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射日墜(五)

可終是遲了。

事後論欽陵得知,暗叫僥倖。過了一段時間,又產生了新的想法,甚至巴不得他這封信提前送達。

雖是一味防守,對情報工作還是很重視的,各個駐破曉神靈手打軍之間,專門派人相互聯繫,通達消息。第一件大事,就是吐蕃人從承風嶺撤軍,也不算完全撤軍,撤走了一大半,原來那兩個軍營還在,只是各自留下了兩千吐蕃軍隊。

人數比原來增加了一倍,而且藉助雄山,修建了堅固的營壘,裡面還留下了足夠的糧草與武器。原來攻打十分困難,這一回想攻打更加困難。得到這條消息,李謹行與黑齒常之不約而同地派出斥候打探。是事實,而且方圓數十里地以內,除了這兩支軍營外,皆沒有第二支吐蕃駐軍。嗯不明白了,可這不管,機會來了,是論欽陵有意安排好,還是大意好,立即分出軍隊,來到承風嶺,於大道上立修一座大營,與吐蕃對這要衝“共享”。總體唐朝軍隊還是處於有利地位的,人多,佔據了主道。

甚至二人還親自來到承風嶺前觀看了一番,做了一個約定,暫且不用管它,回去後想一個辦法,徹底將山頂上兩座軍營也撥掉。

接着斥候又看到一件事,大量吐蕃士兵從魚尾軍出來,奪向南方,順着尉遲川一直前往九曲。

劉審禮將這兩條情報翻來覆去的看,這讓他嗅到一份濃濃立功的大好時機,將王孝傑喊來,說道:“你是,是不是論欽陵一開始佯攻我們大拔斗大營,實際上是想我們唐軍將重心放在北方,暗中卻是主攻九曲。看到無果後,索性放充北方戰局不顧,專心攻打九曲三城?“

“恐怕未必,難道論欽陵出動了那麼多大軍,僅僅是爲了重新奪回三城?”

“孝傑,那你就錯了,僅是九曲三城,是不值得,可再加上太子呢?”

“劉尚書,不錯,很有這個可能,我們趕緊寫信稟報太子。”

“這個暫且不急,我想到了一個戰機。”

“是何?“

“你看到沒有,吐蕃洪濟橋與宛肅城的河西,只是側應破曉神靈手打的部隊,主力部隊卻通過驂恥橋,到曲水軍,從曲水軍兵分兩路攻打百穀城與洪濟城。你來看一下,從河西將消息反饋到河東,再從河東將大軍組織起來,一直繞回河西,這是多長的距離。”

王孝傑點了一下頭,消息送達很快的,可大軍倉促之下,從組織起來到撥營、再到準備好插重武器,再到起程,會有一段致命的時間,況且還有來去二百多里路要趕。疑感地問道:“尚書的意思?”

“所以我倒有一個想法,乘海東兵力空虛的機會,兵不留行,突然殺到河西,然後請李相公發出大軍隨後趕到,再寫信給太子殿下,請求他到時候通過河橋,兩相夾擊,河西數萬吐蕃大軍必破也。”

看起來是一個很完美的計刮,河西具體兵力斥候無法打探清楚,大約的還打探出來,六到八萬人,可這數萬人並不是在一起的,分戍了幾處,散落在漫長黃河邊一百多裡的地帶。

王孝傑聽了很是心動,說道:“尚書,可以立即寫信通知太子殿下。“

“錯,這一次喊你前來商議,我不想通知太子了,一通知太子,有可能他會立即讓黑齒常之作爲主帥……”說到這裡,搖了搖頭。拋開現在滿天的歌謠外,他是一個堂堂的大將軍,執掌一衛府兵,又是朝廷的尚書,難道也要聽從一個高麗野人的調遣。

休說劉審禮,就是王孝傑也不樂意啊。

“可是殿下下了那個軍呢……”

“錯啊,殿下是下了那個軍令,但有一人同樣可以下達軍令。”

王孝傑眼睛也亮了起來。雖然都州王伯母,指的是王暴,可老百姓很難分清楚,一提這傘王伯母是誰啊,立即答道,兩個王伯母,一個在鄯州,叫王暴,一個在大拔鬥谷,叫王孝傑。

老子真是一牟貪生怕死之徒?

