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盟友

儀仗返回了皇宮,朱瞻基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雖然說朱瞻基現在已經開始掌管海軍事務,但是從朱棣將他的職位單獨排除出來,就能知道,朱棣雖然願意讓他接觸軍務,卻不代表願意他過多插手軍務。

這似乎有些矛盾,但是其實並不矛盾,關鍵還是掌握好一個度。

朱棣是想培養他,但是不代表他就能因此插手過多事務。

他就跟現在已經接觸政務的朱高熾一樣,關鍵是做好份內事,千萬不要越線。

對朱棣這樣一個權力慾望旺盛的帝王來說,越線就意味着搶權。

所以,進入了午門,在王彥他們迎接上來之時,他就讓出了自己的位置,率領着自己的護衛,返回了興慶宮。

卻不防,剛進入文華門,就碰到昭懿貴妃和敬妃兩人各率領着一幫內侍和宮女等在宮門處。

見到朱瞻基,兩個人都迎了上來。這兩個女人,一個女人是自己的“奶奶”一個是自己的“小媽”,卻又是張輔的姐姐和女兒。

不等他們開口,朱瞻基就笑着說道:“娘娘,敬妃,英國公身體很好,朝中諸將,我看沒有幾個能比得上國公的。”

昭懿貴妃看了看四周,低聲問道:“你跟他說了?”

“說了,國公應該是頗爲心動,不過,他還要試探一下皇祖父的心意。此事絕不能由他提起,否則會適得其反,所以還需要娘娘這邊下點功夫。”

“我明白,前幾日我已讓戶科都給事中樑章上奏了交趾耗費過甚奏章,只是這幾日還沒有得到他的消息。”

昭懿貴妃雖然現在是後宮第一人,但是正因爲這樣的身份,她跟外面聯絡更要小心。

許多時候,她還不得不借用朱瞻基的渠道,才能跟外面聯繫。

畢竟現在的宮中,也就朱瞻基最爲自由,而且連錦衣衛現在也算是他的人了。

征伐交趾耗費太大,這已經不是新聞了。從永樂五年開始,每一年都有人提。

不過朱棣是不在乎花銷,只在乎服從的君主,所以這些奏章都被他留中。

但是這一次朱瞻基利用他對交趾戰況的瞭解,拿出了一份詳細的耗費與收益對比表,然後又提出了在交趾設立公候府,代天子巡守,將壓力釋放一半到公候身上的建議。

有了沐王府的例子在前,再加上張輔如今已經是封無可封,所以,這個建議很有可能被朱棣接受。

朝廷最少可以減輕一半的負擔,把煩惱的事情都丟給駐防的公候來承擔,這樣就節約了大筆的耗費。

而那些公候們也不可能不接受,雖然一開始會讓他們承擔巨大的負擔,甚至要欠朝廷幾十年都還不清的軍費。但是以後能當一個無冕之王,這在封建時代,絕對是人人都追求的。

只要能把這些封地經營好,所有的開銷以後都能賺回來的。即使賺不回來,難道朝廷還逼着你拆房子賣地嗎?難道爲了一點耗費,就讓戍邊將領活不下去嗎?

不可能的。

如今的沐王府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在雲南銅礦被開發之前,沐王府窮的只差要當褲子了。不要說朝廷的軍隊耗費,就連他們自己的衛隊耗費,都承擔不起。

原本他們要承擔朝廷大軍的一半耗費,最後還不是被朱棣給免了。

現在有了銅礦,他們的日子纔好過一點,欠朝廷的耗費也逐漸都補了上來。

前幾次征伐安南,朝廷還從雲南當地招兵買馬,用的也都是沐王府出的銀子。

因爲只有沐王府這一個例子,所以如今的大明並沒有在這個方面的詳細規定。

比如其他公候鎮守一地,需要承擔多少軍費,繳納多少稅賦等等。

拋開沐王府這個個例,朱棣絕對不願輕易開了這個口子。

唐代的教訓如今還在被人提起,對於朱棣這樣的集權之主義思想的君王,不是迫不得已,絕對不願意做出這樣的選擇。

否則藩鎮太強,對中央政府也是一種威脅。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這方面的擔心,他很清楚,歐洲如今已經從愚昧的中世紀神權統治中逐漸走了出來。今後的一百年,是歐洲全面走向復興的時代。

在政治上,王權的份量逐漸加重。在科學上,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在軍事上,他們利用蒙古人帶過去的火藥,從冷兵器開走向熱兵器。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世界的政治局勢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的大明因爲他的到來,想要走出一條華夏振興的道路,以前的封建制度必須要得到全面的改進。

在政治上,雖然以後要繼續推行中央集權,但是在軍事和經濟上,想要建立規則,搶佔地盤,就必須進行改進。

科技的滯後,讓中央政府對邊遠地區的管制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很緩慢和被動,想要加強統治,必須進行科技改進。

