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

bookmark

鄭和跪下也跟朱瞻基等高,擡起頭看着朱瞻基問道:“既是我大明稀缺之物,何以分辨是無用之物?”

朱瞻基說道:“像我大明沒有的動物,他國有。馬羊豬若比我們的大,可運回,並馴養。其他不能騎乘,不能吃肉之動物,就無用。”

“臣明白。”

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政治作用遠遠大於經濟作用,這不能說輕重不分,最起碼也是本末倒置。

運回來那些個祥瑞,少數還行,許多熱帶動物運回來就是一時稀奇,隨後一個個都死了。

浪費資源。

如此大的船隊,兩萬多人,五六十萬噸的載貨量,只是易貨貿易,就能賺的盆滿鉢滿。

自己現在不能干涉船隊的決定,但是也要先在所有人的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他要讓所有人知道,下西洋不僅僅是虧錢,還能轉回更多的錢。

鄭和的船隊,可以變成一個黃金船隊。

朱瞻基故意裝作想了想說道:“第一次不賺錢就算了,有了這些消息,下次再去我一定要把私房錢拿出來,給皇祖父,皇祖母,父王母妃他們換回來如山高的黃金,讓他們再也不用爲金銀髮愁。”

他故意露出一絲孩子氣,是想通過別人的嘴告訴朱棣,自己想賺錢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他們。

這樣不僅不會落一個見錢眼開的名譽,還能給自己的形象加分。

至於糧食,朱瞻基這次就沒有提了,因爲現在還是明初,人口稀少,土地荒廢衆多,現在本國的糧食都吃不完,也不用進口。

現在關鍵就是要給鄭和他們培養出通過海貿賺錢的念頭,有了利益,這個大門想關都關不住了。

朱棣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考慮了兩天,讓王彥在船隊中加了一支特別的太監隊伍,專門負責易貨貿易,瞭解各地物價。

永樂三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船隊從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載着一批軍士到占城,參與討伐安南。

張輔討平安南後於永樂四年六月初一,朱棣以平安南詔告天下,改安南爲交趾,設立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使司,正式將安南變成明朝的一個省。

隨後鄭和船隊向爪哇方向南航,6月30日在爪哇三寶壟登陸,進行貿易。

此時這裡叫麻喏八歇國,爪哇古名闍婆,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

鄭和船隊抵達時,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佔領。

鄭和船隊的人員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佔領軍誤認爲是來援助東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一百七十人。

鄭和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說將士的血不能白流,急於向麻喏八歇國進行宣戰,給以報復。

誤殺事件發生後,西王十分懼怕,派使者謝罪,主動提出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師不利,而且又無辜損失了一百七十名將士,按常情必然會引發一場大規模戰鬥。

然而,鄭和怕一旦大開殺戒,沿路西洋各國恐懼大明前來侵略,之後又得知這是一場誤殺,鑑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於是決定化干戈爲玉帛,和平處理這一事件。

六萬兩黃金,這可不是一筆小錢,鄭和不能做主,派了一艘船返回大明,通報此事。

朱棣大方慣了,聞知此事,本來準備大手一揮,取消對方的賠償。但是恰逢他在觀閱朱瞻基寫的一篇內聖外王論。

朱瞻基已經蒙學三年,在朱棣的默許下,開始下一階段四書五經的學習,同時有兩個道家師父,也免不了學一些老莊思想。

而他手上恰好拿的就是朱瞻基寫的莊子天下篇中內聖外王論,這相當於是一篇命題作文。

一般的學子,看到這樣一篇命題作文,肯定會以己身來闡述論題,由人***望,剋制,禮儀來寫道德修爲,然後再以各種道德行爲來表明自己的處世態度。

而且在一般的儒家學子眼裡,首先看到的內聖。

但是朱瞻基這一篇卻反其道而行,直接以外王爲主題,並且不寫己身,直接寫謀國。

這樣一來,這篇論文的格局就大了無數倍,但是恰好也正符合他的身份。

才入學三年,寫論有點早,但是對這個孫子,朱棣早已不把他當普通人看待了。

這篇論雖然用語有些白,平白直敘,但是言簡意賅。朱瞻基不從經濟,而是從政治角度分析了經貿往來對大明統治,對周邊各國施加影響的重要性。

並且以內聖外王這個中心點,表露了大明對待國民和異族應該區別對待的思想,內施聖道,外施王道。

朱瞻基年方九歲,入學三年,能夠寫出這樣一篇論,已經讓朱棣不能在要求更多了。

既然贊同孫子的思想,那這個時候自然也不能拆他的臺,所以他沉吟了一陣吩咐:“擬旨,接受麻喏八歇國西王賠償,運回被殺將士骨灰,發歸鄉里,重賜。”

