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

“大壯,看好妹妹,別亂跑。衝撞了軍爺,是要挨鞭子的。”

一個嘴上還掛着鼻涕的小傢伙,最多也就十歲。雖然現在已經是初冬,但是卻只穿了一件小棉襖,棉襖的袖子上,糊了一層鼻涕痂,顯得油光發亮。

他一手牽了一個妹妹,跟在孃親的後面,有些擔心地登上了有些搖晃的舷梯。

在他們的身後,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挑着一個擔子。擔子的一頭是幾牀棉被,衣物,另一頭,有一口鐵鍋和草繩隔開的飯碗,在一個包裹裡,還露出了一把鐮刀。

大壯看了看上面威武的海軍士兵,小聲說道:“爹,我長大了也要當軍爺。”

挑着擔子的漢子有些羨慕地看了一眼那些海軍士兵,點了點頭說道:“漢王許諾,只要跟他去西洲,不分男女,就能進學堂。只有認字了,才能當軍爺,所以以後你要好好認字。”

說完,他還忍不住嘆了口氣。幾年前,他也算是個軍戶,不說旱澇保收,最少也能讓一家人混個肚兒圓。

可是這才幾年光景,原本被認爲是低等人的軍戶,現在卻成了香饃饃。不識字的,想繼續當兵都不行了。

他就是因爲不識字,幾個月前被刷了下來,從軍戶變成了農戶。雖然也分了地,可是,首先要跟朝廷借了種子,農具,才能安定下來。

這個時候,漢王在青州一帶招收隨扈,那裡原本就是漢王的封地,他以前也就是給漢王當兵的,聽到只要到了西洲,漢王包了種子,包了農具,甚至還給他們牛,比朝廷的條件好多了。

朝廷借的以後要還,跟着漢王走,以後只要繳稅,這些都能免下來,還能教孩子們讀書識字,他沒多想,就直接報了名。

十月報名,從青州到了膠州,然後這就登船了。

“爹,這船好大,還冒大煙呢!”大壯被他娘摟着,還有些不安分,這個大船讓他覺得看不夠。

他娘往船舷下面看了一眼,就覺得有些頭暈,懷裡還抱着一個奶娃娃,靠着船舷坐了下來。

大壯他爹放下了行李,拿出一個竹片製成的號牌,陪着笑跟一個年輕的士兵說道:“軍爺,這是我們一家的登船牌。”

跟他想的不同,這個年輕的軍士看了登船牌,又覈對了他的戶籍說道:“姚長子……以前當過兵啊,身體也不錯。海上要走兩個多月,你要是願意,到甲板上幫忙幹活,也能掙兩塊大洋。”

還有這樣的好事,姚長子連忙說道:“我願意,我願意。”

對方點了點頭,又交待說道:“海上不比陸地,船上逼仄,要走幾個月。風平浪靜的時候,能讓家人們上來甲板逛逛,但是起了大風,一定要看好孩子們,要不然,一個浪來了,說不定把人都摔進海里了,想撈都撈不起來。”

這個軍士是個態度比較好的,帶着他們一家進了艙房,下到第二層,分給他們一家了一個小倉房。

這個艙房只有不到兩米高,兩米深,寬度只有一米五。進去之後,有四塊半米寬的木板伸出來的四張牀。

他們一家有兩個大人,四個孩子,孩子兩人睡一張牀,剛剛好。

又交待了一番在船上的禁忌,對方發給他了一塊代表輔軍的木牌。有了這塊木牌,他就相當於船上的輔助人員,平日在船上幫忙,可以領取普通士兵一半的俸祿。

如今的海軍進行了超級擴軍,許多沒有經過海上訓練的士兵,從陸軍退役,就被直接安排進了海軍。

他們沒有船上的技巧,只能由海軍的老兵帶着,一艘船上,至少有三分之一這樣的人。

因爲缺乏經驗,不管是日常行船,還是遇到風浪之後的落帆,控帆,都需要增加人手。

如今海軍各戰艦,需要大批的輔軍協助他們。

當然,海軍不指望他們去打仗。在大海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大明的對手,這些新手多的船隻,主要承擔的就是運輸任務。

