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

崔姓少年臉上漲起一層淺紅,對詩他還是有自信的,道:“你念出來,讓我聽聽。”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是其一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河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長安城。這是其二也。聽聞這是前些天下了一場春雨後,太子乃喜而作。我又聽到太子寫的另一首詩,也許你認爲粗鄙,但我認爲卻是言之有物,你再聽好了。麥死春不雨,禾橫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採之將何用?持以易餱糧。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麪郎。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飢腸。這是太子看到下了一場雨後,天又有乾旱跡象,他十分擔心。正好他吃的藥湯裡有一劑地黃之藥,想到自己衣食無憂,而那些採藥人不知過着怎麼樣的生活寫的。”

崔姓少年不能作聲,後一首粗鄙,然而卻飽含一片愛民的拳拳之心,甚至都開始自責自己。至於前兩首無論文采,或者雋永,或者雅正,或者意境,無不是上上之選。遠遠超出他剛纔念出來的自己得意之作。

香雪卻在嘴中默唸了一遍,不由地癡了。

李威又說道:“哦對了,太子曾聽過聖上封禪時,講述過泰山的風景,因此而寫下另外一首詩,我順便也念給你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心裡卻說道:“小崔子,看你這回服不服,這一首詩出,還踩不踩死你。”

崔姓少年聽完這首詩,已經冷汗涔涔,最後軟軟地說道:“這些詩全是太子所作。”

“如假包換。”

“在下自愧不如。”

李威又說道:“這位崔君,才華不凡,想必以後一定會進入仕途,我說一句話你記好了,詩好,賦好,詩餘也好,這都是小道。怎樣使國家強盛,百姓富裕,這纔是大道。就象這位香雪娘子,今天之舉,也許就多救了幾條人命。如果每一個人都象她這樣,朝廷還有什麼危機渡不過去。大災大難,不能指望皇帝與皇后,他們也沒有生有三頭六臂。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所以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這裡怨天怨地,不如學習這位香雪姑娘,伸一把手,幫助一下災民。”

先用“我的詩”來壓你,然後再用大義來踩你,踩得正氣凜然。

果然,這位李御史與崔君、魏君,全都張口結舌。要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大義凜然的句子現在還沒有出現,讓李威提前一千多年搬了出來,更是震耳欲聾。

李威繼續說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朝廷雖然眼下出現了一些困難,但終究會戰勝這些困難的,吐蕃人的失利也會加倍奉還,百姓也會有幸福的日子的。唐朝,也必將是一個千古未有的強盛繁榮開放的王朝!各位,你們將拭目以待。”

又是一首雋永的小詩,隨口而出。

更是鏗鏘有力,帶着自信,帶着從容,一剎那間,讓衆人感到他瘦弱的身影,在陽光的照射下,反而十分高大。

小崔子連嘴嚇得都不敢張了,這時候飯也發完了,幾名護衛走過來了,李威也就放過了他。拱手道:“各位慢忙,我還有事在身,告辭了。”

說完帶着幾名護衛進入東市。

過了好久,崔姓少年才問道:“李御史,這位郎君氣度不凡,你可認識?”

心服口服,連持才傲物的魏思溫也不得不承認,與李威相比,無論風采還是氣度,或者言語,都自愧不如。

李御史苦笑地說道:“他就是太子殿下。”

……

………

用“他的詩”踩掉崔融,勝之不武,很快就拋在了腦後。

倒是一道倩麗的身影不時在腦海浮動,嗯,那個香雪,長得是很漂亮。但自己敢到襲香館麼?

讓一名親衛回東宮拿一些錢過來,帶着幾個一臉充滿仰慕的弟弟妹妹,在東市裡面到處轉了轉。

東西市皆佔兩坊之地,近一平方公里,面積很大,後世那些超級市場,比起兩市,只能用一個浮雲來形容。

長安除了城南人煙稀少的各坊外,其他各坊皆是十字大街,分成了四片,每小片裡又有十字小街,又分成四個小區,共四個坊門。但兩市是井字大街,九大片,八道坊門。

裡面到處都是各種商行、店鋪,或者作坊,雖然受旱災影響,生意比原來差了許多,但依然是人山人海。唯獨缺點就是制度死板,上午擊鼓三百始放市,傍晚擊鉦三百就關掉市場了,沒有夜市存在。

李威一路走過,看得很細,什麼筆行、琴行、琵琶手、鐵行、畢羅肆、筆行、藥店、衣肆、寄附鋪,都一一細細看過。還有玩雜技的,這是李令月與李旭倫的最愛,每經過一處,都停步不前。

但在經過一家紙行時,他忽然眉頭一展。

那個魏思溫的話,又在他耳邊響起。這些年母親太強勢了,未免民間就有了一些不好的傳言。但唐軍大敗,加上災害連連,這種傳言就會越演越烈。別說自己這個懶散的性格,就算自己有什麼作爲。這種傳言會起作用麼?

