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淩統勸降
趙雲那處也已經斬獲大勝,各種捷報頻傳,原本下落不明的孫靜也爲趙雲所部擒獲,唯有孫策、陳武暫時還沒下落。
此時衆人還不清楚,孫策在吐血之後,很快就甦醒了過來。
吐了血後,孫策覺得清醒了很多,周身的氣力也又回來了。
於是,孫策翻身而起,看着四周關切的目光,心中一暖,大笑道:“沒想到我孫策此時仍能有爾等勇士相隨,策死而無憾!”
言罷,孫策接過親兵遞過來的長槍,然後在空中一蕩:“諸君,且觀策爲爾等打開一條生路!”
“我等願隨主公上刀山,下火海!”
看見孫策重新振作,陳武等人俱是大喜過望,緊跟在孫策身後衝鋒。
孫策一馬當先,陳武等人望風景從,普通士卒如何能阻擋。
況且趙雲手裡也只有一萬人,要掌控近十多裡地的防線,只能儘可能的控制道路,一些野地的防線相對比較薄弱的。
有孫策這樣的猛將突陣,猝不及防之下,顯然成功機率要大大提高。
再加上孫策、陳武等人很清楚眼下的情況,行動穩、準、快,講究一個突襲之迅速。
這使得周圍的趙雲軍沒能來得及增援,最終讓孫策、陳武成功突圍而出。
不過即便如此,孫策等人也是損失不小,原本兩百餘人又銳減到了一百餘人,戰死、走散了三分之一多。
除了孫策突圍成功外,其他只有幾人、十幾個人的零散逃亡者趁着有些野地地形難行而沒什麼防守力量,偷偷逃走,其他大部幾乎全部被兜住。
劉封也不着急,靜待着各處收拾戰場。
約莫半個時辰後,趙雲領着董襲、甘寧、徐晃、虞翻、賀齊等諸將前來拜見。
此時,孫策那九千人除了逃走三百餘人外,其餘全部被俘斬,其中斬首一千六百餘,俘獲七千餘衆,軍械甲冑數以千計。
孫策竭盡全力湊出來的三萬大軍已經灰飛煙滅,只剩下朱治所部萬人還有少許戰力,但也已經形不成威脅了。
到了這個時候,孫策已經不足爲慮,即便他逃走了,也再沒有翻盤的能力。
別說會稽郡的軍力早已經被抽乾了,就算還有軍力,丟掉了基本軍官團和基本盤老部曲的孫策也掌控不了這些軍力了。
趙雲、甘寧、董襲、徐晃、賀齊依次獻上斬俘。
趙雲生擒孫靜,甘寧陣斬孫暠,董襲、徐晃聯手擒下韓當,賀齊則活捉了孫皎。加上之前高順俘虜的芮良兄弟倆,賈逵陣斬的宋謙,孫策軍有名有姓的校尉級將領至少團滅了半數以上。
劉封很是滿意,連連頷首稱讚。
得到劉封的誇獎,即便是沉穩厚重如趙雲、徐晃,都忍不住心中暗喜,至於甘寧、賈逵這樣性格開朗豪爽、性情直率的,更是眉飛色舞,喜形於色了。
“諸將之功,必有重酬。”
劉封此時也相當高興,經此一役,江東可定,揚州可定。
因此,他也不吝於厚賞諸將。
同時,他也在心中計算錢糧,想要大犒全軍。
徵南軍此番征戰,着實讓劉封相當滿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僅僅休整了不過數月的徵南軍就連場大戰,先是攻袁術,又是過江東。
不論哪一場大戰,可都是要比之前的戰爭都來的辛苦危險。
原本劉封還擔心徵南軍會不會搞出什麼幺蛾子來,這可不是劉封杞人憂天,別說是東漢末年了,就是後來的唐宋時期軍隊一樣有各種幺蛾子。
曹操借糧官首級、望梅止渴這些騷操作,就是被軍隊給逼急眼了的結果。
所以劉封是很擔心徵南軍會不會有所情況,比如抱怨太過辛苦,抱怨賞賜不夠等等。
出乎劉封意料之外的是,徵南軍竟然毫無怨言,軍心始終穩定,這讓劉封又驚又喜。
其實能有這樣的結果,主要還是劉封平日善待士卒,同時還給士卒足額的供給,賞罰公平、公開、公正,更輔以榮譽賞賜和激勵。
這使得徵南軍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一支有榮譽感的軍隊,自然不能和同時期那些混飯吃的軍閥軍隊一樣油滑易亂了。
看着戰場上逐漸平靜下來,除了朱治所部外,其他絕大部分孫策軍都已經棄械投降。
戰事已經進入尾聲。
劉封看了眼朱治陣中,隨後朝着身後的親兵喊道:“阿統何在?”