可這個理兒沒法辨,特別是那個狗太監,天天笑盈盈地,不懷好意地看着他,時不時譏諷一兩句,一個太監不要緊,關健他還是皇帝的親信,戰後返回長安,皇上一問,解釋了,姚河李阿婆,都州王伯母,見寇不能鬥,總由曹新婦、劉老婦,這五個人,雖是朝廷重臣,然而膽怯懦弱,連一個婦人都不如。這一輩子仕途到此結束,雖勝猶敗。

“就怕李相公不同意……”

“我剛纔都想過,不能直接找李相公,我在這裡觀寡戰局,你立即返回鄭州,遊說王暴、曹懷舜、韋待價,讓他們勸說李相公。而且你也可以勸說李相公,說軍情緊急,戰機稍縱即逝。論欽陵是名將,一旦發覺,機會也就溜走了。”

“好。”

王孝傑立即騎馬,晝夜不停,來到都州城,一番遊說,韋待價沒有表態,畢竟還有韋月這一層關係,這樣頗有些在顛覆太子軍權的含味。只想到這一點,其他的皆沒有想到。

王暴與曹懷舜則立即表態同意,忍受了很久,甚至太子連他們破曉神靈手打權也奪去了,再加上滿天飛的謠傳,心是很是不平。三人蔘見李敬玄,李敬玄猶豫不決,王孝傑說道:“李相公,太子用兵如神,可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過於看重論欽陵。人稱論氏兄弟,不是指論欽陵的,是指他們兄弟數人,特別是論欽陵與論贊婆。論贊婆如何,李相公,你也看到了,論欽陵也許會高,但能高到什麼地方?大非川是將帥不和,薛仁貴輕敵,孤軍深入,才大敗的。論欽陵能僥倖勝利,還能勝二次?若李相公不放心,讓我與劉尚書做先鋒。直奔魚尾軍,若破掉魚尾軍,再迅疾向南口李相公可派大軍尾隨,保持安全的距離,若是大勝,繼續前進,擴大戰果。若是受阻李相公派兵接應,然後我們從承本O風嶺撤軍,有天險可保萬無一失。若走到了九曲河西,大勝巳經在即了。這一勝,吐蕃大軍元氣大傷,甚至可以動搖整個戰局。徹底將吐蕃驅出吐谷渾,在此一舉啊。”

李敬玄也沒有主意聽到王孝傑一分析,似乎很有道理。

若象王孝傑所說,這又是一件天大的功勞,甚至可以與李績擊敗高麗勉強媲美。

“立即通知太子殿下。”

“來不及了,李相公,戰機只是一眨眼功夫,若不抓住論欽陵雖然太子過高看重,也是不弱之輩,將此漏洞彌補,不僅是失去了戰機,還有可能是失去奪回吐谷渾的大好機會。”

正在這時候外面傳報張桂東求見,不管怎麼說,是青海大軍的總監軍使立即讓他進來,笑嘻嘻地說:“各位在商議什麼?”

王孝傑狐疑地看着他,他離開時,張桂東還在大拔鬥軍,怎麼也回來了?能不回來嗎?王孝傑突然離去就很懷疑的,於是問劉審禮,監軍使,不好隱瞞張桂東一聽眼睛發亮:“此計甚妙啊。”

劉審禮十分滿意,這個太監來到大軍中,這麼多天就這一句象一個人話。張桂東又拍了拍胸脯說道:“我回鄯州,也替你勸一勸。”

這纔回來收了李賢那麼貴重的禮物,總得要辦一下事至於出戰後,是勝是敗,自己可不管,交差了。正好返回鄯州,也比較安全。

這一變故,連論欽陵也始料不及。

既然相問,王孝傑只好再次說了一遍,張桂東裝模作樣的在行軍地目上看了一下,然後尖着嗓子,細志細氣地說道:“這條計策好啊,若真是錯過了,李相公,你也是三軍主帥,有貽誤戰機之貴。”

李敬玄本身意動,老百姓歌謠第一句,就是說他的,當真沒有壓力,沒有包袱?尤其是他最重名聲。張桂東這一句話終於使他下了決心,於是說道:“就依你們計策行事,三軍立即準備,我再寫一封信通知太子殿下。”

李威在洪濟城其實還沒有戰事了,吐蕃人又來了一批,讓他數次擊敗,打得心寒,主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城前一里多地外紮下大營,只是駐守,不攻城了。

倒是百穀城戰事慘烈,多次被吐蕃人攻上城頭,城牆還被吐蕃的撞豐,撞出幾處缺口,臨時用木柵欄堵上。

眼看到了十月中旬,黃河都開始結冰,有一天天不大好,天空居然飄起鵝毛大雪。再熬熬,也就堅持下來,可是他心神不寧,越是這時候,越不敢放鬆警惕。就在這時,接到李敬玄的信,站在城頭上,差一點載倒,駱務整立即將他扶住,問道:“殿下,你怎麼啦?”

