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無論販夫走卒,亦或帝王將相,都躲避不過宿命的輪迴,雖說來去空空,然卻又不得不爲子孫後代考量遺留。
窮困而死,所留不過隔夜之糧,富足之家,也富不過三代,王侯將相則留下父輩蔭護或世襲傳承,而李世民卻爲李治留下了一個稱霸四海的大帝國。
李世民垂危之際,讓李治看清楚了自己的內心,讓大唐第三位皇帝,看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無窮盡的父愛,李治又怎會一繼位就打破先皇的決定?
長孫無忌也生怕輿論會對他不利,不敢過多攝政,可他如何能忍下這口氣?
眼看着就要將徐真給辦了,他卻偏偏掏出密詔來,非但不能辦他,居然還讓他當了鎮國大將軍,上柱國,而且還要參豫政事!
鎮軍大將軍是何等的榮耀?那些開國功臣許多都未能得到這頭銜,上柱國也一樣,連開國功臣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憑什麼就讓徐真這麼一個小子拿了去?
程知節雖然早已封了國公,可也是去年才得了鎮軍大將軍的頭銜,徐真六年前還只不過是長安城中一名武侯,如今位列上柱國,如何讓人不嫉妒?
再者,本朝被封爲上柱國的人並不多,諸如秦叔寶和李靖這等軍中巨擘,才封了上柱國,若非戰功顯赫之人,如何能得到此等榮耀之勳?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番,唐朝官位由職事官、散階、勳官和爵位構成,職指的是在具體的部門任職,比如尚書令、侍中、州刺史等,而散階則是散官,如徐真先前的冠軍大將軍,如今的鎮軍大將軍,都屬於武散,至於勳,則是柱國,上柱國等,用以表彰功勳,爵位就自不用說了。
其實到了李世民的時代,冊封的上柱國屈指可數,這也是爲何徐真受密詔而得封上柱國,會讓人如此的羨慕嫉妒恨。
自從徐真進入朝堂的視野之後,他就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勝仗又一路升遷,這六年來的晉升軌跡,簡直就是一條沖天的直線。
雖然也曾受過諸多詰難和阻擋,可如今回頭再看,阻擋徐真腳步的那些人,如今又在哪裡?
可這一次不同,因爲這一次想要阻攔徐真腳步的,是長孫無忌!
作爲當朝首輔,李治的心腹依託和依仗,長孫無忌已經達到了自己官場的最巔峰,可如今,有密詔在前,他只能眼睜睜看着徐真華麗地跳出了這趟污水。
其實李治還沒有宣佈密詔的另一項內容,那就是關於李勣的任免問題,在密詔之中,李世民同樣向徐真囑託了這件事,內容幾乎跟他囑託李治的一模一樣,先黜李勣到疊州,若不赴任,立即除掉!
好在深諳聖意的李勣連家都沒敢回,直接就赴任去了。
這也讓李治明白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李世民的心中,託孤的人選,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之外,還有他一手培植起來的徐真!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明,而徐真在暗,這就足以說明,從一開始,李世民培植徐真的目的就非常的明確,既是爲了輔佐他李治,也是爲了防範長孫無忌等老臣子弄權攝政!
單從這密詔來看,李世民已經不是將徐真當成簡單的臣子,而是將他當成了自家的兒子一般看待!
李治雖然與徐真一直有齟齬齷蹉,但他不能不顧及李世民的想法和考量,因爲他知道,自己的父親很少會看走眼,於是雖然心中仍舊嫉妒父親對徐真的格外疼愛,但李治的心中,已經開始嘗試着接納徐真。
這種轉變對於之前的李治來說,是絕對難以想象的,可當他坐上了皇位,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他纔不得不接受這種轉變。
“原來皇帝也要承受諸多掣肘和壓力啊...”李治如是想着,可他並不打算馬上恢復李勣的官職,因爲他還需要觀察。
八月初一,似乎在響應連日的大雨,晉州發生了大地震,災情嚴重,死者多達五千餘人,似乎大地都在爲李世民哀悼,迷信的國民更是悲痛欲絕,到處頌揚先皇的無上功績,甚至將李世民當成了真正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
八月十八,新君爲先皇李世民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葬禮,葬文皇帝於昭陵,廟號太宗,被太宗擒獲歸服的各部族首領,頡利等一十四人,皆雕琢石人像,並刻上名字,排列於北司馬門內,以彪炳太宗之千秋功績。
徐真既是李世民託孤重臣之一,又終於得到李治承認他的地位,自是鬆了一口氣,然而因爲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故意散播謠言,李明達非但真實身份被曝光,想要李治賜婚,只能坐實了她跟徐真在宮中亂來之事,如此一來,二人的親事只能拖延了下來。
李治曾經答應過彌留的李世民,一定會讓李明達和徐真在一起,然而因爲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對徐真的誣陷,導致李明達名節被猜忌詆譭,又給她和徐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李治自然而然對長孫無忌產生了極大的抱怨。
此時的李治才體會到父親的苦心,才感受到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小視,於是他在心裡默默想着,或許該將徐真提拔起來,否則讓長孫無忌再掌權,又哪裡還有他這個皇帝的話語權!
