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

bookmark

永樂十二年的新年,比往年都要冷清一些。從十二月決定了年初北征,整個大明朝都在爲這次的北征做準備。

從年前開始,各地抽調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向北平出發,如今基本上已經安置了下來。

朱棣是最重視後勤的將領,各地征討的糧草,哪怕是過年,也沒有間斷向北平轉運。

這次出征,各地抽調步軍四十萬,騎兵十萬,軍馬近三十萬匹。

京師以及中都大營還有二十萬軍隊,將於明春二月,向北平進發。

有了朱瞻基拿出來的這將近四百萬兩白銀,不要說打這一場戰爭,再來一場也足夠了。

來到這個時代,朱瞻基才知道相比現代人,明朝人的幸福感恐怕還會更高。

首先,明朝的物價低。此時還是明初,銀貴錢賤,一兩銀子能換足足一千錢。而一個饅頭,包括包子,只要兩文錢,這種饅頭和包子都是超大號的,可不是後世那種小包子。

一斤肉一般不超過二十文錢,這十年來,只有一年傳豬瘟,豬肉才漲價到過二十五文一斤。

京師的房價比較貴,一般要五十兩銀子,才能買一座帶院子的三間房附帶一個廚房。大約有一百五十平米左右。

但是,哪怕是一個普通人,每天的最低收入也在一錢銀子以上。

也就是說,京師的最低居民收入,是一個月三兩銀子,不到兩年就能買一個帶院子的房子。

而這個時候的女孩子呢,一般跟壯年男僕人一個價,只要十兩銀子,等於普通人幹三個多月,就能買一個丫鬟或者傭人。

歷史上著名的美人潘金蓮,因爲識字,才賣三十兩銀子。

這還是普通人,像蘇州,湖州一帶的絲綢工人,年收入比縣令還要高,一年能掙七十兩銀子左右,他們的收入,一年就能蓋一套豪宅,娶老婆,買丫鬟。

物價低,收入高,所以這個時代雖然各方面的享受不怎麼樣,但是人們的幸福感足足的。

當然,在農村還是有許多窮人,因爲這個時代的農民稅負高的驚人。還有一些佃戶,或者是逃荒逃難的人,也稱得上是貧無立錐之地。

但是,這個時代政府有救濟院,針對貧民救濟,有濟養院,針對孤兒救濟,還有養老院,針對孤寡老人救濟。

看到這些爲民措施,朱瞻基一開始都不敢相信,在六百年前的時代,在被抨擊的一無是處的朝代,竟然有如此完善的社會福利。

實際上,關於這方面的救濟政策還有許多,朱元璋就是窮人家出身,他對窮人的照顧算得上無微不至。

總之這個時代的大明朝,基本上國家能照顧到每一個窮人,不讓你活不下去。

將近四百萬兩白銀,加上他開始拿出來的一百萬,相當於大明朝一年稅收的四分之一了。

當然,不是全部稅收的四分之一,因爲這個時代,大部分稅收收上來的都是實物。

比如農民交糧食,城市居民才按人頭交錢,工匠甚至能交做出來的工具,絲綢商可以以絲綢交稅。

這個時代當兵,發的俸祿,大部分也是一些糧食和布匹,銀錢只佔了很小一部分。

朱棣現在是手裡有錢,心裡不慌了。戰爭的準備本來就已經差不多了,朱瞻基的這些錢,哪怕是以後戰爭打完了,大肆封賞,也用不到其中的一半。

皇宮裡的年味更淡,怕起火災,皇宮除了朱瞻基他們這些皇子皇孫能在空曠地方放鞭炮,太監宮女們放鞭炮是要被砍頭的。

就連祭祀,他們也只能在指定的地方祭祀,絕對不允許在自己房間裡祭拜先人,總之除了廚房,所有地方的明火都要被嚴格監控。

朱瞻基不是小孩子了,對過年也沒有太多的熱情,跟朱棣,朱高熾那天晚上長談之後,他就開始來寫計劃書了。

攘外必先安內,現在內部不需要操太多心,但是既然朱棣把這件事情交給了他,那他當然是把目標首先對準了倭寇。

明朝初年,正值日本南北朝封建諸侯混戰時期。

日本沿海地區一些失意的封建主,糾集武夫、浪人、海盜、走私商人,攜帶武器,成百上千地到大明沿海各地進行搶劫,他們殺人放火,搶劫財物,無惡不做。

北自遼海、山東,南抵閩浙、東粵,無不常受其害。

洪武二十年十月,倭寇竟侵犯遼東,進犯金州;洪武二十六年,倭寇第二次進犯金州;二十七年第三次;二十八年第四次。

洪武三十年,倭寇的第五次大規模進犯竟然導致了遼東沿海海運竟因此被隔絕。

後來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忙着撤藩,內戰又起。

一直到了鄭和下西洋,明朝海軍強勢,加上東瀛國內現在比較穩定,倭寇才逐漸消失。

但是朱瞻基知道,他們暫時只是蟄伏了起來,有明一代,倭寇幾乎都沒有徹底斷絕過。

明朝大軍想要縱橫四海,當然是首先要把家門口清理乾淨。

跟對付元人一樣,朱瞻基從來都不是被動挨打的人,想要治理好倭寇,當然是直接掘了他們的根基。

何況,現在還有一個世界級的銀礦等着他去挖掘呢。

前世去日本開會的時候,他還曾經去石見銀山博物館去參觀過,所以知道這個位置。

至於另一個生野銀礦,雖然知道大名,卻不知道具體位置,朱瞻基暫時也就不去考慮了。

石見銀山距離海邊十公里多一點,想要佔據那裡,不過是一件很輕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想讓全東瀛的人都聯合起來跟大明作對,還是要講究一點策略的。

