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羅自古以來就仰慕中原文化,特別是最近這一百多年來,元朝在島上設立總管府,從此濟州島就變成是中國元朝的領土。
不過在二十年前的洪武24年,朱元璋爲了緩和與朝鮮的關係,讓朝鮮變成牽制東瀛倭寇的橋頭堡,同意了將濟州島還給朝鮮。
但是,島上的居民對朝鮮並沒有歸屬感,他們說耽羅話,漢話,卻不會朝鮮語。
當然,實際上現在的朝鮮,也是說漢話,穿漢衣,寫漢字的。
黃淵自幼在應天府長大,聰敏好學,雖然不會說耽羅的這種北方方言,但是相互之間溝通卻沒有問題。
身爲海軍部的聯絡總管,他爲朱瞻基服務只是順帶。更重要的任務是成爲海軍各部之間的溝通橋樑,爲大軍的統一指令,整齊劃一努力。
除此之外,他還要爲各部做好後勤服務,所以在登陸的這段時間,他是最忙的一個。
上島之後,他就被當地的土人包圍了起來,一個個激動地感動流涕。在衆人中,他很快就找到了當地的徒內。
徒內是耽羅統治階級的一個等級,相當於是個知縣。耽羅面積狹小,除國王和王子以外,主要依靠徒內對轄土實行管理。
在這位徒內的幫助下,他很快將耽羅民衆分開編組。給了他們能吃飽的乾糧之後,將青年力壯被編入了輜重隊,負責拉車推車,充當嚮導。
而突擊營的總指揮唐敬,上岸之後就立即派出了細作,在方圓二十里內都設立了暗哨,防止遇到打秋風的倭寇。
由於島上的民衆損失不大,倭寇也不敢隨意離開郡守,即使出來,也都是大批人馬一起。
因爲只有幾十人的話,遇到當地人,誰生誰死都還不一定。
事實證明,唐敬有些過慮了,但是此舉絕不多餘。
用了足足兩個時辰,這一萬三千人的輜重才全部運下了船,每個人攜帶上了自己的武器,進行編組。
一個百戶營一輛車,由當地的耽羅人分出十個,負責運輸。
只有朱瞻基的羽林衛,因爲配備了三十門火炮,還要運輸火藥,彈丸,車隊更爲龐大一些。
將所有人馬編隊完畢以後,唐敬一聲令下,羽林衛居中,一萬多人馬就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
當所有的人馬消失不見,天色又已經暗了下來,朱瞻基他們的艦隊也不用在擔心倭寇的察覺,就駐紮了海島沿岸。
攻擊時間是明天中午,他們明天早上開始編組,擺出圍剿陣勢也不晚。
也就在這個時候,這一天的情報又送到了朱瞻基的面前。駐紮在郡守的倭寇今日又迎來了十艘千石船,按照他們的編制,等於是又增加了一千多人。
鄭和他們又在研究,該如何將這增加的兵力,化作功績。
如果是以前,朱瞻基還有些擔心唐敬他們,但是現在有了羽林衛的一千五百隻火槍,三十門火炮,朱瞻基就沒有任何的擔心了。
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的過渡,不僅僅是量的變化,更是質的變化。
倭寇再兇殘,不惜命,但是當他們靠近不了對手的時候,只能成爲靶子。
當大軍開始行進以後,黃淵坐在了一輛炮車上,背靠着那木製的隔板,徹底放鬆了下來,閉上了眼睛。
他太累了,從昨天晚上到現在,他都沒有歇息一刻。從這裡趕到郡守府外的預定區域,最少需要四個時辰,他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羽林左衛的指揮僉事趙永亮並沒有騎馬,這次預計的是海戰,船隊只攜帶了不到一百匹馬,還是專門爲太孫準備的儀仗。
以他的資格,當然能去領一匹馬,不過連總指揮唐敬都沒有騎馬,完全靠兩條腿,他要是騎一匹高頭大馬,像什麼樣子!
他也不甘只是當一個指揮僉事,想要建功立業,首先就不要太特殊化。
侍衛趙乾湊到了趙永亮的身邊說道:“大人,你老也上車去休息一會兒吧,這路,還長着呢!”
