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

相比張武的後知後覺,朱棣卻是早就知道了此事。

最開始,他聽到內侍說王妃生下來的孩子像自己,還滿心詫異。

他就是遠遠地見過這個嬌怯的王妃一次,這孩子跟自己可沒有關係。

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朱瞻基的身上。

再一算時間,他越發明白了過來。

孩子滿了週歲之後,他也藉機召見了東瀛王室一家。只看到這個孩子跟朱祁鎮差別不大,都有他的這張大臉的痕跡,他也忍不住爲自己孫子的好手段感到讚歎。

但是,這件事絕不能聲張,反而要做一些掩飾。

所以隨後,他就賞了稱光王府一張自己的畫像,這張畫像不寫意,但是畫的跟他本人很像。

隨後,越來越多的流言就從稱光王府傳了出來。

今天有人說小王子看見朱棣的畫像就笑了,明天就有人傳小王子最開始學說話,說的就是大明話。

到後來,應天府人人都知道小王子跟大明有緣,就連長相,也跟大明皇帝越來越像。

卻根本沒有人把他跟已經出海的太孫聯繫在一起了……

朱瞻基並沒有想到,只是偷偷摸摸的兩次,竟然珠胎暗結,還真生下了一個帶把的。

今日朱棣召東瀛王室進宮他並不知道,看到小王子的時候,他差點跳了起來。

再看到王妃那柔情似水的眼睛,他忍不住有些心虛了。

但是回過頭來,看到的卻是朱棣玩味的神情。他登時知道,自己露餡了。

不過,他對此並不驚慌,因爲他很清楚,朱棣心裡恐怕暗喜不已。

稱光王自去年冬季起,就身體欠佳,一直臥病不起,今日陪同秋子一同見駕的是小松宮親王與伏見宮親王。

聽朱棣與他們談話的意思,因爲稱光身體不好,秋子性弱,小王子年幼。如今的稱光王府,也基本是以他們這兩個親王爲主。

這次接見屬於是例行接見,因爲秋子在,朱棣甚至沒有留他們在宮中吃飯,只是賞了他們一些吃食和綢緞,讓他們就離開了皇宮。

他們一走,今日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朱棣跟一幫內閣和尚書說道:“今日朕想清靜一下,就不留諸位愛卿進膳了。”

大臣們會意地長揖辭別,朱棣帶着朱瞻基也從武英殿移駕到了謹身殿。

在大殿坐下,身邊只留下了王彥,朱棣這才說道:“要不是朕發現,你似乎還不想跟朕說?”

朱棣平日跟朱瞻基說話都是用我自稱,現在用朕,就說明他哪怕很開心,也要敲打一番朱瞻基了。

朱瞻基立刻說道:“孫兒豈敢,只是孫兒也沒有想到,竟然真的誕下龍孫。”

朱棣哈哈笑了起來。“果真是我朱家的龍種,那朕也就放心了。原本想要關他們十年八年的,現在看來,還是把他們放回東瀛更好。”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其他人可以放回去,但小王子不能。今後應當立下規矩,所有的王子,都應該在我大明接收教育,直到十八歲,才能返回東瀛執政。”

朱棣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你的想法是對的,只有在我大明長大,對我大明纔有歸屬感。不僅東瀛,我覺得其他受我大明冊封的王室都應該如此,這點銀子,我大明還是花的起的。”

朱瞻基笑道:“城東雖然地勢開闊,但是這些年開發,也沒多少空地了。孫兒準備將如今的羽林衛學外遷至太平門外,玄武湖與紫金山之間。現在的羽林衛學重新修葺一番,今後作爲我大明皇子皇孫就學的地方。至於那些屬國的王子王孫,也可以安排在這裡。不過分開教學。”

見朱瞻基考慮周到,朱棣點了點頭,最後警告他說道:“在明仁沒有正式被立爲太子之前,你不要跟那個女人再有瓜葛,否則泄露出去,東瀛人會發瘋的。”