一少年策馬出列,然後翻身下馬,朝着劉封拜倒:“回稟主公,統在此。”
這一少年只有九歲,卻眉眼機靈,身手敏捷。
這少年正是出身餘杭豪強凌家之子,今年剛滿九歲的淩統。
其父正是朱治麾下左膀右臂,現任孫策軍都尉的凌操。
許昭是餘杭地頭蛇,早就已經將凌家站隊朱治的事情秘報給了劉封,得到了劉封高度肯定。
隨後,劉封得知,凌操帶族兵五百餘人跟着朱治去了會稽,如今凌家家中只剩下老弱婦孺數百,以及凌操之母以及妻子。
劉封自然是相當大氣,並沒有問罪凌家,相反,還派了許昭前去慰問,安撫凌家。
許昭心中感激,他哪裡不知道劉封這是在給他搭臺,當即前往凌府安撫一衆老弱婦孺。
也不知道許昭和淩統這孩子說了些什麼,淩統居然主動求見劉封。
好奇之下,劉封應允了對方的請求,見了淩統一面。
甫一見面,淩統就拜倒在劉封面前,感激劉封對凌府的恩德。
淩統這感激也是在情理之中,他爹凌操可是帶着凌家族兵跟着朱治跑了,這可是妥妥的跟劉封打對臺。
當時孫策大軍雲集在錢塘江南,凌操就在朱治麾下,這不是妥妥的敵人是什麼。
可劉封卻沒有追究凌操的責任,自然是對凌家有大恩。
因此,淩統除了代淩氏一族感激劉封的恩德之外,還願爲劉封前往招降凌操。
這也相當合理,凌操此時還不是鐵桿孫家臣子,他是爲了朱治才站在了孫家一邊。
如今徵南軍勢大,又佔領了凌操故鄉餘杭,更代表了朝廷和天子,對揚州有順應天理的法理和名分。
淩統覺得有很大的把握能夠勸說父親返回江北。
但淩統的建議卻爲劉封所拒絕,因爲他知道以凌操的脾氣是不可能同意的。
有些人,註定會視榮譽高過生命,甚至是高過一切。
凌操就是這一類人,其實淩統也是這類人,只是他眼下還小,還不瞭解他父親,或許也可能是親情讓他選擇了自欺欺人。
劉封雖然拒絕了淩統的建議,但卻將他帶在了身邊。
劉封之前覺得淩統的建議不太合適,但不代表就沒有了機會。
比如眼下,孫策軍已經全軍覆沒,朱治帶着殘兵困於一隅,如果凌操沒有戰死,那無疑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勸降通道。
因此,在淩統出列之後,劉封微笑着鼓勵道:“阿統,我欲使你前往敵陣勸降,汝可敢應之?”
淩統卻是不驚反喜,當即振奮道:“統身受將軍大恩,日夜思報,如今將軍有令,統欣喜還來不及,又如何會不敢!”
“好!”
劉封大聲讚歎道:“阿統年雖小,卻志氣過人,既如此,且代我去敵陣勸降,命朱君理休要再對抗王師,速速器械而降。”
“統恭領命!”
