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

正統四十一年的新年剛過,幾件大事就預示了這不是一個平靜的年份。

首先是西北的白人聯軍反攻,佔據了伏爾加河平原地區的大片農田和牧場。

到了二月間,不到四十八歲的太子殿下英年早逝。這大明朝立國都快一百年了,至今還沒有一個太子能順利繼位。

三月間,淮河一帶連日暴雨,淮河水暴漲,這還沒到夏季抗洪救災的時期,地方衛所就已經全部集結起來,防止水患。

也就在這個時候,永樂號皇家巨舟從南洲返回,被大明百姓譽爲聖母娘娘的藍貴妃從南洲藍妃島返回大明。

她不是遊玩歸來,實際上,在回大明以前,她的身體就已經不行了,此番回大明,只是爲了葉落歸根。

得到了消息的百姓們從泉州開始,無不到港口迎接聖母娘娘,哪怕只是遠遠地看一眼她乘坐的大船,不少人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當巨舟進入了長江水道以後,迎接的百姓就更多了,無數百姓在岸邊對着巨舟磕頭,只是爲了表達心中的感激。

是聖母娘娘造出了神藥,不僅瘧疾,就連天花,傷寒,現在都有藥可醫。

以前生的孩子,不到成年隨時都有可能夭折,但是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健康長大。

光憑這一點,藍煙就受到了無數百姓的忠心愛戴,在他們心裡,藍妃就是聖母娘娘。

也因爲她有如此大的功勞,早在多年以前,朱瞻基就昭告天下,今後他不僅是皇后,藍妃也將與他合葬。

幾年前,藍妃身體變差,她就揚帆出海,決定晚年在自己的封地安度餘生。

以她的意思,今後死在那裡,就直接安葬在那裡。

但是這一點被朱瞻基嚴詞拒絕,他雖然放了藍煙去藍妃島生活,但是要求她在身體不行的時候,就回大明來。

這一日永樂號停在了閱江樓碼頭邊,無數的應天府百姓自發來到了碼頭迎接藍妃歸來。

看到船上並沒有掛起白幡,所有人的心也安穩了下來,知道藍妃還活着,

朱瞻基不顧帝王之尊,親自沿着棧橋來到了江中心,登上了永樂號。

上船之時,他的內心還惴惴不安,生怕看到一個臨死的藍煙。

但是到了船上,他看到的是一個雖然有一絲疲憊,卻依舊優雅,如一箇中年美婦的藍煙。

有着後世生活經驗,恰好又是學醫的藍煙很會保養自己,身爲這個龐大帝國金字塔尖的女人,她有條件滿足自己的所有生活要求。

不管是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再加上保養,所以她六十出頭了,依舊美麗並不算稀奇。

看到她這個樣子,朱瞻基長舒了一口氣,擺了擺手,旁邊伺候的人就立即散去。“當初你走的時候,說不到死不回來了,我生怕來有一天迎接到的是你的屍骨。”

“我以爲自己能瀟灑地離開,但是最後發現,哪怕在一個美麗的海島上當女王,也沒有在你身邊安心。這個答案你滿意嗎?”

朱瞻基笑着坐在了她的身邊,摟住了她的肩膀說道:“很滿意。這能很大程度上的滿足一個大男人的心理需求。不過,這應該不是你的真心話。”

藍煙當初離開,是帶着一點慪氣的。

在皇宮裡面,女人到了四十歲,就很難有機會陪朱瞻基了,除非朱瞻基願意上門。

而斷了月事之後,除非在公衆場合,甚至連見朱瞻基的一面的機會都沒有了,更別說侍寢了。

藍煙的身份不同,朱瞻基願意跟她親近,這爲她吸引了不少嫉妒。

這些她都不在乎,論勢力,就連在後宮中最大的孫嫺,對她也忌憚不已。

但是她斷了月事以後,孫嫺和內監這邊爲了維持後宮的秩序,多次打擾她跟朱瞻基的休息。

爲了將朱瞻基的吸引力引開,甚至讓各地進獻美女,只爲了滿足朱瞻基的需求,不讓他再跟藍煙睡覺。

朱瞻基又不是一個多情之人,他喜歡藍煙,是因爲兩個人來自後代。雖然他比藍煙還要大幾歲,但是也嫌棄藍煙老了啊。

朱瞻基被年輕女孩子吸引住了,藍煙這才一氣之下,說要去自己的封地休養幾年,不死就不回來了。

沒有外人在,藍煙哼了一聲,對着朱瞻基的肚子來了一拳。說道:“老天爺太不公平了,你比原來的朱瞻基都多活了三十年了,現在六十多歲的人了,竟然連小肚子都還沒有。”

朱瞻基握住了她的手,溫柔說道:“你只看到了我風光的一面,卻不想想,爲了活的久一點,我從小練功,到現在都不敢鬆懈。回來了,就別走了,沒你在身邊,我連一個說話的人也沒有了。”

藍煙道:“現在皇宮裡面我最大,應該沒有人還敢指桑罵槐,說三道四了吧!”

