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質問

兗州府。曲阜縣。

位於縣城正中間的孔府依舊沒有從一個多月之前的暴亂中恢復過來,那倒塌的院落,燻黑的牆壁,無一不顯示着這個千年世家如今正陷入沒落之中。

一串長長的車隊停在了孔府的門口,那些車伕看着倒塌的院落,臉上都露出着兔死狐悲的神情。

雖然他們都知道這是孔府故意爲之,故意不修這些院落,顯現孔家被欺負,卻又忍氣吞聲的境遇,以其向世人展現孔家如今的弱者形象。

但是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所有的孔家人依舊難以釋懷。

他們可是聖人之後啊,爲什麼會面臨如今的欺負!

這個時候,以孔彥縉爲首,孔家數十宿老整齊地跟在他的身後,每個人的表情都是一臉肅穆。

他們排着整齊的隊伍,靜默無聲地出了孔府,然後來到了距離孔府西側不遠處孔廟。

今日的孔廟大門中開,負責清掃的後人們將這裡打掃的乾乾淨淨,處處大殿都焚香點燭,爲這裡增加了一分出塵的景緻。

這裡不僅是他們孔家的祖廟,更是整個儒家文化的象徵。

故此,與孔家不同的是,這裡的耗費一直是由朝廷承擔,並且有官府衙役駐守。

即便是一個多月前的暴亂,這裡也沒有受損分毫,那些暴民根本不敢衝撞這裡。

一行直系子孫挨着家廟祭祀完畢,出了孔廟,才都鬆了一口氣。

孔彥縉看着等候在門口的車隊,長嘆了一口氣,回身躬身拜道:“此去京城,前路未卜,一切拜託各位叔公了。”

孔公卓擠出一絲笑意說道:“朝紳放心去吧,族中自有我等照應。”

一番告別,孔彥縉坐上了一輛嶄新的四輪馬車,而不是原本的衍聖公車駕。

老式的衍聖公車駕不過是雙輪,沒有彈簧,沒有軸承,沒有減震,只是一個樣子貨。

如今爵位被削,孔彥縉如今是戴罪之身,不敢張揚,自然換了一輛普通的馬車前往運河,從運河前往京城。

跟他一起坐上馬車的有孔家的兩個宿儒,還有一個管家,四人坐進了馬車,管家招呼了一聲,馬車一震,隨後就緩緩啓動。

孔彥縉一直隔着窗戶與衆人告別,待車駕出了曲阜縣城,纔回身坐進了座位裡,靠在隔板上,臉色陰鬱了下來。

管家乃是孔家五十六代的一個旁支,比孔彥縉足足高了兩輩,不免面對孔彥縉,他依舊顯得格外謙卑。

“朝紳,根據京城來信,這位太孫殿下雖然爲人甚嚴,卻是喜講道理之人,此去京城,固然會受些委屈,但也是重新建立與這位殿下關係的好機會。你們年齡相仿,只要你放下面子,未嘗不能救下孔家。”

孔彥縉看了看坐在自己對面的兩個長輩,吐出一口氣道:“我怕的不是自己到了京城會受折辱,只是心有不甘。爲何這些事都不是我做的,偏偏要我來承受這一切!”

年紀最大的孔諱說道:“朝紳,身爲家主,榮耀是你的,挨板子自然也是你在前面。不過,你今年也才二十歲,太孫殿下想必也知道,這些事不是你所爲……”

孔彥縉長揖道:“叔公,你在朝中又不少故交,此去京城,還要勞煩你了。”

“朝紳不必如此,身爲孔家子孫,自然應爲孔家出力。公卓他也是怕,你要體諒一下。”

另一位宿儒孔譯說道:“你雖然被削了衍聖公,卻還是孔家的家主。公卓身無公職,又沒有家主的名號保護,若是赴京,恐怕很難脫身。”

