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矛盾

自十一月初十出征,十二月十五日入京。朱瞻基這次出征只耗費了一個月又五天,但是取得的成績確實非常喜人的。

如今的大明很少計較自己出動大軍的規模,形成了一種恃強凌弱的習慣,只在乎取得的效果如何。

這次大明的大軍出動的嫁對規模雖然大,卻並沒有擾民。甚至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這場戰事,就已經結束了。

海軍的出動雖然需要強大的基礎能力,但是因爲不需要徵集民夫,不需要額外徵收糧草,所以這種戰爭模式一時之間還受到了文武大臣的讚譽。

這些海軍士兵不管出不出徵,都需要吃飯,都需要發糧餉。出征殺敵,無非就是耗費一些嘉賞,消耗一些船帆。

以這樣的方式來計算,出動海軍的耗費,反而是最低的。

而如果是出動陸軍,一匹馬的耗費,就相當於是十個士兵不止。光是糧草的運輸,就需要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

這筆賬,任誰都能算的出來。

十二月十七,朱棣召開了大朝會,在朝會上,朱瞻基第一次正式登上了奉天殿的大殿。

以前的他最多隻是作爲太孫,旁聽朝議,並沒有發言權。

但是這一次,他作爲朝廷的海軍司令,大都督,向朱棣和朝廷各部宣讀了海軍這次軍事行動前後始末。

這篇彙報是由黃淵主筆,詳細介紹了海軍出動的耗費,取得的成績,殺死了哪些敵人,又繳獲了多少物資。

在濟州島之前,大軍的出動是白白消耗的,繳獲與付出不符。

但是在對馬島,大軍繳獲了不少朝日之間貿易貨物,雖然不能完全填補大軍出動的虧空,但是也填補了大半。

這次出征,算上獎賞,總共虧空不到十萬兩白銀。

當然,在這種工作彙報的時候,朱瞻基當然不會將在對馬島的屠殺也彙報出來。

這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說。

殺光宗氏家族的人,在對馬島獲得管理權,這是整個大計劃裡面的重要一環。有了濟州島,對馬島,再加上以後的出雲國,佐度島和北海道,大明在東線的佈局纔是完整的一條線。

有了這條線,不僅可以將東瀛死死遏制住,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條前往奴兒干都司的安全航線。

在如今大明的船隊還不敢隨意穿越大洋的時候,沿着阿留申羣島的島鏈,前往美洲大陸,這裡也是最佳航線。

因爲整個北太平洋的洋流,就是沿着順時針的方向,從北緯五度左右向西流動,到了亞洲東岸,又向北流動,沿着阿留申羣島開始向東流動,一直抵達美洲的西海岸,向南到墨西哥地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流動圈。

這個太平洋洋流的流動範圍,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秘密。有了這幅圖,僅僅依靠太平洋洋流的流動,就能輕易抵達美洲。

西班牙在兩百年後,只是掌握了中間的那條北緯五度的洋流路線,就將美洲的白銀源源不斷地送到亞洲,換回了無數的奢侈品。

他們在幾百年裡一直控制着這條路線,也等於了掌握了無數的財富。

一直到真正的蒸汽時代的來臨,船舶可以不受風力和洋流的限制了,這個路線才失去了原本的壟斷意義。

朱瞻基現在已經有心發展蒸汽機,但是蒸汽機容易做,壓力錶卻難以做。

蒸汽機實際上就是一個鍋爐,利用蒸汽產生動力。

相比水力,蒸汽機在動力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隻有一點就是水力比不上的。

那就是蒸汽機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僅可以隨地建設,還能安裝在車上,船上。

所以發展蒸汽機其實沒有技術困難,只需要捅破這層窗戶紙。因爲現在水力水車的傳動系統,其實與蒸汽機沒有太大區別,關鍵就是壓力錶的製造

但是壓力錶的製造,朱瞻基就完全沒有一點概念了。而沒有壓力錶,鍋爐的燃燒沒有一個標準刻度,就容易爆炸。

在朱瞻基彙報完畢之後,立功的易信,朱真,黃淵等一衆海軍將領,都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朱真率領第三艦隊,完成了對東瀛和朝鮮的封鎖,截獲東瀛向濟州島輸送的物資兩船,在封鎖對馬島期間,又截獲物資七艘船,並且在兩次會戰期間,殺敵三千有餘,抓獲四千有餘。