朱瞻基哈哈笑道:“放心,絕對沒人敢了。”

藍煙卻沒有半點喜色,嘆了口氣說道:“以前有時候恨不得取她而代之,可是過年從銘兒那裡知道了她已經走了,心裡卻難過不已。”

銘兒則是指朱瞻基與藍煙的長子朱瞻銘,如今被封榮王,封地是後世的新西蘭。

他也是所有兄弟裡面,除了太子之外,唯一沒有與其他兄弟一起分封到東洲的親王。

雖然她沒有說她是誰,但是朱瞻基很清楚她說的是孫嫺。

孫嫺是皇后,也是名義上地位最高的女人。朱瞻基從她四十歲以後就很少陪她,卻經常陪藍煙,自然讓她在背後免不了一些小動作。

她也很聰明,知道朱瞻基的底線,從來不會去試探底線,卻也能讓藍煙難堪。

藍煙不屑於在皇宮跟她爭,在皇宮之外的名聲,她要比孫嫺強的多。

兩個女人鬥了一輩子,但是現在孫嫺過世了,兩個人的恩怨也隨之飄散。

看藍煙的表情,已經沒有了怨恨,只剩下了惆悵。

朱瞻基拍了拍她的手背說道:“都過去了,不要再去想了。收拾一下,準備回宮。”

藍煙卻坐直了身體,拿起身邊的一個金錘,敲響了身邊的一個銅鐘。

一個女官閃出了身影,問道:“娘娘有何吩咐。”

“讓見濟他們出來見見皇祖吧……”

女官得令下去,藍煙才望着朱瞻基說道:“幾個大孫子你還認識,這幾個小的,還有孫女,你都不認識了。”

朱瞻基大感慚愧,因爲藍煙說的對。

其實不要說孫子,就連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朱瞻基都經常搞混。

他後宮之中有牌碟的后妃就有七十九人,除了開始病逝的,後來這十個絕孕的,幫他生過孩子的就有五十多個后妃。

她們一共生了將近一百八十個孩子,存活下來長大的,就有一百四十九個。

男孩子七十八個,女孩子七十一個。他們長大了以後又各自成婚,生子,到了第三代,他能叫得出名字的就不多了,更別說第四代了。

現在兒子們都分封海外,不少女兒也都嫁給了勳貴,去往了海外,不少孫子輩的,他連面都沒有見過。

藍煙這次回來,帶回來了四個孫子和七八個孫女,孫子都是十歲以下的,而孫女則都是十歲以上的。

看這架勢,怕是要給這些孫女在應天府這裡安排婚事了。

榮州府也就是後世的新西蘭孤懸海外,那裡自然也沒有紛爭。但是因爲勳貴階層太少,皇室的女兒婚事不太好安排。

朱瞻基見過了這些孫子,孫女,各自有賞。然後安慰藍煙說道:“你放心,她們的婚事我都會好好安排的。”

藍煙搖了搖頭說道:“你的眼裡只有金錢,權勢,但是她們自幼生活的自由自在,野慣了,怕是受不了太嚴的約束。她們的婚事我自然會操心,一切以開心快樂爲重。”

“一切都隨你,只要你不動不動起來跑就好了。”

當着孫子,孫女被朱瞻基這樣說,藍煙臉色赧然,白了朱瞻基一眼,卻也給他留了面子,沒有反駁。

朱瞻基看到幾個孫女她們穿的都不是宮廷服裝,她們跟着藍煙生活在大溪地,那裡是熱帶,一個個穿的像後世的連衣裙,只是多了一件披肩,沒有把手臂和腿露出來。

她們也的確自由慣了,在朱瞻基面前都有點約束,顯然不習慣這種場面。

對藍煙的教育方式,朱瞻基並不是很贊同,不過他的孫子孫女太多了,也不在乎有幾個出格的。

從船上下來,朱瞻基並着藍煙站在了碼頭上,迎接藍煙的百姓們紛紛自發跪了下來,歡迎她的歸來。

這倒不是朱瞻基組織的,他今日來,也只是帶了真理教,還有研究院的一衆人等。

藍煙顯然懵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吩咐宮女傳令,讓衆人起身。隨後來到了研究院的一幫老熟人面前,與他們契闊起來。

真理教與其說是一個教派,不如說就是一個全方位的研究機構。

而原本下馬橋的十座研究院,如今成了真理教傳播科技的應用研究分支。

他們這些人對藍煙的尊敬,是發自內心的,因爲藍煙的存在,皇家的扶持,真理教一直在快速的發展。

如今大明的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真理教的理論基礎,而研究院,一直都是大明新技術的主要發源地。

