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

bookmark

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閱江樓碼頭再次鑼鼓震天,處處張燈結綵,歡迎出使西洋的總兵太監鄭和回國。

因爲太監屬於家臣,所以朝廷重臣不需要來親自迎接,也只有相關的衙門派人來迎接追隨鄭和出使的官員和外國使節。

這一次,隨同鄭和來京的古裡、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裡、卜剌哇、蘇門答剌、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裡、沙裡灣泥、彭亨各國使者及舊港宣慰使司的外交使節。

像柯枝就是後世的印度西海岸科欽一帶,這次是第一次來大明接受大明皇帝的冊封。

如今的印度可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幾十個大型國家和數百個小番邦林立,其中大部分都已經視大明爲主。

這一次,迎接的衆人以朱瞻基爲首,禮部爲輔,另有戶部,海軍,通政司,鴻臚寺,錦衣衛等衙門都派了人員一併迎接。

迎接儀式的章程,也與前一天就遞交到了還在船上的鄭和,以及其他使臣的手裡,所以也不怕有人會因爲不知禮節而鬧出笑話。

每次到了這個時候,應天府的閒幫以及老人們是最喜歡湊熱鬧的,他們往往像看大戲一樣,聚集在警戒線以外,欣賞來自海外的“野人”。

是的,在如今的大明人的心中,出了大明就是蠻夷之地。哪怕是一國重臣,甚至是王子,在大明人的心中都是野人。

如今的大明人心中就是有如此自信,甚至是自傲。

這一次,朱瞻基親自迎接衆使臣,也引發了大明人更大的熱情。因爲根據如今的大明通例,大明乃是天朝上國,任何國家都要低一級。所以除非是一國之王,否則見了朱瞻基都需進行跪拜。

這一次朱瞻基親自迎接,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使節們,無一例外要跪拜。

大明人的自信,也就是在這樣的儀式中被建立了起來。

只可惜,從原本的朱瞻基放棄安南之後,所有的小國看到了大明的虛弱。從那以後,就逐漸不再認大明爲宗主國了。

哪怕鄭和最後下西洋,想要挽回這種局勢,但是最後也於事無補。

可笑的是後來的“大清”只看到這個時候的輝煌,就也繼承了天朝上國的心態,妄自尊大。最後卻被一幫蕞爾小國,打的頭破血流,俯首稱臣。

朱瞻基身穿大紅絳紗升龍袍,頭戴九旒通天冠。因爲天氣炎熱,升龍袍以絳紗製成,只着兩層,廣袖長袍,倒也不熱。

他的身邊站着的是跟隨鄭和出使西洋的通事馬歡,這個時候正在跟朱瞻基介紹着來使的各國使節。

馬歡,浙江會稽人,精通波斯語、阿拉伯語。在鄭和使團中,擔任通事、教諭,一身兼兩職,既爲外事翻譯,又負責傳播中華文化。

由於他“善通番語”被選入鄭和船隊,並且深得鄭和重用,在使團中算是對番邦情況最爲了解的人之一。

這一次出使西洋,鄭和的船隊第一次行駛過了阿拉伯半島,並且抵達了沙特的聖城麥加,以及東非的麻嶺迪(肯尼亞)。

其他國家的情況朱瞻基也都比較清楚了,前三次的下西洋,朱瞻基每一次都會做詳細的統計,一般出使的人都沒有他清楚。

但是這次前往麥加,包括東非,讓朱瞻基還是有些好奇的。

他也很想了解一下,被譽爲歐洲之盾的奧斯曼帝國,現在跟拜占庭帝國的仗打的怎麼樣了。

他在前世就是個學渣,對中國的歷史都不熟悉,更別說國外的了。

只是在生活中,因爲接觸到各國的人,各國的事,纔對國外的歷史有了一些瞭解。

他只是知道,在十五世紀,奧斯曼帝國擊敗了拜占庭帝國,然後成爲了一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強大帝國。

然後他們隔絕了亞歐之間的通道,壟斷了兩地之間的貿易,所以逼着歐洲人不得不開始走進海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

但是具體什麼時間,發生了什麼事,這個時候誰最牛掰,他一概不知。

馬歡對這方面的是倒是知道一些,他們在前往西洋的時候,奧斯曼帝國才終於有了一個新蘇丹叫穆罕默德一世,而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叫曼努埃爾二世。

