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別了,陝西軍

張浚可能是宋朝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地方官,朝廷基本上把川陝的一切處置權除立法權都交給他,在現有法制範圍內,川陝就是他的獨立王國。比如李彥仙死後追贈爲節度使,就是張浚根據制度直接簽發的,而沒有上報朝廷。所以很多人說宋朝限制地方官的權力,害怕他們坐大,這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所謂川陝,實際上是戰國後期秦國的土地,川陝與中原相對隔離,有潼關、三峽之險,易守難攻。而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都曾有過“天府之國”美譽,所以秦國佔據此二處,才能併吞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張浚也是準備以秦國模式興復中原。到了成都,張浚主持公祭諸葛亮的武侯祠,以表從四川中興的決心。首先是要整頓財政,張浚任命財經高手趙開爲隨軍轉運使,總領四川財賦。趙開是四川本地人,既是財經高手,又熟悉當地情況,有“一趾步而能運百貨,一咳唾而能濟三軍”的美譽。他執掌財權後沒有增加稅賦,而是通過市場運作的方法,在很短時間內改善了川陝宣撫司的財政條件,尤其是非常有創意的使用了“錢引”和通貨膨脹的金融工具,爲張浚融得了大筆資金。

趙開在戰爭年代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沒有直接提稅就提高了國家財力,又沒有傷害人民羣衆的感情,無疑是南宋中興的一大功臣,只是由於他從未帶兵打仗,所以在歷史上名氣不大。試想如果明朝末年能夠有一些類似的靈活財政手段,勢必不會導致亡國亡天下的悲劇。其次,張浚對陷入混亂的陝西軍進行了整頓。此時陝西軍中威望最高的將領莫過於曲端,在失去統一調度的時刻,曲端率領涇原軍多次擊敗金、夏兩軍,成爲陝西軍新的精神支柱。張浚以曲端爲宣州觀察使、威武大將軍、宣撫司都統制兼知渭州,登壇拜將時,軍士歡聲雷動。張浚又帶來一個劉子羽,其父劉韐曾任河北河東宣撫副使,鎮守真定府時壯烈犧牲,劉子羽扶柩回鄉,誓與金人勢不兩立。其後劉子羽又順利平定擁立張邦昌的武將範瓊,被張浚視爲奇才,作爲軍師帶到陝西,任命爲宣撫使司參贊軍事。張浚又提拔趙哲、劉錫、劉錡、吳玠、吳璘等年輕將領分掌陝西六路軍,終於將陝西軍重新整頓起來。陝西軍本身的實力完全可以勝過鼎盛時期的金軍,只是因爲各種客觀原因未能參戰才造成靖康之難。張浚整頓好這支主力軍後躊躇滿志,認爲通過一次雷霆出擊,一雪靖康之恥的機會就握在自己手中。

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1130年)春,婁室與撒離喝率軍入關,曲端遣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吳玠在彭原店(今陝西彬縣)拒戰。金軍鐵騎居高臨下,俯衝吳玠步兵方陣,本以爲勝券在握,未料現在才遇上真正的陝西軍,像撞在銅牆鐵壁上一般。繼而吳玠一聲令下,宋軍勁弩、重步兵衝出,高傲的女真鐵騎頓時陷入慘境。金軍主將完顏撒離喝從未見過在平原上正面力敵女真鐵騎的步兵,一時竟不知所措,害怕得當衆大哭起來,後來被金軍笑稱爲“啼哭郎君”。勉強逃脫的撒離喝與婁室合兵後整軍復戰,吳玠消耗也很大,要求曲端立即增援。但曲端又沒有支援友軍(我說的是“又”),吳玠擋不住大批金軍,撤離彭原店。回來後曲吳二人相互彈劾,曲端官大一些,把吳玠降爲知懷德軍,但是張浚卻看出了吳玠的才能,將其調任秦鳳路副總管,並授忠州防禦使。有了彭原店大捷,本就躊躇滿志的張浚更是信心爆棚,下令集結陝西六路主力,準備痛擊金軍,收復中原,甚至暢想到了收復幽雲和遼國故土。但在參謀會議上卻遭到曲端迎頭一盆冷水,曲端認爲必須準備充分後再出兵,此時出兵必敗。

