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願春暫留

原來就有一張世界地圖,那是李威畫的。十分地四不像。現在還是四不像,不過經過胡應這一行,蔥嶺以西的各國標註得比較清楚,而不是象以前那樣,將拜占庭,甚至將‘波’斯都稱爲大秦國。但還是不標準。

可有了更實用的參考價值。

特別是李威根據了一些情報,對各國人口數量,做了一些評估,比如大食,在大食的地盤上做了一個標註,人口數量大約在兩千五百萬到三千萬左右,拜占庭在一千五百萬左右,法蘭克王國因爲吞併了高盧地區,人口也接近一千五百萬,天竺本來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叫戒日帝國,戒日王死後,又分裂成若干個小國,因此,李威大約根據得到的消息做了一個估測,天竺各國人口在六千萬左右。

後面一點,很讓這些大臣驚訝。

畢竟從地圖上看,天竺各國面積還不及唐朝面積(包括羈縻地區)的四分之一。

這是李威的估測,因爲各國對人口統計的不慎重,再加上李威道聽途說,依然有很大的誤差,不過離實際人口數量相差不遠了。

地圖掛起來後,李威說道:“我昨天說過,備軍少戰,但不可不戰。不備軍,就沒有軍隊。備軍不戰,那怕備了幾百萬軍隊,到了實戰的時候,將士會因爲缺少經驗,往往能被少數敵人擊潰。諸卿,你們當中,也有許多上過戰場的,新兵與老兵的區別,你們都知道,也看到過。若是不戰,備的軍越多,反而成了國家的累贅。因此,必須還得要根據國力,適當的實戰。這一點,父皇做得很好,數徵高麗,平滅契丹與突厥,與吐蕃也有過一些戰役,還有平滅南詔的謀反。”

朝中大臣分成兩派,所以李威任何建議,皆掛上父母的大牌子。至少現在,他不想出現分岐。

“可是怎麼戰?不能等敵人找上‘門’來,我們才戰。而且我朝多用府兵,徵兵速度又慢,等到大軍徵集完畢,敵人已經從容而退,戰場進入有利於敵軍的戰場。這也是薛仁貴兵敗於大非川的原因。因此,我們要看,那些國家對我們唐朝會有敵意。”

說着,從大食往西一抹,說道:“這一帶,我們不想。”

連大食,李威都沒有興趣,儘管將來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產區。但現在佔下來有何作用?能不能守到開採石油技術的那一天?不如留給子孫,若有出息,可以繼續擴張,沒有,只好守成。

唐朝兵力投放到大食去,後勤供給困難,大食軍隊的強悍,也不可低估的。這是不明智的做法。

李威還是說道:“我們唐朝沒有敵意,不代表着大食沒有敵意,這個國家因爲商業基礎濃厚,資金充足,而且掠奪‘性’的擴張,給他們擴張帶來好處。現在他們在搶拜占庭人的勢力範圍。一旦掉轉頭來,大家看一看。”

在地圖上一指,‘波’斯人殘餘勢力範圍,吐火羅,突騎施,到了碎葉城手指才停下來,說道:“他們怕冷,蔥嶺以東不會過,碎葉以北不會過,可蔥嶺以西與碎葉以南,倒是很合他們胃口的。”

只是一句,二十幾個大佬響起了一片嗡嗡的議論聲。

吐火羅各國,包括康國、石國在內,離唐朝遠,唐朝兵力很少向這裡投放,但是這些小國家皆很自覺,主動投奔。每年也向長安進貢一些金銀珠寶,也是這些國家所產的,而且這些國家地勢平坦,物產豐饒富足,雖然一國進貢的少,各國加在一起,每年進貢的貢品,對唐朝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李威喝了一口茶。

在東宮裡,他喝的茶,只是放茶葉,但在其他地方,飲茶時,有的放姜,有的放‘奶’,有的放果汁,放得好,還能喝一喝,放得不好,難喝之極。過了好幾年了,李威還不大習慣。

等他們議論完了後,李威才說道:“也許各位認爲他們是夷人,戰鬥力有限,只是我們唐朝離得遠,才饒過他們。若是那樣想,就錯了。大食與我們唐朝沒有‘交’惡,諸卿可以商討一下,派出一百名將士,跟隨使者前往大食一行,然後讓這些將士,隨大食軍隊觀摩,看一看他們戰鬥力。也順便對大食人做一個瞭解,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如何?”

