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

瞎氈的轄領在河州(今甘肅臨夏),離西使城很近,瞎氈卒後其子木徵認爲難以自保,於治平三年(1066年)率青唐諸羌歸附西夏。但西夏剛得到河州又丟了綏州,左廂監軍嵬名山之弟嵬夷山暗中聯繫宋帝國知青澗城種諤,種諤點集大兵突擊嵬名山的營帳將其擒獲,嵬名山無奈只好獻出綏州。夏毅宗得報後立即派出四萬大軍救援,種諤就用剛歸附的部隊背城列陣,大敗夏軍。延州東路巡檢折繼世與嵬名山合兵試攻銀州,夏軍又大敗。綏州作爲平夏部最初的五州之一,在西夏建國以後再次丟失。同年,夏毅宗崩,年僅21歲,長子李秉常繼位,即爲夏惠宗,年僅7歲,由其母樑太后攝政。樑太后任用其弟樑乙埋爲國相,大肆提拔樑家子弟,掌控了西夏朝政。樑太后本身是漢族,但她執政後卻反對漢化,熙寧二年(夏乾道二年,1069年),以夏惠宗名義向宋廷上表要求恢復蕃禮並獲得批准。樑太后喜歡比自己小7歲的小弟,這種女人肯定是非常好戰的,她時常與宋交兵,曾遭到宋廷的經濟制裁仍不悔改,而且動不動就要集結三四十萬大軍出動,卻又沒有什麼戰略規劃,每次都無功而返,還經常被董氈偷襲後方,給西夏的經濟增長和百姓生活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隨後宋軍發起反擊,種諤一度進攻甚急,連續攻克銀州周邊堡壘,夏軍毫無士氣,不能支撐,樑太后被迫向遼帝國求援。遼道宗遣使赴宋廷斡旋,並承諾發兵30萬助戰,種諤才退回延州。正面戰場暫息兵鋒後,宋夏雙方都加大對吐蕃的招撫力度。熙寧四年(1071年),王韶修復了古渭砦。古渭砦在今甘肅隴西,即唐朝的渭州,安史之亂後被唐朝丟失,現又被王韶收回。熙寧五年,王韶進攻不願歸順的蒙羅角、抹耳水巴等部族,諸部在抹邦山(今甘肅狄道縣東南)佔據地利準備抵抗。王韶的參謀們都認爲地勢不利,不宜作戰,王韶卻說:“敵軍如果佔據險要不出,我們只能徒勞而回,現在已經入了險地,就要去攻取險要!”下令“敢言退者斬!”宋軍登山逆戰,蕃軍居高臨下,宋軍略有不敵。這時文官王韶身披甲冑親臨一線,宋軍士氣大振,終於擊潰蕃軍。木徵率兵渡洮河來援,王韶聲東擊西,留部將景思立、王存在抹邦山繼續虛張聲勢,自己帶兵突擊武勝(今甘肅狄道),大破木徵部首領瞎夔等,守將瞎藥棄城夜遁,大首領曲撒四王阿珂出降。

宋廷在武勝設鎮洮軍,後又改爲熙州。熙寧六年,宋軍攻取河州,周邊許多蕃部宣佈叛宋獨立,王韶回軍鎮壓時木徵又趁機佔據河州。王韶沒有立即進攻河州,而是破訶諾木藏城,穿露骨山,向洮州(今甘肅臨潭)進軍。木徵忙分兵駐守河州,自率兵來援洮州,王韶在路上迎頭痛擊,趁勢收復河州,繼而分兵攻佔熙、河附近的全部州縣。宋廷在該地區設置了熙河路,與陝西的環慶、鄜延、秦鳳、涇原合稱爲“沿邊五路”,成爲封鎖西夏的主要戰場。王韶帶兵54日,轉戰1800裡,攻取五州,斬首近萬級,取締部落無數,收服蕃部三十餘萬帳,因功進爲左諫議大夫、端明殿學士,次年又入朝升爲資政殿學士。王韶入京的間隙,木徵又趁機出兵,宗哥部首領鬼章以言語誘河州團練使景思立出戰。景思立非常輕敵,率6000兵出戰,鈐轄韓存寶、蕃將瞎藥苦勸不聽。景思立率軍進抵河州西北踏白城陷入重圍,激戰後景思立勉強突出重圍。景思立對自己的衝動非常後悔,本想自剄謝罪被部將制止,但他死意已決,又返身殺入敵陣最終陣亡,木徵趁機率大軍圍攻河州。

