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問琴(中)

李威突然返回青海,讓武則天遇到了很大的麻煩。

不僅這件事,在武則天得到李首成稟報之前,已發生一件讓武則天頭痛的事情。

天氣反常兒,大雨嘩啦啦地囘下。六囘月江南出黃梅天了,河南還在下。七月江南烈日高照,河南還在下。不過時晴時陰的,禍害不及去年。可大雨一直在下,導致了黃河河水暴漲。

到了七月二十,孟州河堤決口。

隋唐時的黃河不象後來的黃河,決堤是常見的事。在漢朝還常見黃河大決堤,後來有可能經過多次的大水利工程,到了隋唐以後,黃河河流很平緩。有時候洛水都出現水災,然而黃河卻沒有大規模的水災。這也造就了黃河兩岸的繁榮,特別是下游地區,象河北與山東各州縣,人口猛烈增漲。

在唐朝包括這次,僅出現過三次決堤現象。貞觀十一年,孟州與陝州決堤。永徽六年,齊州決堤。規模也不大。然後到今年,又是在孟州決堤,大水滾滾而下,瞬間將孟州城淹沒,水深五尺,所有房屋茅舍全部衝至一盡。

還好,李治雖然晚年越來越昏庸,對老百姓不惡。武則天對老百姓本質上談不上什麼善念,否則也不會在她登基後,大肆揮霍浪費。但對百姓也不能算得上惡劣。

在這種背景下,孟州官員搶救及時,沒有淹死多少人。

單獨來看,不算什麼。可將前後發生的事聯囘系在一起,會很麻煩。

一次封禪後發生了什麼?大非川之敗,災害連年。這一次封禪後發生了什麼?北方吃緊,關中大旱。稍稍好一點,到了今年孟州決堤。孟州決堤也不要緊,關健它就在洛陽附近,格外引人側目。

看到孟州呈奏後,武則天將蘇味道喊到上陽宮。

如論變節,這又是一個變節的大臣。其人文才很好,裴行儉愛其才華,兩徵突厥,引薦爲管記。裴雨荷父親裴居道作謝表時,特地讓他寫謝表,蘇味道當場一筆揮成,盛傳於世。怎麼說,他都是倒武的大臣一派。但武則天僅授了一個員外郎之職,就將蘇味道拉攏過來。

將孟州奏表遞給了蘇味道。

蘇味道一看,犯難了。可是他很快想出一個主意,太后不是說過,要休兵養民嘛?再次揮筆而就,刷刷刷!字寫得漂亮,文章寫得也很好,武則天看了直點頭。

一會功夫文章寫完了。大意是說唐朝立國以來,兵戈太多。太宗說過,馬上能奪天下,不能以馬上治天下。所以晚年後,十分後悔出征高麗。近幾年,唐朝與吐蕃血戰青海,將士犧牲無數。又先後動用了幾十萬人馬,大徵突厥。因此,上天示警,關中大災,孟州決口。不可不防也,當以休生養息,撫囘愛百姓爲主,不能妄加開邊。

與封禪沒有關係了,反而倒是皇帝躍馬沙場有了過錯。

上官婉兒站在邊上看,眼兒尖,看完了,俏臉蛋氣白了,很想擡起她那隻小腳,狠狠地在這個小白臉上狠踹那麼幾腳。

武則天則很高興,將它拿出去,頒發天下。

咱不想打仗,老百姓也大多數不願意打仗,一打,負擔重,有可能自己兒子名列府兵當中,就會戰死沙場。至於邊境上的那幾州百姓,管他呢。大多數百姓支持,這纔是武則天看重的。

這時,青海的事也傳到了洛陽。

李首成風塵僕僕地趕,出了青海管轄境內,長鬆了一口氣。但是他也老了,跑來跑去的,跑不動,於是利用職權,在謂州調動快馬,先行將情況通知武則天。

武則天看完後,額頭都涔出細密的汗珠。

李威想錯了武則天的內心,她沒有廢李威想法,皇太子廢都很難,況且已經是皇帝。更沒有想殺害過李威,畢竟是自己親生長子,以前多次向自己示好,不象二兒子可惡,三兒子渾蛋。

她想做的是一個有權的太后。不然不放心,恨她的大臣很多,而這些大臣又多是兒子的心腹,比如劉仁軌,裴行儉。關健是真走到那一步,她會不會保留這個想法呢?