這個母親啊,想到這裡,他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我的母親是武則天,放在前世,別人不是嫉妒,而會一個個前來握手,然後同情地說道:“小子,自求多福吧。”

她是何等的強勢,越是逆水行舟,她越會激流而上!不如自己借這個機會,替她揚一些功勞吧。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卻是很難。這個功勞不但是送給母親的,也是送給父親的。

但是不是如此,畢竟他不是專家,於是大踏步走進去求證。

這家紙行規模很大,唐朝各地的名紙,比如剡溪用古藤做的藤紙,沿海地區用海苔做的苔紙,羅州用淺香樹的樹皮做的香皮紙,吳中用秘法,使用麻或布履製成的紙,因爲紋理極象繭絲,所以時人說的繭紙,江南楚地用褚樹皮做的褚皮紙,臨川滑薄紙,九江雲藍紙,揚州六合箋,等等。最有名氣的益州的麻紙,其次是婺州的黃藤紙,這兩種紙張,即使李威本人,也是限量使用的。幾乎在這家店裡面都能找到。

也不能說不好,除了普通的紙張外,象現在的優質紙張,如益州黃麻紙與婺州黃藤紙,僅從韌性、光滑來看,不亞於後世各種紙張。但有一個缺限,就是太厚了,厚得能當衣服穿。

“大哥啊,這個紙有什麼好看的?”李令月一手拿着一大包零食,一邊吃着一邊不耐煩地說道。

看了一下,心中已經有數了,李威低下頭說道:“我們家小公主有命,那麼我們就走吧。”

“大哥,你太寵小妹了,”李賢不由地搖了搖頭。這一路上前來,只要太平公主想要,李威馬上就替她購買。東市裡是沒有龍賣,如果有龍賣,小妹想要龍,他都能懷疑大哥會不會替小妹將龍買下來。

不過眼睛向櫃上最顯眼地方擺的婺州黃藤紙瞅了一眼。

李威看到他這個神情了,心中立即有數,其實幾個弟兄當中,學問最好的還是李賢,李弘雖然也不錯,可是在學問上沒有李賢天賦高,他讀書幾乎過目不忘。

於是又停下來,指着那些黃藤紙,向夥計問道:“這紙多少錢一張?”

“一千兩百文。”

“多少?你不如去搶錢。”李威氣怒地說道。這時候的紙張面積還是很大的,但也不能要一千兩百文錢,他在邸報上看到豐收時,農民一斗米只能賣五文錢。一千兩百文錢,是什麼概念?

夥計眼皮都沒有擡一下,雖然李威這一行帶了好幾個家僕,但長安權貴富豪不要多了海去,答道:“小郎君,婺藤皇上也喜歡,但因爲制不易,只能進貢六千張。全長安,只有我們這一處有的出售。如果小郎君嫌貴,可以換其他的紙張,益州貢麻三等,每張售六百、三百、一百文,益州屑末、滑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箋每張也只售五十文到三百文之間,剡紙每張分六十文到三百文不等,宋亳烏絲欄從五十文到一百五十文,吳中繭紙從四十文到八十文,楊州六合箋從五十文到一百二十文,臨川滑薄每張從二十文到八十文,九江雲藍從二十文到一百文,江南褚皮紙每張二十文到六十文,羅州香皮魚子,從五十文到兩百文,蒲州油細薄每張從三十文到六十文。如果小郎君還嫌貴的話,宣衢案紙、均州大模紙、杭婺越細黃白只在十五文到四十文之間,海邊笞紙也這個價差不多。再貴只好買各地粗劣的麻紙了,每張只要十文到十五文。”(注)

李威不能作聲了,人家敢情也會賣品牌效應,再加上物以稀爲貴,纔將婺州黃藤價格揚上去的。其實其他的,比如普通的麻紙只要十文,這麼大的紙張,再加上這個厚度,以現在的工藝技術,售價也不算貴的。

咬了咬牙,替李賢買了四張,應當是四卷,每張捲成卷軸,而且很厚實。

李賢囁嚅了一下,最後只說了一句:“謝過大哥。”

天色就到了中午了,李威看了看,看到一家李記酒肆,生意似乎還不錯,樓上樓下,坐了不少人,店面也十分乾淨清爽,走了進去。叫了幾個菜,走到現在,這一行人全部都餓了。唯獨李令月吃了不少零食,不餓,好奇地東張西望。

李賢又說道:“大哥,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

“二弟,什麼事?”

“從東宮裡出發到現在,我只聽到你咳嗽了兩聲。”

“嗯,現在咳嗽很少了,”但李威心裡有些毛,你注意我咳嗽多少聲幹嘛?

