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代理人

在呂宋,朱瞻基已經立下了許柴佬這個釘子。

相比一個虛銜的總督,直接將呂宋這個相當於半個省大小的島嶼列爲州府,給許柴佬一個實權的四品知府銜,就直接將他牢牢地綁上了大明這條大船。

爲了衣錦還鄉,爲了將職位轉化爲更大的權力。即使不用朱瞻基來推動,許柴佬就會努力開發呂宋,控制呂宋。

再加上朱瞻基在呂宋留下的實習的文官,測繪的羽林衛學士兵,還有錦衣衛與諮情司人員的幫助。

更有新式火槍這種超過當地好幾代的先進武器,本來就長袖善舞的許柴佬很讓朱瞻基放心,他絕對能加快呂宋島的漢化速度。

許柴佬是朱瞻基在呂宋安插的代理人,那麼東王長子督馬含就是朱瞻基在蘇祿國挑選的代理人。

東王巴都葛叭哈喇今年已經五十二歲,熱帶地區的人壽命都短,他是三王之中年紀最大,也最德高望重之人,但是朱瞻基知道他的壽命不久。

西王麻哈喇葛麻丁控制着包括霍洛島在內的羣島地區,但是這些小島地域有限,加上島民沒有紛爭,勢力卻最弱。

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的勢力雖然不小,佔據了包括巴拉望羣島和婆羅洲的東部地區,但是勢力分散,幾個子女之間也是各不相服。

更主要的是,他的勢力受到了渤泥國以及滿者伯夷國的威脅,而朱瞻基並沒有幫他的想法。

朱瞻基巴不得這些南洋小國之間一直打下去,他們打的越厲害,大明作爲仲裁國在這裡面可以獲得的利益才更大。

至於東王的勢力則主要是在棉蘭老島的西部,也就是後世的三寶顏半島以及巴西蘭島。

由於當初有另外兩王的支持,他面對吉馬刺朗國也是佔據了絕對優勢,勢力拓展到了棉蘭老島整個西部地區,當地的土人部落對他的統治都比較支持。

相反,吉馬刺朗的那些部落,相互之間的鬥爭更加慘烈,要不是沒有絕對把握,東王早就統一了棉蘭老島。

朱瞻基到來的時候,三王就已經準備一起北上大明,去拜見如今的大明皇帝,想要把蘇祿國併入大明,以期得到大明的支持。

鄭和艦隊的數次來訪,已經讓他們知道,大明手指縫裡漏一點,他們就吃不完了。

別的不說,只要大明能給他們幾艘大船,他們就能征服周邊的大部分部落。

不要說四千石的戰艦,他們連四百石的海船都造不出來,現在用來貿易的最大海船,都還是從許柴佬手裡買的四百石貨船。

而這種四百石的海船,也是許柴佬能生產出來的最大海船。

因爲南洋各島並沒有適宜造船的木頭,這些木頭都還要從大明,從交趾購買。

這種差距,絕不是簡單的船的大小差距,而是整個生產技術的天與地的差距。

朱瞻基先是給他們許下了無數天花亂墜的承諾,其實沒有一點實質上的承諾,最後勸阻下了他們今年就去大明拜見朱棣的想法。

朱瞻基讓他們等上一兩年,等他回返的時候,會帶着他們一起前往大明。

之所以不想讓他們現在就去,他就是想趁這兩年的時間,讓督馬含掌控住現在屬於東王的勢力。

從抵達呂宋府後這段時間跟督馬含的接觸,朱瞻基對督馬含這個心向大明的王子,還是比較滿意的。

督馬含今年三十四歲,只比他的父親小十八歲,在如今的東王勢力範圍內,他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推崇。

他身體強壯,作戰勇猛,而且足智多謀。在朱瞻基接觸的所有土人裡面,他的漢話說的最好,對大明的歷史也瞭解最多,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領導型人才。

特別是,這個人有野心,又很通政務,更懂識趣。朱瞻基雖然跟他打交道不多,但是也能看出來他是個人才。

而通過其他渠道對他的瞭解,朱瞻基確定了這是一個值得扶持的對象。

只要有了朱瞻基的扶持,兩年的時間,讓他打下整個棉蘭老島都很有可能。

當然,朱瞻基不會給他提供火槍,他畢竟不是大明人,還要長久觀察一段時間。

但是像大明淘汰下來的鋼刀,鐵矛這些武器,在南洋羣島,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武器了。

