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

姚元崇沒有來,卻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樑積壽。

李威驚訝地問他:“樑總管,怎麼你到現在還沒有離開京城?”

“那有那麼好離開的?”樑積壽呷了一杯茶才慢慢道來。唐朝人對南詔情況不大瞭解,確實,就是即墨去了兩次南詔,回來後,與李威jiāo談時,都不清不楚的。

“說到這次叛luàn,要從南詔一個méng舍詔說起。說起méng舍詔,又要從白國,又叫建寧國說起,”樑積壽前來是討教,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嘛,大非川已經輸得很慘了,再輸,連李治都不好意思會見四方屬國使節了。

建寧國位於白涯(彌渡縣紅巖),國王的名字叫張樂進求,有三個nv兒,老大老2都出嫁了,老三叫金姑,因爲美麗,又叫白涯嬌。長得漂亮了,又是老xiǎo,就嬌慣了一點。張樂進求去喜洲祭祖,祭完了祖,南方這些僚蠻們就開始唱歌跳舞了,金姑呢,不顧建寧公主的身份,也與老百姓一起載歌載舞。張樂進求認爲失了體統,訓斥了一頓,但xiǎo姑娘不大聽話,依然我行我素,張樂進求氣憤之下,將她趕出了家mén。

“將公主趕出家mén?”上官婉兒不可思義地問道。

“那些xiǎo國,於其說是國,不如說是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家族,不能與我們唐朝體制相比,聽樑將軍說。”

“是。”

樑積壽又往下說去。父親不管,建寧公主很開心的,帶着幾名婢nv遊山玩水。但時間長了,就想家了。張樂進求開始也準備召她回來,可聽到她種種作爲,又生起氣。於是父nv倆較上了勁。建寧公主離家越走越遠,有一晚上,睡在山坡一棵樹下邊,一條毒蛇從樹上爬下來,準備咬建寧公主。正好一個青年叫細奴邏的打獵回來,看到了一箭將蛇shè死。然後看到公主貌美,求婚。較了勁,建寧公主一看細奴邏長相好,心又好,又是一個xiǎo部族的首領,沒有稟報父親,sī自答應下來。後來張樂進求知道此事,生米做成熟飯,只得同意。

得到了建寧國的支持,細奴邏就在巍山腳底,率領族人安居樂業,族人也開始發展壯大,於是建立了méng舍詔。當然,這時候méng舍詔只是一個xiǎo部族,周圍就有méng巂詔(巍山北部、漾濞大部)、越析詔(賓川大部)、鄧賧詔(洱源鄧川)、施làng詔(洱源三營)、làng穹詔(洱源茈碧湖)、石和詔(鳳儀、海東、挖sè)、石橋詔(下關天生橋、西洱河兩岸)等部族,單是蒼山洱海就有大大xiǎoxiǎo上百個部落。不要說唐朝不大清楚了,就是當地人未必能夠清楚。

不過細奴邏卻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意識到自己不足,先是任用武將郭郡矣,臣bō羅旁,還有楊bō遠,修演武。又在十年前,派使者向唐朝臣服。開始唐朝也不清楚,認爲居然能派使者到長安來,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大部落,策封了細奴邏爲巍州刺史。然後又讓使者學習了唐朝的政治、經濟與化,將這些帶回méng舍詔。這些先進的明,立即使méng舍詔發展壯大起來,很快成爲一個物產豐富,人口衆多的富饒之地。開始定都於壠玗圖山,當然這個神馬的都城,也不能較真,估計還沒有唐朝一個草市大。

méng舍詔發展壯大了,有的部落就眼紅了。北邊就有一個強大的部落,叫méng巂詔,一度被méng巂詔打得很慘。可這時向唐朝臣服的好處就看出來了,打得沒有辦法生存下去,於是又派了兒邏盛炎與張建成入唐。最後姚州總管李義援救,擊敗méng巂詔,才讓méng舍詔緩了一口氣。

絮絮叨叨地說了這麼多,卻是很關係的。唐朝對外用兵,大多是以夷對夷,對胡對胡,圍攻姚州的不是所有南詔僚蠻,有的部族反感唐朝,有的部族對唐朝依然有好感。

想要以夷對夷,必須拉攏一些僚人,這個méng舍詔,有可能是樑積壽手的一個重要棋。

李威繼續安靜地聽下去。

樑積壽又說道,前年大非川之敗,不僅僅是吐蕃,還有吐谷渾的軍隊。這一點現在唐朝君臣皆知,反叛唐朝的吐谷渾軍隊不但導致了薛仁貴輕敵大敗,有可能還是其的主力軍隊。也就是羣狼圍攻,生生地將唐朝大軍打敗了。

李威並不認同的,不僅如此,還有軍神論欽陵的指揮能力。

唐朝相助méng舍詔,méng巂詔恨上了唐朝,暗投靠了吐蕃。

看到了唐朝大敗,從去年時,méng巂詔詔主méng儉,頭領和舍聯合大xiǎo勃nòng,以及其他一些部族,在吐蕃人的支持下,開始圍攻姚州。一度頂盛時,連營三十里,號稱馬步二十萬大軍。