趙永亮搖了搖頭說道:“黃守備乃軍中聯絡,一宿未眠,又忙了一整天。他趁機休息一會兒理所應該。我身爲羽林衛指揮,卻不能墮了我們羽林衛的威名。此話不要再說,這點路,還難不住我……”
一名傳令兵跑了過來,行了一個捶胸禮稟道:“趙指揮,指揮使大人有請。”
羽林衛身爲太孫護衛,與各軍之間的聯絡並不多。他也是第一次這樣接到來自其他軍衛的命令,不敢馬虎,說道:“還請帶路。”
羽林衛因爲其特殊性,被大軍保護在中間,而唐敬在位於大軍的前半段,所以趙永亮帶着自己的幾個衛兵,一路小跑,才追了上去。
今年四十出頭的唐敬這個時候也沒有身穿鎧甲,只是着了一個青衣外袍,減輕了負累,像一個普通士兵一樣,大步向前走着。
看到趙永亮趕了上來,他停了一下腳步,行了軍禮。趙永亮本身比他低一級,現在唐敬又是總指揮,不敢輕待,連忙行了一個軍禮,跟唐敬並肩向前走。
唐敬開口說道:“趙指揮,吾今率一萬三千人,自感責任重大。如今這一萬水師,雖然過去不曾是一部,但是水師訓練方略,大致一樣,對於各部戰力,吾也能心中有數。唯有羽林衛,身爲殿下親軍,本就能力超羣。如今又得火器之利,戰力如何,吾卻並無詳解。殿下又吩咐攻擊陣線以羽林衛爲主,所以吾特意尋汝來了解一二。”
神機營在北征時立下大功,以步兵對戰瓦剌騎兵,還佔據優勢。此後傳言甚囂,只差把火器的作用給捧上了天。
而羽林衛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別的不說,光是羽林衛的衛士身高就要比一般士兵高半個頭以上,能被選爲太孫的親兵,最少體力方面要比其他衛士更強。
趙永亮調整了一下呼吸,沉吟了一下說道:“羽林衛雖挑選嚴苛,訓練有素,卻疏於實戰之經驗。若殿下在此,自當戰至一兵一卒也不會後退,唯恐殿下不在,士氣難久。固,用羽林衛進行攻堅,擔任先鋒,實乃最佳安排。至於火器之用,在漠北,末將曾親身經歷,在陣地戰時,火器之威勇不可擋。末將雖不才,羽林衛雖換裝時間還短,但也戰氣如虹。”
唐敬也聽出來了趙永亮話裡面的意思,那就是羽林衛雖然威武,但是仗還是打的有點少了,啃硬骨頭,打順風仗都沒有問題,但是就怕不能持久。
唐敬也知道這種評價還算中肯,論士氣,海軍士兵是遠遠高於陸地上的士兵的。
因爲陸地上的士兵打輸了還能逃,可是海軍士兵輸了就是個死。哪怕現在在陸地上打,卻是異國他鄉,如果被打散,想要回去就難了。
所以在拼命方面,海軍士兵更爲勇猛。
唐敬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抵達預定位置,羽林衛自當率先休養生息,以待明日午時立功。”
趙永亮抱拳說道:“末將定當不辱使命,若不能將倭寇驅逐入海,末將提頭來見。”
唐敬搖了搖頭笑道:“打仗可不是一時意氣,縱有小挫折,但是隻要戰果可喜,就是勝利。若人人皆敗即死,何來百戰老兵!趙指揮身爲一軍主帥,不可輕言生死。”
這就是老將和新將的區別了,趙永亮也心悅誠服地應道:“末將受教!”
臨近午夜時分,一萬三千大軍終於抵達了位於郡守府南方兩裡的一處山丘之後。
此時已經入冬,氣溫寒冷。大多數士兵都用隨身大刀在地上挖出一個坑,然後就窩在了坑裡。
有些還尋來乾草蓋在身上,更多的人靠在坑裡吃下一些乾糧,就倒頭大睡了起來。
數百名耽羅人就比較可憐了,他們的身上沒有戰士們的厚棉衣,也沒有刀來挖坑。就只能幾十人蜷成一團,吃了後勤官發的炒米和肉乾,相互抱在一起禦寒。
而在東線戰場,朱真和隨軍太監王景弘在黃昏時分,就經歷了一場小規模的戰鬥。
他們從濟州島的東部封鎖整個海域,恰好就遇到了兩艘從長崎過來給倭寇運送戰鬥物資的商船。
爲了保守秘密,這兩隻船當然不會放任離開。在派了四艘戰艦追逐,八艘快艇包抄,驅離了他們離開濟州島水域之後。
只是放了十幾炮,兩艘商船就主動投降了。
將船上的一百多人分別羈押在了四艘主艦上,艦隊繳獲了兩艘只是小損的千石船,還有滿滿兩船的物資。
這些物資全部是麻繩,桐油,竹箭等軍用物資,剛好也能爲明軍所用。
雖然派了十二艘戰艦出動,但是近三百艘的艦隊作戰計劃並沒有受到影響。在夜幕來臨之時,所有的戰艦都已經抵達了預定位置。
這些戰艦組合成了一個嚴密的包圍圈,還有數十隻戰艦專門預防來自東瀛和朝鮮的船隻。
當傳令船帶着東線艦隊已經抵達預定位置的信息抵達,朱瞻基卻已經爲了準備明日的大戰,安歇了下去。
鄭和沒有驚動朱瞻基,如今大勢已成,就是倭寇現在已經察覺到了情況不對,也已經晚了。
(晚上還有一章……)
感謝額吐你哦,燈火見人家,大隋章德公的打賞,謝謝大家的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