將家人安排妥當之後,姚長子把行李塞進了牀下,那些被子就直接鋪在了牀上,然後心滿意足地鬆了口氣,開始研究這塊木牌。

他原本懂一點木工,可是哪怕他見過的最牛的木工,也打磨不出這樣的木牌,還能將木牌上面刻上細密的小字。

除了字跡清晰,木牌的做工精細,打磨的圓潤光滑。他研究了半天也猜不到這塊木牌是怎麼造出來的。

他不知道的是,因爲車牀工藝的提升,原本許多難以打造的器具,現在越來越簡單。

連精密的軸承都造的出來,何況這種技術含量並不高的車工模具。只需要在車牀上面增加幾套行進模具,不要說木牌,就是鐵牌也能直接加工出來。

實際上,現在海軍將士的軍牌,就是鐵的,上面不僅有所屬的艦隊編號,還有一個屬於個人的編號。

只有臨時人員,纔會發這種木牌。

他研究的入迷的時候,不時有新人被安排進了艙位,有些話多的,還不時過來攀談。

因爲這是跟隨漢王府前往西洲的船,漢王又大多是從青州一帶招收的人馬,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老鄉。

他們一起閒聊,一起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

而在膠州港上,漢王次子朱瞻圻,三子朱瞻坦,卻因爲遠征艦隊的補給,頭疼不已。

各大王府,以親王府爲主,郡王府爲次進行了勢力劃分。

朝廷這次會收回每家親王府,郡王府的王府,包括封地,然後按照規制,進行補償。

每家親王府需要把王府,土地交給朝廷,然後朝廷會在京城重新分發王府,只居住嫡系一支。

收回的土地,朝廷給予相應的物資補償,想要黃金給黃金,想要棉布給棉布,想要鐵器給鐵器。

並且給每家親王府三千護衛,包括火槍,補充他們的力量。

但是朝廷只承擔這些,另外每家王府想要帶更多的人去封地,所有的物資,就必須自己購買。

漢王府前往的是西洲,那裡崑崙奴衆多,朝廷體諒,多給一衛,也就是三千人的護衛。

多了三千護衛,他們的家人,親眷,想要安排好,就是一大筆開銷。

而且漢王心大,給出了衆多的優惠條件,許諾了不少好處給老百姓。他很清楚,這一去,帶的人越多,越是人多勢衆,以後越好發展。

人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資源。

可是,這也額外增加了他們的負擔,如今六千護衛,加上他們的家人,就是三萬之衆。漢王又招了將近兩萬百姓隨行,這就是五萬人。

雖然不管多少人,海軍都會負責運輸,但是這麼多人幾個月的吃吃喝喝,物資補給,已經將漢王府的家底全部掏空。

這還多虧了漢王府因爲朱棣重新冊封,又多了七個郡王,這才能多獲得一大批資源。

否則的話,光是這幾萬人,漢王府就養不起了,更別說去了西洲之後,最少還要管他們半年的生活,還有各種工具的籌備。

去年秋天,漢王世子朱瞻壑因病去世,他只生了兩個女兒,沒有兒子。如今漢王的幾個兒子都盯着世子的位置,千方百計想要讓自己的父親滿意。

糧食不愁,如今糧價低,船隊要經過南洋,直接在那邊買糧,會更便宜。

但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手裡沒錢,各種補給現在還差了許多,他們幾個人也難做啊!

就在兩兄弟因爲各種物資的籌集絞盡腦汁的時候,護衛衝進了這座碼頭上的房子。“兩位小王爺,王爺從京城來信了。”

朱瞻圻連忙一把接過了傳令兵手中的信,看了半晌,忍不住笑了起來。“老三,煩惱盡除啊!”

