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鋒芒暗蘊(四)

如此蔡攸,自然就居不得參知政事之位了,不過看蔡京復相的面子,沒有遠出軍州編管,和童貫同一命運,卻也沒了差遣,只能閒居。

樑師成他們,再不想用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物,蔡攸無法,老着臉皮求到自己爹爹頭上,卻被蔡京堅拒之。

汴梁人都說老公相能諒解天下人,也諒解不了這個兒子。反正蔡京子嗣繁多,也不在乎這麼一個。

卻沒想到,今日出現在蔡京內書房的,卻是蔡攸!

聽到蔡攸進言,半晌之後蔡京才淡淡一笑:蔡攸今日怎麼勸解自己老爹都沒用,這個時候也忍不住急了:“讓內相得掌整練禁軍事,難道就不會動爹爹這相位麼?到時候官家離不得的是他們,卻不是爹爹!”

蔡京冷笑:“當日老夫卻又是怎麼下臺的?你怎麼還想不明白這個道理,老夫用事太久,權位太重,官家就算是中人,也深爲忌憚。再拼力爭奪此事,此相位,纔是轉眼就休!”

蔡京在這一點上,看得比自己兒子明白多了。如果說以前自己是強勢,清流舊黨樑師成他們是弱勢,官家無論如何要保的是他們以維持朝局平衡。

那麼現在樑師成他們羽翼已成,自己初初復相,反而是弱勢了,自己羽翼凋零,就算再度拿掉,對朝局也沒有太大影響,現在還能撐着場面,讓樑師成等人忌憚,無非靠的是用事幾十年的積威罷了。

官家用他,一則是安定人心,二則就是需要他來理一下大宋財政這個爛攤子,官家是個重情分的人,但是再重情分,一個用事幾十年的權臣和皇帝也沒有了情分,反而是提防戒備,本來用他復相就是不得已而爲之的,一旦自己再如以前一般攬權。說不定就真的要立刻下臺,而且再無起復的機會了。不如埋頭在財政事上,有很大可能在相位上終老,以全畢生富貴。

而且自己是……真的老了。

自家事自家清楚。人到老了都有這個靈醒,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日子,這個時候,除了全富貴的考慮,也要多爲兒女計了……

可是這個兒子。卻實在是……

在這一刻,蔡京腦海當中,忍不住就浮現出楊凌這個名字。

此等人物,自己兒子與之相比,不過是土jī瓦犬!

蔡攸畢竟宦海沉浮那麼些年,雖然沒擔當,沒氣概,也沒有什麼實際政務的本事,但是這政爭心術,還是精通。蔡京的話,他如何不明白?躊躇半天,仍然覺得不甘心。自家爹爹老了,安於相位終老,不去爭競什麼,憑着資格或者理財本事,差不多也能熬完,可是自家呢?

蔡京和他的生分到底是什麼,蔡攸心知肚明,就算當初投入樑師成門下。雙方破臉,蔡攸也知道是蔡京刻意放手,無論如何蔡家總能保住一線富貴。

現在刻意和他保持距離,做出再不能複合的模樣。也是爲將來準備,蔡京萬一再度下臺,他蔡攸也有再度複用的機會。不是有這般默契,蔡京怎麼會誰也不見,只見他這個背門而出的兒子,在內室說着只能託之腹心的實話?

到了最後。蔡攸終於忍不住,低聲道:“爹爹,總得爲兒女計!沒有一個支撐起門戶的,蔡家如此大族,將來只怕不堪設想……”

這就是自從王安石變法之後,大宋士大夫們多的一層憂患之心了,神宗之前,大宋士大夫之爭勉強還可以算君子之爭,不僅自家沒有性命之憂,還不及家人,該恩蔭的照樣恩蔭,該服官的照樣服官。

可是自從新黨推出徵誅之術,士大夫爭競,平白就添了幾分殘酷,追奪出身文字,剝奪子弟恩蔭。就是將一個士大夫家族徹底變成白身。這是何等殘酷的打擊!蔡京得罪的人實在太多,蔡家要是沒有支撐起門戶之人,真說不準會遭致什麼樣的命運!

蔡攸提起這個,蔡京終於有些動容。他沉默半晌,終於緩緩搖頭:“事情不是你想象餓那般簡單。”

蔡攸一怔,重重搖頭:“樑內相隔絕中外,楊凌毫無根基,汴梁城中盡是袖手,他一個靠兵事起家之人,怎能掙扎出頭?怎麼能得官家青眼?爹爹,這些不過是虛話!”