“李敬玄害我,劉審禮害我!”心如刀絞,將心神定了定,不知道事情有沒有挽回的餘地,立即派親信騎馬,一人帶四馬,連寫信的時間也沒有了,直接帶口信,無論那一個,一律不唯動。

信使離開,李威日夜不眠,太他媽的臊蛋了,你奶奶的,一個是堂堂的宰相,真正的位極人臣,一個是工部尚書,還代理着兼管一衛府兵。你們這兩人不以大局爲重,爭什麼功?難道想做皇帝不戍?

最讓他心痛的李敬玄按照朝爭黨員派劃分,還是嚴格的太龘子黨!

信使立即到了鄯州,人不在了,大軍巳經撥出,前往都城,追到郟城,巳經出了赤嶺。前方劉審禮龍夷城大捷,殺敵三千餘人,正在向南追擊,李敬玄率領着大軍隨後趕去,連薛訥、黑齒常之等戰將,都一起帶了過去。不過黑齒常之這一次各就各位,軍職很低,只戍了一個副將。信使只好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追趕下去,一路返回送信。

實際上信送回來,李威已經就近得到戰報。

這一次與歷史上有不同之處的,歷史上一直將唐朝軍隊引到大非川,李敬玄大軍除了留守的一些軍隊外,一共達到十幾萬人。然而因爲九曲戍了重心,讓李威調走幾萬人,駐紮九曲與廓州,李敬玄還要分兵看守各個要衝與重城,所以只帶走了七萬人。

伏擊的地點也不對,是在曼頭山的西南海東大道上,劉審禮大軍剛衝過曼頭山,赤海方向吐蕃的真正主力部隊殺了過來,一切兩段,前面又有一支大軍攔住去路。將劉審禮大軍圍困。

實際上這時候還可以彌補的,着李敬玄率軍返回,劉審禮這一萬多唐朝軍隊不要了。可敢不要?這時候才明白薛仁貴當初的苦衷,實際上若不是營救郭待封,兩萬多軍隊,沿途殺掠,用此來獲得供給,還可以逃回來的,但註定戍敗局,再加上一個不救的罪名,那纔是真正的死罪。

想了想,簡選了五千精騎,又派人通知李謹行與契芯明二人,具體做什麼,想不出來,腦子塞住了。只是將這個消息通知他們一聲,然後率領着這五千精騎出了洪濟橋,還帶着一些火藥,也不知道帶這些火藥會有什麼作用,昏昏沉沉的,可心中唯一明亮之處,就是此行能救更好,不能救則拉倒。

西北風正烈,天上黃雲翻滾,正是肅殺之時。(

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99章 圍城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88章 名門動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63章 和親(下)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147章 定(九)第266章 爭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44章 脫變第402章 踏月影第131章 春雷(三)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101章 會戰(二)第99章 圍城第154章 問鼎(六)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48章 害怕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147章 定(九)第34章 千古絕對 俏女跟蹤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17章 問琴(上)第365章 長槍縵纓萬里(二)第150章 問鼎(二)第239章 交換第159章 啓航(五)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266章 爭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285章 當決斷第274章 無人聽第277章 十萬貫第44章 脫變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110章 會殺人第131章 春雷(三)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164章 探(二)第174章 合(二)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83章 曙光(下)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191章 象墓(下)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258章 炮錘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84章 前夕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56章 莫愁樂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248章 親事(下)第3章 大非川第166章 甜(下)
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99章 圍城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88章 名門動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63章 和親(下)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147章 定(九)第266章 爭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44章 脫變第402章 踏月影第131章 春雷(三)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101章 會戰(二)第99章 圍城第154章 問鼎(六)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48章 害怕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147章 定(九)第34章 千古絕對 俏女跟蹤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17章 問琴(上)第365章 長槍縵纓萬里(二)第150章 問鼎(二)第239章 交換第159章 啓航(五)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266章 爭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59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上)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285章 當決斷第274章 無人聽第277章 十萬貫第44章 脫變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110章 會殺人第131章 春雷(三)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164章 探(二)第174章 合(二)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14章 上屋抽梯 人小力大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83章 曙光(下)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191章 象墓(下)第46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九)第258章 炮錘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84章 前夕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56章 莫愁樂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248章 親事(下)第3章 大非川第166章 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