他們這裡,除了領導級別的才能配阿拉伯彎刀,大明的鐵刀,士兵們基本都是青銅和黃銅的武器。

雖然青銅和黃銅更加貴重,但是作爲殺人的武器來說,就不夠看了。

但是這些南洋小國也沒有辦法,他們有無數的金礦銅礦,錫礦,但是就是沒有大鐵礦和煤礦。

即便是有鐵礦和煤礦,他們的鋼鐵冶煉技術也遠不足融化鋼鐵,只能通過進口來得到鐵器。

不管是刀劍,還是長矛,甚至包括切菜的菜刀,匕首,鐮刀,他們都需要進口。

朱瞻基當然知道在蘇門答臘島,在婆羅洲就有鐵礦和煤礦,但是他不會告訴這些人的。

確定下來了要扶持的人選,那麼接下來就是要派人出面拉攏。

這件事最合適的人選是黃淵,但是面對自己人黃淵出面合適。面對他“國”的一個王子,黃淵的職位還是有點低了。

要是這個督馬含不知道黃淵的前途遠大,看到大明派一個小官員跟他談,還以爲朱瞻基看不起他呢。

內侍這邊,不管是王景弘還是金闊級別都足夠了。但是他們是內侍,又不像鄭和一樣得到皇帝授權,有通使之權,讓他們這些內侍出面,只會讓文臣們抓住把柄,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文官首領,禮部右尚書金純這個老傢伙朱瞻基一直摸不透底,他對朱瞻基的任何命令都執行的很好,從來不拖後腿,但是總喜歡問的一清二楚,什麼事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像在呂宋島設立呂宋府,封許柴佬爲呂宋府知府,然後委任官員輔佐許柴佬將官府的管理框架支起來。沒有他的幫助,根本不可能幾天之內就把一切工作都安排好。

而許柴佬得到老傢伙的幫助,把自己手頭上的人力物力都告訴了他,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他就把許柴佬手底下的幾千人,按照不同的能力,分派了各項工作。

然後又從隨行的文人裡面,挑選了二十多人,將府衙的職能擔當起來,有經過三天的觀察,調整,就把一切都弄得理理順順。

這隨便換一個人,都不可能有他做的好,包括朱瞻基自己都不行。

許柴佬這件事好歹一開始就有定論,朱瞻基說服了朱棣,朱棣也不在乎在海外封一個實權知府。

朱棣同意了,吏部這裡肯定就沒有障礙。官袍是現成的,官印刻一個就好了。

金純對這種既定事實的事情當然不會反對,所以用心做事。

但是籠絡督馬含這件事是朱瞻基的個人行爲,想要金純幫忙,就必須要把一切前因後果都告訴他。而朱瞻基並不想在他面前留下一個工於心計的印象,而且扶持一家,挑起戰爭,金純這個老頑固也不一定會同意。

考慮了一番,朱瞻基決定讓解縉來辦這件事。

解縉現在雖然官職不顯,但是要說大明朝在境外比較有名的名人裡面,他最少要排在前十。

他是大明朝有名的大才子,許多外國的百姓,不知道吏部尚書是誰,但是絕對聽過解縉的大名。

而且他也是朱瞻基一直都“尊敬”的老師,以後朱瞻基當了皇帝,他可就是帝師。

只要知道他大名的人都知道,他現在官職不顯,是朱棣故意壓制,留到以後輔佐朱瞻基的。

等朱瞻基登基,即使不可能直接擔任太師,一部尚書也是跑不了的。

當朱瞻基把這件事跟解縉一說,解縉二話不說,立即就答應了下來。

他這個人性格雖然有缺陷,但是能力還是有的。屬於情商比較低,智商卻非常高的那個類型。

勾心鬥角他不行,安排一件事給他做,他肯定不會壞了事

何況,他還有一個精明能幹的侄兒,一個做事靠譜的兒子幫他。

朱瞻基不相信,以他的名望出馬,這件事他還能做不好。

來到霍洛島兩天,朱瞻基一直在忙於應酬。雖然蘇祿國的所謂王爺,官員,不過是跟部落首領,部落長老一樣的職位,但是他們畢竟控制着幾百個小島,將近兩百萬百姓的大型勢力。

想要控制整個南洋的各大勢力,每一家都不能疏忽,因爲在任何一地的相關決策,都會有連鎖反應,影響到其他地區。

朱瞻基並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他雖然依舊擺着大明皇孫的架子,但是在態度上,卻主要以親和爲主。

至於架子,那都是內侍,禮部的官員們,自然而然地架起來的。

這些南洋的土人也就認這一點,真要沒有一點架子,那是丟了大明的臉面。

就比如,幾十個御廚用精湛的手藝,做出了十幾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

根本不用顯擺,這些美味佳餚就讓這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土人們覺得白活了。那精美的瓷器,講究的禮儀,都讓這些土包子自慚形穢。