深宮的朱瞻基此時還不知道,因爲他的一篇論,朱棣收下了大明歷史上的第一筆非戰爭狀態下的賠償,這也讓以後的外交定位,稍微有了那麼一點變化。

處理完了與西王的糾紛,鄭和又在當地招收精通各國語言之通譯,瞭解南洋各國之水文和國情。

原本準備去的真臘,錫蘭等國,因爲這次準備不足,已經決定返航。

爲了運送前往安南的軍士,這次的船隊攜帶的可以交易的貨物不多。在麻喏八歇國,這些貨物就已經大半被交易了出去。

返航經過三佛齊,剩下的物資就能交換完了。

永樂四年年尾,船隊抵達三佛齊舊港,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王陳祖義已經盯上了船隊。

陳祖義乃叱吒南洋的海盜王,擁有船隻百餘艘,在南洋各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因爲勢大,南洋各國對他都無可奈何。

陳祖義認定鄭和龐大船隊有寶物,只是六萬兩黃金已經讓他心動,何況還有船隊在南洋三國交易的各種物資。

但他小瞧了鄭和,靖難之役之時,鄭和就已經身經百戰,表現出了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華。

陳祖義率衆海盜來襲時,鄭和已經有所準備。

三佛齊盛產火油,鄭和此行交易了整整一船,欲運回京城。

針對海盜的小船,他採取了用火攻戰燒燬海盜小船。火油用水撲之不滅,海盜船隻燃起大火、衆海盜登時鬼哭狼嚎。

驚慌失措的陳祖義見此,早沒了海盜王氣勢,逃竄途中被戰船將士生擒。

此戰共消滅海盜五千餘人,將南洋最大的海盜勢力一掃而空。

舊港民衆歡欣鼓舞,組織了一個龐大的勞軍隊伍給船隊運來了各種物資。

永樂五年春,鄭和船隊離開舊港,除了裝滿了交易來的各種物資,隨行還帶回了被活捉的海盜王陳祖義。

五月,船隊返回應天府,歷時整整兩年的第一次下西洋就此結束。

龐大的回航船隊吸引了無數的民衆圍觀,特別是那些從來不曾見過的動物,比如大象,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六萬兩黃金被直接運到了宮中,卻又被大手大腳的朱棣在一個月內,就被賞賜一空。

被運進宮的還有朱瞻基要求的各地物產統計,以及專門送給宮中貴人們的禮物。

那些動物被朱瞻基他們看了個稀奇,就讓司苑局在清涼山下收費展出。

那些稀奇古怪的動物,在這個時代都是讓人震撼的。許多大臣也都攜家帶口,去看個稀奇。

而那些普通民衆也都不在乎幾個銅板,竟然吸引了數十萬人買票參觀。

這讓司苑局一幫太監一個個眉開眼笑,準備把這家大明第一家動物園給長期開辦起來。

船隊運回來的大部分物資在應天府變賣,這幾十萬噸的貨物,一直賣了兩個月,才全部賣空。

所有人開心,只有一個人倒黴,那就是海盜王陳祖義。朱棣甚至連見都沒有見,一聲令下,直接就將他砍頭示衆。

朱瞻基故意研究了一段時間鄭和他們整理回來的資料,才讓人收了起來。

在現代,他知道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的礦產資源。

這既然不是異界,那也就代表這些資源依舊存在,誰也沒有他了解這個世界上的情況。

所以,他對這些資料其實是沒有一點興趣的。他只是想用自己的重視,換來其他人的重視,潛移默化地轉變所有人的思想。

商業,工業,這是時代發展的重要基礎。

只有提升了生產力,將人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將那些統治階層的目光從一窮二白的農民身上轉移開,社會才能真正的穩定和發展。

他現在年齡還小,手無大權,也只能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轉變。

來到這個世界三年了,這個世界雖然落後,但是正因爲落後,才大有所爲。

現在,他已經有了興趣。

鄭和船隊回程不過五個月,就又一次出發了。

雖然這次的主要任務是送各國使臣回國,但是在朱棣的安排下,除了人馬,船上裝滿了各種大明的特產。

這些不是賞賜品,而是貿易品。

一幫見錢眼開的太監們,那些勳貴大臣們,無不在船隊裡面夾帶私貨。

朱瞻基沒有絲毫的不滿,能讓他們想到去貿易,這就是進步。

(童年時期的佈局終於寫完了,接下來,纔算是進入正文。老妖也漸入佳境,請大家相信,老妖一定盡力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

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七章 遷都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三十章 心態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十五章 斬殺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三十一章 根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三三章 家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八章 習武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九十章 工部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三章 新生活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六章 東洲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章 穿越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刀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五十章 老人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
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七章 遷都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三十章 心態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十五章 斬殺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三十一章 根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三三章 家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八章 習武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九十章 工部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三章 新生活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六章 東洲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章 穿越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刀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五十章 老人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