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風雨飄搖中重新挺立

張邦昌雖然被金人冊立爲帝,但他自己也沒敢真把自己當皇帝,而是奉立宋高宗,後來還被封爲太傅、同安郡王、奉節度使,但不久後還是被賜死。金軍劫掠東京後並無力駐守,而是儘快退去。金軍退後宋廷就下步戰略發生了激烈爭吵,宗澤等要求還都東京,有些人要求遷都避入江南,其中勢力最大的汪伯彥、黃善潛都非常急切地要求高宗避入江南。李綱來到南宋行廷後被任爲尚書右僕射,要求積極抗金,推薦張所爲河北招撫使,傅亮爲河東經制副使,宗澤爲東京留守,重新佈置河北防線。宋代尚武風氣濃烈,習武的民間組織非常多,在宋廷崩潰之際,淪陷區人民以這些武術社團爲基礎,集結了紅巾軍、五馬寨等很多義軍,自發抵抗金軍。現在宋廷正式招撫他們,也有少數不服招撫,自立爲王,後來有些人成爲比金軍更大的威脅。河北招撫使司都統制王彥帶7000軍在太行山區進行遊擊戰,也聚集了不少義軍。王彥這支部隊很多人在臉上刺八個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以表抗金決心,被稱爲“八字軍”。宗澤將這些義軍都聚集在東京周圍,統一指揮。建炎元年年底,金國以張邦昌被賜死爲由,分三路南下。

當時斡離不已卒,金太祖第五子完顏訛裡朵(漢名宗輔)接替右副元帥,率東路軍攻山東,粘罕率中路軍攻河南,婁室率西路軍與西夏配合攻陝西。宋軍現在的防禦力比靖康之難時更弱,宋高宗不再遲疑,逃到揚州。金東、中兩路軍進展都不順利,尤其是宗澤鎮守東京,連敗金軍。中山府從宣和七年就被圍,支撐三年才糧盡破城。西路軍運氣最好,婁室進攻長安時恰逢地震,金軍擁入,天章閣直學士、京兆府路經略使唐重等宋臣死節。唐重追贈爲資政殿學士,諡恭愍。但婁室繼續進軍時,熙河經略使劉惟輔率軍來戰,陣斬金軍先鋒哈番,西路軍士氣大潰,倉皇逃離,可見陝西軍的戰鬥力完全不在鼎盛時期的金軍之下。抵住金軍攻勢後,宗澤奏請高宗還都東京,全面反攻,但在危險的戰略局勢下,高宗始終沒能回到前線。宗澤一年上書24封都沒有獲批,不由得憂憤成疾。宗澤死前一天長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這首感嘆諸葛亮的名句也正是對宗澤命運的寫照。第二天,風雨如晦,宗澤行將不免,家人和屬下哭問後事,宗澤沒有談一句家事,只是連呼三聲“過河!”滿懷遺憾地溘然長逝,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忠簡。

宗澤卒後北京留守、河北東路制置使杜充繼爲樞密直學士、東京留守,但他對自發抗金的義士態度很差,聚集在宗澤身邊的義士大多離去。金國又窮追高宗,仍分三路南下。婁室仍攻陝西,他先招降府州的折可求,承諾將關中之地都作爲折家的世襲領地,於是折可求降金,河東一帶只剩下孤城晉寧軍(今陝西佳縣)。折家軍8世爲大宋守邊167年,一直忠心耿耿,立下戰功無數,到此時終於走到了盡頭。婁室讓折可求到晉寧軍招降,知軍徐徽言登城大罵,引弓射折可求。可求心中有愧,掉頭離去。婁室率金軍與徐徽言大戰,陝西軍又屢敗金軍,陣斬婁室之子。但婁室愈發急攻,城內水源已盡,徐徽言估計支持不住了,下令燒燬守城器具,與太原路兵馬都監孫昂並肩站在城門中,格殺不少金兵,又準備自剄殉國,被部屬救下,大批金兵衝入將其俘獲。婁室出示金太宗制書,許諾只要徐徽言投降,可將陝西封爲他的世襲領地。但徐徽言絲毫不爲所動,痛罵婁室後慨然就義。宋高宗得到徐徽言死訊非常悲痛,認爲他的忠義堪比唐朝忠臣顏真卿、段秀實,追贈爲彰化軍節度使,諡忠壯,連粘罕也痛罵婁室不應泄私憤而殺義士。

