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還在滴滴答答下着,打溼了披在武好古身上的蓑衣和他胯下的走馬。他現在正往皇宮而去,是去趙佶那裡看這一科禮部試高中的名單的。
雖然明天才是正式放榜的日子,不過作爲官家的心腹,他要是去國子監門外看黃榜,那可就有點丟人了。讓人看見還以爲他已經失寵了呢!而且他家裡還有好些個伸長了脖子等着好消息的親人,哪裡還等得到明天?
所以今天國子監的大門再次敞開,宮中的內侍在一隊班直護衛下匆匆而至,又急急而去的時候,武好古就和父親武誠之還有洛陽白波來的武忠義一起出了門,騎着馬一塊兒往皇宮而去了。
已經當了一個多月官家的趙佶,現在已經漸漸適應了籠中鳥一樣的帝王生活。他現在可不是後來的風流天子,向太后還沒死,官家的寶座也沒坐穩當,得夾着尾巴做皇帝……可別以爲趙佶真是沒腦子的,他只是不會治國打仗罷了,在玩弄權術和哄老太太開心這兩方面可是一點兒不差的。
不過他也不能沒日沒夜的僞裝好孩子,適當的放鬆一下,和武好古、高俅這兩個近幸小人一塊兒憧憬未來美好的封建主義生活還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人活着就得有個目標,就得有個奔頭啊!
而趙佶現在還有什麼人生目標?還有什麼奔頭呢?他都是已經是皇帝了,還能往哪兒奔?也就只能追求藝術上的成就,順便在給自己搞個好一點兒的園子了。
這點要求……不算過分吧?
不過現在這個一點都不過分的要求,也只能存在於紙面之上。武好古和張擇端這些日子在紙上給他畫了一座瓊林離宮,好讓先他過過眼癮。
除了紙上的瓊林宮,正在舉行的科舉大比也在吸引趙佶的眼球。科舉到了北宋末年已經蒙上了一層神聖的色彩,牽動着全天下的人心,就連趙佶這個官家也不例外。
因爲參加這一榜科舉的,可有幾個和他關係不錯的人。一個是米友仁,若不是他忙着應舉,現在就是四大心腹之一了。不過米友仁雖然沒有參與正月十三的擁立,但還是趙佶的心腹,只是還不夠大。這一科如果能中個進士,就能做大了。
另一個是蔡京的兒子蔡攸。雖然蔡京是令太后討厭的新黨,但是趙佶還是很喜歡他的,對蔡攸也是格外高看一眼——這對父子也是他在書畫方面的知音啊!而且蔡攸去衙署當值的時候看着很勤勉,而且器宇軒昂,應該會是個好官的。
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也是趙佶看中的舉子,他早就認識武好文了,雖然不是很熟,卻也知道武好文是個讀書種子。這一科如果高中了,將來多半是能大用的。
哦,不是如果高中,而是一定要高中!
趙佶正等待着,今年的這場大比是他即位後主持的第一場大比,雖然沒有什麼有名氣的考生,只有一個讓趙佶有些爲難的紀憶算是頗有名望。但是趙佶還是希望能從中選出幾個能大用的人才,作爲自己未來班底。
而讓趙佶感到有些可惜的就是武好古沒有參加這一科的大比,否則他只要在禮部試高中的名單後面加上個名字,就能讓武好古轉文官,然後大用了。
他也知道武好古是近幸,可是人家真心替自己辦事兒啊。而且武好古辦事的本事可不小,特別是搞錢很有一套……
這樣的人才,總是個武官也不是個事兒啊。大宋畢竟文貴武輕,武好古要真的和潘孝庵、高俅一樣是禁軍將門出身也罷了,將來是可以做三衙管軍和知閤門司的。可武好古又不是,他個文人啊,不可能去帶兵的,老掛着個武官銜又不能當文官用,實在也忒變扭了。
當然了,趙佶還可以直接給武好古賜個進士出身。大宋的官家有這樣的權力!不過這權力現在還在向太后手裡……而且武好古也忒年輕,又沒有什麼“文名”,也無著作。賜他一個進士頭銜是會引起非議的。
“唉,還是再過幾年吧。”
趙佶低聲自語的時候,殿外有閤門通事進來稟報,說派遣國子監的人已經回來了。
“來了?”趙佶道,“快點讓他進來。”
去替趙佶取禮部試高中名單的是內東門司的勾當官譚稹,也是個長得頗爲威武的軍事宦官,之前在軍頭引薦司任職。在正月十三日的“宮變”中也立了功,所以就替代高升擔任入內Nei侍省都都知的龐寬,出任了內東門司的勾當官。
現在是太后臨朝,內東門司就成了一個機要衙門,勾當官譚稹也就經常能出宮辦事了。
譚稹雙手將火漆封好的禮部試錄取名單呈遞上去時,門外又有閤門通事來報告:“稟陛下,東上閤門副使,帶御器械武好古請見。”
趙佶哈哈一笑:“就知道他等不及了……讓他進來吧。”
他說話的時候,一個小黃門已經把火漆封好的名單卷軸拆開,雙手遞了過來。
趙佶馬上接過卷軸看了起來,看到一半,武好古已經拿着一幅新畫好的《瓊林宮闕圖》走進了崇政殿,向高高在上的趙佶行了一禮。
“臣武好古拜見吾皇。”
“大郎,”趙佶擡起頭,笑吟吟看着他,“你來的可真是時候啊。”
武好古笑道:“臣是算準時間出門的……陛下手上的卷軸,可是新科進士的名錄嗎?”