這個倒沒有太大爭議,立即同意。

劉仁軌開始起草制書。

等他寫完,李威再用手指向吐蕃,說道:“大食,我們大唐可以作爲一個假想敵,但不急。吐蕃纔是當務之急,威‘逼’劍南、南詔、隴右與西域。關於吐蕃,如何作戰,我以前說過許多。諸卿也提過許多建議,不提它,再來說西突厥。裴卿即將西行,也許你們說之所以與西突厥作戰,是爲了自保,不讓他們擾邊。這想法是錯誤的。任由西突厥獨立,絲綢之路將斷。少了絲綢之路,商道中切。少了這條商道,我朝許多貨物不得運往西方。不是我重商。畢竟許多城市,諸多作坊以製造業謀生,若斷,千家萬戶少了生活來源。或者將他們強行送到鄉下耕種。可地從何處來?各位,你們有沒有勇氣,讓大戶人家,將吞併的土地吐出來?”

就是武則天,也沒有這個勇氣,向所有世家望族動手的

而這則是唐朝最大的一顆毒瘤。看一看古今往來的人口數量對比,漢帝國最多時,達到了一億五六千萬人口,後來的宋朝也達到一億人口,隋朝那麼短時間,還接近六千萬人口,唐朝發展了這麼多年,包括隱匿與逃戶在內,也不過四千多萬,到了天寶巔峰時,戶部統計出來的,也不過六千萬人口。正是因爲大量的吞併,制約了平民百姓生育後代的能力。飯都吃不飽了,那有膽量養七個八個孩子?

雖然人口不是國力的表現,比如天竺,李威這一次提都沒有提。儘管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因爲種姓制,作爲最貴的種姓婆羅‘門’,以及次貴姓剎帝利不會超過一千萬。其他的皆是低下的吠舍與首陀羅,這些吠舍與首陀羅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十有八九,還巴不得外國人前來入侵,所以天竺人口最密集,卻是世界上最好征服的地方。

李威從隨胡應前來的一羣西亞國家使者嘴中得到一些情報後,心中對這羣阿三產生了興趣。但不是現在,想征服天竺,必須邁過吐蕃這道坎。這也許要二十年,三十年。放在後面,暫時也不會商議。

再比如宋朝,人口多而富,可是國力強不強大?

不過想強大,沒有衆多的人口與以充足的經濟,也強大不起來。唐朝的百姓數量太少了,居然還不及天竺的三分之二,象江南一些地區,人口數量現在依然很稀薄,這不是李威所想看到的。本國的人口都不足,如何向海外遷民?

但這個依然不提,之所以說這些,是讓大家看一看危機感,不然也不會同意自己對待倭國的政策。

提及大戶吞併,衆人皆不敢語。這個課題太大,除非來場顛覆‘性’的大**,否則休想動這些名‘門’世家一根汗‘毛’。

丟下不管,繼續往下說去:“因此西突厥的地理位置,對我們唐朝來說,比東突厥地理位置更重要。可是東突厥不能不管。大家再看一看地圖,經過太宗皇帝多次派兵清剿,東突厥人口凋落,然而這幾十年來,人口再次增加,又開始圖謀不詭。不相信,在這幾年裡,大家拭目以待。不但是東突厥,當時採用了溫彥博之策,從靈武到幽州,這兩千多裡邊境安放了大量的胡人。一旦他們聯成一線,各位再看一看,幽州、趙州、太原、靈州這幾十個州府會是什麼結果?”

“陛下,這不大可能……”薛元超遲疑地說了一句。

“是不大可能,放在邊境各胡,對於唐朝十分忠心。可別忘了他們的血緣,別忘記了五胡‘亂’華。而且我們對胡人的政策,又沒有吐蕃人做得好。”

剛說完,幾位大臣表示反對。

“你們說党項,党項是特例。吐蕃人爲了籠絡各蕃,贊普多娶其‘女’爲妃,甚至不惜讓這些羈糜蕃部傑出人士擔任大論。各位,我們唐朝有沒有做到?”