“怎麼了?”

朱瞻圻笑道:“不曾想父王竟然以西洲未來三年的收益向發展銀行借貸二十萬銀幣,這可真是大手筆啊!”

朱瞻坦楞了住,驚訝嘆道:“還是這樣幹?那皇兄如此精明,竟然還能同意如此借貸!”

朱瞻圻打發了信使離去,這才說道:“你看看,他可不是因爲我們,我們一家一親王,七郡王,還如此窘迫,他那幾個親弟弟,也就只是一個親王,能有多少資金。

所以,他就向自己的弟弟借貸,讓他們度過難關,這口子一開,可就不好再關上了。

不患寡只患均啊,如今各大王府,勳貴都在向朝廷借貸,他也不得不借。”

“他就不怕以後不還?”朱瞻坦仍然覺得有些不敢相信,如果以後不還,或者還不起,那他該怎麼辦!

朱瞻圻雖然背後有些酸溜溜的,但是絕對不敢真的當面跟朱瞻基別風頭,那可是上戰場殺了四十三人的殺神,連皇祖父現在都要讓他幾分風頭,誰敢真的得罪他。

他搖了搖頭說道:“別忘了,海軍在他手裡,以後的貿易在他手裡。沒有他的點頭,我們就是在自己地盤上挖一百萬兩黃金,也換不來一匹布。你以爲,以後真的就是天高皇帝遠,管不住你了!”

朱瞻坦明白了過來,搖了搖頭嘆道:“難怪現在朝廷願意海軍幫忙送入,也不願意賣船。現在肯出售的,就只有兩千石以下的近海商船。”

“所以,我們飛的再遠,也不過是道君手裡的孫猴子,飛不出他的手掌心。老老實實認命吧!”

