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

流感,天花,鼠疫,這是改變歷史的三大傳染病。

之所以能改變歷史,就是因爲這三種疾病在當時的時代,根本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導致大規模的人員死亡。

漢人對流感的抵抗力還是比較強的,流感病毒,包括鼠疫,因爲漢人千年以來的良好衛生習慣,從來沒有造成過滅族之災。

只有天花,每隔一段時期,都會給漢人造成抹之不去的創傷。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敗蒙元,大明之所以能立國,其實也有天花和鼠疫的原因在裡面。

在如今的大明記載中,至順二年,大明爆發鼠疫,漢人的死亡率不高,但是蒙元人染病就只能等死。

在大明建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十室九空,不主要是因爲戰爭,天花和鼠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元人的身體對天花同樣有着無法抵擋的特質,漢人染上天花,十個要死三四個,可是他們要死七八個,就是無法逃脫。

漢人染上鼠疫,十個要死一兩個,但是蒙元人會死三四個。

這種體質的不同,也造成了歐洲黑死病的肆虐,整個歐洲大陸一下子死了一半人。

因爲歐洲人的體質對天花的抵抗能力比較強,但是對鼠疫和流感簡直是毫無抵抗力。

幾十年前爆發的黑死病,最初就是蒙元人傳到歐洲的,在大食人的記載中,詳細記載了下來。

1345年,佔領中亞、西亞的蒙古人進攻黑海之濱一個叫加法的城邦,加法向東羅馬帝國稱臣。

面對驍勇善戰的蒙古人,加法人堅壁清野,閉城不戰。蒙古人圍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軍中蔓延。

蒙古人知道這種瘟疫會傳染,於是用拋石機將染病身亡的士兵的屍體拋入城內。加法人不瞭解這種瘟疫,對拋進來的屍體置之不理,亦莫名其妙。屍體腐爛後,恐怖的瘟疫便隨之爆發。

加法人大批死亡,全城恐怖,打開城門,紛紛倉皇逃竄。而城外的蒙古大軍也不戰而退,鼠疫同樣沒有放過他們,他們也沒有免疫力。

劫後餘生的加法人乘船逃往他們的宗主國——東羅馬帝國。然而,加法城爆發瘟疫的消息已經傳遍歐洲,所有的港口都拒絕他們登陸。

威尼斯讓他們的船隻在海上隔離四十天後才准許上岸,意在阻止瘟疫傳入。但船上攜帶細菌的老鼠會游泳,它們早已泅渡到岸上,可怕的黑死病因此開始在整個歐洲蔓延。

這場黑死病使歐洲人死亡約兩千五百萬,佔當時歐洲人口的近二分之一,所造成的恐怖只有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纔可比擬。

還有大家熟悉的西班牙流感,這場流感要是發生在東方,根本不會有事。因爲當時東方的中藥對流感的治療作用很好,而且東方人體質對流感的抵抗力很強。

但是這場流感在三年的時間裡,直接造成了歐洲兩千五百萬人到四千萬人左右的死亡,中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不過,無論東方人的體質對流感的抵抗力有多強,當疾病傳染開的時候,依舊能造成極大的恐慌。