而且,真理教的社會地位,包括研究員的地位現在能堪比五品以上官員,都是藍煙極力爭取來的。

朱瞻基看到這幾個孫子孫女一邊好奇地看着繁華的應天府,一個個顯得有些畏懼,心裡忍不住嘆了口氣。

身爲自己的孫女,帝國的郡主,這個世界上最尊貴的一羣人。

哪怕不需要漂亮,不需要精明,但是身上的氣勢不能丟。

希望她們在應天府住一段時間之後,能改掉身上的這種小家子氣。

等藍煙見過研究院的衆人,她跟朱瞻基的長女西峽公主朱霏這才流着淚拜見了母親。

西峽嫁給了安國公柳升的長孫柳景,如今是安國公府的當家夫人。

柳氏分封地在南洲的後世阿德萊德一帶,家族成員大部分都在那裡發發展。只有柳景和西峽夫婦留在京城,並且照看柳家子孫。

阿德萊德一帶不僅礦產豐富,而且氣候適宜,是著名的葡萄產區,柳家因此也富貴逼人。

西峽是當家主母,她出生的比較早,當初朱瞻基親自教導過的,很是通情達理,卻又公正穩妥,在柳家無人不服。

等她跟自己的母親見禮完畢,朱瞻基吩咐她說道:“柳家的子孫被你教導的一個個出類拔萃,自己的侄兒侄女可不能忘記了。今後他們的教養我就交給你了,不要什麼事都讓你母妃操心。”

“霏兒遵旨……即便父皇不說,女兒也準備將幾個侄兒侄女都接進安國公府住幾天。那榮王府長時間不住,眼前又多雨,哪裡能住人。只盼父皇憐憫女兒五年沒有沒有見到母親,不要霸佔了母親,讓她也跟女兒住幾天。”

“淘氣!”朱瞻基搖頭笑道:“你母妃可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你想接你母妃到安國公府住,恐怕要先過真理教這一關。”

剛進入化學研究院,卻因爲爲祖丁憂,還沒有正式入職的黃軒被化學研究院的衆人今日帶了出來。

這個時候,打發了他出來當出頭鳥。他看了看朱瞻基,又望了望藍煙,長揖道:“西峽姨娘,侄兒與化學研究院同僚,無不對聖母娘娘渴盼已久,住在安國公府,怕是有些不便。”

西峽卻不理他,不屑道:“讓你娘東平來跟我說話,看我不好好教訓她一番。”

黃軒知道自己母親怯懦,又比對方小,哪裡敢跟西峽姨娘相爭。他連忙道歉:“西峽姨娘原諒則個,侄兒是被逼無奈。”

西峽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這還差不多,即便是公務,也不能越了母女之情去。你們想講理,我奉陪。想以情動人,卻也要看看誰能越過我去。”

朱瞻基和藍煙相視一望,忍不住笑了起來。

還是藍煙說道:“西峽,好了。安國公府我做客去還差不多,住在那裡就免了。你有時間,多帶孩子們來宮裡見我也是一樣。黃……”

她雖然知道黃軒的名字,也知道他是福國公黃淵的孫子,自己的外孫,卻不知道他的字。

而這個時代,除了罵人,沒有直呼對方名字的道理。

黃軒見藍煙望向自己,連忙拜見道:“孫兒黃軒,字宇昂。”

“宇昂,回去讓你奶奶明日來宮中見我,至於研究院這邊,過幾日我會過去檢查你們這幾年的成就。”

坐上了汽車,朱瞻基才嘆了口氣說道:“化學研究院有你建立起來的體系,發展還算不錯,但是其他行業的發展,實在太不均衡了。”

藍煙靠在他身上笑道:“你若是不行,我就更不行了。我唯一能做的,在化學之外,也就是以普通人的角度,幫你完善一下以後的發展思路。”

朱瞻基點了點頭問道:“在榮州府建立的備用研究院,現在還順利嗎?”

“一切都照搬下馬橋農莊這裡,有什麼不順利的。只是榮州府什麼東西都缺,就連鋼鐵,都要從外邊運過去。”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不管有多艱難,也要在榮州府建立一套完善的研究體系。如果大明以後遇到困難,最少還有個後手。”

藍煙奇道:“如今全世界幾乎都是大明的天下,我看你各項制度也制定的天衣無縫。歐洲的白人沒有了美洲和非洲的資源,根本就沒有威脅,誰還能成爲大明的威脅?”