見家族長輩現在還爲族叔說話,孔彥縉更是覺得鬱憤。孔家這些年做的錯事,幾乎沒有一件是他乾的,大多都是族叔孔公卓與其他族中長輩所爲。

他今年才二十歲,還沒有真正接掌家族大權,但是現在要挨板子,卻被推到了最前面。

他現在恨不得早日抵達京城,將這些都跟那位太孫說個清楚。

但是表面上,他還要裝作無所謂,將一切都承擔起來的模樣。

途徑兗州,知府方誠親自到官道相迎,爲孔彥縉敬了一杯酒。車隊沒有進程,雙方只是在路邊見禮,方誠將孔彥縉又送上了馬車。

到了晚些時候,車隊抵達了濟寧。這一次,因爲濟寧知府趙懷與孔家關係並不好,所以並沒有安排人來迎接孔彥縉一行。

不過孔家在濟寧也有分支,他們在濟寧又大片土地,還在運河出有一處大倉庫。

晚間,他們歇息在了濟寧運河邊的一處大宅子,雖然行程疲勞,他們卻毫無睡意。

因爲他們剛抵達濟寧,就接到了消息。朝廷發落的孔公道,孔功德兩家,如今通過運河押解北方,明日就能抵達濟寧。

朱瞻基雖然想要對付孔家,卻不能表現的逼人太甚。

如今的孔彥縉一行只是接到了朝廷命令,讓他到京城去解釋孔家這些年爲什麼會犯下如此多的錯誤,等候後續的案子審查。

所以孔彥縉一行並不是犯人,只要在規定的時間裡,抵達京城就好了。

孔府自己也是有船的,停在了濟寧運河邊。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決定再次多留一日,明日見了孔公道他們兩家,再啓程南下。

他們孔家自古以來,就不侷限於山東一地,前些年,更是有一分支在朝鮮王的邀請下,遷徙到了朝鮮落地生根。

所以孔公道他們兩家被髮配到北海牧羊,倒不算什麼,孔家家大業大,只要家族給予支持,在哪裡都能發展起來。

他們兩家如今受了委屈,自然要好好安撫一番,不用說,這又要一大筆銀子花出去。

而在應天府南花神廟,這是距離京城只有二十里地的一個小鎮,已經從刑部被釋放出來的嚴叔同回到家中已經三天了。

雖然在整個朝廷,他這個七品縣令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在花神廟,他這個曾經擔任過縣令的犯官,依舊可以算是一個大人物。

只是從一地縣令變成戴罪之身,他回到家中之後,低調的根本沒有露面,甚至許多鄰居都不知道他的回家。

旁人不知道他回家,但是嚴氏族老卻不會不知道。作爲嚴氏曾經最出色的年輕人,他的身上不僅寄託着他亡父的希望,更是整個家族的希望。

可是這才幾年,就跌落凡塵,如今更是要被打發到南洋那不毛之地去了。

雖然朝廷現在一直在宣傳南洋的富足,但是大部分人都半信半疑。如果那裡真的那麼好,怎麼可能到現在到處還是瘴氣?