因此,朱真獲封瀛洲伯,在瀛洲獲封地一千頃,並着力開發瀛洲。

現在的瀛洲,就是後世的臺灣,那裡如今還是土著人的天下,瘴氣橫行,大部分地區不適宜人居住。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他才能獲得一千頃的土地,遠超內地受封伯爵的幾百畝免稅土地。

即便是如此,朱真也激動不已,強忍着纔沒有流下眼淚。

從一介白身,直接封伯,從今以後,他的家族命運就將徹底改變。

而易信率領的第二艦隊,因爲和朱瞻基率領的第一艦隊在西線,雖然殺死的人更多,抓獲的人也更多,但是封賞的時候考慮到朱瞻基和鄭和的影響,所以略遜於朱真。

即便是如此,易信也獲封中連伯,受封地是被朱棣將對馬島改名叫中連島的那個島嶼,並且着易信的第二艦隊在島上建立第二艦隊的水師基地。

第三個獲得封伯的是率領一萬三千人在濟州島封鎖倭寇的唐敬,他治軍嚴整,行軍有度,征戰有方,受封濟州伯。

不過濟州島星主高乙德還沒有與大明完成主權交接,所以他的封地暫時只能掛賬,待與高乙德談好了濟州島投明的條件,纔會給他三百頃土地。

最後一個獲得封伯的就是朱瞻基的羽林衛指揮僉事趙永亮。

雖然羽林衛剛剛換裝火器,但是訓練有度,臨陣不亂,在濟州島和對馬島都取得了超出所有人期待的好成績。

所以趙永亮不僅受封家鄉的廣成伯,受封五百畝土地,還直接頂替了年老的何福,擔任了羽林左右衛的指揮使,受命爲整個羽林衛換裝火器。

如今,朝廷各位大員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火器的重要性。特別是如今的水力機牀可以直接打磨槍管以後,火銃的炸膛現象也幾乎消失,火器就變的更好用了。

現在的兩軍交戰,根本不需要跟敵人接陣,就能直接用火器將對方擊敗。特別是這次在濟州島,羽林衛除了幾個倒黴蛋自己薰傷了眼睛,扭到了腳踝,竟然無一傷亡,更是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從北平專程趕回來的柳升如今就駐守在了工部的作坊裡,每天出來五百根左右的槍管,都被他一一截下,想要全部給他的神機營換裝。

除了他們四人,其他受封子爵和男爵的將士也有不少。在朱瞻基的勸說下,朱棣不僅沒有取消子爵和男爵的授爵,還準備像朱瞻基說的那樣,搞一個終身爵士的級別出來,爲這個蒸蒸日上的帝國補充更多的新鮮血液。

但是,這次率軍出征的副主帥鄭和的封賞,卻一直沒有確定下來。

雖然朱瞻基想要把他剔除內臣的行列,直接要到海軍來,朱棣也答應了下來,卻堅決不肯爲他封爵,甚至不允許他掛海軍都督的職銜。

從明朝立國開始,內臣與外臣有嚴格的界限。

武將負責戰爭,文臣負責管理國家,內臣負責鑄幣,經濟,海關等一系列管理。

內臣雖然是臣,也有相應的級別,但是因爲是皇室的家臣,所以地位雖然高,自身卻不能發展任何勢力。

朱棣不是不相信鄭和的能力,他只是擔心,開了這個先例,會導致一系列矛盾出現。

哪怕鄭和這次的立功最少也可以封伯,甚至朱瞻基提出了可以用爵位換職位,朱棣都沒有同意。

如果內臣可以脫離皇室的約束,這對整個皇室的根基就會有根本性的影響。

鄭和可以脫離內臣身份了,對目前大明各地近十萬的內臣們,人心都不維爾穩了。

朱棣雖然願意讓有能力的鄭和到海軍幫忙,卻不願意讓鄭和變換身份。

朱瞻基也覺得現在就進行這樣的改革,有些冒險了。

他畢竟是利益既得者,如果這件事影響到了自己的根基,就必須要慎重。

他想了想後來的清朝是怎麼做的,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室就不再用太監們來管理經濟和商業了。

