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

襄樊之戰歷時近六年,是戰爭史上罕見的持久戰,蒙(元)數十萬大軍的裝備、後勤物資源源不斷的運來,馬匹輪流到山西馬場就醫、輪休。顯然,一個沒有高超管理工程技術的遊牧民族是不可能做到的,現在南宋所面對的蒙古(元),早已不是那個在草原上游擊的馬背民族了。鹹淳三年(元至元四年,1267年)秋,兀良合臺之子阿術率騎兵試攻襄陽,在城西安陽灘被宋水軍所阻。宋軍趁機出騎兵衝殺,蒙軍大敗,阿術在亂軍中墜馬,險些被擒,後奪船狼狽逃回。鹹淳四年六月,忽必烈汗以徵南都元帥阿術爲蒙古軍都元帥,昭武大將軍、南京路宣撫使劉整爲漢軍都元帥,進圍襄樊。壯烈的襄樊保衛戰就此展開。蒙軍選擇了穩妥的圍城打援戰術,並不急於攻城,而是“連珠紮寨,圍數十里不得通。”準備困死孤城,此前修築的城堡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呂文煥首先嚐試打破包圍,率兵出城攻擊蒙軍諸砦,阿術率兵奮力抵抗。激戰後宋軍未能打破包圍,退回城內,呂文煥向京湖制置司和宋廷報告軍情請援。宋廷以夏貴爲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黃州,調集沿江諸軍會同京湖路軍救援襄陽。

但蒙軍早有準備,堅守要衝城砦,將援軍擋在城外。鹹淳五年初,忽必烈汗遣中書左丞相、樞密副使史天澤偕同駙馬忽剌出、同籤書河南行省事阿里海牙到前線督戰。史天澤下令在襄陽城外幾座大山之間築起數十里長圍,將襄陽完全包裹起來,之後又不斷調兵前來參戰。宋軍也積極救援,三月,京湖都統張世傑率兵救樊城,在遠郊赤灘浦小勝阿術。五月,呂文煥再次率軍突圍,仍沒有成功。六月,荊鄂都統唐永堅出襄陽城突圍,結果兵敗被俘。夏貴曾率糧隊沿江而上,被蒙軍重圍擋住無法進城,恰逢漢水暴漲,乘船衝入城內,將糧食成功運入。鑑於此,張柔之子行軍萬戶張弘範建議在城西萬山增築水柵堡壘,史天澤派張弘範於十二月築成。萬山堡阻斷了襄陽水路交通,呂文煥出動大量步騎、戰船來攻,均被張弘範擊敗,襄陽的交通被完全阻斷。蒙軍又在漢水中築臺,阻止宋軍從漢水入援。年底,呂文德卒於鄂州,次年初,宋廷以兩淮制置使李庭芝接任京湖制置大使。鹹淳六年,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范文虎率戰船兩千餘艘來援襄陽,被蒙軍所阻。

次年五六月間,漢水暴漲,各路宋軍趁機衝破阻攔,紛紛將補給物資運入城內。忽必烈汗令各路蒙軍向四川、兩淮發起進攻,以牽制宋軍對襄陽的救援,並繼續增兵圍困襄樊。宋度宗鹹淳七年(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蒙古以漢制建立元帝國,忽必烈汗即爲元世祖。鹹淳八年,劉整、阿里海牙率元軍攻破樊城外城,宋軍陣亡兩千餘人,但依然堅守內城。雖然沿江制置副使孫虎臣、湖北安撫副使高世傑又成功將一批物資運入襄樊,但局勢仍顯異常緊張。五月,李庭芝本來想通過襄陽城西北的清泥河派一支部隊入援,而就在這個緊要關頭,殿帥范文虎卻突然不聽命令,只顧宴飲嬉戲。李庭芝無奈,只好在民間募集了3000死士。這支民兵部隊由范文虎之侄武功大夫、右領衛將軍範天順以及張順、張貴兩位頭目帶領。臨行前二張對衆人道:“此行有死而已,各位如果不是真心隨我們去的話,就請馬上離去,不要壞了我們的事。”衆人羣情激昂,高呼願隨!船隊在中途裝上范文虎送來的軍需物資,向襄陽挺進。從範天順帶隊和范文虎送上物資來看,與前文所載的“范文虎不聽李庭芝節制”似乎是矛盾的。