所以後世沒有將李唐當作胡人王朝,是因爲李唐徹底漢化。

他們自身對胡人就十分排斥,又有人說,後來李隆基多用胡人爲節度使,那只是李林甫不想邊陲重將進入宰輔的一個把戲。唐朝立國近三百年,有幾個胡人真正進入過權利的核心?

安祿山都不是,是一個寵臣,可也沒有真正進入過宰輔決策國家大事。

但這個課題還是很有爭議,李威現在不敢提,讓諸人不能言後,又再次丟下,說道:“所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是這種局面,那又如何?前年我與裴‘侍’郎就說過此事。不是開邊,是將戰爭放在邊境外的地區去作戰,這也是減少對百姓的戧害。然後我們再來看契丹,也許說它人口少,地域也不大。但是契丹若是‘抽’調同樣也能‘抽’調出十幾萬,二十幾萬壯丁爲兵源,契丹人如何勇敢,劉卿,你徵過遼東,也用過契丹兵,還有青海,我也曾親眼所用。朝廷處理得當還好,一旦處理不得當,契丹皆叛,後果也嚴重。”

豈止是嚴重,一旦契丹謀叛,整個遼東走廊將會被切斷,唐朝無法經營遼東了。

不但如此,唐朝危機還有,南詔的,現在南詔分散,所以看起來力量很小,不是代表南詔人很懦弱,一旦統一組合起來,有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地形又複雜,唐軍依然不好征服。

要麼就是靺鞨人,有的忠於唐朝,有的對唐朝反感。因爲遠,又冷,象望建河、那水(鬆‘花’江)、粟末水、忽汗河(兩河爲那水重要支流,今消失)一帶地區,明目張膽地不服唐朝管轄,對此唐朝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些部落分離了很長時間,難保以後不會出現一個雄才,將各部整合。一旦整合,又是一個強大的吐蕃出現。

說完後,諸臣又不能言。

“因此,新羅的張狂,起了一個很壞的帶頭作用。讓各部看到一個假像,認爲我們唐朝遠,只要熬過去,或者大軍前來,做一個誠服,大軍一走,立即謀叛,我們唐朝會束手無策。若是各部學習,怎麼辦?再者,大家也看到了,吐蕃的論欽陵居然將手伸到我們唐朝長安來,會不會派出使者,向他們進行遊說。”

這不是不可能的。後來默啜就派出使者與沒祿氏聯繫,這一次聯手因爲沒祿氏當時準備親唐,沒有同意,才讓唐朝得知,記於史冊。其他的,沒有讓唐朝得知,必然有之。

“再說倭國,當時倭國派出使者,前往隋朝,叫什麼來着?”

“小野妹子,漢名叫蘇因高。”劉仁軌答道。

“他第一次來使,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第二次來使,稱東天皇敬西皇帝。就算他們是夷人不懂禮,不去計較。然而爲什麼果斷派兵援助百濟?”

這兩次來使,讓楊廣暴跳如雷,東亞進貢體系,只有中國的皇帝才能稱爲天子的,倭國不但稱天子,還是太陽才升起來的天子,隋朝是太陽落山的天子。但真讓他們一語言中。後來又稱爲天皇,他們是天皇,隋朝是皇帝是天子,也就是兒子。十分猖獗的。

“那一次很是兇險,若不是劉卿,很有可能讓他們得逞。但打輸了後,他們在做什麼?學習學習我們的制度、文化、技術、耕作。那也罷了。以前有海相隔,雙方‘交’接不大。可現在呢?他們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口也有四五百人,一個旦學到我們唐朝的造船技術,然後你們再看。”

說着,在地圖上畫了一道道航線,直指山東半島、東海,直到福州泉州一帶。而這一地區,恰恰是唐朝經濟最繁榮地區之一,因爲有海,又沒有什麼駐軍。

“我也許是杞人憂天,可等到他們強大時,又隔着海再征服,是不是很難?”