只有更快的交通工具和調兵譴將的能力,才能鞏固統治。

但是在科技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能做的就是搶佔更多的地盤,並且進行初步統治的鞏固。

他一直在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始終認爲分封制是擴大華夏民族整個世界話語權的最有效手段。

只要華夏民族將全世界都佔領下來,哪怕這些地區最後都脫離了中央統治,但是這些地區也會形成以華夏民族爲主體的國家。

這樣總比原本的歷史中,讓那些歐洲人佔據了全世界,並且掌握了世界的話語權更好。

當然,他也不會輕易放出這頭怪獸,即使最後要這樣做,也要講究策略和手段。

畢竟,他是未來的皇帝,不能自己拆自己的臺。

但是安南是個例外,這個地方的皇權已經被大明摧毀,而且這個地方也是大明對南洋地區增加控制力的重要基地。

有了安南,大明的軍事力量就能向南延伸數千裡,所以這個地方的重要性不能忽視。

而且,朱瞻基還想讓大明擁有印度洋的出海口,這裡跟雲南一北一東,可以直接對勃固王朝形成圍剿。

而勃固就是後世的緬甸,那裡的位置,對於大明來說也不能忽視。

所以,想要鞏固在安南的統治,大明又不想耗費太大的精力,將在安南大名遠揚的張輔分封到這裡,是利大於弊的。

但是,這屬於幫大臣挖自己皇權的根基,所以這件事朱瞻基絕對不能自己出面,張輔也不能自己出面,那麼昭懿貴妃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身爲張家女,又是如今的後宮第一人,只需要朱瞻基輕輕帶出一個引子,就能撬動她全力推動這件事。

而賣這樣一個好,也能讓昭懿貴妃徹底站在他這一邊,形成最穩固的盟友。

敬妃算是朱瞻基的小媽,也是張輔的女兒,這件事她當然更是義不容辭。

因爲她的地位,完全是跟張輔息息相關的。如今朱高熾有好幾個妻妾,除了太子妃張氏,就屬她這個張氏最爲尊貴。

若是張輔能成爲實質上的異姓王,那她在宮中的日子也就更好過。

而她的作用,就是蠱惑朱高熾來搖旗助威。朱瞻基能清楚地看到這件事是挖皇權的根基,但是朱高熾就不一定能看的清楚。

他對張輔推崇之至,可謂是他的老粉絲。只要這件事推動起來,可以減輕朝廷的耗費,又能把安南整個納入朝廷的統治,朱高熾一定不會落於人後。

雖然這件事有些不地道,朱瞻基這完全是坑爹。

但是這件事對朱高熾的傷害並沒有那麼大,因爲他本身就已經被朱棣給放棄了啊!

看着兩女有些緊張的表情,朱瞻基笑着寬慰說道:“這件事不用擔心,讓樑章在文臣裡把這件事給宣傳起來,我再讓錦衣衛敲敲邊鼓,最後時刻我再親自上陣,大事可期。”

昭懿貴妃和敬妃都輕輕矮了一下身子,說道:“此事還要多多儀仗殿下,若是能成,我們定以殿下馬首是瞻。”

跟她們分開,朱瞻基回到興慶宮。在興慶宮裡,依舊可以聽到奉天殿那裡傳來的鼓樂之聲。

“讓金闊來見我……”

李亮遲疑了一下說道:“殿下,金太監奉你的旨意,在農莊興修作坊呢!要不要派人去叫他回來?”

朱瞻基看了看四周,越發覺得人才的匱乏。“你去一趟司禮監,讓王彥給我派一百個懂商業的內侍過來。人手暫時算我借用,俸祿由我單獨發放。”

司禮監是宮內目前最大的內監,不僅管着內監,內庫,還管着全國各地的海關和內庫的生意,調一百個懂商業的內侍,並不是很大的壓力。

現在他的所有事情都只能通過內侍來管理,但是宮中內侍自有定例,他就是多要一些人,也不能超出太多。

但是現在光是研究院的建設,工業區的建設,還要盯着海軍的籌備,他手頭上這三百多個內侍各個都有指派。

現在興慶宮就只剩一些不當用的小太監和宮女,只能向外借人了。

暫時只能這樣應付,等他大婚了,伺候的內侍又會增加許多,到時候人手會充裕一點。

至於武將,他倒是能調用一批但是讓他們打仗可以,讓他們管商業,那就是外行領導內行。

想要真正擴大勢力,還是要向文官系統下手,可惜的是,暫時他還不能伸手……

(昭懿貴妃是死後封號,現在這樣寫,只是爲了標明這個人。至於敬妃實際上是朱高熾登基的時候才娶的,十個月之後他就死了。考據黨不必太當真。)

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百章 北上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章 鄭家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十章 囚禁第十章 囚禁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章 穿越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四十章 遠行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章 林家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十四章 聯絡
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百章 北上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章 鄭家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十章 囚禁第十章 囚禁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章 穿越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四十章 遠行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章 林家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十四章 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