幸好這是在艦隊上,每一艘船隔離了以後,流感就無法傳染。

所以這場流感並沒有蔓延開來,直接死亡的人數只有兩百多人,相比六萬多人的艦隊,這個比例非常小了。

船隊在珀斯的海岸邊停靠了一個月,一直到探尋南山島和北原島的那支艦隊返回,疫情已經控制了住,才宣佈瞭解除封鎖。

南山島和北原島就是後世的新西蘭,名字是根據南北二島的地形所取。對於這裡,大明目前並無染指之心,或者說心有餘力不足。

只有大明在南洲的發展穩定下來以後,纔有可能去開發她們。先派一支不大的艦隊去確定方位,鐫刻地碑,刻上大明的記號。

除了南北二島,包括塔斯馬尼亞島,這支艦隊都會做簡單的探尋和定位,爲以後進行管理做準備。

流感疫情結束了以後,將士們才紛紛登上了海岸。這個時候的珀斯海岸邊,已經聚集了數萬土人。

他們有些是從奴加部落知道了大明艦隊的消息,更多是附近的土著來看熱鬧。

他們好奇地看着大明的艦隊,將大明人當作了天神,在他們看來,只有神才能造出這麼大的船。

從奴加部落得知大明艦隊抵達的消息之後,都帶着大批的黃金前來,想要跟大明人換鐵器,換食鹽,還有碗和鍋。

但是大明人一直沒有下船,等到大明人下船的時候,也不是攜帶各種物資跟他們交換,而是先送下來了兩百多具屍首。

因爲是患病死亡,這些人的屍首不會被帶回大明,而是被安葬在了距離海岸不遠的一處對着大明的山坡上。

又過了兩日,大隊人馬纔開始下船。這個時候,艦隊的士氣已經低到無以復加了。

死亡,特別是這種因爲瘟疫導致的死亡,防無可防,只能被動承受,一直是所有人最恐懼的事。

他們願意爲大明去死,卻不願意這樣沒有意義的死。

在人員上岸以後,被壓抑了一個多月的大明士兵們也爆發了一波。

許多還是處男的士兵,不願意以這樣的身份死去,而選擇了在土人少女身上破身。

這一次,有比在阿德萊德更多的士兵,投身在了那些土人少女身上。

而且在合格過程中,也發生了幾起欺凌當地土人的情況,禁受了極度壓抑的士兵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生了殺人事件。

不過朱瞻基對此早有防備,這一次並沒有因此而殺人,只是進行快速賠償,將犯錯的士兵鞭打贖罪。

那些土人對自己人的性命並不如何看重,雖然死了人很氣憤。但是面對大明的賠償,那“精緻”的飯碗,珍貴的鐵鍋,都能很快讓他們消氣。

所以這次雖然發生了一些摩擦,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整個大明與土人接觸的“大局”。

混亂的一週過去了,大明士兵們才又組織起來,進行周邊區域的測繪。

而且這一次,大明士兵們只是動用了一小部分人,因爲那些土人面對食物和鞋子,很願意給大明士兵們充當嚮導。

雖然語言不通,但是鄭和他們通過幾個月的接觸,發明了一套利用語言,表情,還有動作的交流方式。

雖然這些交流不可能讓雙方進行詳略的合作,也不能幫助大明詳細瞭解當地的情況,但是一些簡單的交流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在珀斯西南的博丁頓金礦,這座世界十大金礦之一的巨型金礦,也是地圖上標註的最清楚的金礦。

這是因爲,博丁頓金礦本身距離海邊就不遠。而且這個金礦也不像其他金礦一樣,綿延幾百裡,而是一座非常集中的,容易開採的巨型金礦。

在海龜島的那座格拉斯伯格金礦,雖然也比較集中,卻是位於山頂。而博丁頓金礦只有兩個礦區,位於距離海邊不到五十公里的山丘間。

珀斯當然不止這一座金礦,這個金礦是二十世紀末期才被發現的,而珀斯這裡被開發,卻是因爲一開始的英國人就是河口發現了金沙。

這裡的金礦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地方,在距離珀斯不遠處的卡爾古利,那裡也是世界十大金礦之一,等於這一個地方,有兩座世界前十的金礦。

特別是卡爾古利,雖然位於戈壁灘中心,但是黃金遍地,在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都是金礦區。

不過那裡因爲位於內陸,交通不便,所以朱瞻基暫時根本沒有想過去開發。

博丁頓金礦順利被找到,除了這裡,珀斯附近的一些零散金礦區也被發現。

這個時候,朱瞻基爲了提高士氣,下令士兵們輪流執勤,建設補給點。剩下的人,可以在金礦區去採集金沙,所有的收穫都是自己的。

這的確讓士兵們的情緒高漲了許多,不管什麼時候,黃金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吸引人心的東西之一。

這些士兵們當兵,除了混口飯吃,不就是爲了求財嘛!

wωw tt kan ¢〇 這個時代,提那些虛無的愛國主義都是空話。

朝廷沒有銀子,連大軍都難以調動。

因爲流感和淘金,大明的大軍在珀斯這個地方,多滯留了一個多月,這個時候,已經是十二月初了。

一個南洲的探尋,原本準備用三四個月,但是現在五個月過去了,還沒有圍着大陸轉一圈。

朱瞻基很清楚,自己這一行人自從離開南洋,所有的方向,航道,都是陌生的。留守南洋的人再急,他們也很難找到自己。

而半年沒有朱瞻基的消息,無法傳遞消息到大明,現在的朱棣,恐怕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