“二十萬?”李威驚詫地問了一聲。

如果兩萬三萬,還好對付,可是二十萬……

不過李治渡過了旱災的困擾,也不是好認輸的主。於是讓樑積壽爲姚州行軍總管,發川陝隴等十八州兵,又允許樑積壽在姚巂等州招募軍隊。對付叛部。敵人還是勢大,不過其他南詔各部,包括méng舍詔,還有細奴邏的岳父張樂進求,楊農棟,張矣牟棟,段宇棟,趙覽宇,施棟望,李史頂,王青細莫等各部部首,派出使者,暗向朝廷表示,替朝廷征討叛賊。當然,因爲méng舍詔是其最大的部族,又是導致méng巂詔叛luàn的根源,所以樑積壽重點介紹了細奴邏。

因爲要發川陝隴等州士兵,一時半會,樑積壽並沒有離開長安。就象姜恪一樣,雖爲涼州道大總管,可因爲籌兵,在長安呆了很長時間,甚至朝廷封了左相,擔任了一段時間宰相後,纔出發的。

正說着,姚元崇與西mén翀走了進來。

李威問道:“樑將軍,與孤說這些……?”

既然連méng舍詔的情況都瞭解得這麼清楚了,這一次樑積壽也是有備而行,不象薛仁貴那次,盲目地來個邏娑道,居然都想攻到人家邏些城去。雖然南詔有些麻煩,應當問題不是很大。

樑積壽臉sè慎重地說道:“此戰許勝不許敗的。”

這倒是事實,只是李威依是不解,樑積壽又說道:“聽聞太賢明,臣前來討教一下。”

“孤……孤也不懂的。”李威哭笑不得。自己對軍事,神馬的幾乎一竅不通的。因爲劉仁軌吹捧了幾句,姜恪前行,向自己“討教”,樑積壽前行,又向自己“討教”。

“太,勿要謙讓,此戰乃是爲唐朝而戰,爲兩位聖上而戰。”

意思是我是爲了你們李家江山前去打仗的,你不能藏拙。

也不是如此看重,大非川之戰,李威某些議論,很有“遠見”,朝廷秘密地採用了大部分建議,這一點,樑積壽是知道的。再說,從高梁到竹紙,新犁,李威不知,在民間,卻méng上了一層神秘的光環。現在人mí信,如果一個有作爲的帝王,總要會滿室生光,祥雲滿空的神馬。別說儒家不信神,儒家也信神,信的是上帝,古時大神,非彼上帝也。只是對佛道稍淡一些。況且樑積壽只是一個武人。

就算太沒有好計策,能說一些點出來,補漏拾遺也是好的。這也是薛仁貴大敗,衆將心慼慼造成的。否則原來戰無不勝,何來如此慎重?並且皇太年漸長,又有很好的聲名,討教是真心的,但討教的同時,也是拉攏了一些關係。畢竟雖是作爲太左衛副率,以前來往很少。幾種原因,因此,前來討教。

李威無奈,只好拿出地圖,在地圖上看,所謂的叛luàn各部與支持唐朝的各部,主要以洱海爲心,崑崙鎮、永昌一帶。也有少數的昆州與金沙江屬於吐蕃羈糜的部族,以及更南的部族參與。但大多數屬於唐朝羈糜的部落,因此,細奴邏說叛賊。在這裡,唐朝都設置了羈糜的州府,這個州府也別當真,一個州有可能會有數萬人,那是大的,xiǎo的只有幾百人,給了一個州,也就給了一個刺史,算是安撫。

因此,唐朝必須要出兵。

只是李威看着地圖,有各州名稱,有山川河流,僅於此,卻不知道如用行軍佈陣。於是只好聯想,從諸葛亮七擒孟獲開始,但現在看的史書多了,也知道七擒七放同樣是假的。只幾個月時間,民間的說法諸葛亮都打到了北緬,時間怎麼來得及?但在《前出師表》說過,親自渡過不máo之地,打是打了,但不會是七擒七放,於是又想不出什麼頭緒。

然後想歷史,歷史上南詔雖然可憐,夾在吐蕃與唐朝兩大帝國間,兩頭受氣。可不是象大理那樣老實,這也不是一個溫順的主,在唐朝安史之luàn末落後,曾多次進攻唐朝,從四川等地,擄走了幾百萬,或者幾十萬百姓,這個記得不大清楚了,擄回南詔做奴隸,這些百姓到了南詔後生不如死。具體的,又記不得了。

想到這裡,說道:“攻城爲下,攻心爲上。”

“何解。”

“只是羈糜,時叛時降,爲什麼會叛,還是某些不良官吏魚ròu鄉里,當地僚人不服引起的。因此,朝廷大多數時候,讓他們治理自己。戰是其次,安撫纔是主調。如果大多數部落願意協助我們大唐,叛軍將會不戰自敗。”