蔡京被自家兒子糾纏這麼久,早就覺得精力不濟。這個眼睛已經是半閉半睜,輕輕道:“楊凌此子,不凡……不凡哪……現如今,不說燕地已經牢牢在他的掌控之中,就是大宋治下百年的河東,他的控制能力也已經遠超朝廷,就可見他胸中丘壑。誰又知道,他還藏着什麼本事?且看罷,且看罷……老夫總有感覺,樑師成,未必能遂其所願……”

蔡攸暗地裡撇嘴,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樑師成都強過楊凌太多,更不用說樑師成遍佈汴梁的黨羽!真想捏死楊凌,不過是輕巧巧的事情。楊凌一個外來人,只會拼命打仗這種事,汴梁東西南北只怕還摸不清楚,就想讓官家惦記起這麼一個人?爹爹老了,難道都老糊塗了?

雖不甘心,蔡攸也知道再不能說下去了,就準備起身告辭,蔡京卻突然一下睜開眼睛,一瞬間老眼當中竟然是精光四射:“要是楊凌能拿出一點本事,有突圍而出的模樣,你可頂在前面,幫上一把!老夫也是要助你的,將來如何,就看你自家了!”

雖然是蔡京難得許諾了一個前景,蔡攸也不大提得起精神來,楊凌要靠自家力量出頭,實在有些太過於天方夜譚了,這等許諾,不過是畫餅而已,無非着人點楊凌舉動便罷。

蔡攸起身,恭恭謹謹告辭出去,自然有執事秘密引他離開,蔡京自然沒有老子送兒子的道理,靠在軟榻上輕輕搖頭。

自家兒子,卻不知道自己是最適合坐在西府上的,一則也算是給了蔡京面子,二則是他還算是樑師成的人,正合平衡道理,三則是說出來就有些傷蔡攸的心了。他是個沒本事的人,坐在這個要緊位置上,纔是最讓官家和朝中諸人放心的人!

說不定真能讓他安穩坐長久,領政事堂是不必想了。但是自己下位之後,他也算是熬上了資歷,居於西府領樞密同爲使相卻是跑不了的,有這麼一個地位,自己老去後撐起門戶。問題也不算太大了……

當然這前提是楊凌一開始要靠自己掙扎出頭,突破樑師成的層層封鎖,再度帶給官家一個深深的印象!這位官家,是重感情的人,只要看對眼了,是可以放手用人的,關鍵就在官家這裡!到時候朝中反對聲1再大,也是無能爲力了。

可楊凌就真的能掙扎出頭麼?不知道爲什麼,蔡京卻偏偏有這個信心。

此人本事白身,最後卻立下平燕大功。又有強軍在手,豈是朝中諸人可比!這等人一旦上位,不知道將在大宋掀起什麼樣的驚濤駭

反正自己已經老了,將來如何,也看不見了,就隨他吧……只要到老,自己猶能掌住權位,不爲人下就成行了。

……

“在座諸君,你們覺得,官家是何等樣人?”

斯時斯刻。月明星稀,涼風習習,汴梁燈火在北,汴河如帶在南。小莊園的庭院之間,楊凌一身懶衫,踞坐席上,問出的卻是這麼一句

大宋立國伊始,就算是個皇權相當弱勢的帝國,太祖得國於後周柴家孤兒寡母之手。費勁心思設計了一套疊牀架屋,互相牽制的政治制度,就是爲了分化臣下,保住趙家天位,對士大夫,對市井百姓,對田間農夫,都有諸多忍讓之舉,尤其堅定不移的奉行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宗旨,才讓趙家一直延綿傳續下來。

不然以五代十國那份紛時代,兵變跟家常飯也似,當時趙宋開國的時候不過一百餘殘破軍州,誰能斷言趙宋能比朱樑,沙陀李唐,劉漢,石晉,郭柴周長命這麼多?