除了東瀛,朱瞻基最想發展的還是越南的鴻基煤礦以及石碌鐵礦。

相比金銀來說,鋼鐵纔是大明最需要發展的。

從越南的下龍灣到石碌,兩個地方相距雖然有近三百公里,但是卻是海路。

海船的運輸量遠遠大於陸地運輸,把下龍灣的煤拉到海南石碌,耗費的成本還要低於從馬鞍山到南京的費用。

雖然淮北有煤,但是淮北的煤不如鴻基煤礦的煤,馬鞍山的鐵礦石含量,也低於石碌鐵礦。

所以,哪怕是在海南鍊鋼,然後再運回大明,成本也要低於在馬鞍山鍊鋼。

朱瞻基現在除了考慮攻略,更多的是在回憶鋼鐵的發展史。

他雖然在非洲,在南美辦了多家鍊鋼廠,但是技術他真的不懂啊。哪怕就是他的老婆格拉西亞,也要比他懂的多的多。

現在他依靠不了別人了,只能自己回憶鋼鐵發展史過程中的鍊鋼技術發展。

他只知道坩堝鍊鋼,底吹轉爐鍊鋼,還有托馬斯的鹼性底吹轉爐鍊鋼,用石灰來增加鋼水中的鹼性分子,後來又發展到了頂吹轉爐鍊鋼法。

坩堝,平爐,高爐,轉爐,這些原理他都懂,但是對技術他卻一竅不通。

所以,科技的發展他是一點實際幫助力都沒有的,他最多也就能引領一下正確的發展方向。

從年三十到初五,朱棣都忙的不可開交,祭祀,大朝會,分批宴請各界官員。

一些活動朱瞻基會參加,比如太廟祭祀,這些是他這個太孫也必須要參加的。現在不熟悉程序,等他當上了皇帝,就會手足無措。

但是大部分宴會他都推掉了,即使參加,也不喝酒。

一直到大年初六,朱棣纔算稍微清閒了下來,然後來興慶宮看了朱瞻基寫好的攻略計劃書。

這份計劃書是朱瞻基第一次正式參與國政,不僅他自己重視,就連朱棣也相當重視。

但是一看到計劃書,朱棣就楞了一下,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看。

因爲採取了白話文和標點符號,加上朱瞻基徹底一改過去的公文模棱兩可的習慣,將所有的數據精確到位,甚至還用炭筆製作了一些圖表。

結果在一般人看來兩三千字就能寫清楚的事情,朱瞻基卻寫了一萬有餘。

但是,這還只是一份大綱,這是時間不夠,如果時間足夠,他能寫二三十萬字的計劃書出來。

未來一項國家計劃和政策的實施,幾百萬字,甚至寫的字用一間房子都裝不下,但是在這個時代,朱瞻基爲一個計劃寫這麼多字,已經讓朱棣震驚了。

特別是他採用的是白話文,橫着寫,然後加上了標點符號,這些都讓朱棣覺得新鮮。

朱瞻基一直安靜地坐在一邊,不急不躁,等着他看完。

終於看完了最後一頁,朱棣擡頭問道:“爲何用白話來寫?”

“孫兒這篇計劃不僅是給皇爺爺看的,還要給所有參與計劃的人看,哪怕對方不識字,也能讓他一聽就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事。”

“你把事情都安排好了,讓下面的人豈不是沒有了靈活的辦事範疇?”

“孫兒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他們需要幹什麼事,不能幹什麼事,做好了賞,做不好就罰。”

“爲什麼需要這麼多的工匠和鐵匠?”

“開發石碌礦山。”

“爲什麼需要這麼多太醫?”

“各地氣候不同,瘴氣肆虐,只有有醫生才能保障將士的安全。”

“……”

“……”

爺孫倆一問一答,持續了半個時辰,朱棣才完全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臨走的時候,他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基兒此舉甚好,我也放心了。”

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五章 隔閡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七章 遷都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二零五章 戰第六章 東洲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七十章 欽差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二三三章 家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七十一章 目的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十六章 隕石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六章 分道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四十章 遠行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十章 學與道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章 心態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五章 隔閡
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五章 隔閡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七章 遷都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二零五章 戰第六章 東洲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七十章 欽差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二三三章 家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七十一章 目的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十六章 隕石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六章 分道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四十章 遠行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十章 學與道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章 心態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五章 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