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北方定(二)

只是不管陳敬雲還是羅斯福都知道,一旦中美打起來,那幾乎就是兩敗俱傷的結果,陳敬雲再自大也沒有覺得自己能夠把美國打趴下,羅斯福再自信也沒有把握能夠徹底打敗中國,大家都知道中美兩家打起來基本那就是兩敗俱傷的局面。而這種情況也就造成了中美兩國在近一年裡都對彼此保持了極大剋制。

美國雖然對中國扶持日`本很不滿,更加對中國在緬甸建立軍事基地不滿,但是這種不滿只限於口頭抗議上,根本沒有什麼實際性上的行動。

而中國呢,也是沒有膽子把自家那龐大的陸軍徹底南下全面佔領南太平洋地區,尤其是在中國進攻俄羅斯共和國後,中國在東南亞地區上的行動幾乎全面停頓,再外交上也一概以往咄咄逼人的態度,開始緩和和美國以及英國的關係,顧維鈞甚至大言不慚的說:“中英美三國擁有自古以來的友誼!”

說到底,中國就是避免兩線作戰,免的在進攻俄羅斯共和國的時候和英美幹起來了,不然兩線作戰的話雖然不至於讓中國傷經動骨,但是也是麻煩多多,而且還有日`本這個不穩定因素在一邊呢。

中國在外交上的全面退縮,而在俄羅斯戰事上則是加速了行動,第一裝甲兵團的數萬輛各式車輛粉碎了俄軍的零星抵抗後,直奔新西伯利亞而去。

第一裝甲兵團的來勢洶洶讓俄國人驚慌不已,連忙從其他方向抽調兵力回援新西伯利亞,不過這個時候中國已經在巴爾瑙爾以及阿斯塔納方向發動了規模浩大的總攻,別說抽調兵力回援新西伯利亞了,他們自己都難以支撐。

在這種情況下,十二月的十四號,衝破了俄軍層層攔截的第一裝甲兵團終於是抵達新西伯利亞,然後這支號稱世界上規模最爲龐大的機械化兵團發起了對新西伯利亞的進攻。

新西伯利亞內的俄軍雖然也有七八個師,但是這些都只是二線部隊,那些一線部隊之前早已經派往巴爾瑙爾和阿斯塔納方向了,這些二線部隊根本就無法阻擋第一裝甲兵團的進攻,當第一裝甲兵團對新西伯利亞發起全面進攻的時候,空軍也是動用了大量遠程轟炸機提供空中支援。

第一裝甲兵團幾乎用着不可阻擋的勢頭攻進了新西伯利亞,導致俄軍想要進行巷戰以持久抵擋的願望都落空了,只是一個星期不到,第一裝甲兵團就宣告攻克了新西伯利亞,並俘虜了大批俄羅斯共和國的軍政高層,不過幾個主要的俄羅斯共和國領導人卻已經是在城破前夕就逃到了鄂木斯克。

十二月二十四號,西方聖誕節,第一裝甲兵團從新西伯利亞向南方回援巴爾瑙爾,並和第五集團軍的其他部隊圍殲了巴爾瑙爾的十餘萬俄軍,隨即這支世界規模最爲龐大的裝甲兵團配合第五集團軍以及第六集團軍,對巴爾瑙爾周圍地區的俄軍實施了分割包圍殲滅。

十二月二十六號,比斯克方向的五萬餘俄軍突圍失敗後造成重創,隨即這股俄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向第六集團軍投降。

十二月二十八號,第五集團軍的第二軍攻克阿斯塔納,並沿着鐵路線繼續北上。而此時第一裝甲兵團和第五集團軍的第十軍已經是奔向了鄂木斯克,在哪裡還有着俄軍最後一股大規模抵抗力量。

此時,歷時一個月有餘的巴爾瑙爾會戰基本是告一段落了,中國陸軍先後攻克了巴爾瑙爾、新西伯利亞、阿斯塔納這三座大型城市,殲滅俄軍數量高達四十萬以上,經過這一戰俄羅斯國防軍可以說已經是精華盡失,哪怕是在鄂木斯克以及烏拉爾山脈和中亞地區加起來還有近百萬的部隊,但是他們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

當中國發動巴爾瑙爾會戰的時候,蘇俄那邊也是渡過最爲困難的時候,並準備集中東線的部隊向俄羅斯國防軍反攻。

蘇俄最爲困難的時候,是十月上半個月的時候,那時候德軍兵鋒以及抵達了莫斯科郊外,,斯大林都想着把莫斯科也變成一個大戰場,連冬宮都修起了工事堡壘。而在東線俄羅斯國防軍也是要快渡過伏爾加河了,那時候沒有任何的改變,斯大林估計就得上吊自殺了。

但是後來中國和蘇俄達成了秘密協議後,中國出兵俄羅斯共和國,一下子就是緩解了蘇俄在東線的壓力,讓斯大林能夠把部分東線的兵力抽調到西線尤其是莫斯科那邊,這才堪堪擋住了德軍的進攻步伐,並讓德軍止步於莫斯科郊外。

德軍之所以止步在莫斯科郊外,最爲重要的原因實際上也不是蘇俄從東線抽調部分回援莫斯科,而是因爲他們自身的原因,德軍在進攻蘇俄之前,雖然作戰準備也算充分了,但是對於冬季作戰依舊準備的嚴重不足,士兵沒有冬裝、汽車和坦克沒有防凍液,而且由於德軍進入蘇俄境內太深入,導致補給線超長,德軍根本就無法維持前線那麼多部分的補給。

這個冬天裡,德軍是屬於超級苦逼的那個,在俄羅斯境內作戰的四支軍隊裡,蘇軍、俄軍、中國部隊這三支部隊都沒有發生說冬裝不足或者其他冬季作戰物資不夠的情況,更加不會出現說時並沒有冬裝穿而被活活凍死的情況,但是德軍呢,在前線凍凍傷的士兵不計其數,而坦克等各種車輛也因爲缺乏防凍液而無法啓動。

1941年的冬天裡剛好蘇俄人的t34坦克也大估摸服役了,使得德軍的衆多坦克一下子就性能落後,併產生了所謂的‘t34危機’

到了1941年的冬天,德國人似乎把好運氣都用光了!