嚴格意義上說不是,只是禮部試高中的名錄,不過殿試已經多年沒有淘汰過一人了,漸漸的就形成了禮部試定進士,殿試定名次的規矩了。
“是啊。”趙佶笑道。
“上面可有臣二弟武好文的名字?”武好古也不和趙佶客氣,直接問了起來,“請陛下告知,我老父還在東華門等消息呢。”
武好古的父親現在已經不是官牙了,所以不能進入東華門,只好在東華門候着。
趙佶一愣,隨即搖搖頭:“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現在還下着雨呢!要不請他翰林圖畫院坐坐?”
“不必了。”武好古笑道,“您還是透點消息給臣吧。”
“哦,”趙佶一笑,“那就告訴你吧……你家現在是進士門第了!武好文禮部試排名第六,很不錯啊!叫他殿試努力一把,也許能入一甲,到時就能大用了。”
禮部第六!
武好古心說:自己這弟弟還真是才子啊!看來在原本的歷史上,他也該是高中了,大概名次不高,所以纔沒能青史留名吧?不過這也正常,沒有自己猜中那道時務策題,他最多也就是個二甲、三甲。
“還有嗎?”武好古又問,“米元暉和紀憶之中了沒有?”
趙佶笑道:“知道你有這一問。紀憶可厲害了,中了個省元,看來鐵定進一甲了!”
這小人居然中了個省元!武好古吸了口氣,心裡琢磨:他歷史上咋也默默無聞呢?難道他的省元也是自己的蝴蝶效應?
“米友仁也中了。”趙佶接着道,“不過名次不高,排在三百名之後了。”
三百名後也是進士了!將來也可以位極人臣了……
“還有嗎?”武好古又問,“陛下,還有姓武的嗎?”
趙佶知道武好古又一幫洛陽的窮親戚,也是讀書人。於是就耐着性子幫他找了找,居然還真的在末尾找到了一個。
“河南府洛陽縣武忠義,年66歲……怎那麼老了?還能當官嗎?”
……
今年66歲的武忠義如果聽到趙佶的問題,一定會給出肯定的答覆的。
“老臣就是死,也要死在做官的任上啊!”
不過他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已經高中了倒數第一名進士了,他正坐在東華門內一間耳房裡面坐立不安呢。
別看他在人前總是信心滿滿,誇口自己必中。可其實心裡面把握並不是很大……都66了,要能中早就中了。
比他小一輩的武誠之則在和一個名叫武漢英的閤門通事在攀親戚。這武漢英就武賢妃孃家的人,今年約莫十七八歲,生得一副頗討人喜歡的模樣兒。一口一個“大伯伯”的喊武誠之。實際上他家和白波義門武根本算不上輩份,因爲武家在唐朝也很折騰,許多分支都叫人滅了,剩下的漏網之魚就不進族譜排輩份了。
不過武誠之還是有一句沒一句和他搭着,只是目光一直往門外在看,顯得有些焦急。
科場之上是永遠存在意外的……除非科場之外那位掌握一切的官家肯開個後門,否則沒有必中的事情。
正在武誠之着急的時候,就看見自己的兒子武好古打着把油紙傘一路飛奔來了。
“中了沒有?”武誠之也顧不得在東華門內不許大聲喧譁了,直接就嚷嚷着問了。
“中了!中了!”武好古回答道。
“中了幾個?”武忠義這時也顧不得下雨,直接衝出了屋子,也沒打傘,冒着雨就大步迎了上去。
“兩個!中了兩個……二哥兒中了個第六,大爹爹您中了個561!”
“咦!好了,我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