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升職

bookmark

作爲一個剛入流的小官,馬家還是第一次接旨,全家惶恐不已。還是在那個面相溫和的太監指引下,才擺好了香案,全家老小近二十人,跪拜於院中。

而在院子外面,夾山街的鄰居街坊也都是好奇無比,簇擁在了外面想要看熱鬧。

這裡不是達官貴人們住的太平坊,長安坊,住的都是商人或者是小官吏,這麼多年都沒有遇到過內監親自登門宣旨的事例。

“馬家這可是燒了八輩子香啊,一個剛入流的小官,竟然能有潑天的榮耀,內監親自登門宣旨。”

“誰說不是,這馬致才過完年就被召入宮中,不知道是做了何事,得到如此賞識。”

“昨日馬家還惶恐不一,我在家還聽到他們後院哭哭啼啼,卻沒想到是馬致纔回來了,這一下子他們家可是飛黃騰達了。”

而馬致才早就激動地渾身發抖,看到傳旨太監的第一眼,他的心就落在了肚子裡,只剩下了激動。

因爲只有升官纔會有內監傳旨,要是貶諦抄家,像他這樣的小官,根本不會有聖旨頒下。

迷迷糊糊地按照內監太監的指示,擺好了香案,跪在地上,仍然有一種做夢的感覺。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旌獎賢勞,乃朝廷之著典。爾馬氏致才,乃工部虞衡清吏司副使,領太孫命,燃薪達旦,鞠躬盡力,實乃人臣之典範。茲特授爾爲工部營繕所所副,爾靈不昧,其尚知榮。另加附太孫命下聽令,欽此。”

從九品的副使,直接闕升正七品的所副,馬致才一時之間恍若夢中,以至於根本沒有聽清楚最後一句的內容。

一直到頒旨太監合上了聖旨,說道:“馬所副,領旨吧。”

他才清醒了過來,雙手舉過頭頂,接過了聖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頒旨太監這才笑道:“恭喜馬所副了,以後能跟在太孫後面做事,只要盡心盡力,太孫殿下絕不會屈了你的才能。”

他啊了一聲,有些不明白對方的意思。但是對方顯然是經常頒旨,知道許多人因爲領旨的時候情緒激動,根本沒有聽清聖旨的內容。

所以他也不以爲怪,笑道:“皇上的意思是,所副雖然領了工部的職位,但是隻需要去報備一下就好了,以後大人主要是跟太孫殿下做事,爲太孫效勞。”

一個工部的七品所副,不要說太孫,就是工部的大人也沒有幾個能記得住。但是一個是能跟在太孫面前效力的所副,這可是一步登天的榮耀啊!

馬致才這一下更驚訝了,愣在了那裡,不知道自己是哪裡得到了太孫的賞識。

那個面容溫和的年輕太監笑道:“馬所副,咱家是太孫殿下面前效力的李亮,殿下知你技藝精湛,面前也缺一個像你這樣的工匠,所以讓咱家來跟你先通告一聲。過年你就被圈在禁中,這一年來,你也受苦了,所以去了工部報備,就暫時在家休養。待來年過了元宵節,咱家再來尋你,有事交於你做。”

現在也才十月下旬,距離過年還有兩個多月,等過了十五再去做事,等於有三個月的假。

得知面前這位是太孫面前得用的太監,馬致纔不敢怠慢,跪伏叩首說道:“微臣致纔不才,得蒙太孫殿下賞識,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亮呵呵笑道:“咱家借用殿下經常說的一句話來告誡所副,吾用爾等,盡心盡力足以,死而後已就不必了。以後我們同爲殿下效力,互通有無,攜手並進。”

“微臣不敢與太監並舉,願附驥之尾。”

李亮受到他的吹捧,笑的更開心了。“咱家還只是個少監,不敢當太監之說。馬所副起身吧,咱家也不敢受你如此大禮。”

昨日還惶惶不可終日,今日卻加官進爵,從末流的小官,直接越了五級,變成了一個正七品。

京官大半級,以後回鄉見了縣令,不僅不需要再去走關係,對方還要上門拜見他了。

不過,他也清楚了,雖然這一下子升了五級,這個職位怕是在工部管不了事,以後主要還是在太孫殿下面前效力。

不過,能在太孫殿下面前效力,這比在工部當一個五品大員,還要更光彩。

馬家世代經商,雖然不能說大富大貴,但是家資頗豐。馬氏夫人見自己的丈夫高興的神魂不定,連忙安排了大兒子馬進去拿了一盤五兩的銀元寶出來分發。

每個隨隊的錦衣衛一人五兩,領頭兩位一人十兩,至於兩個宣旨的太監,每人二十兩。

如今還是明初,大明缺金少銀,這份孝敬已經不算小了,所有人也都格外滿意。

一直到他們要告辭離開,馬迪眼見自己的大伯父還沒平靜下來,忍不住拉了拉他的衣襟,小聲說道:“伯父,千里鏡。”

馬致才這才如夢初醒,大聲說道:“李少監請留步,我有寶器要獻於殿下!”