徐真並不知道李治已經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他剛回府上歇息了一會,閻立德就匆匆趕了過來,見到徐真就扯住後者衣袖,拉到一旁沉聲道:“出事了!”
“閻兄,何事如此慌張?”徐真不由疑惑道。
閻立德的圓臉上滿是汗珠,此時也顧不得抹一把,壓低聲音朝徐真說道:“禮部那幫呆子說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請求殉葬,非要讓我手下的一十六名匠師一同陪葬!”
“什麼?!這都什麼年代了,怎會有這等滅絕人性之事!”徐真不由勃然大怒,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乃李世民的死忠,提出殉葬也不過是爲了打消李治對他們的猜忌,好讓這位新君放心而已。
禮部這幫老學究固然死板守舊,但也不至於執古禮而用生人來殉葬,此必是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的毒計了!
這禮部尚書本是太子右庶子于志寧兼任,如今于志寧拜相,禮部尚書一職則由許敬宗來代理。
這許敬宗在歷史上的名聲很臭,在大唐官場上的風聞也不甚良善,只是他算得是東宮一脈的嫡系人馬,如今敢如此明目張膽讓同意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殉葬,勢必暗中得了長孫無忌的授意!
長孫無忌雖然掌控了文官集團,宮廷宿衛又有程知節和尉遲敬德兩位老國公來負責,然而對外征戰之事向來染指不得,因爲外事一直掌控在李勣的手中,李勣此時被外放到疊州當刺史,軍中除了徐真,威望最高的就當屬仍舊四處征伐的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了!
蘇定方等老人懂得韜光養晦,可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卻是李世民的死忠,素來不遺餘力,早在聖上去世前,還將龜茲國的國王都綁了回來,可謂忠心耿耿,日月可鑑。
徐真讀過這一部分的史料,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確實有主動請求殉葬,然而李世民的遺詔之中卻事先做了交代,不允許他們殉葬。
然而李世民的遺詔剛剛寫到一半,卻被李明達打擾,以致於最後沒有提及這件事!
若不是徐真相救,李明達就不會活到現在,而是十二歲的時候就暴斃,更不會阻攔到李世民的遺詔,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如今面臨這樣窘迫的局面,認真追究起來,卻是要歸咎到徐真的頭上來!
再者,閻立德麾下那十六名老工匠乃是閻立德的親信,是閻立德設計修建昭陵的最核心設計師,徐真的終極計劃,就是交給這些人來具體制造的,如今計劃剛進行到了一半,若這些人被抓進去陪葬,徐真的大計劃就徹底完蛋了!
從周朝以後,歷朝歷代就已經很少見這種活人殉葬的制度,修陵的民工或遣散原籍,或就地徵募爲守陵軍,原地任職,原地看管,根本就不會發生盜陵和侵擾亡靈之事。
然而長孫無忌見閻立德成了徐真的親信,有心要削弱徐真的勢力,居然打起了這些核心匠師的主意來!
李世民交給徐真的密詔只有短短一百餘字,只囑託了李治幾件事,都是隻言片語能夠說清楚的決策,而對於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李世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他們會提出殉葬以打消李治的猜忌。
如今長孫無忌借題發揮,真的讓禮部許敬宗來執行古禮,這不是故意將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推入絕境麼!
從吐谷渾之戰開始,徐真就與契苾何力交厚,到了漢王李元昌謀反之時,契苾何力更是在關鍵的時刻調來了北屯營的兵馬,救駕有功,這些年四處征伐,哪一次沒有他的身影?
如此忠貞耿烈之臣,居然因爲長孫無忌的猜忌而喪命,徐真又豈能袖手旁觀,在者,許敬宗爲了爭功,居然將十六名修陵的核心工匠都牽扯進去,更是觸動了徐真最根本的利益!
“走,咱們入宮面聖!”
聽了閻立德的求助之後,徐真當即做出決定,臨行前想了一下,將紅甲都披掛在身,帶上殷開山的長刀,奔向承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