張浚大爲惱怒,問如果不敗怎麼說?曲端說如果不敗自己願輸項上人頭,兩人居然在軍中立下字據,這種看似小說中才會出現的小娃娃賭氣場景竟然就發生在兩位掌握國家前途命運的將相之間。事實上,高宗派張浚主政川陝時約好三年後出兵,後來又放寬至五年,現在還遠遠沒到預定出擊的時間。曲端這個人雖說總是不援助友軍,但用兵謹慎還是合理的。張浚大怒之下降曲端爲海州團練副使,萬州(今重慶市萬州區)安置,合永興帥吳玠、環慶帥趙哲、熙河帥劉錫、涇原帥劉錡、秦鳳帥孫渥五路人馬,號稱40萬大軍,向金軍發起全面反擊。事實上40萬是不可能的,據《金史》記載宋軍共有18萬,而且是包括了後勤部隊和民夫,作戰部隊應該在十萬左右。但這畢竟是陝西軍所存的精華,而且宋軍最後的騎兵部隊也都在其中,可以說是宋軍的家底,也難怪張浚會如此自信。宋軍首先進攻,快速收復長安、鄜延等重鎮。婁室非常驚訝宋軍會在秋季主動進攻,因爲秋季恰恰是戰馬最彪悍、乾草最充足的季節,宋軍應該在戰馬最不耐熱的夏季進攻才合理。

婁室清楚自己的兵力決不足以抵抗集結起來的陝西軍,向都元帥府請援。金國也充分認識到這是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會戰,全面收縮各方戰線,以右副元帥訛裡朵爲總指揮,並將東路軍的兀朮等部均調入陝西助戰,僅留撻懶一部在東線牽制,參與陝西會戰的金軍主力大約也有十萬左右作戰部隊。張浚坐鎮邠州,指揮大軍向東繼續開進,後勤部隊大多從四川開來,綿延千里。宋軍前軍由名將劉仲武之子劉錫總指揮,在耀州富平縣(今陝西富平)遇到金軍主力,雙方紮營準備會戰。富平在關中平原東部,屬平原地勢,非常利於金軍騎兵衝擊,但也利於宋軍擺開大陣,只要金軍願意正面硬拼,還是宋軍勝算較大。關鍵在於宋軍不能把弱點暴露在金軍面前,否則迅猛的女真鐵騎很容易抓住戰場上轉瞬即逝的機會。那宋軍的弱點在哪兒呢?就是綿長的後勤補給線,尤其是衆多民夫跟隨軍中,如果被金軍作爲突破口,後果將不堪設想。

對於此,宋軍安排的陣形是將民夫放在右翼,由趙哲的環慶軍保護,前有一片蘆葦沼澤,重騎兵不能衝過;劉錫之弟劉錡率曲端調教出來最精銳的涇原軍在左翼平原,準備和金軍鐵騎正面對抗,這個安排應該說還是合理。張浚在後方非常急躁,宣佈能生擒婁室者,平民可直接封節度使,並多次向金軍下戰書。但訛裡朵始終保持冷靜,一直沒有貿然出兵,而是靜候戰機,最後同意九月二十四日決戰!二十四日辰時,宋軍擺開設計好的大陣,開始向金營推進。令人驚奇的是,劉錫的中軍大帳居然升起了曲端的軍旗!看來曲端的精神地位實在太高,以至於到了需要冒充他安定人心的地步。金軍拖延許久纔開門迎戰,訛裡朵、婁室坐鎮中軍;完顏阿離補率西路軍組成左翼,對陣宋軍右翼環慶軍;兀朮率右帥府軍、漢軍、合扎猛安親軍組成右翼,對陣宋軍最強的左翼涇原軍。兀朮麾下也薈萃了金軍的精華,其中有皇室直屬的合扎猛安親軍,還有韓常的漢軍萬人隊。韓常是一位極其罕見的武將,可以開三石硬弓,正史上只有宋將岳飛的武力能與其相當。