“孫兒曉得輕重。”

最後這句話纔是朱棣今天召見秋子她們來見駕的主要原因,這件事哪怕讓人懷疑,但是絕對不能落下實證。

否則的話,偏激的東瀛人一被刺激,耍起性子玉石俱焚,一招好棋就變成臭棋了。

想到秋子柔美的身段,朱瞻基忍不住暗叫可惜了。

陪朱棣吃過了午飯,他就又忍不住準備出宮了,這次倒是去的不遠,就在承天門外的五軍都督府。

朱瞻基當然管不了他,也不想管,他自己的事情還有一大堆。

現在,除了山東大案的刑訊,他最關注的就是兩家銀行的賬目問題,偏偏銀行的賬目,又是最難理清的。

自永樂十四年低銀行開始籌建,十五年初正式開業,大明發展銀行和大明商業銀行,已經成爲大明這個龐然大物的動脈和經脈。

大明發展銀行主要負責國家大事,和經濟秩序。官員的俸祿,士兵的俸祿,包括國家撥款,如今的朝廷撥款,都是通過這家銀行實施。

原本這家銀行並沒有提督,只是由戶部侍郎郭資統率。

只是後面規模越來越大,涉及的銀兩越來越多,最後提升了郭資爲發展銀行提督,從二品,僅僅只比尚書低了半格,比侍郎高了半格。

而大明商業銀行則是內監銀作局直管,也是由銀作局大太監常寶貴直接管理,主要負責商業借貸,資金流動。

這兩家銀行只有經營權,但是錢袋子全部被捏在大明銀行的手中,但是大明銀行沒有經營權,只有監督權。

兩家銀行之間金銀幣的流通,都是通過大明銀行的控制,調節,但是大明銀行不參與經營。

這就相當於後世的央行與商業銀行分工,朱瞻基原本以爲這種模式已經很完善了,卻忘記了現在是皇權社會。

其他人都好說,當朱棣帶頭破壞規則的時候,再好的制度也就只是擺設。

但是,朱棣偏偏認識不到這種錯誤。

他知道規則的重要性,更知道制定規則的重要性,但是並不認爲自己從銀行裡用錢就是錯誤的。

在他看來,這世間的一切,他都可以予奪予取。

幸虧朱瞻基當初立下了規矩,大明銀行只有管錢,調配的權力,任何一筆金銀的出入,都必須通過商業銀行來運作。

而他提拔的總督陳瑄也很強硬,任何人都不能從大明銀行得到一枚銀幣。

所以,銀行的根基並沒有壞,壞的主要只是大明發展銀行的賬目和經營。

大明商業銀行,本來就是皇家的錢袋子,管理天下商業,所以朱棣從裡面拿錢是天經地義,幾年拿了兩三百萬,也主要是浮盈。

偏偏朱棣覺得這是自己的錢,還不想挪用,主要是從發展銀行拿銀子。

而且內監們一個比一個精明,都恨不得找到同僚的貪腐證據,將對方趕下臺。

所以大明商業銀行的運轉,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是大明發展銀行就不行了。

這裡的資金主要是戶部投入,每年開工的工程,朝廷的運轉,都要通過這家銀行。

朱棣一下子抽走了三百多萬銀幣的資金,倒沒有影響到其發展,但是禁不住伸手的人多。

幸虧是大部分官員也都更信賴發展銀行,願意將自己的錢存進發展銀行,所以才讓這家銀行依舊看起來很好。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家銀行有了一個大窟窿。

朱瞻基帶回來了超過兩千萬財貨,金銀佔了一大半,其他纔是軍馬,礦產,特產。

戶部這邊,郭資也大舒了一口氣,認爲發展銀行有救了。

救當然是要救的,但是怎麼救,救到什麼程度,朱瞻基還要好好捋捋。

朱棣挪用的資金就算了,其他宗室,勳貴,大臣們借用銀行的資金來爲自己囤貨,進行貿易,這筆賬都要好好地算算。

這些時日,郭資幾乎每天都要來找朱瞻基一次,想要從銀作局那邊提取一些金銀幣。

他張口就要五百萬,被朱瞻基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只給了他一百五十萬,先讓他應急。