粘罕、訛裡朵的主力在濮州(即濮陽)城下會合,將濮州城團團圍困。將官姚端突出奇兵,直襲金中軍,粘罕幾乎被擒,赤足逃走,異常狼狽。受辱的粘罕大怒,率軍急攻,33天攻破城池,姚端率死士突圍而去,粘罕將全城軍民盡行屠殺。金軍又攻澶州,顯謨閣學士、知開德府王棣本來率軍民固守,但金軍謊稱王棣已經投降,城內人居然信以爲真,將王棣亂拳打死,城遂破。事情弄清楚后王棣被追贈爲資政殿學士,但可見當時宋朝軍民已經到了一種非常焦躁慌亂的狀態了。金軍又攻相州,徽猷閣直學士趙不試知不可守,問衆人請降如何?衆人泣而不答,於是趙不試向金軍請降,條件是不屠殺。金軍同意後,趙不試舉家自盡,既保全一城人民性命,也保全了自己的節義。面對金軍的強大攻勢,宋朝軍民絕大多數都選擇了誓死以抗,但是也有不恥之人。知濟南府劉豫早就準備投降,城內軍民不許,劉豫竟將驍將關勝殺害,跑到金營投降。這位關勝就是《水滸全傳》中梁山第五把交椅天勇星關勝的原型,由於其忠勇,被演義成關公的後代。而劉豫這種罕見的忠金姿態得到金人的讚賞,後來被扶植爲帝,建立僞齊。

在河北、山東、山西快速丟失後,杜充沒有足夠的兵力在平原上抵禦女真鐵騎,於是決開黃河口禦敵,整個中原大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建炎三年(金天會七年,1129年)一月,粘罕攻破徐州,派先鋒完顏拔離速、烏林荅泰欲、耶律馬五率5000輕騎奇襲揚州行廷,宋高宗得報時金騎離揚州已不足百里。此時騎兵的機動優勢又極大體現出來,宋軍主力都還在徐州前線,根本來不及回救行廷,宋廷歷史上最慌亂的一刻出現了:高宗帶近臣乘船渡江快速逃往鎮江,御舟剛駛出瓜州渡口,就看見耶律馬五的輕騎已經趕到渡口!這一段故事在許多野史中被演義成“泥馬渡康王”的故事,格外驚險。高宗又從鎮江逃往杭州,中途許多重臣死於混亂之中,還有一些下落不明。金軍佔領揚州後大肆屠殺平民,造成了慘烈的“維揚之禍”,大家都認定是黃善潛、汪伯彥的逃跑政策所致,宋廷將二人罷免。拔離速的奇襲部隊退出揚州後,宋廷暫時恢復了正常,與陝西軍重新取得聯繫,以龍圖閣待制王庶爲陝西節制使,準備集結陝西軍與金軍對抗。然而此時又生意外,先期高宗派鼎州團練使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護送孟太后到杭州,有一支相對沒有受損的精兵。

苗傅認爲自己很有功勞,但高宗封賞不夠,於是與劉正彥舉行兵變,殺死宦官康履、籤書樞密院事王淵。苗傅又說高宗不應即位,要求他禪位於3歲的皇子,孟太后攝政,改元明受,史稱“苗劉兵變”。按宋朝的制度設計,是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的,大家一時都不知所措。關鍵時刻,吏部侍郎張浚立即反應,找到資政殿學士、同籤書樞密院事呂頤浩,要求他簽發軍令,平定叛亂。呂頤浩本來正在遲疑,有了張浚的強烈要求,下定決心調兵平叛。很快,御營前軍統制張俊(俊,不是浚)、御營平寇左將軍韓世忠以及檢校太保、奉節度使、殿前司都指揮使劉光世幾員大將接檄前來平叛。韓世忠率軍猛攻杭州,苗傅奮力抵禦,張俊、劉光世相繼支援都未能攻克。韓世忠下令:“現在是以死報國的時刻!士卒凡不面插數矢的都是沒有力戰,皆斬!”於是士卒無不奮勇。但這時苗軍又拿出神臂弓防禦,韓軍確實衝不上去。韓世忠怒目大呼,親自拔刀突前,苗軍終於潰敗。苗劉二人帶兩千精兵倉皇逃竄,韓世忠急忙找到高宗,高宗見到韓世忠激動得握手慟哭。高宗又詔韓世忠爲武勝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江浙制置使,立即追擊苗劉。