不過人人都知道,南洋盛產糧食是真的,到了南洋,只要不懶,吃飽肚子不是問題。

嚴叔同在曲阜擔任縣令,族中的親族也跟他一起去了好幾個,都在縣衙安排了差事,他被押回京,這些親族自然也都返回了應天府。

因爲有家族的約束,倒也沒人敢貪沒他的家產,將他這幾年攢下來的一些家資全部帶了回來。

當然,回到了應天府,這些家資要給族中進貢三成,讓他們買了十畝族田,但是嚴叔同這裡,依舊留了幾百兩銀子的財貨。

因他被判流徙南洋呂宋,若是不帶家人過去,在哪裡擔任五年學官,即可免罪。

但是若願意帶家人主動遷徙都南洋,在那裡落地生根,則直接可以免罪,甚至還能繼續以縣令的身份,在那裡管理一縣治地。

嚴叔同今年也不過三十,自然還有滿腔抱負,所以他傾向於選擇後者。

而這一點其母也是大力贊同,丈夫已死,她這個老太婆就只有兒子一個依靠。她又怎麼捨得讓兒子在南洋一個人受苦,不如全家一起遷徙過去。

能夠繼續保留縣令之職,雖然是在南洋,但是嚴氏宗族依舊非常高興。

有一個族人能去南洋擔任縣令,而且南洋那裡現在在大力墾荒,他們嚴氏在大明不過是一個村子的大姓,除了村子就不算什麼。

如果真能在呂宋那裡也發展起來一個分支,也對得起嚴家的列祖列宗。

所以嚴叔同回到家的這幾日,除了跟妻兒享受天倫之樂,就是與族人一同商議前往呂宋的安排。

但是嚴叔同現在還不能走,他雖然已經被釋放,但是在他身上還涉及到了孔家的案子。所以,在孔家案子完全審理結束之前,他還不能離開應天府。

不過,他已經放出話,想在族中轉讓私田,全家搬到呂宋去,在那裡好好發展。

身爲朝廷官員,他比百姓更清楚呂宋那裡的情況,對那裡以後的發展,還是非常肯定的。

那裡氣候炎熱,一年三熟,土地肥沃,水源不缺,唯一就是瘴氣太多,氣候炎熱,瘧疾過多。

不過,他去了還是縣令,不至於像普通百姓一樣,容易面對各種問題。

但是,孔家的事情不解決,他就只能留在應天府,哪裡也去不了。

到了四月中旬,家中的田地包括房屋已經全部處理了出去。

有家族在,這些土地和房子都是被族人接手的,給的價錢也比較公道。

他現在是罪官,去了南洋就是縣令,嚴氏只是小家族,以後還要指望他飛黃騰達,不會因此就苛待了他。

這日嚴叔同在族長家中,還在與他討論這次去南洋,將帶哪些人去。他的跟班,也是族中侄兒嚴峻飛奔而來,直接就衝了進來。

嚴峻隨同嚴叔同學文,這些年性格逐漸沉穩。看他驚慌失措的樣子,嚴叔同心中一動,問道:“可是京中有消息到了?”

“六叔,是內侍來傳旨,這事怎麼還驚動了宮裡呢!”

嚴叔同皺了一下眉頭,他可不認爲自己這個小縣令能驚動宮中,可是現在是內侍來傳旨,讓他的心也提了起來。

族長膽小,不敢馬虎,立即說道:“快回去迎旨,不可怠慢天使。”

嚴叔同回到現在還屬於自家的兩進小院,院門口外拴了八匹馬。

院子內,母親站在院中,正在安排幾個晚輩擺出香案,等候接旨。第一次面臨這樣的情況,所有人都顯得有些惶恐。

看見嚴叔同進來,他母親連忙迎了過來,有些擔憂地抓住了他的手臂。顫聲道:“同兒……這天使……”

嚴叔同寬慰笑道:“母親不必擔憂,應該不是壞事,要是壞事,會直接拘了孩兒,何必費心傳旨……我進去問問。”

正房內,一個紅衣內侍,兩個綠衣內侍,還有四個護衛正在喝茶,見了嚴叔同進來,目光都望了過來。

嚴叔同長揖到地,朗聲道:“罪官嚴叔同,見過天使。”心裡卻在奇怪,七個人怎會有八匹馬?

領頭的太監笑道:“倒是一表人才,只是爲何當初跟孔家走那麼近,是非不分了呢!可惜了。”

話音落下,他從懷裡掏出了一份折起來的公文,說道:“咱家過來傳旨,順便也把刑部的繳令給你帶了過來。旨意稍後再說,你先看看刑部的公文吧!”