二十四日夜,民兵駕船百艘,均裝備大量火炮、火槍、勁弩和巨斧。元軍艦船佈滿江面,在江中設置鐵鏈、暗樁,無隙可入。宋軍由張貴領先,張順殿後,奮勇衝鋒,用火器射擊元軍艦船,用巨斧斫開江中鐵鏈、暗樁,在一片喊殺聲中,衝入城內!但是殿後的張順卻沒能進城,數日後,屍體漂入城中,“身中四槍六箭,怒氣勃勃如生”。衆人感嘆,爲其立廟祭祀。襄陽城內歡聲雷動,這是被圍四年來第一支入城的援軍,既帶來了必要的物資,又極大振奮了守城軍民的士氣。張貴募集了兩名死士,號稱“能伏水中數日不食”,潛水出城與夏貴約定在城南龍尾洲夾攻元軍。未料臨行前一個獲罪被打過的小校偷跑出去,張貴大驚,但仍發兵出城,期望元軍還來不及反應。張貴率軍奮勇出城,兩岸元軍紛紛來搶,淹死的就有萬餘。當他衝開元軍艦隊阻截來到龍尾洲時,果見夏貴旗號,大喜。然而,這卻是元軍僞裝成夏貴軍在此以逸待勞。張貴長嘆,率軍力戰,身中數十槍,力竭被擒。元軍讓四名降卒擡着張貴的屍體入城勸降,呂文煥殺掉降卒,爲張貴、張順立雙廟祭祀,但城內好不容易鼓舞的士氣又沮喪了。

李庭芝試圖離間劉整,請朝廷封他爲盧龍軍節度使、燕郡王,但元世祖用人不疑,劉整更加死心塌地爲他效力。但隨着襄陽的繼續堅守,形勢開始向宋方傾斜。四川安撫使昝萬壽遣兵進攻成都,元軍戰敗,毀城而去,取得了本階段最大勝果。元帝國經濟實力畢竟有限,雖然集天下資源,並經過多年準備,但是到現在也即將不支,連元世祖自己都開始信心動搖了。宋方很多人也樂觀的認爲,再堅持一段時間,元軍的攻勢就會收場。然而就在此時,元軍的終極武器登場了。蒙軍的火炮技術明顯劣於宋軍,要想在城下與城上的宋軍進行炮戰是不現實的,所以忽必烈汗早就徵求工匠製造新式武器。伊兒汗國下屬的宗王阿不哥以阿老瓦丁、亦思馬因應徵。兩人研製了一種巨型投石機,築在地上,通過機械槓桿動力拋動300斤的巨石,可入地七尺,射程比宋軍火炮更遠。因二人是西域人,故稱“西域炮”。元軍確定了先集中兵力攻克樊城,再攻襄陽的方案。年末入冬,漢水逐漸乾涸,元軍從水路切斷襄陽和樊城的聯繫,集重兵分十二道猛攻樊城。

雖然京湖都統範天順指揮宋軍英勇抵抗,多次打退元軍,但在西域炮的強大火力支援下,元軍奮戰半月,終於在鹹淳九年正月十二日攻入城內。範天順仰天長嘆:“生爲宋臣,死爲宋鬼。”就地自縊殉國,後贈靜江軍承宣使。右武大夫、侍衛親軍馬軍司統制牛富率七百餘士兵繼續巷戰,渴飲血水,殺傷許多元兵。直到道路被燃燒的民房所阻,牛富身負重傷,才赴火而死,後贈金州觀察使。樊城陷落後元軍將城內剩下的人全部屠殺,然後移兵攻襄陽。襄陽被圍近六年,城內軍民非常艱苦,呂文煥每次巡城,都會南望慟哭。現在樊城被破,形勢更加孤危。

先前被俘的唐永堅與呂文煥私交甚厚,劉整先派他入城勸降,被呂文煥拒絕。阿里海牙用西域炮攻城,擊中譙樓,城內人心惶惶。劉整又親自到城下勸降,被伏弩射傷,大怒,要求強攻襄陽,但阿里海牙仍然堅持勸降。二月,元世祖招降詔諭到達,承諾只要呂文煥以城降,可以保全一城軍民性命。按蒙古的規矩,到一座城下,必須馬上投降,只要一抵抗就不再給投降的機會,城破時將全城屠淨。但現在元世祖卻同意不屠殺堅守五六年的襄陽。呂文煥仍狐疑未決,阿里海牙到城下折箭爲誓,呂文煥終於放棄抵抗,舉城獻降。襄陽,這座堅守了近六年,幾乎將元帝國拖垮的要塞,終於易手。

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104章 釣魚城之戰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99章 端平入洛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22章 圍城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47章 初備國勢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49章 名將世家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58章 縱橫千里的宦將李憲第32章 遊牧鐵騎的終極噩夢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47章 初備國勢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94章 窮途末路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49章 名將世家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70章 龍城精神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22章 圍城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86章 盡忠報國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84章 淚灑中原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
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104章 釣魚城之戰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99章 端平入洛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22章 圍城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47章 初備國勢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49章 名將世家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58章 縱橫千里的宦將李憲第32章 遊牧鐵騎的終極噩夢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47章 初備國勢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94章 窮途末路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49章 名將世家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70章 龍城精神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22章 圍城第13章 文明的頂峰第86章 盡忠報國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84章 淚灑中原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