“恭喜大哥啊。”李賢笑嘻嘻地說。

讓李威虛驚一場了。原來是善意,於是李威說道:“謝謝二弟關心。”

忽然耳邊傳來一聲豪爽大笑:“李掌櫃,一年未見,你這兒生意越發好了。”

“胡大郎,誇獎了,一般一般,還要多謝承蒙各位擡愛,否則那有我今天。”

“哈哈,你這個胖子,越來越會說話了。”

李威扭過頭,看到大聲說話的是一個長滿鬍子的胡人,手正搭一個胖乎乎的中年人肩膀上,也就是李掌櫃,大約是這家酒肆的老闆。後面還跟着三個人。走到臨近窗戶的一個雅座上,李掌櫃手一伸:“各位請。”

幾個人落座,李掌櫃離開,那個叫胡大郎的胡人看着另外兩個人,說道:“陸四郎,葉大郎,你們找我有何貴幹?”

陸四郎低聲說道:“胡大郎手眼通天,能不能替我從吐谷渾弄一些馬匹過來。”

“關中人都活不了,你要馬乾嘛?”

“胡大郎,不瞞你說,雖然關中大旱,可是吐谷渾丟失,安西四鎮淪陷,河東河北等地,牲畜,特別是馬匹價格依然在上揚。不過我在那邊路子不廣,但胡大郎在那邊路子卻很廣,不如我們合作如何?”

“這個嘛,讓我再考慮一下,陸四郎,你也不要急,看看朝廷動態,如果朝廷不出兵,或者出兵只守涼州,我們再合作不遲。”

“也是。”

“那麼葉大郎,你呢?”

“聽說胡大郎這一次弄來許多大食的香料,能不能多分配一點給我。”

“那批香料早就定好了,剩下的不多,我回頭看看還剩多少,我們再聯繫。”

“好。”

談完了兩筆生意後,這名胡大郎轉向一個公子哥打扮的人問道:“羽郎君,你找我又有何貴幹?”

“聽說胡大郎這一次帶了不少大食藥玉回來,其中有幾件精品,不知可否賣個臉面,賣給我如何?”

“羽郎君,我們是朋友,可這幾件物品有了主家,聽說是周國公要的。”

一聽周國公,幾個人倒吸一口冷氣,不敢吭聲了。

過了一會兒,那位羽郎君又說道:“既然這樣,你答應我一件事,下次去大食時,幫我弄幾個大拂菻的女子過來,如何?”

“你要那邊女子幹嘛,大多數是碧眼金髮,身上還長着濃厚的體毛,不要嚇着你了。”

“可我喜歡,”一陣淫笑。

“從那邊帶人過來都不難,就怕關卡士兵以爲我帶了妖怪過來。”這是玩笑話,幾個人一個個低聲會意地笑起來。

幾個人笑完後,又聽這個胡人講大食那邊的事情。

李威倒也感慨,不管怎麼說,唐朝這種開放的風氣還是很好的,大拂菻就是東羅馬帝國。如果放在宋明,這個有錢的公子哥,斷斷不敢向這個胡人討要幾名歐洲女子的。

吃完了飯,李威對碧兒說道:“我們一道去找你兩個哥哥。”

要辦正事了!

注:唐朝紙如何銷售的,考證不出來,估計象布一樣有大小,按照什麼刀尺再加上質量出售的。但無從考證了,只好來一個統一標準。價格也不準確,這是我根據唐朝各地紙張的名氣質量出產多少,與當時的物價,大約估算的。不作依據。

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44章 定(六)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69章 煙塵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160章 啓航(六)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138章 春雷(十)第74章 微調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74章 火耗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78章 合(六)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242章 高度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175章 合(三)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30章 多情更誰追惜第66章 去紈絝吧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241章 誤會第106章 奇兵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151章 問鼎(三)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242章 高度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131章 春雷(三)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100章 會戰(一)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118章 問琴(中)第151章 問鼎(三)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67章 安慰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68章 圖窮(下)第150章 問鼎(二)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47章 我的國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83章 曙光(下)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73章 刺激第175章 合(三)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298章 算蛟龍(三)
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44章 定(六)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69章 煙塵第384章 曰今朝流年(一)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160章 啓航(六)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138章 春雷(十)第74章 微調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208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上)第74章 火耗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78章 合(六)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242章 高度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175章 合(三)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30章 多情更誰追惜第66章 去紈絝吧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241章 誤會第106章 奇兵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151章 問鼎(三)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242章 高度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131章 春雷(三)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100章 會戰(一)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118章 問琴(中)第151章 問鼎(三)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12章 周公歹心 太子發飆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67章 安慰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68章 圖窮(下)第150章 問鼎(二)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47章 我的國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83章 曙光(下)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73章 刺激第175章 合(三)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39章 漸蒙籠暗碧第298章 算蛟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