刑部傳給他的命令說:孔家家主孔彥縉已經抵達了京城,四月十六就要正式開審,讓他四月十六到大理寺聽審,作證。

這個時候,嚴叔同也就更疑惑了,因爲這件事完全不必驚動監國太孫,怎麼會引得內侍傳旨。

但是嚴叔同不敢馬虎,這是家中第一次接旨,其他人不懂規矩,人心惶惶,還要他來安排纔不會失儀。

他告了聲罪,請幾位天使稍坐,安排了香案,還讓母親拿了十四枚銀幣,其他人一人兩枚,領頭的那應該是長隨一級的內侍,最少要送上四枚銀幣。

待一切忙好,領頭的內侍才從隨從手裡接過了一份明黃聖旨,在正房門口進行了宣旨。

這個聖旨簡單無比,只是讓嚴叔同奉命,隨內侍一起到溫泉別院候命。

“罪臣接旨……”嚴叔同先扶起了年老的母親,才上前接過了聖旨,他回頭使了一個眼色,嚴峻連忙將那些包起來的銀幣挨個遞到各人的手中。

他們笑着接下了銀幣,嚴叔同這纔開口問道:“諸位天使,罪臣位卑職低,對京中情況又不甚熟悉。只是不知,殿下爲何今日會召罪臣見駕?還希望能告知一二,罪臣也好做足準備,不至御前失儀。”

領頭的內侍笑道:“具體事務咱家也不是很知曉,只知道太子殿下一直很關切孔家事務,知曉孔家家主進京,想要見上一見。太孫殿下乃是孝子,自然不會違逆太子殿下的意見,所以咱家來的時候,據說已經召了孔家家主到溫泉別院見駕。”

這一下,嚴叔同有些明白了過來。

要處置孔家的是太孫,但是太子卻對孔家有些香火情,所以這次也算是太子和太孫之間的問題。

他參與了孔家的不少事務,也算是個關鍵證人,所以才能被召到別院見駕。

嚴叔同爲了接旨,已經換了一身官服,這個時候倒是不用換衣服了。他躬身說道:“罪臣這就隨天使動身。”

吩咐了嚴峻準備一匹馬車,去溫泉別院那裡等着自己,他就隨着幾位特使一同上馬,先去溫泉別院。

溫泉別院中,最近又恢復了一點元氣的朱高熾橫躺在一個鬆軟的沙發上。朱瞻基坐在他左手邊的位置,而他的對面,就是正白着一張臉的孔彥縉。

原本他對孔家是非常厭惡的,因爲這帶着前世的記憶。

在他的心裡,孔家人無一不是蛀蟲,牆頭草,老奸巨猾之輩。

但是看到現任的孔家家主,這個比自己還小了三歲的小白臉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他就覺得有一種拳打小學生的不忍了。

他才九歲的時候,就死了爹,所以繼承了衍聖公的爵位,伺候就一直在族中大儒的教導下,學四書五經。

十六歲的時候,他正式繼承家主之位,然後就在有心人的蠱惑下寫了一篇《蒙元溯正錄》。

爲了給祖宗正名,他將蒙元視爲正統。

這本書一出,惹得朱棣大怒,直接削了衍聖公的爵位。

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正意氣風發之時,遭遇如此大的打擊,一下子嚇的膽戰心驚,這幾年,就一直待在孔府之中,很少露面。