實際上,五百萬銀幣也填補不了發展銀行的窟窿,因爲朱棣就挪用了近五百萬,而其他人挪用的更多,沒有一千三百萬銀幣,根本填不滿這個窟窿。

朱瞻基是有錢,這次出海換回來了超過兩千萬,但是成本不到五百萬,即使算上開支,獲利也在三倍以上。

但是這樣幫所有人來擦屁股不是他的性格,更不能培養出來一堆蛀蟲,如果人人都把銀行當做自己的錢袋子,那就離倒閉不遠了。

他在等,只有等朱棣出征了,他纔好動手。

解決問題可以等,查賬卻不能馬虎。

這些時日,處理公務之外,他就一直在組織諮情司和商業銀行的職員,對發展銀行的所有賬目進行清查。

而且除了這些之外,他還有各種各樣的應酬。

他不是生活在真空裡,哪怕是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他也必須要接見不同的人,並且進行各種針對性的拉攏,打壓,收服。

何況,他還要有自己的私生活。

他可不是崇禎那種爲了處理朝政,一天到晚都投身在工作上的人,而且如今的大明局勢欣欣向榮,根本也沒有必要。

雖然如今的大明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這不是某個人,某個方面的問題,而是屬於時代的侷限。

整體來說,如今的大明已經度過了明初的蕭條。農業逐漸發展起來,而工業更是快速發展過程中,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永樂十二年以前,各地經常還有饑荒,每次都要餓死無數人。

應天府裡因爲管理嚴格,沒有乞丐,但是其他州府,每年冬天都要無數凍餓而死的乞丐。

以洛陽爲例,前些年,每個冬季申報上來的餓殍都超過五百人,但是永樂十四年以後,都降到了一百以下。

而且這些人,大部分都還不睡因爲餓死,而是因爲疾病而死。

大明逐漸走上盛世,所以朱棣才無心朝政,也不想陷身蠅營狗苟的跟大臣糾纏之中,

他一心想要立下不世之功,贏得身前生後名。

在原本的世界裡,他連續五次北征。但是這一世,因爲朱瞻基的運作,如今的漠北已經不能形成威脅。

朱瞻基又把東瀛給征服了,所以他只能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帖木兒國。

“參見殿下……”

朱瞻基快步走了兩步,扶起了頭髮花白的劉江,笑道:“你我之間,何須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扶起了劉江,他才又扶起了在他身後跪下的他的兒子劉安,心裡還在猜測這父子倆今日求見是爲何事。

劉江也算是最早跟隨朱瞻基的人,並且一直協助朱瞻基整合大明水上力量,將水師變成了真正的海軍。

所以對劉江,朱瞻基還是非常喜歡的,哪怕在後來發現,他的能力有限,擔任海軍都督實在有些勉強,朱瞻基也沒有想過更換他。

當然,這個能力不足是治政的能力不足,在統率下屬,行軍打仗方面,他的能力依舊是值得信賴的。

經他手訓練出來的劉安,可是大明討伐明古魯的先鋒,帶給了大明一場完美的勝利。

在朱瞻基開始監國以後,他在海軍的辦公室就沒有去了。劉江想要再見他,還需要來宮中。

請了劉江在會客室內坐下,劉安也目不斜視,坐在了下首,一言不發。

劉江囉裡囉嗦地說了半天,朱瞻基也沒有聽明白他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直到看到他不時望着那些內侍,朱瞻基才明白了過來,把其他人打發了出去。

劉江這才又單膝跪拜道:“榮此次前來,實爲向殿下告別。”