有人不滿,卻有人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比如周王朱橚。

周王府是大明最穩定的一個親王府,因爲跟朱棣同父同母,朱棣對這個弟弟也是照顧有加。

他的封地在開封,在這個時代,除了偶爾會有水災,開封周邊可是個好地方。

朱橚從洪武十四年就藩開封,至今已經四十一年,在當地根深蒂固。

而且他常年研究醫術,組織編著有《救荒本草》、《保生餘錄》、《袖珍方》和《普濟方》等作品,在民間名聲非常好。

其他親王,比如漢王想要吸引百姓跟他一起走,只能利誘。

但是他只是在開封一帶張貼公告,說要移駕南洲,就有不少百姓自願追隨。

而他的運氣也非常好,在抽籤的時候,抽中了海龜島。

海龜島雖然是一座島,卻是世界第二大島,島上森林密佈,資源豐富,而且已經發現了一座大型金礦。

在南洲區域,這座島因爲面積龐大,資源豐富,當初原本準備是作爲兩塊親王封地的。

朱瞻基很清楚,除了已經發現的格拉斯伯格金礦這個世界第一大金礦,還有一個利希爾金礦,黃金儲量排名世界第八。

但是因爲島上交通不便,而且食人族橫行,瘴氣,巨蟒橫行,開發不易,所以朱瞻基最終還是決定只分給一家。

當然,如此寶地可不能隨便被抽走,要是讓跟皇室不合的寧王抽去,朱瞻基纔要心疼了。

雖然各地的礦產依舊控制在朝堂的手中,但是朝廷不能自己開發,要分給當權者四成。讓寧王得到這些黃金,朱瞻基纔不會放心了。

所以抽籤的時候,他也暗中進行了一番佈置,把海龜島給了周王府。

海龜島雖然大,但是周王府已經發展了四十多年,一個親王,十幾個郡王,他們自己的實力夠強,不怕分配過去的勳貴造反。

要是分給朱瞻墉這個親弟弟,他自己沒有兒子,實力不強,到時候容易形成幹弱枝強的局面,難以控制。

而寧王,則被抽到了後世的達爾文附近區域,這片區域雖然也有一些礦產,但是都算不上世界級的。有一座世界級的鈾礦,幾百年以內,也沒有太多的利用價值。

而且這裡土地也不肥沃,各種毒物橫行,最少幾十年之內,開發難度極大。

以此消耗寧王府的力量,讓他們只會越來越衰弱,越來越依靠大明。

周王府抽到了海龜島,而早就跟朱瞻基說過多次想要分到海龜島的廣平侯袁禎,也被如願地分到了格拉斯伯格金礦南方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擁有了這座金礦的開發權。

除了廣平侯府,還有四家侯府被分到了海龜島的不同區域,不過主要都是平坦的容易開發地區。

袁禎說起來也是朱瞻基的表弟,做事還算靠譜,給他一些好處,讓他幫忙守住海龜島與南洲之間的關卡,朱瞻基也放心。

他對移民是最積極的,因爲他的地盤,不僅有一座大型金礦,也是大明前往南洲的一箇中繼點,好好開發,今後絕對不會沒落。

因爲有那個金礦,爲了吸引礦工,他給出的優惠條件最大。而且根據朱瞻基所知,他跟紀綱也勾結在了一起,準備要從東瀛運送大批貧民,到那裡當礦工。

對此朱瞻基也不想搭理,只要不妨礙華人全球擴張,任何行動,朱瞻基都是支持的。

雖然是“公平”的抽籤,但是依舊又不少人不滿,你抽的好地方,我抽的地方不好,這種不滿自然會有。

他們也不敢表現出來,最多在後面說些酸話。要是得罪了朱瞻基,直接削了他們的爵,他們就只能在大明當個閒人了。

朱瞻基的幾個弟弟,除了朱瞻墡抽的是個好地方,也就是後世的珀斯一帶,其他人也就朱瞻垠被分到了墨爾本一帶,算是最好的位置。

因爲這個時代的老百姓,最重視的還是能種地的土地,礦產有挖完的一天,但是土地卻可以一直種下去。

所以,朱瞻垠抽到了擁有南洲最肥沃土地的墨爾本一帶,可是受了不少嫉妒。

但是,珀斯一帶其實一點也不比墨爾本差,那裡可耕種土地雖然少一點,可是有兩座世界級的金礦。朱瞻基的舅舅張昶他們,就被分封在了那裡。

而朱瞻基的三弟,也是親弟弟朱瞻墉,卻被分配了西澳北部的荒原地帶,算是所有人裡面分的最差的。

那裡雖然有大片的鐵礦,但是現在沒有人知道。朱瞻墉分到那裡,也堵住了許多人的嘴。

但是實際上,朱瞻墉也並不氣惱,因爲他並未準備就藩。他不就藩,是因爲他身體不好,一年最少一半的時間都在吃藥,去了南洲,沒有了這些太醫,他恐怕活不了多久。

因爲身體不好,他也沒有什麼雄心壯志,能在朱瞻基的庇護下,當一個逍遙王爺,他已經很滿足了。

轟轟烈烈的移民,從永樂二十年的年底就已經開始。受到船隻和海軍的運力有限,這場移民大行動一共進行了一年半,才把所有的人全部運到目的地。

而這個時候,許多地方移民的第一批收益已經開始顯現了。

大明的報紙上,不時刊登出了某地的百姓,種地刨出了一塊狗頭金。特別是西洲那裡,更是經常有各種離奇的新聞出現,吸引了不少百姓前往。

那裡的礦產也確實豐富,只要當地的王爺,勳貴,沒有欺壓百姓,剝削百姓的惡劣行徑,朱瞻基也不會管。

如果是欺壓崑崙奴,欺壓其他民族的人,朱瞻基也不會管。

他又不是聖母,這一年多,朱高煦光是販賣被閹割的崑崙奴,就賺的盆滿鉢滿。朱瞻基最少從中間賺了最少三成以上的利潤,當聖母有什麼好處嗎?

