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倭寇

一個怯怯的聲音傳了過來。“太孫……殿下,小民做完了。”

朱瞻基楞了一下,回首看着門口的馬迪,心中滿是震撼。“你全部做完了?”

他對數學本來就不精通,能記得的方程式都是自己比較熟悉的,其中有幾個都是多元一次方程式。

比如測定亞洲和南美洲之間的航行時間,這可不是在平面在上測試,因爲地球是一個圓形,兩點之間並不是直線最近。

這裡面要考慮弧線變化,時區變化,航行速度,才能精確計算出兩點直線航行的時間以及抵達時間。

即使在現代,一個大學生想要準確計算出各種條件下的結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別說現在的人了。

而現在時間纔過去了不到一個時辰,他就把十幾道題全部解了出來。

看着這個有些怯懦的小傢伙,朱瞻基真的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快拿來我看看……”

十幾道題目都整整齊齊地寫出了答案,雖然中間所有解題方式朱瞻基有些也看不懂,但是結果無一錯誤。

在這個時代,想要找文采斐然的人,一找一大把,但是像馬迪這樣的數學高手,幾乎沒有。

數學是理科的基礎,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中國古代,雖然數學的發展在元代以前取得的成績非常大。但是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數學過分的輕視使得科技的進步變得舉步維艱。

從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可以明顯看出,數學和人文科技一樣大多數都是注重直觀的總結、經驗的歸納,而缺少嚴謹的思維與邏輯。

這也是許多人評價中國古代只有算數,沒有數學的根本原因。

算出一個結果,所有動算數的人都有可能做的到,但是,沒有一個人能整理出相應的邏輯關係,這是一種悲哀。

所以,朱瞻基對馬迪這樣的人很重視,特別是,他還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還具有可塑性。

擡起頭來,朱瞻基看着馬迪,笑了起來說道:“孤的幼軍如今還缺一個數學教習,你願意來幼軍嗎?來了之後,除了擔任教習,你還需要跟他們一起學習和訓練。”

馬迪看了看馬致才,連忙拱手作揖說道:“小民願意。”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那好,明日你就搬到農莊來住,跟他們一起訓練,同時,準備一下你的數學知識體系,由淺到深教會這些幼軍。你如今才十五歲,待你束髮,孤會給你一個好前程。”

朱瞻基的幼軍如今可成了一個香饃饃,因爲在北征過程中發揮出來的巨大作用,將近兩百個幼軍全部被要走。

但是這還不夠,全大明不算衛所,就有兩百七十多個軍衛,一百多萬大軍,加上衛所,軍隊人數超過了兩百八十萬。

等於說,幼軍的這不到兩百人,連一半的缺口都沒有填滿。

他們又注意到了朱瞻基在農莊還剩下的這四百多個幼軍,哪怕丙子連的人還不當大用,但是已經訓練了四年的乙字連,如今也已出師了。

但是這個時候,朱瞻基毫不猶豫地全部拒絕了。

這些人在國內戰場可以發揮的作用,遠遠不如在海外。因爲北疆草原的地形總有人知道,但是如果大明想要開發海外,任何一個地區,都需要從頭摸索。

而測繪海外的地形圖,纔是朱瞻基更重視的。

所以乙字連這些人,他將會在去東瀛的時候全部帶上,首先將測繪出東瀛的全部地形圖。

至於以後,也會將他們全部派駐到海外去。南亞的各國,各個海島,包括澳洲在內,以後需要的將會是上萬名這樣的專業測繪人員。

目前大明儒學之外的顯學學習氛圍最濃的就是他的幼軍,他們只要會識字就夠了,不學四書五經,學習的都是將在生活中,戰爭中能實際用的上的知識。

讓十五歲的馬迪教導幼軍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學習朱瞻基爲幼軍制定的課程,讓他接受新式教育,從思想上來改變他。

馬迪顯然還不清楚朱瞻基的目的,爲能受到朱瞻基的重視而高興。而這個倉庫裡面的一切,也讓他非常有興趣。

當他知道自己的叔叔以後將會在這裡工作,幫助朱瞻基製作各種模型,他也懇請說道:“殿下,小民自幼隨父做工,也精通奇技淫巧,望殿下能允許小民隨伯父爲殿下效力。”

朱瞻基沒有說同意也沒有說不同意,而是問道:“你也真的跟那些腐儒一樣認爲,這些都是奇技淫巧嗎?”

