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親事(上)

閻立本、李敬玄、劉仁軌、張文瓘、郝處俊、戴至德以及各部侍郎與尚書,如劉審禮、李義琰、來恆、薛元超、高智周、裴行儉等人全部到達。不知道何事,原來太子一直觀摩,象這樣高調的將各個宰相與各部尚書侍郎一起召集事務,前所未有的。

到了延英殿,李威讓他們坐下來,拿起一塊用棉布做的毛巾,這也是新出來的,棉布吸水性強,以前因爲貴,都當作了衣料,現在棉花種了起來,因此有人用布料製成了毛巾。

然後問道:“象這樣的紲布一尺大約需多少錢?”

知道的大臣真不多,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賤,可這些大臣多會當過這個家的。

還是戴至德說道:“宮裡所用皆是細紲,每尺大約在三十文。這是今年,國家有了棉花,若是往年,細紲每尺大約四十多文,與綿綢價格相當,僅次於綾布。”

“那麼民間用的粗紲呢?”

“粗紲粗鄙不耐用,因此很賤,以前價約爲每尺十文,略低於生絹、大練、火麻布、貲布,但比小練、維州布與小水布、粗麻布貴。今年因爲棉花種得多,價格又降了一些。每尺大約是在九文。到明年有可能還會降一些。”

現在對什麼經濟學,沒有專門的研究,可也知道物價低,對國家好處比壞處多。糧食便宜了,老百姓就不會餓肚子,布便宜了,老百姓就有衣服穿。很簡單的實用理論。戴至德說完,狐疑地看着李威,不知太子提布做什麼?

李威眼中有些讚許,戴至德身爲宰相,當然不可能到市場上去詢問什麼物價,可關心了,說明是有心了。而且這個宰相做人很低調的,民間認爲他與閻立本一樣,只是一個長者。李威卻知道,他每天批閱了多少奏摺,又上書了多少建議給父親。但爲人低調,做過了從不吭聲。算是一個賢相。

李威心中暗許,嘴上不說的。自己誇戴至德,未必對戴至德是好事。又問道:“戴相公,那麼孤問你,做一件衣服,需要多少布料?”

這個問法不準確的,要看是做長袍還是短褂,兩者差距卻是很大的。每一個人的身高又是不同,男人與女人的骨架又是不同,簡單的衣服與有褶邊或者襯裙的又是不同。不過太子既然問了,戴至德只好估測了一下,答道:“少約三四尺,多約六七尺。”

“也就是每件衣服加上縫工,最少得花費三十文,甚至六十文。”

“大約差不多吧。”

這是指老百姓穿的衣服,如果用的布料是李武買給父母親的那種蜀錦,那不是三十文了,將是千倍萬倍來計算。當然,李威也沒有指望讓老百姓穿上那樣的衣服,也不是爲了衣服來議事的。這是一種曲徑通幽的方法,議事的。

然後又說道:“老百姓也是人,他們同樣會有生病,會有喜家,會有喪事,會有節日,會有祭祀。這些不只是穿衣服,買器具,備食物,花費更多。但各位能不能告訴孤,拋去大戶人家,中戶或者平民人家每丁能真正擁有多少土地?”

戴至德皺了一下眉頭,按照均田令,正常丁男實授一百畝田,其中二十畝是永業田,八十畝是口分田。然而現在已是一紙空文了,說道:“不好估計,大約在四十幾畝。”

“四十幾畝的人家算是幸運。孤經常出去,有的每丁只有十幾畝地,甚至只有幾畝地。就當是四十幾畝,每畝能收多莊稼?秋收到了,雖然收成略好,可依然有百姓在輪耕,有的欠收,好地薄地,一畝加起來,孤大約估測了一下,不足三石。”

郝處俊說道:“正是,三石只好缺,不會過。可殿下,這算是不錯,前些年每畝地只有兩石。如果不是輪耕的地漸漸少了,又,全國算是風調雨順,不然,有可能增產不足半石。也是喜人……不但如此,因爲新耒,又有一些耕地開墾出來,這些地又是收成。”

半石不足爲奇,可整個唐朝增加的產量將是驚人的,至少今年大多數地區不會有餓死人的現象發生。不但是新增加的耕地,還有一種新的思維,向山向水討要食物,有許多百姓開始有意識的飼養種植。未必立即變得有多好,但可以想像,幾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但李威說的不是這個,他頓了頓,又說道:“就算兩季能有三石,每丁二十畝地,其中最少一半要貢稅,然後是種籽肥料農具,百姓所得也不過三成。”

衆人一起點頭。這是保守的說法,能有這樣的收成與耕地面積,在唐朝已是不錯的人家。有不少貧困平民,遠遠達不到的。

“也就是每丁能所得三十六石到四十石糧食,算一丁妻兒老小五口,除去口糧,僅能餘十石糧,請問,十石糧值多少?柴米油鹽,衣服被料,再加生老病死,婚嫁迎娶,修建屋舍,治辦器具,還能餘下多少?這還是上中百姓,若是不足這個田數怎麼辦?連溫飽能不都保不住?”