該回去了……

至於博丁頓金礦,還是跟以前的金礦一樣,丟在了那裡。

以土人的能力,根本無法開採金礦,他們最多,也就是撿一些零零碎碎的金塊或者是金沙,損害不到大明的利益。

更何況,等大明人帶來了更多的商品,他們手裡的黃金最後還是落到大明人的手裡。

十二月初五,大軍從珀斯出發,沿着南洲的西海岸向北航行。

這次回去又是逆風,航速依舊很慢,不過因爲貼近海岸線航行,日子並不難捱。

之所以選擇這個季節也是沒有辦法,如果一月順着西北季風前來南洲,固然是快。

但是那個時候是南洲的颱風季節,艦隊只需要經歷一次颱風,就不知道要損失多少船,多少人。

原本艦隊還想去一次帝汶島,那裡的帝汶人雖然沒有直接跟大明交易過,但是他們依附着滿者伯夷,跟大明之間並不是沒有聯繫。

可是如今颳起了西北風,向帝汶島航行,是正向逆風。不得已,艦隊在南洲的西北,選擇了向東北方航行。

一路上,雖然主力艦隊一直沒有靠岸,但是羽林衛學的學員兵們,在朱瞻基安排下,將整個南洲的海岸線,全部都做了詳細的測繪。

從後世的達爾文附近海域,艦隊又回到了海龜島,然後從這裡轉向正西方向。

艦隊剛到馬魯古海域,就遇到了來迎接他的內監和南洋留守艦隊,所有人看到朱瞻基他們安全回來,都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

留守在星城的張勇,還有張謙,這半年來瘦了許多,張謙看到朱瞻基,更是激動地流下淚來。

朱瞻基他們一去半年,毫無音訊,而他們在南洋幾乎每個月都會接到朱棣的詢問,別提自己的壓力有多大了。

大年二十九這一天,朱瞻基的座船終於抵達了舊港。

雖然這裡依舊是炎熱的夏季,他們要在炎熱的夏季裡過一個春節,但是所有人的情緒都高漲了許多。

這不僅僅是因爲過年的關係,更是因爲在舊港,有南洋最多的華人,這裡也有南洋最大的雞寨。

朱瞻基在這裡好好休養了幾天,這一趟航行,所有人都疲憊不堪,他的幾個女人,無不消瘦了許多。

給朱棣寫了一份長信,將自己在南洲的經歷,還有如何開發南洲的一些想法,朱瞻基都寫了進去。

當然,更重要的是將從南洋到南洲的所有航海線路圖,每個島嶼的經緯度,每個區域的不同時間的太陽軌道,全部都抄錄了一份,送回大明。

有了這份航海圖,即使朱瞻基不在家,大明也能直接派人前往南洲,爲以後的開發做準備。

過了初五,朱瞻基纔有心思關注舊港這裡的情況。

自從大明軍隊直接消滅了明古魯的萬茂勢力,如今這個區域已經被舊港直管。

施進卿從原來的一個地方勢力,名義宗主,逐漸成爲了一個真正的地方霸主。

不過在推行漢化政策上面,他依舊沒有拿出有效的管理制度,這讓朱瞻基有些失望。

他不是解縉,金純這樣跟朱瞻基長期接觸,並且接受了朱瞻基新式思維的人,他現在做人做事,依舊是老一套。

對於這一點,朱瞻基也無計可施。

因爲他的統治目前是符合大明利益的,不能因爲他這方面的不足,就換了他。

那麼就只能慢慢改變他,讓他按照自己的這一套方式來做事。

這個過程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給他佈置直接的,明確的任務。

正月初六,朱瞻基在郊外的行宮接見了施進卿和他的女兒施二姐,兒子施濟孫。

朱瞻基明確表示,要在蘇門答臘島上推行漢話,等他從西洋回來,這一年的時間內,蘇門答臘島上,最少增加五萬以上會說漢話的人。

提到這裡,他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施進卿的失望。

“孤原本以爲,你身爲新三佛齊的國主,會在孤五月宣佈南洋各國以大明官話爲通用語言後,積極推行這個政策,但是孤卻沒有看到你的行動。

而且,如今島上土人大部分依舊過西洋綠教節日,我大明如今最重要的春節,卻依舊只有漢人在過,那些土人被排擠在外。”

施進卿戰戰兢兢答道:“老臣失職,讓殿下失望了。”

“除了今年推行漢人與土人雜居之外,孤要你大力宣傳漢族節日,服飾,要讓整個島上的土人們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漢人的控制,可能做到?”

施進卿遲疑了一下,答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瞻基明白他這樣的人思維已經定型,不進油鹽,很難讓他全面倒向自己。

他又看了看他的兒子和女兒,決定以後的重點放在施二姐這個在南洋留下悲壯記載的女人身上。

施二姐也是個能幹的女人,在歷史上,他跟同一時期的渤泥國的王后黃桂姑兩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記載。