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讓他們感覺到了差距。

艦隊的到來,貿易也隨之展開。

蘇祿國什麼都缺,他們以製鹽、釀酒、織布、捕魚、採珠及商埠稅收爲其經濟來源,大明的瓷器,鐵器,茶葉,絲綢,都是他們求之不得的貨物。

他們能夠拿來交換的主要是金子和銅錠,還有魚乾。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那在大明難得一見的巨大珍珠和玳瑁。

玳瑁在蘇祿國也是難得一見,但是珍珠就多了。三王就向朱瞻基進獻了一顆重達七兩的巨大珍珠,更難得的是,其圓無比。在這個時代,可謂是無價之寶。

當朱瞻基忙着應酬,貿易團隊忙着交易的時候,解縉也開始了行動。

不過,他也沒有直接出面,因爲他在蘇祿國,因爲名聲太響,同樣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對象。所以他把這件事交給了侄兒解禎期出面聯絡。

解禎期父親是解縉的哥哥解綸,母親是歐陽修的後人歐陽婉。其父一代,父親,叔叔,姑父,一門三進士,到了他,其書疏雋自喜,不失門風。

其文采風流不輸長輩,自然也是解家最器重的後代。

他原本是看不上官場的蠅營狗苟,自有一股傲氣,一心想要走清流。但是朱瞻基不重文采,甚至直接當他的面說文章做的再漂亮,也不過是雲中月,霧中花,不堪其用。

在朱瞻基拿出了幾何,拿出了標點符號,甚至直接說出不懂統計,不懂計算,不可爲官的話之後,他也放下了架子,開始認真研究起這些學問來。

他本就聰明,這一研究,就發現了算學其中自有規律,甚至開始爲之着迷。

如今在應天府,他可以算是推廣算學最積極的年輕一代。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解禎期很清楚想要得到朱瞻基的重用,就必須按照他的那一套來行事。要不然,自己以後最多也就是跟自己的父親一樣,當一個國子監的教授。

他明白,想要得到朱瞻基的重用,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務實。

所以,他現在也能放得下身段,瞭解民間疾苦,學習爲官實學。南北方土地畝產,各地水利,乾旱,風俗,人情,特產,這些是他最關注的,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清高地賣弄文采。

因爲有解縉的幫助,他能看到許多對其他人來說難以查閱的資料,這也讓他比大多數人都更能全面瞭解大明的情況。

這次太孫下西洋,他本來要準備明年的春闈,但是他主動放棄了這次的春闈,想要跟隨艦隊到海外來見見世面,知道大明以外的地方是什麼樣的。

南洋的異國風情沒有讓他失望,這秀美的海島,壯觀的大海,都讓他的眼界和心胸比以往寬闊了許多。

看到這些蠻夷的生活艱辛,他也真正體會到了身爲一個大明人,是多麼的幸福。

督馬含這個所謂異國的王子,在他的眼裡,也不過是一個稍微富足一點的鄉巴佬。

不過他不會把自己的真實情緒表達出來,在督馬含的面前,永遠是一副溫文爾雅的從容不迫形象。

而在督馬含的眼裡,大明的太孫充滿了一種神秘莫測的強大氣勢,這種氣勢讓他心生畏懼。

而解禎期這樣的儒生,則代表了大明的文化,這種先進文明帶來的崇拜,更是讓他自慚形穢。

在解禎期的有意攀交之下,只是一會兒時間,他就將自己腰間的金刀,當做友誼的見證,送給瞭解禎期。

他們兩個年齡相近的人的交往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懷疑,在其他人看來,他們的友誼似乎也能代表大明與蘇祿國的友誼。

在這樣的氛圍下,解禎期邀請督馬含到他所在的船上做客,也就沒有任何人懷疑。

而督馬含這個時候,也見到了大名鼎鼎的解縉,知道了太孫想要扶持他,成爲南洋霸主的計劃。

針對他來說,是一個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他根本沒有想過拒絕,如此好的機會,他要是錯過,那他不是傻了?所以就直接答應了下來。

在霍洛島待了幾日,朱瞻基終於安寧了下來,沒有了那麼多的應酬。

不過這個時候,商隊還在跟蘇祿國貿易,椰子也還在收購。還有一支船隊,向東方行駛,前往吉馬刺朗國貿易。

朱瞻基就假裝無聊,想要尋一處秀美的海島,去遊玩一番。

然後,督馬含立即推薦了位於三寶顏外海不到五里地的一座小島。因爲這個島上除了密集的椰林,然後還有粉紅色的細膩海灘,哪怕是當地人,也認爲這個海島的景色無與倫比。

被督馬含搶了先,西王和侗王也就不好拆臺,他們也不能昧着良心說那裡不美,而侗王就是想要競爭,他的老巢離這裡也有些遠了。

所以只是準備了一天,大批的艦隊就護衛着朱瞻基的旗艦,前往兩百里外的三寶顏。

這座在後世被稱爲聖克魯斯島的小島,一直是菲律賓十大最美海島之一,島上粉紅色的細膩海灘,每年都吸引了無數人來這裡旅遊。

不過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旅遊這一說法,整個華夏曆史幾千年,也就出了一個徐霞客。