但是他畢竟是孔家的家主,孔家不管做了什麼好事,他都會擔這個名,要是幹了什麼壞事,他也脫不了責。

他一個小傢伙,那裡是那些老傢伙的對手,這幾年被坑的不淺。

就以如今孔家犯的事來說,大部分都不是他的責任,但是要被問責,他就只能硬着頭皮來京城挨板子。

要是他有能力,又沒遇到現在這樣的事情,可能過個一二十年,他能逐漸收回大權。

但是現在,這一切都成鏡花水月了。

朱高熾這個苦逼的太子,接連吐血了三次,朱瞻基還擔心他熬不過去,誰知道這半個月一過,又精神了不少。

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朱瞻基對儒家趕盡殺絕,一直記掛着對孔家的處置。

那些官員大部分被輕判,朱瞻基也告訴了他,但是他還不滿足,一心想要讓朱瞻基放過孔家。

在他的心裡,朱瞻基畢竟是他兒子,他可不想因爲朱瞻基對付孔家,最後被儒家編撰的史書上大罵他是個暴君。

朱瞻基也知道他是好意,更知道自己也絕不會將孔家趕盡殺絕。

在這個時代,儒家的存在是利大於弊的,儒家的優勢也是無可取代的,現在將儒家打落塵埃,根本沒有取代的學說,只會讓人們變得沒有信仰,窮兇極惡。

這就好比後世,雖然將儒家打落了下去,但是不過四十年的時間,整個社會就變的道德敗壞,人倫混亂。

到了朱瞻基穿越的時代,又重新撿起被打落塵埃的許多東西,重新填補人們信仰的缺失。

就以歐洲人爲例,他們再發展,也從來不會推翻宗教信仰。

難道他們不知道宗教只是假的嗎?信仰的神是不存在的嗎?

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需要自己有精神寄託,需要有所畏懼,需要宗教建立起來的人倫關係,社會關係。

所以,他故意把孔彥縉叫來讓朱高熾見見。當然,不能只是讓他看到表面的光堂,也要讓朱高熾見到孔家背地裡做了多少骯髒的事情。

同時也要讓孔家知道,朝廷絕不會任由他們野蠻生長了,他們所做的一切,也都要在朝廷規定的範圍之內。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在科技工業的發展還不足以改變整個社會結構的時候,朱瞻基還不會去挖儒家的根基。

等到社會的發展可以改變現如今大明的小農耕經濟結構的時候,當社會倫理進入到一個自由階段的時候,那個時候,纔是真正改變儒家的時候。

朱瞻基很懷疑,說不定到時候儒家已經主動改變了,再不會說工業技術革新,是奇技淫巧了。

朱高熾對孔彥縉的印象很好,他這幅小白臉的形象,很符合儒家對士子的描述。

兩個人談經論道起來,朱瞻基根本聽不進去,但是也能知道孔彥縉也算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面對朱瞻基,孔彥縉有着巨大的心裡壓力,看到朱瞻基那張臉,感受到他身上的氣勢,孔彥縉就心驚肉跳。

“殿下,原曲阜縣令嚴叔同帶到。”

本來微笑着聊天的兩人,臉上的笑容登時消失了。嚴叔同的到來,也就意味着朱瞻基要當着他們的面來揭開孔家光鮮外表下的骯髒。

“宣……”

“宣原曲阜縣令嚴叔同見駕……”

不一會兒,依舊身穿縣令官服的嚴叔同,一進門就跪倒在地。“罪臣嚴叔同見過太孫殿下,見過太子殿下。”

太子雖然比比孫大,但是朱瞻基現在是監國太孫,所以把朱瞻基擺在前面並沒有錯。

“平身,上前來。”

嚴叔同起身,低着頭,以小碎步走到偏殿的中間,再次長揖施禮。

朱瞻基說道:“擡起頭來。”

嚴叔同擡起頭來,差不多三十歲的年紀,看起來倒是一臉正氣,只是卻夥同孔家做了那麼多不應該的事情。

朱瞻基也沒有給他留面子,直接問道:“你出身貧寒,自幼讀聖賢書,從寒民做到一地縣令。跟我說說,這聖人,與聖人之後,可是同體?”

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六十章 新生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七章 呂宋第十四章 爵位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章 穿越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五章 天才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章 迎接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八十章 糾紛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三三章 家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十二章 藉機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五章 天才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三十一章 根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八章 驚喜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
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六十章 新生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七章 呂宋第十四章 爵位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章 穿越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五章 天才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章 迎接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八十章 糾紛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三三章 家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十二章 藉機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五章 天才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三十一章 根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八章 驚喜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