李敬玄道:“殿下仁愛,可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以後產量漸高,棉布又多,會逐漸好轉。”

“錯矣,此乃豐年,各位可記前年的大旱?還有眼下如此,但全國百姓人口並不多,如果有六千萬八千萬人口,又怎麼辦?”

衆人面面相覷。

每一個朝代都面臨着這個難題的,可就沒有人解決過。

李威也沒有打算解決,其實很簡單的,稅務能從農民頭上免減,就是十幾畝地,也能將全家養活,雖然很貧困,但不會餓死人。可想實現,只有興辦工商業,這話題又是禁區。當然現在的工商業依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可最少能減免許多稅務,而不象現在這樣,每丁需納租二石,付調二丈五尺布,麻三斤,歲役二十天以及一些地稅與少量雜稅,還有戶稅,不是很高,舉國一年徵十幾萬緡錢,然後讓高戶放高代貸,作爲官員的俸料錢。前者不高,後者害苦了百姓。

可李威暗中調查了一下,各地百姓納的租庸調製遠遠不止這些的。比如唐律規定,諸丁充夫,正役四十日免調,七十日免租,百日以上課役全免。這是指正役,實際上各地官員,讓百姓服役遠遠不止二十天,又不想耽擱當地稅賦,雜以其他名義,不是正役了,也就不免租庸調了。

所以雜七雜八的加起來,李威說了四十畝地的人家要付一半給稅務,不算過份的,對百姓來說,負擔也不輕。但上下雖然時不時地在犯一些錯誤,父親也不似早年的父親那麼節儉,可算是清明的,因此百姓能在忍受範圍。比如前年的大旱,朝廷做得也算可,畢竟國力如此,想做好,國家也沒有這個經濟。所以百姓怨言不重。

可是國家安定下來,人口始終要增漲的,別的不提,他可是記得後世中國從四億人到十三億人是花了多少時間的,其中還經過一系列的錯誤與災難,又有計劃生育。別看唐朝現在包括隱瞞逃匿的戶數在內,都不足四千萬人口。只要國家政策得當,只要二三十年功夫,人口就能增加近一半。當然,現在不行,貧民佃農部曲太多,制約了人口的增加。可增加還是免不了的。現在一百畝地是奢望,幾十年後,四十畝地都成了奢望。但二十畝地卻是不難,想要二十畝地將一家養活,又繞回原點,稅務要進行改革。

可這個問題,因爲觸及到工商業,李威也不敢提,他也沒有打算解決。因此說道:“說到底,豐年谷賤,同樣是傷民。朝廷又以谷布爲租調,又是傷國。災年更是傷民,國家又要撫卹,更加傷國。因此,孤想朝廷再出一批財政,賤時買之,貴時糶之。”

“不可,”幾乎所有人齊聲說道。

“孤知道你們想要說的是什麼。產量在增加,谷價會越賤。調至兩京穀倉,本身運費就是一筆不薄的開支。穀倉又有損耕,還有污吏貪墨。如遇災年,也許有用場。如是連年豐年,最後糧食因擱久而腐爛變質,更成了嚴重的損耗。國家元氣沒有完全恢復,又撥不出多少財政來浪費。”

“正是,殿下三思。”

“孤也知道,但思考這件事很久,心中有些想法,因此與各位商議。孤的想法,朝廷不需要出太多,”說着拿出戶部的賬冊,繼續說道:“只拿出二十萬到三十萬緡錢。但不放在兩京,孤心中的想法,分別在益州、秦州、隴州、慶州、延州、汾州、幷州、幽州、登州九個州府設立常平倉。今年豐收,可以就地囤糧,省去一批不菲的運費,其一。這九州輻射了許多容易受旱的山區百姓,十年有一,就能將朝廷付出收回。特別是關中數州,僅在京城設立穀倉是遠遠不夠的。前年的事件大家也看出來了,僅是運費就浪費了多少財政?其二也。這幾年高麗新羅突厥吐蕃,皆是不大安寧,朝廷隨時會動用大軍彈壓,就象孤去年西南一徵,僅因爲糧草,國家花費多少,戶部賬冊上有的記載。再比如,明年朝廷又要徵新羅。一次出征,臨時徵調與有備徵調,又會節約多少財政。僅一次出征,又可以收回損耗的財政。因此孤選這九州,接連邊境,又不在邊境,能保安全,又能在出動軍隊時及時調撥。這是其三也。如果浪費,各位可以出去巡查一下,有的百姓因爲谷太賤,或者因爲地方交通不便,直接餵養牲畜。這九州當中,除了登州與益州外,外圍都有大量的牧民在放牧,存放幾年後,也可以作爲飼料餵養牲畜,不完全是浪費。這是其四也。朝廷將穀倉集中在兩京,是爲了拱衛兩京,可是孤設立這數州,從益州到幷州,皆是兩京外圍。外圍不寧,兩京何平?這是其五也。谷賤過於傷民,但有三十萬緡錢墊付下去,谷價會略略漲擡,百姓生活也會好些。這是其六也。”