馬迪不敢說話了,他看了看自己的伯父,自己的伯父也愣住了,周南硬着頭皮說道:“古書都言此爲奇技淫巧,所以小民也才如此說。”

朱瞻基笑着搖了搖頭說道:“你的請求孤允了,這個問題,你好好考慮考慮,待以後孤再問你。”

中午,朱瞻基檢閱了乙字連的訓練。一幫十六七歲的年輕人,原本並沒有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但是甲字連的兩百人如今都獲得了一個很好的結果,一個個從小兵變成了軍隊的中層幹部,享盡榮耀。

他們的事例也激勵了這一幫年輕人,只要好好訓練,以後就不愁沒有一個好出身,讓他們這些孤兒,無一不想在朱瞻基面前好好表現一把。

而他們接受的特種作戰訓練技巧,地形測繪技術,包括使用簡單的工具製作六分儀,進行測角定位,讓初次見識到這種新技術的馬迪興奮不已。

他出身匠人世家,對所有的新技術都充滿興趣,又善於思考,所以才能想到通過三棱鏡來增加望遠鏡的效果。

六分儀這種簡單的裝置,卻包括了光學,物理,數學,天文方面的學術綜合。

他跟那些幼軍的成員不一樣,那些只是知其然,而他,卻是想要知其所以然。

他覺得,自己似乎找到了新的人生價值。

朱瞻基的好心情在接到一份來自錦衣衛的情報後,被破壞了。

十月初六,也就是大軍剛回返應天府的這一天,朝鮮東南沿海又遭遇了倭寇上岸劫掠,而十月十五,他從東瀛返回寧波的船隊也遇到了海盜的船隻,雖然對方並沒有敢對他的船下手,但是海盜的重新出現讓他也對目前的大明海疆安全有了新的擔憂。

這些海盜如今一路南行,誰也不知道他們會在什麼地方上岸,而這批蝗蟲的戰鬥力相當於這個時代的特種兵。

沿海的衛所軍卻又相當於這個時代的民兵,所以,想要依靠民兵來對付神出鬼沒的特種兵,還是有一些難度的。

他看向送信過來的錦衣衛千總曹旭:“指揮使大人如今在何處?”

“大人接到情報就已經進宮,讓卑職前來給殿下送信。”

檢閱已經基本結束,朱瞻基跟陳禮說道:“幼軍訓練結果讓孤還是滿意的,今日殺兩頭豬,晚上給士兵加餐。今日各個單項的前三名,各賞銀二兩,其餘士兵一人五百錢。”

衆將士聞言雀躍不已,整齊下拜,拜謝朱瞻基。

安排好了農莊的事務,朱瞻基才帶着馬家叔侄一起回城。在東華門分開後,朱瞻基有些迫不及待地返回了皇宮。

他一直在考慮該如何對東瀛下手,想要尋找一個對東瀛下手的機會。沒有一個合適的藉口,就要對東瀛下手,不要說文武大臣,就是朱棣也不會同意。

而現在不用他特意去創造,機會就來了。

只要能說服朱棣,他就能借着這個機會,展開對東瀛的行動了。

而朱棣不難說服。雖然東瀛是不徵之國,但是隻要有一塊遮羞布,朱棣也會毫不猶豫地動手。

因爲在地球儀上,朱瞻基標註的那個銀山,可是讓他心動不已。

在他們北征的時候,錦衣衛的探子就已經在出雲國那裡找到了那座銀山,雖然還不確定儲量有沒有“麥哲倫”說的那麼大,但是足以讓朱棣心動了。

有了那座銀山,大明以後就再也不會缺銀子了。

皇宮南部是錦衣衛和內監共同巡視,朱瞻基一進宮門,就問值守的大漢將軍王禮:“指揮使出宮了嗎?”

“稟殿下,指揮使大人在武英殿,尚未出宮。”

朱棣的行蹤,除了貼身太監,任何人不能窺探,也不能刻意去問。但是紀綱既然入了宮,還沒有出去的話,問他的行蹤就可以了。

大發了兩個師父回去,朱瞻基帶着李亮他們沿着皇宮小河邊的林蔭道來到了武英殿,卻發現這裡依舊有不少文武大臣。

這個時候,朱瞻基身爲太孫也不能進去,只能按捺住自己的心思,先返回了興慶宮。

不過走的時候,他把李亮留了下來,只有他,纔有資格跟朱棣說話。

“金大伴,給我把東瀛的情報全部搬出來,孤要認真看一遍。”

不一會兒,金闊就帶着八個小太監,擡出了四箱資料。“殿下,關於東瀛的情報全在這裡,一箱是錦衣衛彙報上來的,另外三箱是內監過去跟東瀛貿易期間蒐集的信息。”

“多安排幾個人,把關於出雲國,室町幕府和倭寇的情報找出來。”

(今日進山,明日更新可能會延誤,先跟大家請一下假,待在山裡安頓好了,老妖專心碼字。)

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三章 克太子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章 迎接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九八章 火第五章 隔閡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二十五章 星城
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三章 克太子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章 迎接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九八章 火第五章 隔閡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二十五章 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