朱瞻基眉頭一皺,從他的語氣中聽出了不詳。“廣寧候至今老當益壯,何出此言啊……”

劉江笑了笑說道:“臣生於至正十一年,如今已經是六十九歲,能稱得上高壽。雖然時日無多,但是這輩子蒙殿下青睞,能以冒名之身成就今日成就,當可謂雖死無憾。”

劉江其實並不是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劉榮,而他父親的名字才叫劉江。他替父從軍,跟隨徐達一起北伐,驅逐蒙元,後來就一直留在了燕山衛。

當他最開始被封爲廣寧伯的時候,這件事才被揭開,但是朱棣並沒有生氣,反而嘉獎了他一番,允許他換回本名。

能從一個鄉下百姓,登上一國總督的位置,劉江也的確稱得上是無憾。

朱瞻基正色說道:“可是廣寧侯身體有不妥,此事不可大意。這一路出征,僅僅是海軍就有十萬衆,若廣寧侯隱瞞病情,影響的可不是一家一戶。”

劉江搖了搖頭說道:“臣雖然時常倍感短氣,年老乏力,但是依舊還能動。只是這次出征,一去短兩年,長三載,老朽實在不敢奢望還能看見大明的土地。”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皇祖父當初任命你爲海軍總兵官,我就認爲有些不妥,老大人這是到了該頤養天年的時候了。”

劉江卻說道:“殿下,榮是海軍總督,也想駕船前往那無際大海,榮也是將軍,將軍最好的歸宿不是在牀上死去,而是在戰場上死去。陛下徵召,榮只有欣喜,絕無半點畏懼,還望殿下成全我這個老朽的一點心願。”

朱瞻基扭頭看了看劉安,問道:“你就沒有勸勸你父親?”

劉安臉上的肌肉抖了一下,嘆了口氣說道:“殿下,身爲人子,安當尊父命,身爲指揮使,臣也該爲總督大人如此行爲喝彩。”

劉江的幾個兒子都早逝,只有幼子劉安活了下來。他的老妻早在多年前就去世,如今了無牽掛,有心馬革裹屍,朱瞻基倒也不忍拒絕。

看到他帶劉安一起來,朱瞻基明白了他的心意,說道:“廣寧侯且放心去,你劉氏一門忠烈,孤定當保你家世太平。”

劉江,劉安父子一同拜謝,劉江這才又說道:“癡兒活了半輩子,依舊看不明白,這次也要執意隨我一起去,我念他打仗還算趁手,這次也將他安排在了軍中。”

他這樣一說,朱瞻基更覺得剛纔的話應承的舒坦了。他望向劉安說道:“這次西征,乃是國運之戰,能不能將廣寧侯變成廣寧公,就看你的表現了。”

“臣一定效死征戰。”

讓李亮送走了劉江父子,他讓孫林拿過來了這次海軍出征的將帥表。

第一件艦隊的保定候孟瑛如今屬於是養老,第二艦隊的易信肩負着開拓美洲路線的任務。

第三艦隊的朱真跟隨朱瞻基出海三年纔剛回來,所以海軍的副總兵官就安排了第四艦隊的顧興祖擔任。

第四艦隊負責廣州灣到南洋的巨大海域,讓顧興祖擔任副總兵官倒也合適。

只是朱瞻基與他只有一次短暫接觸,不知他能力如何,難免有些擔憂。

他出身將門世家,將門世家後代的整體能力相對不錯,因爲從小就接受各種教育。但是,這裡面不乏趙括這種紙上談兵之輩。

考慮了一番,朱瞻基又覺得自己過慮了,即便是顧興祖能力不行,也還有劉安,還有黃淵,還有海軍各指揮使。

上面還有一個朱棣這樣的戰神排兵佈陣,出不了大漏子。

見朱瞻基長久不作聲,李亮忍不住催促道:“殿下,張貴妃和太孫妃她們都在候着,就等你去給英國公賀壽了。”

“現在什麼時辰了?”