青海出了這件事,老百姓如何想?相信自己,是相信自己的兒子?不用說,肯定相信自己兒子。剛剛自己頒發了詔書,用黃河決堤做文章,使這個決堤格外引人注目。說不定,反過來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百姓拿決堤做自己的文章。

不但如此。

兒子斬殺王果,將兩百名侍衛,包括中間一些中低層羽林軍將領,一起流配到尼沙普爾城。什麼時候唐朝將犯人流配到波斯呼羅珊南方的?不僅是彰顯他的武功,也是在向羣臣警告,在向自己宣威,亮劍!

一想到青海十幾萬能征善戰的將士,還有西域、河中與吐火羅很有可能被兒子收服的幾百萬,近千萬的百姓,就會想到鋪天蓋地的大軍,象蝗災一樣,密密麻麻地從西方而來。

兒子不是大臣,再多的士兵,也能對付。他是皇帝,就是率領一百萬大軍,所過之處,誰敢阻攔?丈夫活在人世間,都不敢攔阻!

自己弄巧成拙了。

怎麼辦?

她似乎都能看到西方的天空中,有無數打着清君側的大旗,向東方飄揚過來。

踱來踱去。

上官婉兒走了進來,正好看到這一幕,討好地問道:“太后,怎麼啦?”

怎麼辦呢?每天相伴,過得如履薄冰,只能笑臉相迎,以免災禍上身。

看到了上官婉兒,武則天想到了一件事,兒子對幾位妻妾很看重,難道不怕自己對幾女動手?但是一搖頭,不可能。自己不敢動手,只要一動手,最後一塊遮羞布將會撕破。他是不敢對自己怎麼樣的,可是敢將自己幽閉起來。相信許多大臣也會看到他這樣做。再將裴炎等數人誅殺,丈夫一死,自己待在冷宮裡吧。

心情煩惱,說道:“婉兒,給本宮彈一首曲子,要安靜。”

“喏。”上官婉兒取來古琴,彈了一首《前溪》。是跟狄蕙學的,屬於《清商樂》中的一曲,東晉沈充譜寫。與《流水》不同,同樣用琴音闡述水的,《流水》活潑多變,節奏明快。《清溪》則是很幽靜。

不過清商樂裡的曲子,皆是南朝遺曲,多以安靜清雅爲主,許多曲子都清淡到悽苦的地步。除了少數性格恬淡的人喜歡外,唐朝人囘大多數不喜歡清商樂。

但武則天要聽安靜的曲子,這時候又沒有出現《春花江月夜》,更不會用風笛吹《南來風》,只好彈奏《前溪》了。

武則天小時候生活艱難,只認識少數字。知識大多是進了皇宮後學習的。不過她的超級智商,雖然學得晚,進步卻很快。幾年後,不但有一身好學問,還能寫一手好字。可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的。得寵後,整天勾心鬥角,沒有空再學習了。因此,詩作得只能說是馬馬虎虎,不及上官婉兒。彈琴也彈得不大好。可不妨礙她聽。

聽了一會兒,森冷地說道:“爲什麼彈奏這樣的靡靡之音?”

老祖宗,這可是你要求的,況且《前溪》絕對不能算上靡靡之音。但上官婉兒很精明,不能擡槓,武則天說太陽是方的,那就是方的。從容地答道:“啓稟太后,琴音必是如此彈。這是古例。”

“古例?說給本宮聽聽。”

“琴爲萬樂之首,乃是天賜於人世,降五星之精,飛墜梧桐,然後鳳皇來儀,示之於伏羲。於是伏羲乃知梧桐是樹中之良材,令人伐之。又見其樹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數,截爲三段,分爲天、地、人三才。取上段則輕,取下段太重,於是又取中段,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乾,瑤琴方成。”

“雖如此,也不代囘表非得彈奏這種冷音。本宮聞吳使季扎聘於魯,爲歌《周南》《召南》,季扎說美哉,始基之矣。爲歌《鄴》《付》,說美哉,淵乎。爲歌《王》,說美哉,思而不懼。爲歌《齊》,說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可見上古之時,琴風已多是激昂囘奮發。”