當然,賺的更多的是紀綱,因爲這個傢伙根本不用去抓人,他只需要貼一個公告,招人出去幹活,幹滿十年,就能娶老婆,能變成大明人,就有無數的東瀛百姓願意前往。

這些東瀛人爲了一個渺茫的希望,他們吃苦耐勞,忠誠守紀,實乃不可多得的好苦力。

但是,除了那些種地的,放牧的,大部分在礦上幹活的恐怕都活不過十年。

即便如此,他們在礦上能吃飽飯,隔三差五能去找個幾女耍耍,依舊很多人前赴後繼。

這種情況,一直到正統四年以後,纔有所轉變,因爲東瀛人不需要改變人種。許多吃苦耐勞,又溫順服從的東瀛人逐漸被同化。

他們以說東瀛話爲恥,留着大明的髮型,說着大明話,堅持不肯承認自己是東瀛人。

而礦山因爲有了西洲運來的閹割過的崑崙奴,他們逐漸都被大農場,牧場招收,在那裡成家立業,再也沒有了一絲東瀛人的痕跡。

至於礦山上的那些崑崙奴,根本沒有被當做同類。

與南洲和西洲開發的轟轟烈烈相比,東洲的開發一直進行的不溫不火。

正統元年,第一批正式移民東洲的海軍士兵前往東洲,三萬人的艦隊,移民總人口達到了將近十萬。

他們在後世的巴拿馬城建設了一座總督府,又分別在溫哥華,舊金山,墨西哥的韋拉克魯斯省,秘魯的利馬,智利的洛塔,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的阿雷格里港,里約熱內盧,聖路易斯,哥倫比亞的里奧阿查,古巴的哈瓦那,美國的坦帕,切薩皮克,紐約,加拿大的紐芬蘭島,一共建立了十五個海軍基地或者是補給港。

之所以選擇巴拿馬,實在是因爲這裡扼守南北大陸的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朱真從抵達這裡的第一天開始,除了建城,就是讓人勘測水位,想要打通運河。

其次這裡是返回亞洲的最佳航線起點,控制了這附近的海域,就等於控制了航道。

第一批海軍士兵移民過來之後,一直到正統三年,第二批移民才陸續到來。

這一批移民,都是專門挑選的識字的儒生,工匠,還有官員。

也是從他們抵達東洲以後,東洲與大明的融合才逐漸開始。

不過從那以後,關於東洲的消息似乎就消失了,人們只在關注南洲,關注西洲,東洲似乎又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一直到正統十二年,朱瞻基的八個大兒子年滿十八歲。除了已經確定的太子朱祁鎮之外,其他七個兒子分封東洲,才又讓東洲逐漸回到人們的視線之中。

除了他們之外,朱瞻基還有七十多個兒子,在未來的十幾年中,他們會逐漸被分封東洲。

面對如此龐大的兒子軍團,即便是那些勳貴們,也沒有一個敢提想來東洲。

隨後的十幾年,東洲一次又一次大發現,吸引了無數百姓前往東洲定居,只是受於運輸能力,每年移民的人數都在十萬左右。

正統十五年,東洲發生一場遍佈南北的大型瘟疫,這場瘟疫,導致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土著死亡。

在大明的幫助下,那些部落才抵抗住了瘟疫的侵襲,也徹底接受了大明的統治。

(下面的故事,將會從正統四十年開始。經過了四十年的大發展,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十五章 斬殺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章 學與道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十五章 斬殺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十章 囚禁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七章 蒙特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二章 勳爵第三十章 總攻第三十章 總攻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五章 碰撞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六章 分道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十章 心態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
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十五章 斬殺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章 學與道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十五章 斬殺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十章 囚禁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七章 蒙特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二章 勳爵第三十章 總攻第三十章 總攻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五章 碰撞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六章 分道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十章 心態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