歷史上元朝對倭國發起過兩次進攻。可是先後失敗,主要是颱風。造成這個原因,不是大軍不能通過大海進伐倭國,現在唐朝,已經多次通過海陸兩個方向,向高麗百濟發起過作戰的。

況且船舶技術在發展,從新羅到倭國又不是很遙遠。

但是元朝用的工匠是漢人工匠,待遇差,時間緊,造的船舶質量很差,因此,一遇到颱風,立即沉沒。還有元‘門’g陸軍強大,可不適應海上作戰,對熱帶雨林也不適應,不僅是倭國,就是安南也沒有真正征服過。第二次也登了陸,用的是高麗、漢、‘門’g聯軍,相互又不能妥協,進展不大,又來了一場颱風。所以不但是倭國,征服爪哇也再遇到失敗。最後忽必烈不得不強自噎下這口氣。

可眼下卻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與憤青無管的,李威也不想後世出現一個討厭的‘棒’子與小日本,又不需要出動軍隊,爲什麼不去做?

繼續道:“然後你們再看一看,若是將這兩個國家征服,東面是真正的茫茫大海,那麼可以用大海爲長城。若不然,早遲我們在幾千里路的海岸線駐紮大軍,防備倭國從海上襲擊,是不是一場災難?”

“剛纔劉卿說,計劃如何制訂。其實不難的,比如在不加百姓稅務下,如何爲國家增加適當的稅務。爲百姓做多少有益的事。用什麼政策,增加百姓的人口與收入。各州縣每一年增加多少耕地與糧食。軍事上是不是可以幾年內平定那些部族。等等。這就是我們大唐每一年,每五年,每十年的目標。”

各人在沉思。

可是李威沒有想到裴炎,這麼快就表態了。

他說道:“陛下,臣還是很擔心。容臣說一句,陛下昨天也說過,以德治胡。今天新羅也派出使節,前來東都,表示認錯臣服。倭國終是夷人,用陛剛纔的話來說,他們不懂禮度。現在開化了,也對我們大唐臣服了。正是相安無事之時。然而陛下卻挑起兩國開戰,這不是以德治胡治夷,相反,是急功好利。這讓臣擔心。”

裴炎這句話很能‘迷’‘惑’人的。

派出使者前去大食看一看,大家皆表示同意,或者派斥候到東突厥聽一聽,防患未然,不是不可以。這個皆同意。

可是倭國與新羅,離唐朝遙遠,或者有皇帝所說的未來發生,然而沒有挑釁在先,得之又無益。眼下或者得到一些蠅頭小利,將來卻會大用兵,特別是征服倭國,全部利用海軍將軍隊物資載運過去,‘花’費有多大?

再說傳出去,也不大好聽。什麼時候唐朝君臣,全部在談利了?

於其經營遠東這兩個小國,還不如全力經營青海,既能拱衛長安,又能得到實利,還能削弱吐蕃。

還有,這是兩國,特別是倭國無過錯,可是唐朝主動用兵,也不符合唐朝立國以來的宗旨。

只是短短的幾句話,一些大臣立即附和起來。

劉仁軌看着李威只是苦笑,早上就爭論過了。

李威眼睛眯縫起來,裴炎此次還是在出手,還是站在道德的立場。可當真他是一個道德君子?

這是認準了自己與母親不可調和,主動將朝堂的裂隙撕大,使自己所有政績不能實施下去。而且母親歲數也不是很大,還沒有他大,有母親庇護,他會平安無事。自己與母親矛盾越‘激’化,他對母親才越重要……

有他的掣肘,自己這一番口水算是白費了。

聽着大臣們的爭論,李威沒有作聲。他也要看的,看這些大臣站在那一方,還是不錯,至少有四成以上的大臣,依然在附和自己的建議,比如幾位宰相中,劉仁軌與李義琰不提,崔知溫居然主動站了出來,四位新宰相除了郭待舉外,其他三人表示沉默。也不錯的。不要求他們向自己倒戈,只要不倒向母親那一方即可,郭待舉與薛元超是一抹黑,與裴炎走到底了。

看了看,站起來說道:“那麼也好,裴相公既然說以誠待胡,那麼你這兩天就拿出一個怎麼樣以誠待胡的摺子,呈到我手中。”