“快到申時了。”

“吩咐擺駕,我就不換衣服了。”

張輔今年是四十六歲生辰,不是整壽,他現在也裝低調,並沒有大過。

不過即便如此,朱棣也賞賜了不少財物,只是不會去給他一個晚輩過壽。

但是朱瞻基作爲晚輩,還是需要過府最少坐上一坐的,否則的話,滿朝文武又會有其他心思了。

過了一會兒,張貴妃和孫嫺她們就結伴而來,衆人就在東華門處登上了馬車,一同前往張府。

張貴妃與朱瞻基他們不同,朱瞻基只是準備了一套內庫剛研製出來的拉絲鎧甲。

這種拉絲鎧甲是一件半身鎧,一直兜到襠下,重達三十斤,但是用鋼絲拉制的鎧甲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幾乎不影響行動。

這種鎧甲本來是專門爲朱棣研發的,不要說刀劍了,用硬弓五十步都射不穿,至於火槍,更是拿這件鎧甲沒辦法。

不過鐵絲易制,鋼絲難成,做壞了多件,才得了兩件。

朱棣有一件就夠了,另一件給了朱瞻基。

但是朱瞻基對這鎧甲沒有興趣,他現在內功大成,只要不是近距離對準要害的襲擊,很難傷到他。

所以這次乾脆當成禮物送給張輔,畢竟他以後上戰場的機會更多。

但是張貴妃就不同了,她身爲張家女,吃的,穿的,用的,準備了幾大車,一早就讓人送了回府。

坐上了馬車,看到孫嫺懷裡的朱祁鎮,他纔想起了另一個兒子。

他伸手召來了劉萬,吩咐說道:“清查一下我從西洋帶回來的物什,將給小王爺們準備的禮物,也準備一份,給妃子們準備的禮物,同樣準備一份。不可過重,也不可太輕,另外再給稱光王準備一些藥材,一併送給稱光王。”

孫嫺眼睛瞟了一下朱瞻基,等劉萬離開,才說道:“哼,我早就知道了!”

朱瞻基嘿嘿一笑,伸出手指勾了勾。“過來。”

孫嫺問道:“你能做,還不讓我說啊?”

朱瞻基坐定,靠在了馬車的隔板上,拍了拍大腿。“過來趴下,讓我打你三下,作爲懲罰。”

孫嫺噘着嘴委屈說道:“妾身做錯了什麼惹得殿下不愉?”

朱瞻基一本正經地說道:“你既然早就知道,爲何過了兩月都不說,讓我今日才知?”

孫嫺一想也是,自己知道卻不跟殿下說,也難怪他不開心。她將朱祁鎮放在馬車中間的虎皮上,扭扭捏捏地過來趴在了朱瞻基的腿上。“殿下不要打重了,妾身一會兒還要在英國公府應酬。你要是覺得不出氣,等回來了妾身再主動受罰。”

朱瞻基哈哈笑道:“你呀,就是太一本正經了。我怎麼捨得打傷我的賢妻呢?”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他的手卻沒有停,輕輕在她翹臀上拍了三下,大手放在上面卻不拿下來了。

孫嫺被他揉捏的心都要化了,媚眼如絲地扭頭看着他的眼睛,顫聲說道:“殿下,光天化日,先饒過妾身吧。”

朱祁鎮看見父母玩樂,也挪了過來,抱着朱瞻基的腿問道:“爹爹,孃親,你們在玩什麼啊?”

(顧興祖這裡是個BUG,我開始的時候本來想寫顧家的第二代,顧興祖卻是第三代,比朱瞻基年齡還小,自然不可能當第四艦隊總兵。不過已經寫了,就將錯就錯吧!)

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六章 分道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七章 蒙特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九十章 工部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九十章 工部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
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六章 分道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七章 蒙特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九十章 工部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九十章 工部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