因爲信仰的原因,他對拜占庭的瞭解並不多,並且極端仇視。

這個時候不適合深聊,所以朱瞻基跟他另約了時間,準備將他知道的這些情況都記載下來。

鄭和他們在下船之前,先祭拜了河神,海神在他們進入長江的時候就已經祭拜過了,感謝河神和海神對他們的庇護。

其實鄭和下西洋走到都是海岸線,也都是各國都已經走熟的海路,加上船隻巨大,規模巨大,所以並沒有太大的危險。

這個時候的深海直航,還是所有人都不敢嘗試的。

祭拜完畢,所有人等按照身份高低,數千人依次下船,然後跪拜在端坐在搭建起來的禮臺上的朱瞻基身前,三拜九叩。

司禮監大太監王彥今日也親自到來,宣讀了朱棣的聖旨和嘉獎書,衆人又紛紛拜謝。

這個時候,其他國家的使節纔在禮官的帶領下,走下了大船。

他們大多身穿自己的民族服裝,來自溜山(馬爾代夫)的王子是個皮膚黝黑的三十歲左右的中年,身材矮小。

他的身上穿着椰子殼製作的裙子,上身赤裸,引發了外圍觀看的大明民衆的一片嘲笑。

他是第一次來大明,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宏偉的城市,這麼多的人,本就戰戰兢兢。

在跪拜了朱瞻基以後,朱瞻基站起身來,看到朱瞻基的威儀,他竟然又被嚇的跪倒在地,親吻朱瞻基靴子。

這一幕也引發了更大的嘲笑聲,也有許多大明的民衆自發地鼓掌,歡呼。

朱瞻基身材高大,按照後世的尺寸來說有一米八五左右,雖然比不上他第二世一米九六的身高,但是也跟第一世的身高差不多。

而這位溜山的王子身高還不到一米六,站在朱瞻基的面前,真是跟個小猴子一樣。

朱瞻基親手扶起他,用盡量和藹的笑容跟他打招呼。

他應該在路上也學了半年多的漢語,所以用生疏的漢語說道:“溜山……王子,也木託向尊貴的大明帝國皇……孫問好。”

朱瞻基笑道:“來到我大明,可以多到處看看,見識一下我大明的風物,也可以學習我大明的文化,將你的國家建設的像我大明一樣富強。”

這句話他聽的有些吃力,求援地看向了馬歡,馬歡用波斯語跟他翻譯了一遍,他立即又拜謝了下去,然後讓他的隨從貢獻上來了一個盒子。

李亮接過了盒子,打開一看,竟然全都是龍眼大小的珍珠,足足十二顆。

雖然見多識廣,但是李亮這個時候也被震住了,原本他不大看得起這個王子,但是現在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個金礦。

每個國家的使節都跟朱瞻基見禮完畢,李亮也收到了一大批各式各樣的禮物。

來自勿魯莫斯的的使臣給朱瞻基送上了一把純正的大馬士革刀,這個禮物纔是最符合朱瞻基心意的。

此時已經臨近午時,所有的使節被鴻臚寺的官員請上了馬車,讓他們先安頓下來。

等過兩天,教了他們一些宮中禮節,纔會讓他們入宮覲見朱棣。

不過,朱瞻基邀請鄭和與王景弘登上了他的太孫座駕,一起向皇宮進發。不僅是自己,就連朱棣,也對鄭和下西洋的見聞和精力好奇不已,一刻也不想等待地聽鄭和講講途中經歷。

鄭和今年已經四十五歲,長期的海上生活讓他的膚色較一般人略黑。但是因爲他是太監,沒有鬍鬚,現在臉黑一點,也更有男人味和武將氣息。

鄭和看着已經開始在上脣留起了胡茬的朱瞻基感嘆不已,這位太孫從六歲起,就對他另眼相看。

這些年來,不管他遇到什麼事,都是這個太孫替他擋住,就連有人舉報他出使以公謀私,這位太孫也從不計較,反而處罰了舉報之人。

這次剛一回來,在泉州的時候就遇到了水師改制,當他聽聞如今太孫已經掌握了全國的水師,並且要把水師的各項力量全部整合,組建海軍。

他就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海權時代,將會在這位太孫的手裡拉開帷幕。

從泉州回來的路上,他也一直在想,自己這一身所學,也總算有了用武之地啊。

朱瞻基跟鄭和想的差不多。

鄭和被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的海權問題專家,他很早就看到了海權的重要性,只是原本歷史上的朱瞻基以及其他大臣並不重視海權。

爲了守護一個北平,明朝在朱瞻基的手裡放棄了九邊,放棄了黑龍江出海口,放棄了交趾。

當交趾失去以後,引發的連環反應讓大明失去了南洋,失去了西洋,這個時候的大明,就徹底失去了宗主國的地位。

但是現在,朱瞻基絕對不會允許這一切的發生,他要把整個東部亞洲,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裡。

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五章 天才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十六章 隕石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八章 習武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八章 習武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九八章 火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十六章 隕石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六十章 佈局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五十章 交戰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十章 學與道第一九九章 錯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一五章 戰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三十一章 根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星城
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五章 天才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十六章 隕石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八章 習武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三十一章 根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八章 習武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九八章 火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十六章 隕石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六十章 佈局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五十章 交戰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十章 學與道第一九九章 錯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一五章 戰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三十一章 根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