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海軍變革

作爲未來高速巡洋艦隊的核心,和其他六艘驅逐艦以及四艘輕巡洋艦一起訂購的兩艘萬噸級別的大型巡洋艦幾乎從一開始就牽着着衆多中國海軍將領的心思。

而設計方案也是一變在變,由於造艦經費的限制,使得海軍方面不可能說無節制的製造更大噸位的大型主力戰艦,所以雖然海軍那些人心中希望的是超過一萬五千噸的那種大型戰艦,但是在這個按噸位算價錢的年代裡,多一噸就是多一噸的錢。這年頭軍艦的價格的計算很簡單,大體上至按照兩個條件,一個是噸位,而另外一個則是速度。同等的三十節速度上,噸位越高越昂貴,而同樣是一萬噸的話,速度越高越昂貴!相對而言,上面所裝備的艦炮倒是並不會很大的影響到戰艦的價格。

爲了在有限的預算裡做出一款戰鬥力最強的戰艦,海軍部的人可是接二連三的提出了多個方案,當然自己說了也不算,還得和美國造船廠那邊進行協商,最後是兩國共同做出了最後的設計方案。

那就是裝備六門雙聯裝的八寸主炮,再配備八門短身管的五寸單裝艦炮,主裝甲帶爲三寸,部分重點區域爲四寸,設計速度爲二十九節,標準排水量預計爲九千噸!

說起來也有意思,這個設計方案几乎和十幾年後的各國條約重巡極爲相似,然而這種設計方案並不是有什麼條約的限制,而是因爲軍費的限制,因爲在購艦經費中,除去了四艘輕巡和六艘驅逐艦的造艦經費外,就剩下了一千萬美元不到,而要在這一千萬美元里弄出兩條軍艦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經過各種取捨後才弄出了這個折中的方案。

而本級艦的設計作戰目標自然不是敵軍的主力艦,主要是爲了打擊敵海軍的輕型船隻,而六門八寸主炮足以讓本級艦擁有足夠的火力,而三寸到四寸之間的裝甲帶足以免疫敵海軍輕型船隻上大量裝備的五寸炮、四寸炮。對上各國海軍中還大量服役的老式裝甲巡洋艦也具有足夠的戰鬥力,就算是對上美國海軍田納西級裝甲巡洋艦這種裝備了四門十寸炮的末代裝甲巡洋艦也有一戰之力,當然硬抗是不理智的,本級艦的的最大優勢可是速度,可敵海軍具備八寸艦炮以上的軍艦進行炮戰本來就不是它的目的,所以見到了就利用高速脫離纔是正事。

由於是全新設計的方案,不管是燃油鍋爐還是中國海軍所要求的具備五十倍口徑以上的八寸艦炮,美國那邊都是沒有現成的設計方案。不過這對於一個已經躋身於世界列強的美國工業界來說並不算問題,不用多久就全新設計了一款身管長爲五十五倍口徑八寸艦炮,這款艦炮的性能甚至超出了中國海軍最初的要求。

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方面爲中國的這一次造艦中,把中國訂購的軍艦當成了試驗品,幾乎是試驗了衆多的新型技術,比如燃油鍋爐、減速齒輪機、新型的八寸艦炮。由此中國海軍獲取了世界先進水平的戰艦,而美國方面也是接着這次機會試驗了諸多新式技術,而美國方面很快的就把相關技術應用上去了,去年開工的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已經全面採用燃油鍋爐。

當然這並不能說是中國方面的軍艦訂單讓美國下了決心用全燃油鍋爐,而是美國方面一直也是有着類似的想法,就算沒有中國方面的訂單美國也是會應用全燃油鍋爐,只不過是中國方面的軍艦訂單剛好讓美國多了一次實驗的機會,並在大規模應用到己方主力戰艦之前界就解決了諸多問題而已。

隨着包括這兩艘萬噸大型巡洋艦在內的十二艘美製戰艦即將回國,海軍部已經是準備爲這些戰艦準備好了船名、甚至連艦隊編制都已經規劃好了。

爲了更好的管理各艦以及稱呼上的便利,在陳敬雲的親自指示下,把中國海軍中所擁有的各型船隻進行分類,一大票十四節左右的炮艦不變,依舊稱之爲炮艦,並採用英文字母pj表示,當然這個pj英文字母乃是陳敬雲自己用炮艦的拼音首字母寫出來的。