此外更有金軍最精銳的重甲兵團“鐵浮屠”,鐵浮屠人馬均披重甲,如同一尊鋼鐵浮屠(浮屠是佛教用語中塔的意思),武器是數十斤的狼牙棒,頭頂尖角鋼盔,堪稱牛頭人一族的最強戰士,是與契丹鐵林軍、西夏鐵鷂子齊名的經典重甲騎兵。也有一些考證認爲鐵浮屠不僅是騎兵,也包括裝甲步兵。這些重甲兵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而是遊牧民族跟隨文明步伐的必然,中原王朝在宋代連續面對了這三支經典重騎兵,這在面對匈奴、突厥的漢唐是難以想象的事情。金軍首先使用“柺子馬”戰術,以中軍爲軸心,兩翼騎兵像柺子合攏一般強勢包抄。這是大規模騎兵作戰的常見戰術,但金軍的柺子馬中帶有大量鐵浮屠,所以分外厲害,自起兵反遼以來從無敗績。後世許多傳說將柺子馬描述成一種用鉤索連在一起的連排重騎兵,甚至一馬倒地,其餘幾匹跟着倒,這其實是不現實的。宋軍步兵方陣也是當世最強戰陣之一,這一次金軍左翼首先受阻於沼澤,而更強大的右翼則必須要與劉錡的涇原軍從正面對抗。面對兀朮的金軍精銳,年輕的劉錡毫無懼色,率涇原軍抵住了金軍前鋒的衝擊。

由於金軍柺子馬戰術失效,沒能形成包抄,就反被宋軍的側翼機動部隊包抄。金軍前鋒是萬戶赤盞暉部,金軍鐵甲、狼牙棒固然厲害,宋軍重甲步兵的大斧、重錘也絕非易與。在這場鋼鐵的碰撞中,金軍雖然藉助了馬匹的力量,但最終還是支持不住,開始退卻。劉錡抓住戰機,指揮主陣和側翼陣向金軍發起猛烈的鉗形攻勢,赤盞暉勉力支撐後實在抵敵不住,終於潰散。赤盞暉部敗兵被涇原軍趕着衝過兀朮、韓常的軍陣,如果換作訓練稍差的部隊早就被衝散了,但合扎猛安和漢軍萬人隊任由潰兵如潮水般沖刷而過,依然保持着良好隊形準備迎接涇原軍的攻勢。劉錡也深知自己面對的是什麼對手,在潰兵的掩護下快速包抄對方優勢兵力,使金軍右翼陷入機動包圍。兩軍從辰時戰至日中,戰鬥異常激烈。韓常被流矢射中左眼,卻用手將箭桿拔出,抓了一把土塞進眼眶止住血繼續奮戰!在他這種精神的鼓舞下,金軍奮起神威,怒吼着發起反擊。宋軍也被敵人的血性所激發,兩支鋼鐵洪流激烈碰撞在一起,發出了震天裂地的巨響,直教日月無光,風雲變色!訛裡朵見右翼軍吃緊,如果被宋軍擊潰,全軍必敗無疑,張浚的設想將順利實施,連忙派出大批中軍支援。

但此時宋軍主陣也在開始向前推進,中軍的壓力也很大。勝利之神這一次似乎不再眷顧女真人。危急之中,身帶重疾的婁室向訛裡朵請纓去攻擊宋軍民夫營寨,這是金軍最後一線希望。婁室拖着病體率3000輕騎來到陣前,阿離補正與環慶軍激戰,在他的掩護下,婁室極速掠過環慶軍,朝民夫營前的沼澤衝去!以女真輕騎的速度,毫無準備的宋軍完全來不及反應。這時婁室軍拿出攜帶的乾草和薪柴填在沼澤裡,輕騎兵在這條便道上飛馳而過。環慶軍背後的民夫正在觀賞前軍作戰,怎料金軍騎兵會出現在自己面前!此刻如果環慶軍的主將指揮得當,在抵住金軍左翼的前提下,分兵配合中軍夾擊這股輕騎還是很有可能的,但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環慶經略安撫使趙哲消失了!具體原因史書上沒有明載,總之當時環慶軍沒有主帥。宋軍數萬民夫遭到毀滅性打擊,哭喊聲、慘叫聲立即從宋軍側後方傳來。婁室又驅趕着這些民夫涌向環慶軍,沒有主將的環慶軍再也不能抵抗金軍和民夫的雙重衝擊,率先潰散。而此刻劉錫也來不及派兵頂上環慶軍的空當,因爲訛裡朵已經發起了全面反攻。