上官婉兒更暈,剛纔你可沒有讓我彈奏激昂奮發的曲子。只好說道:“太后,聽臣妾將話說完。當初伏羲制琴時,有很嚴的標準,長必須三尺六寸一分,合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很了不起,那時候的人就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一天,十分標準了)。按八節,所以前闊八寸。按四時,後闊四寸。按兩儀,厚二寸。按人倫陰陽,上天賞賜與四貴,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按十二月,徽有十二。按閏月,又有一中徽。五條弦在上,是謂外按五行,內按五音。堯舜歌南風,天下大治。後因爲文王囚於羨裡,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急,謂之文弦。後武王伐紂,前歌後舞,添弦一根,激烈發揚,謂之武弦,合五行五單之弦,故稱之爲七絃琴。太后,雖然我朝乃大,包容萬國,因此多有胡樂,可琴纔是樂之根本啊。”

“嗯。”讓上官婉兒一忽悠,武則天真重視起來。沒有想到這一把小小的琴裡面,包含着這麼多象徵。改天得讓樂師們查一查,這個尺寸是不是很標準,不能讓內行的人笑話了。

“因此彈奏瑤琴時,必須很慎重。有六忌七不彈,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風,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聞喪者不彈,奏樂不彈,事冗不彈,不淨身不彈,衣冠不整不彈,不焚香不彈,不遇知音者不彈。還有八絕,清、奇、幽、雅、悲、壯、悠、長。若是琴技彈到妙處,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聽而不啼。清、幽、雅、悲,也是琴音四絕啊。剛纔太后讓臣妾彈奏一曲安靜的曲子,臣妾於是彈奏了這首以清幽見長的《前溪》,正合了王樂的宗旨。只是臣妾彈奏得不好罷了。有人又說南朝樂乃是靡靡亡國之音,於是多不喜清音,此乃錯誤的想法。南朝之樂非清乃冷,非奇乃肆,非幽乃孤,非雅乃縱,非悲乃怨,非壯乃綺,非悠乃苦,非長乃狎。故乃爲亡國之音也。但有的曲子,因爲晉朝南遷,帶去了不少古曲。這些古曲還是好的,而且也得到上古真味。太后,恕臣妾斗膽說一句,今人多喜胡曲。這些胡樂是上天賞賜下來的嗎?這些胡曲,能褒彰中國雅容之音嗎?”

“聽你這說,倒有三分道理。來人哪,傳懿旨於鼓吹署,讓他們蒐羅雅正的《清商樂》,記譜於冊。”咱好歹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囘國人,高貴的漢人,不能讓人家笑話了。

這才放過了上官婉兒。

下值後,上官婉兒帶着一身冷汗離開上陽宮,在太后發怒那一刻,她明顯從武則天眼中,看到殺氣。

來到東宮,看到諸女在等她,伏於桌子上哭泣起來。

“怎麼啦?”裴雨荷關注地問。

“裴皇后,我不想去上陽宮啊。”嚇壞了。

“發生什麼事?”幾女立即擔心起來,特別是狄蕙,皇上臨走時,可是再三囑咐,東宮交給她了。

上官婉兒將事情經過一說,韋月忽然高興地說道:“有喜啦。”(

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129章 春雷(一)第141章 定(三)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88章 聖戰第256章 圈地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83章 曙光(下)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88章 聖戰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36章 東園岑寂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60章 風向第165章 甜(上)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150章 問鼎(二)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270章 大手筆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68章 探(六)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345章 非川悽草(三)第282章 背棘去第264章 天下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212章 渡(中)第269章 竹籠第73章 刺激第5章 願春暫留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287章 西風烈第110章 會殺人第171章 探(九)第267章 安慰第98章 等(下)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76章 報應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77章 十萬貫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158章 啓航(四)第277章 十萬貫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56章 啓航(二)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147章 定(九)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173章 合(一)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358章 欲摘弓(二)
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129章 春雷(一)第141章 定(三)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88章 聖戰第256章 圈地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83章 曙光(下)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88章 聖戰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36章 東園岑寂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60章 風向第165章 甜(上)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150章 問鼎(二)第42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五)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270章 大手筆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68章 探(六)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345章 非川悽草(三)第282章 背棘去第264章 天下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45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八)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212章 渡(中)第269章 竹籠第73章 刺激第5章 願春暫留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287章 西風烈第110章 會殺人第171章 探(九)第267章 安慰第98章 等(下)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76章 報應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77章 十萬貫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158章 啓航(四)第277章 十萬貫第272章 十二言(上)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56章 啓航(二)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147章 定(九)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319章 重來淮水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173章 合(一)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358章 欲摘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