趙家天子在士大夫間,甚而在百姓間也不是那麼高高在上不可觸碰,多了許多煙火氣,特別是對於士大夫而言,品評天子,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雖然時值末世,朝中黨爭劇烈,黨爭越烈,反而是皇權越位加強的時候,因爲爭鬥諸黨不約而同的都要尋求皇權的支持壓倒對方,到了趙佶的時候,反而是有宋以來皇權最爲巔峰的時候,趙佶可以隨心所欲的任用私人,可以驕奢到了極點,將大宋的底子幾乎都耗乾淨。

除相拜相,也絕談不上慎重,但是趙宋官家的煙火氣還未曾消退多少,厚道底子也還留存幾分,市井當中說起這位道君皇帝會李師師還是津津樂道,渾沒半分顧忌。

所以楊凌纔敢名正言順甚而明目張膽的問出這句話來。

楊凌問出這句話,果然在座諸人,都沒什麼訝然之只是端坐聽着,幾個有資格開口的人都在籌思,怎麼說出自己的觀感。

李邦彥看看左右,這上頭在這些日子裡面他早就不知道和楊凌討論多少次了,不過此刻卻先要他開口,引出衆人言辭。當下就看着楊凌笑道:“官家,有厚福之人而已。享用遠邁前代,還有什麼說得?治道如何,平平而已,官家天也不在此,然則可以傾心託人,一旦賞拔於微末之間,信重無遺,得一名相,可爲齊桓前半生事業,如此而已。”

雖然品評天家沒什麼忌諱,但總不好說出什麼難聽的,李邦彥說得雖然遮遮掩掩,其實也不算隱晦了。

官家厚福,說明他自奉極厚,別的趙宋皇帝捨不得花用的,他毫無顧忌,而且這本事遠邁前代,他接位置的時候大宋財政底子不算差,幾代皇帝變法,行桑弘羊故事,留下不少積蓄下來。徽宗十來年就折騰得精光,還將大宋財政體系得差不多已經能算是破產了。

治道平平,天不在此,說的是趙佶幾乎沒有什麼做什麼具體行政治國事宜的慾望,寧願寄情於書畫遊宴奇石花草做大保健上,這些事情都放手交給底下人去做。

傾心託人,一旦賞拔微末之間,信重無遺,說明引用人才,遷賞拔擢,完全沒有一個規矩,完全是從心所看對眼了就是你,朝野間怨聲載道也依然是你。

蔡京秉政時間加起來已經遠邁前代名臣,到了這些年官家纔開始漸漸忌憚,做一些分化限制的事情,至於其間引用的如趙挺之,王黼之輩,更是等而下之。

特別是蔡京上次罷相,充斥在國家宰相官衙的,是子宰相,是李彥這種無行之人,是蔡攸這種富貴已極,卻沒守沒本事的公子哥,內還有樑師成用事,一幫權宦,將天下折騰得烏煙瘴氣,趙佶不僅信用無遺,哪怕他們敗事,趙佶還盡力保全,對他看上眼的臣子,真是厚道到了一頂程度。

遇一名相,可成齊桓前半生事業,齊桓公得遇管仲就成霸業,得遇大奸臣就完了,哪怕就是看起來象樣子一些的蔡京,多少有點理財手段,但是將黨爭推向另外一個高峰是他蔡京,獻上豐亨豫大,天子不計,讓趙佶繼續感覺良好拼命花錢的是他蔡京,這等人物,可稱權相,如何當得上名相?除了蔡京之外,其他的就更是等而下之了。

趙佶信重的就是這些人,這國事哪裡還堪問?李邦彥也就是因爲這些年朝局如此,才茫茫然,直到女真酷烈大軍南下,才與王黼幡然悔悟,或許,是應該爲這個天下行一些士大夫之輩真正應該做的事情了。

李邦彥這番老實不客氣的話,已經說得大家心裡沉甸甸的了,更別說岳飛這等一心報國的年輕人,楊凌猶自還覺不足,冷笑道:“僅僅如此而已?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到這位官家手中,也是破壞最烈之時。官家任用太師,盡逐舊黨。黨爭之風,同樣遠邁前代!士大夫忙於黨爭,自然就要尋得官家支持,這些年下來,士大夫在官家面前唯唯諾諾,只願討得官家歡心,可在朝中立足,前代名臣風範,今何在焉?大宋立國之基,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祖制。一旦敗壞,纔有朝中小人充斥,君子道消,纔有那麼多烏煙瘴氣的事情……汴梁如此,現又有女真外地崛起,朝中猶自忙於爭鬥,官家忙於遊宴奢靡享樂,一旦有變,只恐有不忍言之事!”