“反——攻!”滿臉血泥模糊的韓常發出可以震開秦嶺的怒吼,全體金軍鼓足血氣,向宋軍發起了氣勢如虹的反擊。本來佔據優勢的涇原軍此刻也不得不後退與中軍會合,主帥劉錫還算冷靜,收攏陣型,在弓弩火力的掩護下有秩序地撤離戰場。血戰一整天的金軍再也無力追擊,只好任由宋軍成建制的撤離。富平之戰,這場宋金戰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兵團會戰,以金軍險勝告終,張浚“中興當自關陝始”的大計開張不利。少年得志的張浚從天堂跌入地獄,雄心萬丈的他從來沒考慮過自己會失敗,以至於在失敗突然來臨時徹底崩潰,放棄了頑強反擊。有人建議張浚重新集結陝西軍再戰,但他卻將陝西軍都撤入四川。雖然陝西處於金、夏夾擊的態勢下,確實很難防守,但張浚這樣放棄也有心理素質過低之嫌。富平敗後,人心惶惶,許多動搖分子投向金國,陝西軍全面敗退。戰後張浚將劉錫免職,又下令斬趙哲,但趙哲不服,據理力爭後仍被斬。他在戰鬥中的突然消失有很大疑問,史書已無明載,但從他被斬後的議論來看,確實有一些冤情。而爲平人憤,張浚表揚了涇原軍的突出表現,並以此居功於曲端。

但由於曲端的嚴重性格缺陷,恃才傲物,幾乎得罪了身邊所有的人,現在王庶、吳玠等仇人紛紛站出來指控“曲端必反”,再加上他的一些涇原軍舊部投降金軍,數罪併罰,投入大獄。張浚故意任曲端的仇人康隨爲提點夔路刑獄(政法委書記),將曲端害死在獄中,曲端死時年僅41歲。後來張浚被秦檜排擠罷相,曲端才追復爲宣州觀察使,諡壯愍。在張浚放棄抗爭的情況下,劉子羽主動請纓趕回秦州,重新召集諸路軍,一時竟聚集起十餘萬部衆。陝西軍實力猶存,但富平潰敗和張浚對趙哲、曲端的不當處理引起人心渙散。環慶路統制官慕容洧本是世襲蕃將,因害怕受罰,帶部曲投向金國。

慕容洧開了這個口子後又有大批將吏投金,留守的劉錡也被迫撤入四川。隨後陝西六路全部被金軍佔領,雖然此後兩軍仍反覆爭奪,但宋軍的穩定防線已經後退至秦嶺、渭水,防衛蜀中四路,陝西六路軍分解到南宋諸軍中,陝西軍這個名稱退出了歷史舞臺。西軍,這支部隊曾經承載着宋人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宋人都將再現漢唐天威的希望完全寄託在他身上,他也通過百年浴血奮戰離偉大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卻不料突然從頂峰墜落谷底,無數忠直的將士在歷史鉅變面前無比驚愕。當最後一名西軍將士踏入四川界內時,回首這片英雄的黃土,一抹如血的殘陽掠過冰冷的陝西界碑,無數歷史畫面浮現腦海,這些鋼鐵鑄就的關中漢子們,再也難忍,淚雨磅礴。

第94章 窮途末路第18章 宋遼爭雄,力拔頭籌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47章 初備國勢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47章 初備國勢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11章 北漢:最難啃的硬骨頭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81章 李顯忠:帶血歸來的異族忠臣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49章 名將世家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11章 北漢:最難啃的硬骨頭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18章 宋遼爭雄,力拔頭籌第56章 後元昊時代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第96章 御魔殺神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6章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個文明帝國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58章 縱橫千里的宦將李憲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81章 李顯忠:帶血歸來的異族忠臣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
第94章 窮途末路第18章 宋遼爭雄,力拔頭籌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47章 初備國勢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47章 初備國勢第103章 恐怖的戰略大迂迴第11章 北漢:最難啃的硬骨頭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8章 黃袍加身:五代結束,亂世未終第81章 李顯忠:帶血歸來的異族忠臣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31章 契丹的反擊:君子館戰役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82章 和吳■一樣的剋星第49章 名將世家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83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11章 北漢:最難啃的硬骨頭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25章 李繼隆:配饗太廟的戰場指揮大師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18章 宋遼爭雄,力拔頭籌第56章 後元昊時代第44章 党項部族的頑強崛起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第96章 御魔殺神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27章 承天皇太后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50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97章 百年國恥,終得洗雪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59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6章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個文明帝國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63章 楊柳蘇章水龍吟第58章 縱橫千里的宦將李憲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107章 兵臨臨安城 (1)第53章 好水川:將軍白髮征夫淚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34章 第三代名將登場第45章 頑強的李繼遷第81章 李顯忠:帶血歸來的異族忠臣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9章 帝國的統一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57章 收復河湟,平定交趾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64章 平夏城的完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