韓世忠在漁梁驛(今福建浦城)追及苗劉,持戈挺身在前,苗軍士卒望見紛紛道:“這是韓將軍!”紛紛驚潰。後來韓世忠抓住苗劉,均伏法,宋高宗復位。高宗復位後封賞功臣,首功之臣張浚進封中大夫、知樞密院事,年僅33歲,成爲寇準以來最年輕的宰執。呂頤浩進封同平章事兼御營使,成爲首相。韓世忠進封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高宗手書“忠勇”軍旗,封其妻梁氏爲護國夫人。武將兼領兩鎮節度、妻同受封,韓世忠都開了先例。張俊進封鎮西軍節度使、御營右軍都統制。

“苗劉兵變”是一場非常意外的突發事變,按照宋朝的時代特徵,本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但處理得也很快速乾脆。當一個規範的中央集權國家建立起完善的組織結構後,或許有人能趁混亂的時局作一把亂,但很快就會被當做誤差處理掉。宋廷趁機進行了大規模改制,搭建了更適時的班子結構,尤其是重新設置御營司,成爲皇帝親掌禁軍的機構。高麗、越南等藩屬國也找到了新的朝廷,重新遣使來朝,宋廷終於挺過了靖康之難這場重大的公共危機,漸漸走回正軌。而金國也扶植主動投降的劉豫爲帝,國號大齊,代理統管華北平原,自身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以適應統治中原其他民族的需要。靖康之難這場突襲暫告一段落,戰鬥,現在才真正開始。

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39章 澶淵之盟:真誠的大國和平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104章 釣魚城之戰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49章 名將世家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56章 後元昊時代第11章 北漢:最難啃的硬骨頭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國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92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1)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47章 初備國勢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61章 血染疆場的臺諫官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96章 御魔殺神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92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1)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32章 遊牧鐵騎的終極噩夢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102章 喘息之機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67章 宦官霸主 (2)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32章 遊牧鐵騎的終極噩夢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43章 西遼的滅亡
第55章 獨敗宋遼的大漠強者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38章 澶淵之役,恩怨了斷第106章 襄陽保衛戰第39章 澶淵之盟:真誠的大國和平第30章 碧血青天楊家將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69章 奇怪的叛徒郭藥師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第68章 神秘崛起的女真部落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104章 釣魚城之戰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49章 名將世家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98章 史上最強的上帝之鞭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62章 名將盡授首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48章 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24章 將星閃耀高梁河第37章 大戰前的最後準備第88章 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56章 後元昊時代第11章 北漢:最難啃的硬骨頭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52章 三川口:湯火平地赴人急第90章 採石磯:白馬書生保家衛國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85章 柘皋之戰:沒有岳飛的勝仗第111章 青史留忠魂第92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1)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108章 兵臨臨安城 (2)第76章 力保四川的吳家兄弟第47章 初備國勢第109章 堅守不降的揚州城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61章 血染疆場的臺諫官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19章 劍舞!攻克太原!第17章 宋太宗:偉大的理論家,蹩腳的指揮官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28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1)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74章 中興當自關陝始第87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46章 歸附契丹,三足鼎立第35章 毅然亮劍的孤膽老將第43章 西遼的滅亡第96章 御魔殺神第73章 黃天蕩水戰第92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1)第51章 凡易五姓,終建帝國第36章 漢騎滿萬不可敵第23章 宋人面對過的最強戰神第32章 遊牧鐵騎的終極噩夢第1章 創造偉大文明的帝國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95章 完顏陳和尚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93章 皇帝不孝被彈劾,宰相飛頭去和戎 (2)第102章 喘息之機第78章 最年輕的建節封侯第54章 定川砦:名將之花凋大漠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42章 一個文明帝國的末日第10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3章 生於亂世的大有爲之君第110章 最後的抵抗第4章 後周建國,郭威稱帝第14章 民族的融合與矛盾第67章 宦官霸主 (2)第71章 靖康奇恥,河洛悲歌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第80章 墨守陳規,順昌大捷第29章 雍熙北伐,再演救星 (2)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66章 宦官霸主 (1)第105章 錯失中興良機第7章 後周英雄遭遇南唐忠義第32章 遊牧鐵騎的終極噩夢第6章 高平之戰:北方邊患初定第2章 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第20章 幽雲十六州:宋遼必爭的死穴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第43章 西遼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