施二姐在施進卿死後,就控制了舊港大權,施濟孫只當了一段時間的名義君主,就被趕下臺。

她控制了蘇門答臘島東南部的大部分區域,卻因爲大明放棄了南洋,導致了華人勢力成爲了無根漂萍。

此後各部落逐漸都不再聽舊港這個名義上的都城的話,各自爲政,有些依附亞齊,有些依附麻喇迦,有些依附滿者伯夷。

三十年後,麻喇迦統一了馬來半島,開始進攻舊港,施二姐當時已經年邁,卻親自率軍上陣,因爲兵力懸殊過大,英勇戰亡。

但是舊港在她子孫的帶領下,一直又堅持了近二十年,才徹底滅亡。

從此之後,南洋的華人就再也沒有了依靠,成爲了待宰羔羊。

一直又到三百多年後,婆羅洲上面才又形成了一個華人王國,卻也不過一百多年,就徹底滅亡。

等他們走後,朱瞻基召來了張勇和張謙,跟他們詳細瞭解了一番舊港如今的勢力糾葛,讓他們以後稍微偏向施二姐這邊一些,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伸以援手。

正月初十,朱瞻基召集將領和文臣,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通知他們過了正月十五,大軍就正式出發,這一決議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

從太平洋北部吹來的東北季風,在抵達赤道以後,與當地的低氣壓形成了風力漩渦。

赤道無風帶的低氣壓,即使是季風也只能敗退。風向在南洋地區受到影響,一部分形成了印度季風,一部分變成了西北風。

如今艦隊向西洋航行,是真正的逆風航行,即使如今的船隻風帆經過朱瞻基的改正,更有利於伯努利原理的實現,但是正向逆風航行,在這個時代依舊是不能的。

逆風航行,風帆的利用再強,也要有最少十五度角的偏離,否則根本形成不了向前的吸力。

如果這個時候向西北方向,經過馬六甲海峽前往印度方向,幾乎只能依靠洋流的方向。

這就像一隻沒有動力的船,隨着海浪漂浮,只能聽天由命。

而南洋地區的海,水深只有平均五十米,幾乎沒有大的洋流,這樣的環境下,向西北方向航行,不能說是找死,最起碼也是事倍功半。

有着長期經驗的鄭和堅決反對現在就出發,就是出發,最少也要等到一月底,二月初,西北季風停止之後,才能出發。

朱瞻基並不是個一意孤行的人,在詳細詢問了所有人的意見後,也覺得自己有些忽視了這個時代落後的航行方式,有一股現在就把蒸汽機拿出來的衝動。

可是如今的蒸汽機還沒有成熟,即使裝在船上,最多也只能是小船,帶不動大船。

想要真正的征服海洋,任重道遠。

船隊在正月十六出發,耗費了三日的功夫,才抵達了星城。

如今的星城已經逐漸建設起來,可以想象在未來會成爲南洋的貿易中心。

而麻喇迦,今後別想成爲一個強國了。

反正他們再強,也不過就是一百多年的光景,最後還是便宜了葡萄牙人。

在這裡,艦隊一直等到了二月初八,也就是朱瞻基生日的前一天,西北風終於停了下來。

在朱瞻基生日的這一天,他連自己的生日都沒有過,一聲令下,全軍出發。

這次航行比前往南洲還要艱難,因爲前往南洲,好歹還是有點風的。但是現在,這微弱的風力,讓艦隊比爬快不了多少。

但是不管怎麼說,艦隊還是在緩慢的移動着,真要想得到有風,那還要等三個月,朱瞻基可等不了。

二月初九從星城出發,抵達麻喇迦就用了三天時間,在後世,這不過是三個小時的旅程。

等二月十七船隊抵達了吉打州,這裡原來是邦加國的故都,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水稻基地。不過如今邦加國早已煙消雲散,目前被暹羅統治。

到了這裡以後,馬六甲海峽變的寬闊了起來,船隊也不需要正向逆風了,船隊調整方向,向着北方航行。

當船隊抵達後世的普吉島海域的時候,渴望已久的風,終於盼到了。

朱瞻基一直繃着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雖然這短短的航程,就耗費了半個月的時間,但是今後的旅程,將會順利的多。

船隊並沒有前往勃固王朝,那裡如今政權跌宕,而王景弘也已經率領船隊跟他們進行了貿易,調節了他們的矛盾。

現在,王景弘他們在柯枝等着主力艦隊。不管是勃固,還是榜葛刺等國,朱瞻基都不會再去了。

在星城舉行競技大賽的時候,也已經見過他們的國君和王子,他不願意在這些小國面前,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現在他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忽魯謨斯。這裡也就是後世的波斯灣出口處的阿巴斯港附近地域,是西亞貿易交通的重要樞紐。

感謝大隋章德公,額吐你哦,竹籤子,燈火見人家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十二章 藉機第七十四章 商議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六十章 新生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六章 分道第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九章 拜師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十七章 師弟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九三章 頒旨
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十二章 藉機第七十四章 商議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六十章 新生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六章 分道第十三章 人心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九章 拜師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十七章 師弟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九三章 頒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