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我們黨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着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爲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2015年5月27日,他在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十三五”時期,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任務和要求,“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
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作爲創新發展的着力點之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有效的制度與支撐環境,降低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最終實現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換。
一、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黨提出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是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作出的主動選擇,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客觀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於“中國製造2025”的實現,對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第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路徑,對我國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增強發展的長期動力具有戰略意義。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源於發揮了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的低成本優勢。進入發展新階段,我國在國際上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與低成本優勢相比,技術創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點,由此建立的創新優勢持續時間長、競爭力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由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的轉換,可以爲我國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推進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提高國際競爭力,從容應對國際社會的變化和挑戰。
第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
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對我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具有現實意義。我國長期依靠物質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以粗放型爲主,屬於由投資帶動的要素驅動階段,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偏低,生態環境的瓶頸制約非常嚴重。這種增長方式不可避免而且正在遇到資源和環境不可持續供給的極限,造成產業大多仍然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性。科技創新具有乘數效應,不僅可以直接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而且可以通過科技的滲透作用放大各生產要素的生產力,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可以全面提升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科技新秩序的重構。
第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完善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的內在要求,對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長遠意義。經驗表明,創新驅動發展,本質上就是依靠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實現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把創新驅動貫穿於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不僅依靠創新成果和創新人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而且依靠創新成果和創新人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既可以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變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又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