景思立兵敗后王韶急忙趕回熙州,當時宋軍正聚集熙州堅守,王韶下令撤去城防,選兵二萬餘主動出擊。初時參謀部商議出兵方向,諸將都認爲應先解河州之圍,但王韶說:“敵人敢來圍城,必然依仗有外援,如果我們立即去救,他必設伏以待,而且他們現在士氣正盛,不能硬拼。我們應該先去斬斷他們的外援!”於是率軍直撲定羌城(今甘肅廣河)。宦官李憲派駐軍中,向全軍出示天子御賜黃旗道:“天子御賜此旗觀戰,如同陛下親臨!”宋軍士氣大振,大破守軍結河族,斷絕了西夏入援通道。木徵見自己的妙計全然被王韶識破,大驚失色,只好退保踏白城。此時宋軍士氣已振,圍攻踏白城,木徵見勢不可擋,率八十餘部酋長請降。鬼章、冷雞樸等酋長還集結大軍繼續頑抗,並一度將宋軍陷入險境。關鍵時刻李憲採用了正確的戰術:他深知貴族血統在部落中的地位,便讓木征衣着盛裝來到陣前招降。蕃兵仰望木徵的容顏,鬥志全無,官軍趁勢反擊,陣斬冷雞樸,殺獲萬餘。此時董氈出面,青唐羌蕃諸部全部接受改制,成爲正式的國家州縣。

熙寧年間,宋廷在河湟地區以武力鎮壓不願改制的部族,強行取締了世襲部族領主,將河湟地區改造爲正式州縣,收復唐朝丟失的大片領土,保障了圍剿西夏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非常重要。而王韶和李憲這對文官和宦官的組合,在雪域高原立下戰功無數,拓地兩千餘里,他們也因此被列入名將的行列。就在此時,中南半島上的交趾國李氏王朝在改用漢制以後也強大起來。當時宋帝國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陝西,對南方毫無防備,而廣西本身還很不發達,人口很少,駐紮的廂軍和蕃軍也很少。熙寧八年(交趾國李朝仁宗太寧四年,1075年)底,交趾國太尉李常傑率八萬大軍入寇,初時宋廷沒有重視,但交趾軍分三路連續攻破欽州(今廣西靈山)、廉州(今廣西合浦),進圍邕州(今廣西南寧)。知邕州蘇緘盡發廂軍,也只有2800人。廣西軍雖然人少,但是動用了一些先進武器,尤其是使用了號稱“冷兵器之王”的神臂弓。這是最經典的一種弓弩,有效射程可達四五百米。廣西軍利用神臂弓、火箭等武器守城,殺死交趾軍自以爲很無敵的戰象十餘頭,並據城堅守。

李常傑帶兵強攻,被殺一萬五千餘兵。這下交趾問題才引起宋廷的重視,經廷議,命宣徽南院使、雄武軍留後郭逵爲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忠州刺史燕達副之,天章閣待制趙焑爲隨軍轉運使,率十萬陝西軍救援廣西,並聯系交趾南方的占城、真臘二屬國夾擊。郭逵是三川口戰役中壯烈殉國的郭遵之弟,曾任陝西宣撫使,數敗夏軍,也是當世名將。然而援軍未及到達,熙寧九年正月二十三日,交趾軍攻陷邕州,蘇緘戰歿,邕州居民被大肆屠戮達十萬人。交趾軍初時和廣西廂軍作戰肯定認爲自己很強悍,遇到陝西軍才知道宋軍的厲害,幾下就被打回本土。宋廷爲示懲戒,命郭逵直取其國都。郭逵入其國境後攻克廣源州(今越南廣淵),又勢如破竹直逼交趾國都升龍城(今越南河內)。交趾軍在富良江集結四百餘艘戰艦,當時宋帝國海軍主力已從廣州出發,交趾軍認爲海軍到前郭逵不會貿然發起進攻。郭逵便利用他們的輕敵心理,減兵誘敵,假裝撤退。李常傑果然中計,率兵渡江掩襲,宋軍伏兵盡出,大敗交趾軍。

宋軍趁勢用重炮攻擊富良江中的交趾軍艦,步兵乘大筏渡江,將交趾軍主力全殲,陣斬李朝太子李洪真。李仁宗(李乾德)上表請降,撤去帝號,降封爲交趾郡王。宋帝國終於比較圓滿地解決掉了吐蕃和交趾的問題,可以考慮集中力量,對西夏進行毀滅性一擊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同學都知道,宋代的丁謂被視爲本專業的鼻祖。宋神宗在丁謂之後的時代,系統工程的思想已經初步運用,尤其是范仲淹、沈括等人治理陝西軍的時候,將很多管理科學運用到軍隊建設中來,宋軍的遠征和後勤保障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很多人認爲用一次超大規模遠征,徹底蕩平西夏已經初具條件。熙寧十年(夏大安三年,1077年),名義上已經親政的夏惠宗嘗試改蕃禮爲漢禮,但遭到母黨反對沒有成功,成爲和梁氏家族翻臉的導火索。元豐四年(夏大安七年,1081年),夏惠宗圖謀向宋廷獻出黃河之南的土地,以爭取宋帝國的支持,恢復漢禮。但在他即將上表時被樑太后得知,將其幽禁起來。鄜延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種諤則得到消息說是夏惠宗已經被殺,於是點集兵馬並奏請趁機伐夏。