李亮楞了一下,站住了腳步笑道:“能被稱作寶器,咱家的好奇心也被勾了上來,不知是何寶器?”

馬致才躬身說道:“此乃微臣侄兒所制望遠鏡……”

李亮有些失望,說道:“你應知望遠鏡是誰發明的吧?此物在民間稀奇,在殿下面前……”

馬致才定了定神,說道:“微臣侄兒此望遠鏡,可達四十倍效果。”

李亮一楞,作爲朱瞻基的身邊人,他很清楚朱瞻基對新技術的重視,今日出宮的時候,太孫就在興慶宮整理各地統計上來的新技術,如果真是四十倍的望遠鏡,那可是大功一件。

“此言當真?”

“不敢有瞞。”

李亮迴轉身來,呵呵笑道:“既然如此,請拿出來一觀,若真是如此,殿下當有厚賞。”

興慶宮內,除了原本屬於興慶宮的太監,還有司禮監從全國各地抽調的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市舶提舉司的太監們。

數百人集中在興慶宮的附殿裡,將來自全國各地統計的各商業家族,更行業類型,各技術種類,統一進行分門別類,然後統計出來。

這項工作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在朱瞻基剛回到北平的時候,就已經傳令讓內監進行統計了。

但是,一個多月來,這些資料都還沒有被統計完。特別是關於技術方面的整理,想要把各種不同的技術,系統地整理出來,一兩年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就足以讓人滿意了。

想要在這個時間開創初級的工業基礎,朱瞻基必須對這個時代的技術能力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能夠培養出一批善於查賬的下屬,還能挑選一些具有工業開拓基礎的技術人員,這些人將會變成技術傳播的種子。

但是,該如何協調這裡面的利益,朱瞻基還沒有想好。

只要是工業,不管有多麼簡略,多麼基礎,都會涉及到競爭和利益。

就比如王家和張家都印染的,兩家各有千秋。王家的技術人才不可能會甘心爲張家出力,張家的也不可能甘心自己的技術被王家學去。

這些技術整理出來,又該如何推廣,涉及的利益分配問題會更多。

如今也沒有後世的通訊和運輸條件,如果用國有企業的方式來引導,只會養出一個個蛀蟲。

而且壟斷模式形成之後,長期以來,這種技術的改進就會停滯,一個個只會學會吃棺材本了。

想要技術革新,想要商業興旺,想要推廣科技的進步,私營經濟是最好的促進。

但是,私營經濟不利於國家統一資源,增強競爭力。何況,如今的人,對國家和民族的的認可,遠遠不如後世,大部分都是以家族爲大。

這樣發展下去,只會像後世的山西蝗商一樣,成爲國家和民族的蛀蟲。

一切的根源都是制度的奠定,沒有一個好的制度,每一家按照不同的模式來發展,雖然百花齊放,但是卻都不會發揮出最大的競爭力。

所有的事務雜亂無章,一時之間讓朱瞻基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實在是,需要改變的地方太多了啊!

而他現在不是皇帝,想要從根本制度上來改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當上的皇帝,那個時候,他面對的阻力也會更大。

現在還有朱棣幫他擋風遮雨,承擔壓力,而那個時候,他將直接面對文官階層的阻力了。

事情還是要一件件來做,想的太多也是沒用的事。

拿起了一疊關於江南絲綢行業整體規模的統計,朱瞻基認真地看了起來。

絲綢,瓷器,鐵器,茶葉,白紙,這是大明對外貿易的五大品種。絲綢,瓷器和茶葉不用說了,即使在後世,朱瞻基也知道這幾個貿易品種的規模。

但是來到這個時代以後,朱瞻基才發現,鐵器和白紙,在這個時代的銷量,也絕對不小。

白紙主要銷往東瀛和朝鮮,那裡的文人階層,對產自大明的白紙需求極大,甚至供不應求。

而鐵器不僅僅只有兵器,菜刀和鐵鍋都是。而出口銷量最大的就是朱瞻基從來沒有關注過的鐵鍋。

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九章 拜師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十二章 藉機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九章 拜師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十章 囚禁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九十章 工部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二零五章 戰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十一章 逆反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九章 旅途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十八章 驚喜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十二章 藉機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
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九章 拜師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十二章 藉機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九章 拜師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十章 囚禁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九十章 工部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二零五章 戰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十一章 逆反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九章 旅途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十八章 驚喜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十二章 藉機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