還有一個好處,李威沒有說。朝廷徵稅糧食佔了不小的份額,糧價稍擡,也無形中等於多徵了稅務。就象有一年美國人因爲糧價便宜,於是將小麥沉入大海,擡高糧價一樣。是不是如此,李威不大確定。因此,不提。

其實這種做法與後來的北宋很相似。宋朝在河北與陝西設立了大量的糧倉,是被迫無奈設下的。因爲西夏與遼國的入侵,囤積了大量軍隊,又不象現在唐朝佔有許多地廣人稀地區,可以屯田。只好設立大量的常平倉備災年與軍糧。效果也未必很好,大量的損耗與貪墨,成了國家的負擔。遇到大旱之年,僅是常平倉囤積的糧食,又遠遠不夠。但比唐朝沿自隋朝的策略要好些,各地也有義倉,規模很小,主要在兩京,僅是運費就是驚人的數字。

弊端還是有很多,可總體來說,是一個比較進步的策略,再說,只是三十萬緡錢,朝廷還能拿得出的。當然,逐年在增加,囤積的數量也逐漸增加,真遇到了大災害,會起到一定積極的效果。並且還有一些好處,因時制宜,糧賤時囤積,比如現在的四五文錢一斗米,有幾十萬緡就能囤積大量的糧食。到了收成不好的時候,可以放糧,可以出售,就是出售,比商家所售還是低賤,同樣是變相賑濟。這中間的差價足以彌補損耗。當然,李威沒有說出,大家也意會,做生意嘛,說的人不說,聽的人不提。再加上其他的種種好處,李威說完後,各個大臣一起沉思,不過有的大臣已在眼中露出贊成的眼神。

但李威說的不只這一條,又說道:“此法還是治標不治本。”

北宋的這段歷史,他不知的,可能想出一些弊端,因此又說道:“主要是交通與關中,關中有山河之險,居上臨下,因此西京作爲我朝的帝都。可是關中境內多山,交通閉塞,豐年糧食調運不出去,出產也調運不便。災年時又無法及時調動進來。因此,孤想重新治理渭水。還有自前年起,許多商賈自漢水溯流而上,僅越過秦嶺,就可以將物資抵達。其實可以疏理丹水,用船就能將物資抵達商州境內。不僅是糧食物資,如國家將來有變,可以自渭水,或者自丹水,將物資與兵源迅速調達關中,以防萬一。等於多了一條道路。也可以下詔,鼓勵昭獎各地大戶人家修路架橋,興修水利,方便交通。”

“殿下之意是善,可懲隋煬帝之戒。”李義琰道。

“孤絕不是隋煬帝。大運河是多長的里程,渭水已有,只是疏通加深,丹水上游雖是險灘湍流,也不是不可以疏通,急流地段,使用縴夫,也比用人力與畜力拉車運輸來得簡便。當然,還是孤的一個想法。疏通兩水,需在冬季,正是百姓休息之時。但不可學習隋煬帝,朝廷可撥出一批款項,每年十到二十萬緡錢,募集百姓施工。權當給百姓賑濟,也給他們一項增益,再比如施工之日,每隔幾天,可以發放一批葷腥讓百姓進食。凡滿六天,可放假一天,同樣給錢物補貼。這樣一來,百姓不但不會埋怨,反而有了積極性。雖然一年之內,不可能完工的,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兩河一旦疏通疏深,可保關中數百年將來,更可保西京將來平安。”

這樣一說,似乎又是一個比較好的策略,只是戴至德道:“但需要不少財政。”

不怕談錢,就怕不同意,李威立即說道:“今天孤將你們喊來商議,共有四項決議。這兩項是損財,後兩項是增財。”

ps:更得急了,後繼的許多內容沒有想好,所以這幾天更得少,甚至因爲卡文斷更。今天起,再次恢復更新數量。另外對書評區,每天拿出一些起點幣打賞。

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157章 啓航(三)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54章 進宮(上)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138章 春雷(十)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上)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139章 定(一)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129章 春雷(一)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109章 越權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195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上)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223章 將軍歸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250章 巧匠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102章 會戰(三)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147章 定(九)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419章 簫聲斷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60章 風向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30章 多情更誰追惜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100章 會戰(一)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247章 親事(上)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48章 定(十)第271章 江談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142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下)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371章 香車血斾(一)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76章 報應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282章 背棘去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
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157章 啓航(三)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54章 進宮(上)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138章 春雷(十)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上)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139章 定(一)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129章 春雷(一)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23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三)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109章 越權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195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上)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223章 將軍歸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250章 巧匠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102章 會戰(三)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147章 定(九)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419章 簫聲斷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60章 風向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30章 多情更誰追惜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429章 喧闐且止(二)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100章 會戰(一)第63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下)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308章 登樓作賦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247章 親事(上)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48章 定(十)第271章 江談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83章 大帽壓頂 小虐彥伯第142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下)第316章 方來還有英傑(四)第371章 香車血斾(一)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64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76章 報應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282章 背棘去第2章 正單衣試酒(二)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