他們成立了一個內務府,專門管理這些事,爲皇室服務。比如鼎鼎大名的織造府,其實就是內務府的一個下屬機構。

但是在如今的明朝,這些事,全部都是太監在管。

這種涉及到體制的改革,還是應該緩緩推動纔可以啊。

本來答應了鄭和,朱瞻基以爲自己能做到,現在卻是這樣一個結果,朱瞻基也有些愧疚。

所以他還是說服了朱棣,爲了表彰鄭和的功績,允許他擇一子侄繼嗣,以鄭爲姓,傳宗接代。

雖然他不能直接掛海軍都督之職,但是朱瞻基也以海軍司令和大都督的名義,調鄭和爲海軍總監,只在自己之下,與海軍都督劉江不分上下。

經過一番衡量,朱瞻基不得不承認,這是如今最好的結果了。

真要把鄭和一下子就變換身份,不僅武將們難以接受,整個內監也不穩了。

不過,這是他欠鄭和的,等到時機成熟,他還是要完成整個內監的改革。

以後的大明,絕不需要這麼多的太監。

十二月十九,朱瞻基接到了莊敬從東瀛長崎發回來的情報。他們抵達東瀛的第一時間,就遭到當地駐軍的炮擊。

莊敬本來就是爲了立威來的,他們人數雖然少,艦炮卻比東瀛人更強大。

所以第一時間,莊敬和率軍的遊擊鍾豪就進行了堅決的反擊。在長崎港,他們擊沉了東瀛商船數十艘。

隨後在晚間,他們利用夜色,用小舟載數百人,每人攜帶一罈火油,全部傾瀉在長崎港,然後點燃了火油。

這一場大火不僅燒燬了長崎港的數百艘貨船,大火更是燒燬了港口的碼頭,甚至將港口的民宅也燒了一大片。

點燃了大火之後,他們並沒有原地停留,而是驅船直奔室町幕府所在地的京都。

雖然他們的船隊人數太少,不足以攻擊京都,但是他們還有一船火油,準備以同樣的手段襲擊大阪府。

大阪府是東瀛目前最大的港口之一,目前的經濟遠超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江戶,也就是後世的東京。

這裡也是京都的門戶,只有這裡受到襲擊,損失慘重,才能真正讓整個東瀛恐慌。

對於莊敬和鍾豪的“瘋狂”,朱瞻基當然是樂見其成,只要他們的艦隊不受到大的損失,他們給東瀛的破壞越大越好。

不過,在給莊敬的命令中,朱瞻基當然不能說的這麼直白。他要求莊敬便宜行事,保存自身力量。

如果勢頭不對,就立刻撤回對馬島,當地還有鄭和率領三萬大軍駐守,憑東瀛的海上力量,很難形成真正的威脅。

不過,他們要是撤回到了對馬島,當然也就要受鄭和的節制,那個時候,就不能爲所欲爲了。

鄭和算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是不會贊同如此的大規模屠殺行爲的。

過了這半年,等出海的時候,還是讓鄭和繼續去西洋宣揚大明國威,這纔是真正符和他能力的工作。

朱瞻基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自己究竟去不去西洋。

現在他的上面還有皇帝和太子,所以他還相對自由。這也可能是他唯一出海的機會了。

真的等他登上皇位,以如今的交通條件,他也就最多隻能在國內到處浪浪,再也沒有機會出海。

出海的風浪暫且不說,這種長途航行,大部分時間都是沿着海岸線行駛,危險並不大。

但是這個時代的傳染病,實在太嚇人了。

不管是瘟疫,天花,還是痢疾,這個時代都是要人命的疾病。

歐洲黑死病的陰影還沒有完全消散,整個歐洲死去了兩千五百萬人,差不多是整個歐洲的二分之一人口,想想都有些讓人恐懼。

但是在這個時代,如果不去一次歐洲,朱瞻基總是心有不甘。

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朱瞻基迎來了永樂十四年的新年。

感謝龍滅天尊,超慫的毛球,額吐你哦,燈火見人家,不一樣享受,馮家第四少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十章 囚禁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章 穿越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七章 遷都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八十章 父子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00章 分功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三章 新生活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三十一章 根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八十章 父子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四章 西北第十一章 逆反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四十章 遠行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四章 誰家天下
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十章 囚禁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章 穿越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七章 遷都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八十章 父子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00章 分功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三章 新生活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三十一章 根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八十章 父子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四章 西北第十一章 逆反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四十章 遠行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四章 誰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