這個海島雖然美,但是不會有人專門來這裡遊玩。

這裡距離東王的老巢三寶顏只有四里地,艦隊抵達三寶顏以後,就完全封鎖了這一片海域。

一艘平底沙船,載着朱瞻基和他的嬪妃,以及宗室們登上了這個安全的小島,然後畫地爲界,一邊留給男人遊玩,一邊留給女眷們也能自由地享受一番大自然的饋贈。

而在這個時候,督馬含才能以地主身份,爲朱瞻基服務的名義,單獨拜見了朱瞻基。

藍天,白雲,椰林,沙灘,不管是六百年前,還是六百年後,這種美麗的景色永遠不會改變。

在椰林中間的一頂大帳篷裡面,朱瞻基接見了這個已經見過多次卻一直沒有機會單獨聊天的督馬含。

帳篷裡面其實非常簡單,只有幾排紅木椅和幾張拼起來的紅木長桌,上面放着各種水果和點心。

不過這個時候,被收拾出來了一塊空處,上面鋪開了一張東南亞的海島圖。

“拜見太孫殿下……”

朱瞻基盯着跪在沙灘上的督馬含故意等了一會兒,給了他一定的心理壓力,才說道:“起來說話。”

在朱瞻基的面前,督馬含完全沒有同樣身爲王子的自信,就連他的父親也要跪在對方的面前,他就更沒有資格說不。

雖然他不知道對方爲什麼會看上他,但是他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知道我爲什麼會選擇幫你嗎?”

“小王不知。”

“過來說話。”

督馬含來到了長桌前面,然後就看到了一張繪製了蘇祿國周邊各島的地圖。這地圖比他們自己繪製的要精密的多,不過他也沒有太多驚訝,在他看來,大明就是要比他們有才華的人更多。

只是他有些不明白,太孫爲什麼會給他看這張地圖。

朱瞻基拿起筆,將蘇祿羣島,棉蘭老島在內的一大片區域圈了進來,然後讓他靠近一些。“大明並沒有太多精力來管理南洋各個海島,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來。但是,能做主的人太多,對大明來說也不是好事,我們更願意什麼事都只跟一個代理人來溝通。我這樣說,你明白嗎?”

督馬含看了看地圖,這個圈裡麪包括了吉馬刺朗等部落的龐大疆域。他有些不敢相信地說道:“殿下,爲什麼是我?”

朱瞻基笑了一下,俯視着比自己矮了一個頭的督馬含說道:“因爲我看你順眼,就這麼簡單。”

聽到這句話,督馬含更能夠感受到朱瞻基的強勢,而且這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真正又這個能力。

在他看來,大明的艦隊可以直接把南洋所有的勢力全部掃光,只是他們不想這麼做而已。

朱瞻基當然不會這麼做,他還需要這些土人成爲大明的苦力,他們這些部落成爲大明的商品傾銷地。

打打殺殺只會留下仇恨,浪費精力還得不到長久的好處。

督馬含再不遲疑,單膝跪拜,抱拳說道:“吾願聽從殿下號令。”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張地圖你收下,這是爲你圈定的勢力範圍,今後不管是的手下有多少人,都不能越過這個界限。但凡在這裡面,有誰不服從你的命令,你都可以用刀劍來對付他。”

看他欲言又止,朱瞻基又說道:“既然讓你出頭,自然少不了對你的支持。解禎期那邊會跟你好好分說,你有什麼要求也可以直接跟他提,能幫上的,我都會幫你。”

督馬含離去之後,當日下午又乘船過來,帶來了各種海鮮和魚,以及各種食物,不過他再也沒有機會跟朱瞻基單獨見面。

但是,當他看到大明艦隊給他提供了五百把長刀,五百根長矛,還有各種藥物的時候,這一切讓他滿足無比。

有了這些武器,他相信他能掃平整個棉蘭老島。

朱瞻基並不在乎他能不能成功,能成功當然最好,如果不能成功,他就大不了再換一個代理人。

在這片土地上,現在想要當大明代理人的,數不勝數。

感謝額吐你哦,烏雷暴,山青盈,燈火見人家,論劍海,黃潛九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章 處政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九十章 工部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二十章 曙光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章 處政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四章 蒲家第三十二章 墳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
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十九章 思想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章 處政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九十章 工部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二十章 曙光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章 處政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四章 蒲家第三十二章 墳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