之前以蘭州降夏的禹藏花麻素來與梁氏不合,現在覺得自身地位難保,於是暗中聯繫知熙州苗授,聲稱西夏母子不合,人情洶洶,請朝廷立即發兵來剿。宋廷特召種諤入朝詳細解釋。種諤對宋神宗說:“秉常(夏惠宗名)那個小孩兒,我去牽着他的手臂來見你。”神宗的壯志也被他調動,於是決定大舉伐夏。此事提交廷議時還是遇到不小的阻力,知樞密院事孫固很不願意大舉出兵,表示“舉兵易,解禍難”。但不少宰執卻同意出兵,最後宋廷決議大舉伐夏。出兵前,原涇原路副總管韓存寶帶兵征討四川瀘州地區的酋長乞弟反抗,由於韓存寶逗撓不前導致進展很慢,朝廷將其處斬,另派環慶路副總管林廣抽調精兵征討。爲彌補林廣帶走的兵力,朝廷在京師重新徵發了12個將的新兵補充到陝西軍中。以元豐兵制,一將大概8000~10000戰兵,介於現在美軍的軍和師之間。

宋神宗親自主持總參會議制定方案,方案議定由熙河路經制使李憲率熙河、秦鳳軍約十萬,進攻蘭州,西平節度使董氈派大將洛施軍篤喬阿公率蕃兵3萬隨同此路;環慶路都總管高遵裕率兵87000,會同蕃兵出慶州;涇原路副都總管劉昌祚率兵5萬出原州,隸屬於高遵裕,兩路會攻靈州;籤書涇原路經略司事王中正率河東路軍6萬出麟州,並密詔注意防禦遼帝國援軍,內地增派的12將新兵大多隨同此路;至於最初提議伐夏的種諤,率鄜延軍93000出綏德軍,進攻米脂,奪取銀、夏,隸屬於王中正,麟府折家軍和一些蕃部數萬兵馬也附在此路;鄜延經略使沈括坐鎮延州,爲各路軍提供總調度。

樞密院下發《五路對境圖》,按計劃,各路軍最終目的都是要會攻靈州,屆時由號稱代替神宗出征的宦官王中正統一指揮。只要攻克興慶府的外圍堡壘靈州,實際上也就攻克了西夏國都,西夏帝國就將滅亡,史稱“元豐五路伐夏”。夏帝國也進行了全國總動員,樑太后任命樑永能爲大元帥,總領全軍。樑永能定下的策略是兵分三股,一股正面抵擋,一股設伏,一股趁宋軍出擊、襲擾內地,調集了大量物資,派兵扼守各處險要,準備與入境的宋軍頑抗到底。元豐五路伐夏,宋帝國共調度作戰部隊四十萬左右,由於地勢艱難,又有民兵和後勤部隊數十甚至上百萬,總兵力必然在百萬以上,堪稱人類冷兵器時代最大規模的軍事作業。這在漢唐時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整個中國,甚至在人類的冷兵器歷史上,只有宋夏帝國之間的這一次傾國大戰纔可能達到這樣的規模。

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70章 龍城精神第104章 釣魚城之戰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33章 謝幕:火與霜之協奏曲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86章 盡忠報國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61章 血染疆場的臺諫官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22章 圍城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22章 圍城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96章 御魔殺神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61章 血染疆場的臺諫官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101章 孟珙:擎天一柱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94章 窮途末路第22章 圍城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84章 淚灑中原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40章 什麼都能幹,除了皇帝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79章 僞齊的末日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第70章 龍城精神第104章 釣魚城之戰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33章 謝幕:火與霜之協奏曲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86章 盡忠報國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61章 血染疆場的臺諫官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91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第22章 圍城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22章 圍城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96章 御魔殺神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75章 別了,陝西軍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61章 血染疆場的臺諫官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100章 名將世家的忠烈後代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77章 中興四大名將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101章 孟珙:擎天一柱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94章 窮途末路第22章 圍城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60章 靈州城下,功虧一簣第84章 淚灑中原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