第196章 風雲亂(三)第216章 雪滿弓刀(十一)第329章 槍挑鐵滑車(一)第90章 大功(九)第316章 馳援蔚州第529章 倖進(九)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637章 擁駕(七)第31章 各有算計第171章 馬蹄急(十八)第143章 風雲動(十)第560章 殺破狼(八)第469章 朔州會戰(七)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34章 血洗(中)第264章 驚變(上)第189章 恩怨了(六)第341章 初會完顏婁室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644章 擁駕(十四)第185章 恩怨了(二)第577章 改天(七)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250章 大江東去(十九)第693章 合兵(三)第551章 陳橋別(上)第519章 行路難(九)第351章 飛狐口第121章 暗潮生(七)第573章 改天(三)第520章 行路難(完)第645章 擁駕(十五)第698章 合兵(八)第16章 雨中第392章 收網(一)第579章 改天(九)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682章 飛馬第442章 莫須有(十三)第134章 風雲動(一)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159章 馬蹄急(六)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161章 馬蹄急(八)第453章 慶父不死(三)第119章 暗潮生(五)第265章 驚變(下)第393章 收網(二)第41章 困局(六)第291章 血骨錚錚第578章 改天(八)第341章 初會完顏婁室第50章 人子之心第54章 衝陣第46章 各有動作第458章 慶父不死(八)第292章 抵定勝局第732章 家國天下事(八)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349章 擒將第371章 破關第407章 收網(十六)第395章 收網(四)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349章 擒將第189章 恩怨了(六)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204章 風雲亂(十一)第589章 改天(十九)第573章 改天(三)第550張 整練禁軍(完)第614章 北上(四)第459章 慶父不死(九)第682章 飛馬第705章 宜芳大捷(五)第233章 大江東去(二)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194章 風雲亂(一)第199章 風雲亂(六)第197章 風雲亂(四)第234章 大江東去(三)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118章 暗潮生(四)第79章 奪城(四)第259章 書生誤國(下)第51章 狹路相逢第396章 收網(五)第630章 北上(完)第237章 槍挑鐵滑車(九)第435章 莫須有(六)第342章 血濺葫蘆道第344章 狹路相逢(一)第273章 劉家祖傳第467章 朔州會戰(五)第260章 台州王德第417章 風雷齊動(六)第396章 收網(五)第54章 衝陣第592章 將出(二)
第196章 風雲亂(三)第216章 雪滿弓刀(十一)第329章 槍挑鐵滑車(一)第90章 大功(九)第316章 馳援蔚州第529章 倖進(九)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637章 擁駕(七)第31章 各有算計第171章 馬蹄急(十八)第143章 風雲動(十)第560章 殺破狼(八)第469章 朔州會戰(七)第701章 宜芳大捷(一)第34章 血洗(中)第264章 驚變(上)第189章 恩怨了(六)第341章 初會完顏婁室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644章 擁駕(十四)第185章 恩怨了(二)第577章 改天(七)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250章 大江東去(十九)第693章 合兵(三)第551章 陳橋別(上)第519章 行路難(九)第351章 飛狐口第121章 暗潮生(七)第573章 改天(三)第520章 行路難(完)第645章 擁駕(十五)第698章 合兵(八)第16章 雨中第392章 收網(一)第579章 改天(九)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682章 飛馬第442章 莫須有(十三)第134章 風雲動(一)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159章 馬蹄急(六)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161章 馬蹄急(八)第453章 慶父不死(三)第119章 暗潮生(五)第265章 驚變(下)第393章 收網(二)第41章 困局(六)第291章 血骨錚錚第578章 改天(八)第341章 初會完顏婁室第50章 人子之心第54章 衝陣第46章 各有動作第458章 慶父不死(八)第292章 抵定勝局第732章 家國天下事(八)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349章 擒將第371章 破關第407章 收網(十六)第395章 收網(四)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349章 擒將第189章 恩怨了(六)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204章 風雲亂(十一)第589章 改天(十九)第573章 改天(三)第550張 整練禁軍(完)第614章 北上(四)第459章 慶父不死(九)第682章 飛馬第705章 宜芳大捷(五)第233章 大江東去(二)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194章 風雲亂(一)第199章 風雲亂(六)第197章 風雲亂(四)第234章 大江東去(三)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118章 暗潮生(四)第79章 奪城(四)第259章 書生誤國(下)第51章 狹路相逢第396章 收網(五)第630章 北上(完)第237章 槍挑鐵滑車(九)第435章 莫須有(六)第342章 血濺葫蘆道第344章 狹路相逢(一)第273章 劉家祖傳第467章 朔州會戰(五)第260章 台州王德第417章 風雷齊動(六)第396章 收網(五)第54章 衝陣第592章 將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