另外的雷擊驅逐艦、防護巡洋艦、偵查巡洋艦、大型巡洋艦也一一改編。重新改編爲驅逐艦的dd,輕巡洋艦cl,重型巡洋艦的ca,簡化了分級。

這些編號可不是陳敬雲自己瞎弄的,也不是海軍部那些人瞎搞的,而是參考了各國海軍分類,當然這中間免不了陳敬雲的干涉。

陳敬雲的惡趣味不但表現在分類編號上,而且還表現在了船隻命名上,在美製軍艦即將回國之際,陳敬雲親自對海軍部下達指示,爲了配合回國船隻的命名,更考慮到現有各艦的名字都是前清舊名,爲了彰顯南京共和政府的棄舊立新的態度,要求海軍部對所轄的各艦進行改名,並獨斷的提出了命名方法: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等主力艦名稱由中央特設,巡洋艦的船名以兩個字爲基準,暫定首字爲‘華夏復興’中的一字,第二個字則是全國各省首府、中央直轄城市、大型城市的名稱首字、如有重複順延第二個字。驅逐艦規則相同,首字爲“中國萬歲”中的一字,第二個字爲各省中小城市包括縣城的名字首字,如有重複順延到第二個字!

原則上,一個級別用一個首字,該級艦全部退役或者改名前,該首字不會用到其他船型上面。不過當主力艦退出主力行列,改爲其他用途的時候,比如改裝爲訓練艦,佈雷艦的時候,應與收回船名而更改爲其他船名。以便騰出首字來安排其他主力艦,如果首字還不夠使用的話,後期適當增加首字。

簡單說,這種所謂的‘首字命名規則’陳敬雲就是爲了把‘華夏復興,中國萬歲’這句話給融入到各船名當中,然後還把各大城市的名字也融合進去,其中以第一個字代表級別,第二個代表船名。如此一來名字就相當怪異了,比如以巡洋艦爲例子,海圻號爲第一級中國海軍擁有的重巡洋艦,所以就佔用了‘華’這個首字,而爲了彰顯海圻號原先的功績,原先海軍部是打算把福州這個福建省的首府名字用來命名海圻號,如此結合之後,海圻號的名字就變爲了‘華福號’但是海軍部的那羣大佬們嫌這個名字太俗氣,所以就換了其他的話,最後選了杭州,名字就變成了‘華杭號’這聽起來總算是順耳多了。

而海字三艦則是佔用了巡洋艦分類的第二個首字‘夏’三艦分別改名爲‘夏福號’‘夏廣號’‘夏蘇號’分別是福建的首府福州、廣東的首府廣州、江蘇的首府蘇州。

而對於國民軍來說,即將回國的十二艘美製戰艦中,就有了兩個級別的巡洋艦,分別是兩艘大型巡洋艦,也就是新分類中的重巡洋艦,佔用了巡洋艦分類中的第四個首字,也就是‘興’字,隨後被命名爲‘興上號’‘興南號’。選用的乃是南京和上海這兩個直轄市。四艘偵查巡洋艦佔用了剩下的最後一個首字,也就是‘復’字,分別用了‘復桂號’‘復昌號’‘複合號’‘復昆號’。分別是廣西首府桂林,江西首府南昌的第二個字,安徽的新首府合肥,雲南的首府昆明。

而現有的六艘驅逐艦也是按照這種命名方式一一命名,其中的五艘驅逐艦雖然分屬好幾個國家建造,但是性能和噸位大致相同,所以也就化爲爲一個級別,選用了‘中國萬歲’中的中字,相繼命名爲‘中夏號’‘中潮號’‘中寧’‘中鎮號’‘中景號’分別是廈門、潮州、寧波、鎮江、景德鎮這幾個城市的首字。飛鷹號則是獨佔了‘國’字,被命名爲‘國湖號’選用的是湖州這個城市。

而後續即將回國的六艘驅逐艦則是選用了第三個首字,也就是‘歲’。分別被命名爲‘歲鼎號’‘歲延號’‘歲衡號’‘歲蚌號’‘歲楊號’‘歲鞍號’分別取的是福鼎、延平、衡陽、蚌埠、揚州、馬鞍山等城市的首字。