“只怕很難,還有吐蕃。”

洱海離吐蕃管轄的地盤很近了,其實南詔二十萬人馬的神馬,在樑積壽眼裡還是浮雲,正是擔心吐蕃會出兵。

李威卻搖了搖頭說道:“吐蕃也許會對南詔出兵,也是借力打力,對付南詔各部尚可。但在洱海與我們唐朝軍隊jiāo戰,他們未必有這膽量。一是姚州天氣開始溼熱了,吐蕃人不大適應。即使是下了高原,只要引到溼熱地帶,吐蕃未必佔優勢。二是吐蕃更着重實利,征服南詔各部,十分困難。如果單是南詔尚可,還有我們大唐,除非我們大唐真正末落了。就是征服了,得到實利很少,得不償失。”

說完了,卻在想另一件事,吐蕃只是大勝了一場,如果大勝兩場三場後,未必不會不對南詔動手。現在嘛,大約不會的,恐怕就是論欽陵自己也叫了一聲僥倖。

“謝過殿下指導,”樑積壽高興地說道。什麼攻城爲下,攻心爲上,他根本沒有考慮過,只要吐蕃不出兵,這一仗已經是勝定了。又看到姚元崇二人,知道太有事,正要告辭,李威又說道:“樑將軍出馬,一定會馬到成功。可是切記,莫要貪功,勝後將功勞瓜分各部,不能讓一族一枝獨大。”

就差一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沒有說出來了。

“喏”樑積壽應了一聲離開,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進去。

李威這才轉向姚元崇與西mén翀二人,將桌上的邸報遞給他們。

兩人看後,眉頭緊鎖。其實皇上將這份邸報給太看,很沒有道理的。許敬宗一死,就是許彥伯,太也未必放在心上。就象南詔各部,根源還是吐蕃。沒有吐蕃支持,任憑méng儉再大的膽量,憑據山林作luàn敢,可圍攻姚州都督府,卻沒有這個膽量的。其實朝廷對南方,不太感興趣,否則管轄的範圍早就推到了望茫兩部。

就如李威所說,得不到實利,難不成讓望茫兩部的百姓用xiǎo車將糧食推到長安作爲貢稅?因此,朝廷並沒有感興趣,區域推到了洱海一帶,自己將擴張的腳步停了下來。

只要將吐蕃打得頭破血流,南詔觀風向的各部,立即龜縮,也就安穩了。所以即墨之言是一理,樑積壽之言又是一理。

許敬宗亦是如此,他一死,許彥伯不可畏懼了,太也不是心狠心辣的人。況且許彥伯都死了,只是他的兩虛歲的兒與一個妻,皇上想讓他們母回來就讓他們回來,不想讓他們回來,就不讓他們回來,太不會關心的。

爲什麼皇上要給太看,難道是徵求太意見?

西mén翀遲疑地說道:“難道是皇上想讓他們回來,又害怕殿下不放過他們,因此刻意將這份邸報拿給殿下?”

李威沒有回答。

這就有玩味了,難道老對自己這麼忌憚?好象自己自去年秋後並沒有做什麼事了,一段時間與父母關係還十分緩和。當然,連樑積壽出征時,都來拜訪一下,自己長大了,聲名又好,忌憚會有的。可不會忌憚如此。再說了,父親這樣做,也是因爲許敬宗已死,雖然大逆不道,但還念着一些舊情了。給許家獨苗一條生路。但也只是一個孤兒,何至於如此?

姚元崇也是苦思不解,徐徐地說道:“並且陛下讓殿下回西京監國,就很是無理。”

這一句說完了,三人臉sè都是鄭重起來。bō司是賀蘭敏之,是許敬宗,能掰倒,如果換成了皇上,現在太的力量太薄了。

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143章 定(五)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40章 定(二)第83章 曙光(下)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166章 甜(下)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47章 定(九)第153章 問鼎(五)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45章 天平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260章 大婚(中)第133章 春雷(五)第247章 親事(上)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62章 和親(中)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108章 神人辦案 狄公瞎想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191章 象墓(下)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271章 江談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215章 烏龜第169章 探(七)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261章 大婚(下)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59章 大婚(上)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275章 小重山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245章 獻藥第36章 東園岑寂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
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143章 定(五)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40章 定(二)第83章 曙光(下)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464章 到春時欲睡(二)第166章 甜(下)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47章 定(九)第153章 問鼎(五)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45章 天平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260章 大婚(中)第133章 春雷(五)第247章 親事(上)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62章 和親(中)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65章 血氣,是要見血的第108章 神人辦案 狄公瞎想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191章 象墓(下)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271章 江談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215章 烏龜第169章 探(七)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261章 大婚(下)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259章 大婚(上)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275章 小重山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245章 獻藥第36章 東園岑寂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