當西線初步穩定後,斯大林又是看見中國陸軍已經取得了巴爾瑙爾會戰的勝利,眼見着中國陸軍就要越過烏拉爾山脈了,斯大林只能是咬了咬牙從其他地方抽調部隊增援東線,並讓東線部隊發起反攻。

畢竟蘇俄人也不想要兩線作戰,而現在要想打贏德國還是非常困難的,只能是先解決俄羅斯共和國後用全部兵力對抗德國,同時斯大林也不希望中國部隊跨過十月份兩國簽訂的中蘇密約中所劃定的邊界線,不然到時候想要讓中國人退出越境的這些地區,鬼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俄羅斯共和國面臨着中蘇兩國的夾擊,根本就沒能堅持太久,等到了1942年的時候,已經是臨近全線崩潰的局面了,1942年一月四號,中國第五集團軍攻克鄂木斯克,六號,第五集團軍的第二軍攻克科克舍套。緊接着第五集團軍繼續向西推進,其第一裝甲兵團、第十軍、第二軍在皮德洛巴普洛夫斯克成功會師,緊接着一月十號攻克託博爾河沿岸的科爾幹。

在另外一邊,蘇俄在十二月二十八號攻克烏髮、隨即又收復了葉卡捷琳堡,緊接着爲了趕在中國之前拿下車里雅賓斯克和秋明,蘇俄竟然是一路疾馳,用着外人所無法理解的速度連接攻車里雅賓斯克和秋明,讓方大山都是驚訝了一把。

而事實上自從打到了庫爾幹後,第五集團軍已經是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因爲根據1941年10月份中蘇簽訂的邊境條約,雙方的分界就是在庫爾幹,爲了避免和蘇俄發生衝突,國家軍事委員會已經下令前線部隊除非獲得蘇軍的准許和邀請,否則不準自行越過雙方劃定的分界線。

現在中國還是需要和蘇俄保持一個穩定的軍事同盟關係,中國需要扶持蘇俄來對抗德國,需要蘇俄來充當中國和歐洲地區的一個緩衝區,再者中國需要時間來消化西伯利亞和遠東這麼大片的領土,同時還要面對來自太平洋上英美日的挑戰。

對於中國來說,北方戰事已經可以暫告一段落了,戰略重心已經開始向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轉移。

此外,和英美大力支持蘇俄對抗德國不同,中國在蘇俄最危急的時候給蘇俄提供了衆多軍事援助後,在蘇俄渡過了最爲艱難的1941年的冬天之後,進入到了1942年後中國就減少了對蘇俄的大規模援助。

英美對蘇俄的支持力度就已經足夠大了,如果中國再增強蘇俄的實力,那麼蘇俄就會比歷史上更加快的擊敗德國,而這對於中國來說是極爲不利的。

陳敬雲的心裡頭,是希望這場世界大戰能夠大的更持久一些的,最後是德國和蘇俄能夠一直打下去,然後讓這兩者都流盡了血。實際上和陳敬雲有着同樣想法的還有羅斯福,雖然英美現在支持着蘇俄,但是同樣有着讓德國和蘇俄一起完蛋的想法,要不然英美兩國也不會一次次的推脫蘇俄要求他們在歐洲大陸發動登陸作戰的要求了,哪怕是1941年冬天蘇俄最爲困難的時候他們都沒有這樣做。

爲了能夠讓德國和蘇俄的戰爭更持久一些,中國是一邊支持着蘇俄,而另外一邊也是繼續給德國提供各種戰略資源甚至各種先進的軍事技術。

北方戰略已定,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南線了,而南線是比北方更加危險的一個地區,一個搞不好就會引發中美大戰,所以陳敬雲需要一個底氣,這個底氣除了規模龐大的海軍和陸軍外,他還需要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一個確保中國在這場大戰中不管如何都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東西——核彈!

1942年2月初,中國總統陳敬雲乘坐專列沿着西北大鐵路前往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視察,前往中亞和西伯利亞視察只是表面的虛頭,他最爲主要的目標實際上是去位於西北荒漠地區的原子彈研發基地,並準備觀看第一次核彈爆炸試驗!

歷史二十餘年研發,耗費了無數資源和資源,彙集了數十萬名技術人員的核彈工程終於是要開花結果了!

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233章 喜與憂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476章 不孝子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31章 財政困境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596章 爆發(一)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95章 北京兵變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997章 陰謀(一)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47章 復古風情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598章 鎮壓(一)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598章 鎮壓(一)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211章 大戰(一)第29章 購軍械(二)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37章 擁袁通電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865章 慘烈(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89章 政治聚會
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233章 喜與憂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476章 不孝子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31章 財政困境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596章 爆發(一)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95章 北京兵變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997章 陰謀(一)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47章 復古風情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598章 鎮壓(一)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598章 鎮壓(一)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211章 大戰(一)第29章 購軍械(二)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37章 擁袁通電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865章 慘烈(二)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89章 政治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