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

在1915年裡,歐洲戰爭持續進行,而且比去年下半年更爲殘酷,上半年裡德軍‘抽’調主力奔赴東線,聯合奧匈軍隊向東線推進了數百公里之多,俄國受到了極大的軍事壓力,爲了緩解俄國這個重要盟友的龐大壓力,英法聯軍在西線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攻,在七月份和八月份先後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此役給雙方造成了總數高達百萬人的傷亡,戰爭雙方的機槍在這場雙方都準備充分的戰役中得到了盡情的發揮,不斷刷新着敵我雙方的單‘日’傷亡記錄,最高的一天裡英法聯軍達到了高達五萬餘人的傷亡,而德軍傷亡也不小,因爲當時德軍執行的是主動防禦政策,即和英法聯軍爭奪每一寸土地,每一道防線,一道某防線失守後德軍就會迅速組織兵力進行反攻,然而德軍在進行反攻的時候同樣享受到了之前英法聯軍進攻時被重機槍洗禮的待遇。

這是一場進攻方和防守方都傷亡慘重的戰役,英法聯軍傷亡這麼大可以說是出於主動進攻的需求,然而德軍的傷亡慘重完全就是因爲他那個僵硬的主動防禦政策,德軍在之前的一系列防守作戰中,抱着死守每一寸土地的作戰心態和英法聯軍對陣地進行了反覆爭奪,而這種防禦方式讓德軍受到了不遜於英法聯軍的傷亡。

爲了改變前線的巨大傷亡和僵硬的戰術,德軍開始採用滲透戰術,即在敵軍間隙和防禦薄弱地區突然集中大規模的炮火和毒氣轟炸,隨後少量‘精’銳的輕裝部隊突襲敵軍中間薄弱地帶,繞過敵軍的火力支撐點,突破敵軍縱深切斷敵軍的通訊和支援。此時裝備了火焰噴‘射’器以及輕型步兵炮和大量機槍的重裝部隊開始正面進攻,由此造成突破敵軍防禦的機會。

英法聯軍在遭遇了數次反攻作戰的巨大傷亡後,也是開始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的突破德軍的防線。

這個時候,由國民軍率先研製並裝備的迫擊炮也開始陸續裝備各國陸軍,歐洲各國當中一開始只有俄軍裝備了少量從中國進口的迫擊炮,這些迫擊炮說實話並沒有給俄軍帶來太大的優勢,因爲東線並沒有和西線一樣形成陣地戰,而依舊是傳統的運動戰。但是德軍繳獲了部分俄軍裝備的迫擊炮後,其軍官們發現這些迫擊炮比他們那些專‘門’爲了西線陣地戰而研發出來的37毫米輕型步兵炮還更好的時候,就是對迫擊炮大感興趣,並把這些繳獲的六十毫米迫擊炮送到了西線進行實戰試驗,發現實戰效果極好,由此短短一個月內德軍的兵工廠就爲前線的德軍提供了高達數百‘門’的迫擊炮,並且處於德軍步兵戰術的需求,德軍在中國六十毫米迫擊炮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款五十毫米的迫擊炮,處於德國強悍的軍工業設計和製造能力,這款五十毫米的輕型迫擊炮威力各方面‘性’能比中國的六十毫米迫擊炮更優良,而且重量大大較少後使得這款五十毫米的迫擊炮能夠在前線真正的伴隨步兵進行機動作戰。

戰爭時期對手出現了任何新式裝備和戰術都是值得重視的,德軍的滲透戰術在短時間內就南北英法聯軍複製使用,同樣的德軍開始在西線大量裝備迫擊炮之後,英法聯軍也開始大量裝備迫擊炮,並直接以中國的六十毫米迫擊炮重新設立出來了他們自身的迫擊炮,其中英隊裝備的乃是五十七毫米的迫擊炮,而法軍的乃是直接仿效中國的六十毫米迫擊炮的口徑。

迫擊炮出現在歐洲西線戰場上後,各國都是爲了自己的步兵戰術而進行了重新設計。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和中隊大量同時裝備六十以及八十毫米迫擊炮不同的是,西線各國裝備的絕大部分都是六十毫米級別的輕型迫擊炮,更大口徑的比如八十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迫擊炮只有極少量。這個和西線的戰場環境是分不開的,西線中的火炮太過集中,加上現在進行的是陣地戰,根本就沒有運動戰發生,大半年都難得一動的那些步兵部隊隨時可以得到大量而密集了重炮支援,他們所欠缺的是可以伴隨步兵進行機動作戰的輕型火炮,爲此之前各國先後開發了小口徑步兵炮,比如德國的37毫米步兵炮就是這類產物。而中隊因爲亞洲戰場炮火的覆蓋率是遠不如歐洲戰場,加上中國戰場上並沒有形成陣地戰的地理環境,運動戰依舊是主旋律,所以才需要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這些中大口徑的迫擊炮火力支援。

