處變不驚188 一八八288 降生188 一八八115 小妾試探王爺回府75 嘆自古多情空遺恨116 臨行叮囑雨瀾離府38 遺失繡帕雨瀾心驚329 生死未卜262 甜蜜254 審訊221 穢亂宮闈187 一八七150 路遇潑皮有驚無險315 陳年恩怨98 慈母心雨瀾傷身世314 蕭妃被廢250 查證40 內宅鬥爭此起彼伏247 驚變207 赴宴331 後宮349 團圓(大結局)231 荒淫289 得女62 解難題雨瀾再入宮209 形勢逆轉158 溫馨重聚品茗論道177 一七七105 身陷重圍生死相依116 臨行叮囑雨瀾離府185 一八五245 整頓167 小王爺情癡愁腸結8 姐妹碰頭各懷心思187 一八七259 探視323 取函谷關119 憂戰事雨瀾幫籌謀43 趙王賀壽倨傲囂張95 徵沙場謝之遠從軍155 知悉秘密進退兩難46 機智雨瀾處變不驚18 挑爭端雨瀾遭陷害139 退婚餘波二入王府319 遺詔風波133 棋盤對弈王爺完敗134 回京又陷瑣事家常193 一九三62 解難題雨瀾再入宮158 溫馨重聚品茗論道51 及春軒初見謝之遠53 雨瀾入宮三見晉王252 醒來170 萬事俱備請期待嫁212 發威106 相濡以沫生火取暖10 智雨瀾狀告王媽媽3 悲總監穿越意難平4 王媽媽刁奴欺幼主263 大案36 再相見郊外碧雲寺(上)289 得女230 地震266 私話349 團圓(大結局)315 陳年恩怨113 探紅顏雨瀾腦洞開153 雨霞受罰自食苦果116 臨行叮囑雨瀾離府42 靖海侯府大宴賓客148 新年至心盼王爺歸112 妙手回春皆大歡喜234 偶遇155 知悉秘密進退兩難157 塵埃落定王爺回京27 性涼薄雨霏斥生母248 見紅268 平息270 籌謀14 郡王府兄弟話離情72 向來情深奈何緣淺67 再生一計峰迴路轉274 二七四46 機智雨瀾處變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