朱瞻基搖了搖頭嘆道:“當然是自己人啊!也怪我,兒子生的太多了,原本想的是,我的兒子佔據了天下,肉爛了也在鍋裡,但是也要防備着,他們把鍋都打爛了。”

“我不信你就沒有一點辦法。”

朱瞻基卻又笑了起來,說道:“我不怕他們不爭,怕的是這個世界未來變成死水一潭。沒有競爭,這個世界如何能發展起來啊!”

藍煙不贊同地說道:“說到底,還是你閒操心。如今大明的發展是我做夢都想不到的,這個世界也沒有了大明的威脅。我們兩眼一閉了,管他後世是什麼樣。”

朱瞻基哈哈笑道:“不能讓他們生活的太安逸了。”

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是實際上,朱瞻基跟藍煙考慮的問題角度不一樣。他個人認爲,自己對這個世界還是有責任感的。

他必須要把今後的發展遇到的各種情況都考慮到,然後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讓這個世界,不管出現什麼樣的變化,都不會影響到漢人的未來。

這個時候,藍煙透過車窗看到大街上有人推着自行車望着車隊,驚訝說道:“自行車也有了?”

“瞧你說的,汽車都有了,自行車會沒有嗎?”

藍煙瞥了他一眼,抿嘴笑道:“好像當初自行車還是我提醒某人的吧!”

“你我夫妻一體,何必分彼此。”朱瞻基笑了一句,又嘆氣道:“這就是發展不均衡帶來的弊端,大明依舊缺少提升對普通人研究興趣的方法。”

因爲朱瞻基的疏忽,大明是在出現汽車之後,纔開始研發自行車。

有了發展方向,也有相應的技術,自行車的製造其實非常簡單。

可是,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指望朱瞻基啊!

朱瞻基想要改變這些,卻發現,雖然專利法已經實施多年,人們都有了私有財產保護的意識,並且把技術也當做了是一種財富。

但是因爲大明的階級分明,人們最大的興趣依舊在讀書做官,當兵上面。因爲這兩種的發展體系是已經完善的,能讓人看到發展的未來。

技術改進,工業發展,這個方面,因爲缺少土壤,只有一小部分人有這方面的興趣,纔會向這方面發展。

因爲這些方面對天分和興趣要求比較高,大部分人雖然知道技術也能改變命運,卻缺少勇氣來改變,或者說不願意拿未知來換穩定。

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老百姓們依舊習慣了種地爲生,特別是在農業機械大力推廣以後,一個人能耕種的田地大大提升。

以前糧價低廉,老百姓種地無利可圖,所以想做工。

可是以前一個人種十畝地無利可圖,如果種一百畝,兩百畝呢?這又比做工強了。

朱瞻基驚訝地發現,如今的大明,竟然開始向後世美國的農場主們的方向開始發展了。

而且,因爲南洲和東洲依舊在以優惠的條件吸引移民,所以不少百姓嫌在大明種地收入少,竟然還有不少略有家資的小地主們開始主動移民。

總之,如今的大明就是一個畸形的怪胎,因爲有東洲,西洲,南洲的存在,這種畸形的狀態不僅沒有崩塌,反而因爲通過移民這種內在的調節,變的正常起來。

只是,這對於一心想要科技興國的朱瞻基來說,需要吊起百姓的積極性,花費的力氣更大。

不過好在東南沿海一帶,因爲人多地少,糧食運輸方便,所以這裡的百姓們對工業和商業的積極性更高,朱瞻基纔不用擔心無人可用。

不過這種失衡狀態帶來的嚴重政治後果,還是需要解決的。

要不然,今後的大明恐怕會跟美國一樣,來一場南北戰爭。

因爲工業想要發展,資本家想要賺錢,他們自然需要更多的工人,這跟農業經濟是有競爭的。

只不過,現在的時代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也因爲,如今的大型產業都被控制在朝廷,控制在內務府的手中。

轉過頭來再想想,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大明的東西戰爭,應該不會出現。

汽車抵達了皇宮,一進後宮,朱瞻基所有的妃子們都已經恭候在了後宮門口。

朱瞻基的一後四貴妃,如今還有藍煙和馬欣在世,馬欣年齡又比藍煙略小,所以如今的後宮之中,以藍煙爲尊。

這一次,再也沒有誰能約束她了。

而她卻沒有露出得意的神情,看着面前這些當初的小姑娘們,現在一個個頭髮花白,她的心裡,只有惆悵。

已經六十多歲了,還有什麼好爭的呢?

今後,好好陪着朱瞻基度過餘生吧!

而朱瞻基,一回宮就得到了來自唐林城的消息。在訓練了兩個月的時間之後,唐賽兒率領三萬裝備了連發槍的士兵,準備“收復失地”了。

(繼續碼字,今日還有一更)

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十九章 厚賞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二章 家天下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十章 林家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八章 鄭家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三十章 總攻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
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十九章 厚賞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二章 家天下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十章 林家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八章 鄭家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三十章 總攻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