如此一番安排後,總算是把各個軍艦的名字都該了一邊,好聽的,不好聽的都有。不得不說,這種命名方式是有着諸多缺陷而且造成很多名字很難聽,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後續海軍將領們嚴重要求可以在非順延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各城市名字的第二個字甚至第三個字,如此一來也就能夠避免諸多難聽至極的名字了。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編制方面依舊是三大艦隊,也就是作爲遠洋主力的第一艦隊,內河沿海的第二艦隊,訓練所用的第三艦隊。第三艦隊所轄的就是去年回國的三艘訓練馴艦,第二艦隊所轄的就是中國國海軍裡頭諸多炮艦,根據各炮艦的型號分成了五個炮艦支隊,分別駐防長江、珠江。

而第一艦隊纔算得上是真正的中國海軍主力,裡頭包括了中國海軍中所有能夠進行遠洋作戰的軍艦,比如原名爲海圻號現名爲華杭號的重巡洋艦,比如原來的海字三艦也就是現在的三艘夏級輕巡洋艦,再比如去年回國的五艘中級驅逐艦都是歸屬於第一艦隊。

以此爲基礎,第一艦隊建成了第一巡洋艦大隊,下轄四艘巡洋艦。分別爲華杭號重巡洋艦(海圻號)夏級輕巡洋艦三艘(海字三艦)。

並準備以即將回國的美製巡洋艦組建第二巡洋艦大隊,以兩艘興級重巡洋艦爲主。同時組建第三巡洋艦大隊,以四艘復級輕巡洋艦爲主。

另外建成兩個驅逐艦大隊,第一驅逐艦大隊轄中級驅逐艦五艘以及國湖號(飛鷹號);第二驅逐艦大隊則是轄歲級驅逐艦六艘。

全部編組完成後第一艦隊就會擁有三個巡洋艦大隊,兩個驅逐艦大隊,包含三艘重型巡洋艦,七艘輕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

而到時候的第一艦隊將會成爲中國最強大的海上力量,雖然還不足以和各國海軍主力相比,但是已經有了基本遠洋作戰的能力。

就在中國海軍將領天天盼望着軍艦回國的時候,陳敬雲則是爲了接待美國商務代表團而忙碌着,這一次的接待可不僅僅是舉辦個歡迎晚宴就可以的,更爲重要的是,陳敬雲要給這批美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不但是他個人的,還有他的統治區內的印象。只要讓這批美國人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所在,才能夠讓他們放心的進行投資。

爲此,當科林議員率領着一大羣商務代表的成員抵達南京時,政務院的院長鄭祖蔭和工商部總長洪子泰率領一大批高級官員親自前往火車站迎接,而陳敬云爲了代表團的安全,還特地派了警衛師的部隊進行一路上的保護,避免遭到激進組織的謀殺或者搗亂之類的。

當天晚上,陳敬雲就是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晚宴,衆多軍政要員出席。當然這歡迎晚宴的背後,更重要的是陳敬雲和科林議員的一些交談。

和伍廷芳這種職業外交家不同,陳敬雲在會議室裡見到了科林議員後,直接就是開口:“不知道代表團準備了多少資金用於投資呢?”

科林議員顯然對陳敬雲的直接有些意外,一愣之後道:“這就要看貴國政府辦事能力和貴國的投資潛力了,這一次代表團中彙集了我國衆多大型企業的負責人,這些人手裡頭錢很多,就是欠缺了投資機會!”

3900一章,稍候還有

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457章 北巡(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33章 59號戰艦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21章 陸小曼第744章 f5戰鬥機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429章 ‘抗菌素’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23章 收攏軍心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76章 不孝子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597章 爆發(二)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46章 丫頭換裝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461章 方大山第71章 各省局勢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4章 花巷所聞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
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457章 北巡(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33章 59號戰艦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21章 陸小曼第744章 f5戰鬥機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429章 ‘抗菌素’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23章 收攏軍心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76章 不孝子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597章 爆發(二)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46章 丫頭換裝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461章 方大山第71章 各省局勢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4章 花巷所聞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