看你這個道德人士,名‘門’子弟,如何以誠待胡的。

狄仁傑只是一個刑部‘侍’郎,在這羣大佬中職位很低,坐在末席,聽罷後,低頭悶笑。

然後衝劉仁軌擠了一個眼‘色’,走了出去。

劉仁軌會意,跟了出來,李威說道:“劉卿,無妨。讓裴炎爭去,實際上我早就想好了,會有今天局面發生,也不指望會說服。可這是國家大事,爲什麼青海之戰,途中我遇到危險,李敬玄會慘敗,是論欽陵上兵伐謀,我只能伐兵。現在我這個主意,未必是伐謀,可勉強算是伐‘交’。”

“陛下過謙。”

“不是過謙,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陛下,大唐有陛下爲帝,是大唐之幸啊。”聽了這一句話,劉仁軌感慨道。

“劉卿,這些誇獎話不必提了。但是我另有計劃,實際上若是國家出面,是有很多爭議聲,計劃必須執行,過了這個時間,新羅若以後不再殺倭國使者。倭人就會不記恨,也就沒有這時機。因此,我打算尋一個代理人。”

“代理人?”

“是,來,我還告訴你一件事。”劉仁軌也算是心腹了,將劉仁軌拉到中書省一個角落裡面,低聲說道:“當時我看到國庫空虛,又不能向百姓加稅。於是尋來樑金柱、陸馬幾個品德好的良商,讓他們推廣曬鹽、製糖、航海。”

“那他們……”劉仁軌哭笑不得。

“是啊,所有產業嚴格來說,皆是我的產業,不過劉卿忽惱,你也看到了,我將所有營利皆用捐助的名義,輸回了朝廷。而且,這幾年爲國家帶來了多少稅務?”

“可是……”劉仁軌頭直搖。這事兒……不但是這個,還有吐蕃將來那個小贊普。皇上爲了唐朝強大,爲了百姓好,是用了心血的,然而也如裴炎所說,是不是過於功利?

“劉卿,你也反對?”

“臣不知……”

“勿擔心,等到一切穩定下來,我將所有產業收回爲國有,畢竟不大好。”

“應是如此。”

“但是治國也如作戰,以正爲主,以奇爲輔。我的計劃會不會有用,不能確定的。可會削弱這兩國,邊境數國國家力量越弱小,我們朝廷才更有統治力。”

“臣也是這樣想的。道理,以裴炎的智慧,也能看明白,可他這個人……”

“無妨,總有一天,我們會抓住他的把柄,”李威也恨恨地說道。接下來,將這個裴炎‘弄’倒,成了他當務之急,又道:“因此,我想尋一個代理人,無論陸馬或者樑金柱,皆是好人選,可那樣的話,我不大好出面。”

說着,期盼地看着劉仁軌。

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7章 春歸如過翼(一)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260章 大婚(中)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238章 滅口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45章 天平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249章 亮劍第388章 以和爲貴(一)第82章 曙光(上)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224章 羣臣諫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88章 聖戰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279章 分相權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165章 探(三)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267章 安慰第139章 定(一)第165章 甜(上)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215章 烏龜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241章 誤會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211章 渡(上)第160章 啓航(六)第247章 親事(上)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50章 問鼎(二)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63章 和親(下)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258章 炮錘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82章 曙光(上)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253章 背水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402章 踏月影第143章 定(五)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242章 高度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366章 長槍縵纓萬里(三)第85章 前夕(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83章 曙光(下)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159章 啓航(五)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138章 春雷(十)
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7章 春歸如過翼(一)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346章 非川悽草(四)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260章 大婚(中)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238章 滅口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45章 天平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249章 亮劍第388章 以和爲貴(一)第82章 曙光(上)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224章 羣臣諫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88章 聖戰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279章 分相權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112章 瓦解敬宗 僞交崇儼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165章 探(三)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267章 安慰第139章 定(一)第165章 甜(上)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215章 烏龜第182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上)第241章 誤會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59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下)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211章 渡(上)第160章 啓航(六)第247章 親事(上)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50章 問鼎(二)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63章 和親(下)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258章 炮錘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82章 曙光(上)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253章 背水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402章 踏月影第143章 定(五)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242章 高度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366章 長槍縵纓萬里(三)第85章 前夕(二)第448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一)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83章 曙光(下)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341章 數十年載(一)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159章 啓航(五)第136章 聖意難違 洋曲舒情第138章 春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