淩統朝着劉封禮拜之後,站起來翻身上馬,疾馳而出,朝着朱治殘兵所部而去。
不多時,淩統就已經來到了朱治陣前。
很快,朱治等人就收到了消息。
此時朱治這邊的情況也很難堪,程普、黃蓋、韓宴等人想要勸說朱治再堅持一下。
他們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孫軍已經徹底戰敗,沒有任何希望了。
程普等人之所以如此請求朱治,其根本目的還是因爲他們想要給孫策突圍爭取時間。
朱治眼下的位置無疑是海平面最低的,而且還被團團包圍,因此程普等人根本就不知道孫策已經成功突圍了,還想着要給孫策爭取一點時間。
一旦朱治這邊投降了,而孫策還沒能突出重圍,可以想見的就是他必然會成爲衆矢之的。
至於勸說朱治突圍,又或是死戰到底,程普、黃蓋等人又不是瘋了,提出這種要求只會逼着朱治對他們下狠手。
朱治的獨立性其實一直是比較大的,由始至終都只是感恩孫堅,欣賞孫策、孫權而已,卻並非是孫家死忠,否則也不會在兩年前建言孫策過江發展被拒絕之後,立馬告辭回家。
但和程普他們截然相反的是凌操、朱才、朱然等人。
朱纔是朱治的嫡長子,朱然是朱治的外甥加義子,凌操則是朱治的心腹愛將。
這三人的意見,可謂代表了朱治麾下四千家鄉子弟的態度。
凌操、朱才、朱然等人雖折服於孫策的魅力,但畢竟交往還淺,況且他們也一直都是朱治的部下,並非孫策部下。
眼下孫軍大敗虧輸,覆滅在即,凌操、朱纔等人即便自己不怕死,但也要爲他們麾下的那些族兵們做些打算。
越早投降,他們就越能保住這些人的性命。
萬一惹怒了劉封,雖然對方沒有屠殺俘虜的先例,可如果對方不受降了,那自己這些家鄉子弟可一樣回不到錢塘江北了。
雖然雙方意見相悖,但以朱治的聲望地位,以及如今手頭的兵力,當可一言而決。
可偏偏朱治也難得的猶豫了,程普等人提出的請求嚴格來說也不過分,可凌操他們的擔心也的確很有道理。
正因爲如此,朱治才陷入了兩難之中,遲遲沒能做出決定來。
此時,恰好淩統作爲劉封的使節來到,朱治當即就讓人將他請了過來。
淩統一來,朱治、朱才、朱然、凌操四人就先傻了眼,他們可都認識淩統。尤其是朱然,他的年紀就比淩統大七歲,兩人之間關係頗爲親近,常相伴出遊。
至於凌操,更是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家好大兒,腦子一時之間都轉不過彎來。
凌操震驚的脫口問道:“統兒,你怎會在此!?”
“父親可曾有受傷?”
淩統先是恭恭敬敬的給凌操行了大禮問候,看見淩統搖頭之後,他隨即正色道:“兒此來,乃是受徵南將軍之命,前來勸降朱將軍。”
衆人神情一變,唯有朱治卻是神色不變,顯然是先一步反應了過來。
人羣周圍,一年輕軍士悄悄湊到一個軍司馬身邊,小聲道:“姐夫。”
被他喚作姐夫之人,身形頗爲魁梧,但面相卻有些憨實,正是孫策麾下袁雄所部軍司馬鄧當。
看見自家小舅子如此越矩,他又驚又怒,小聲斥道:“子明,你這是作甚,還不快快退下。”
呂蒙衝着自家姐夫眨了眨眼睛,小聲提示道:“姐夫,大人們在此爭論,僵持不下,正是因爲不得外界消息。凌家小兒此時入陣,不正是消息來源嗎?姐夫以此報予朱將軍,豈非大功一件?”
鄧當愣住,有些沒明白小舅子的意思。
呂蒙有些焦急起來,畢竟這個事情並不難想,而且場上聰明人多的很,一旦讓人先想到了,那他們可就毫無功勞可言了。
於是,呂蒙乾脆直接從鄧當身後搶了出來。
呂蒙這一動,立刻引來了周圍親兵們的警惕,他都沒走兩步,就已經被刀鋒給架在了脖子上。
鄧當頓時嚇的魂飛魄散,岳母大人可就這一個獨苗苗啊,這要是死在了這裡,自己怎麼對得起岳母和妻子。
“誤會!誤會啊!”
鄧當大聲喊叫着,卻不敢有半點多餘的動作,同時,他還想起來剛纔呂蒙的話,趕忙對着袁雄喊道:“校尉,子明有計要獻。”
袁雄原本臉色有些難看,鄧當是他的心腹,呂蒙也是他挺看好的小傢伙,沒想到此時居然如此不知輕重。
要知道此時的場中氣氛還是比較緊張的,誰都無法保證一個意外不會導致雙方火併。
呂蒙縱然有什麼想法,也該讓鄧當來請示自己,怎麼能就這麼跑出來了。
哪怕他言之有理,也有貪功之嫌。
畢竟他可能會導致的慘重後果,要遠遠大於他此時的獻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