1915年裡的各參戰國都是受到了極大的傷亡,除了人員的損失外更多的是經濟上的損失,在國內支撐一年多後,就連以英法德這幾個國家的工業能力也是感到了無法應對越來越龐大的物資需求,英國和法國已經是加大了對外國的物資採購,這部分除了向美國進行採購外,同樣還在亞洲地區的‘日’`本和中國進行了大量的軍事物資採購。而參戰國中工業能力最弱的俄國更是軍械開始嚴重短缺,自身的產量不足只能是依靠進口,而最鄰國中國的軍械則是大量進入俄軍中服役,南京輕武器兵工廠專‘門’爲了出口俄軍而仿製的M1897步槍已經開始向俄軍大量提供,每個月的供貨量高達近萬支。

同爲南京輕武器兵工廠自己開發出來的新式輕機槍甚至在沒有裝備中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向俄軍批量出口,這款輕機槍乃是南京輕武器兵工廠參考了自身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以及歐洲戰場上出現的衆多輕機槍之後,重新開發設計的一款輕機槍,設計目標就是爲班組提供機槍火力支援。

這款1915年式輕機槍的口徑有好幾個版本,有7.92毫米口徑,也有着俄軍的標準口徑7.62,另外還有‘日’軍的6.5毫米口徑以及清末陸軍規定的標準口徑6.8毫米。這款新設計的輕機槍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口徑,除了7.62毫米口徑是爲了供應俄軍而特別設計的外,其他口徑都是中國陸軍因爲對未來口徑猶豫不決的產物。

這種事情不但表現在1915年式輕機槍上,更表現在陸軍對下一代步槍的選擇上,由於中國陸軍中同時大量裝備的1888委員會步槍、漢陽造以及1912年式步槍和‘日’`本三十年式、三十八年式步槍,這些步槍中除了三十八年式乃是先進步槍外,其他的都是老舊過時的產物,而加上同時裝備多種主力步槍讓中隊的後勤系統繁殖無比,軍方早就想要統一部隊的步槍了,之前是準備統一裝備1912年式步槍,但是因爲1912年式步槍過時落後所以軍方就是放棄了這一想法,開始選擇其他候選步槍並着手自行設計新款步槍。

從1914年末開始到1915年下半年,陸軍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後,終於是選定了6.8毫米口徑作爲中國下一代步槍的標準口徑,而步槍在參考了其他數款步槍的部分優點後,決定以德軍的‘毛’瑟98K步槍爲原型進行再設計,再這基礎上設計出6.8毫米步槍。

相對於步槍來說,更重要的步槍彈的設計,陸軍的軍械局先後試驗了7.9257步槍彈,7.6257步槍彈,7.6254步槍彈,7.6247步槍彈,6.854步槍彈,6.850步槍彈,6.55.4步槍彈,6.550步槍彈等諸多彈種;這些口徑中7.92毫米是德軍的口徑,同時也是中隊中大量1888、漢陽造以及1912年式步槍的標準口徑,7.62毫米分別是美國和俄國的標準口徑,而6.8毫米步槍彈則是智利等國的標準口徑,而清末原本也是把6.8定位標準口徑,不過辛亥革命後就不了了之。至於6.5毫米就是用的國家更多了,有‘日’本的有阪6.5×50毫米槍彈、意大利6.5×52毫米M1891槍彈、荷蘭/羅馬尼亞使用的M18926.5×54mmR曼利夏槍彈、希臘的M19036.5×54mm曼利夏-舍瑙厄爾槍彈和瑞典的6.5×55mm‘毛’瑟彈等。

關閉

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230章 問與答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408章 煉油廠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619章 桃花情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1053章 戰損(一)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1054章 戰損(二)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502章 大會戰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337章 渡江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125章 浙江財政
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230章 問與答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408章 煉油廠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619章 桃花情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1053章 戰損(一)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90章 蔡鍔心思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1054章 戰損(二)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502章 大會戰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337章 渡江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125章 浙江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