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雙方計劃

不得不說,北洋軍和國民軍雙方高層的想法都很相似,那就是避開雙方重兵駐紮的蘇南地區,選擇靠西,雙方兵力沒有沒有太過集中,並且沒有大量防禦工事堡壘的安徽地區作爲南下或者北上的突破地區。

而這種戰略想法甚至可以追溯到雙方剛結束第一次蘇南戰事的時候,畢竟第一次蘇南戰事他們都給了對方極大的震撼,北洋軍不用說了,不但徹底退出了江南,丟失了南京,而且還在南京損兵折將,一個第八師被徹底擊潰,只逃出了張勳等幾個高級將領以及少數殘兵。第五師和第三師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傷,包括後續增援而的王汝賢第七師都受到了不小的損失,歷盡一場蘇南戰事後,幾乎讓馮國璋手下的第二軍損失過半,用了小半年的功夫才緩過氣來。

而國民軍也不好受,面對國內第一強軍北洋軍,國民軍儘管最後守住了鎮江,並且最後奪取了南京奠定了蘇南局勢,但是自身損失不小,第一師一開始就被打殘,渡江進攻江北的警衛師損失過半,後續圍攻南京的過程中採取了正面突破硬攻的方式,參戰的第二師、第四師、第七師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一場戰事結束後,北洋軍固然損失了兩萬餘人,但是國民軍的損失比北洋軍不少,甚至更大。

可以說,從雙方的兵力損失情況來看,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可謂是最好的寫照。

經此一役後,雙方對敵人的看法並沒有減輕,反而是更加的看重,都把對方當成了和自己實力相差無幾的敵手。

如此情況下,不管是國民軍還是北洋軍,都沒什麼信心以同等兵力去擊敗敵人,更加不要說去進攻敵人重兵駐防,而且還有固定工事堡壘的地區了,,而偏偏蘇南戰事後的雙方進行軍事對持,不但國民軍修築了大量的工事,人家北洋也沒閒着,同樣在江北修築了大量的工事。

所以說,在蘇南採取正面突破渡江作戰,都被雙方的高層將領所拋棄,乃至第一次國民軍參謀部提出的作戰計劃中,也只是以揚州爲主攻方向,同時還加入了從皖南蕪湖地區渡江伴攻的做法。

既然正面無法突破,那麼就採取迂迴進攻了,而迂迴到那裡呢,那自然是安徽了。

於是乎,佔據安徽的黃興和柏文蔚就被國民軍和北洋軍兩家同時給盯上了,陳敬雲一找到機會就利用暗殺事件,把漲水潑到了革命黨人身上,然後毫不猶豫的發動了皖贛戰役,袁世凱也不甘落後,緊隨陳敬雲後頭就是出兵安徽北部和中部地區。

革命黨人的江西和安徽在不到一個月內就被國民軍和北洋軍所瓜分,不但如此,連孫文、宋教仁、黃興等人還被以叛國罪所通緝,現在只能躲在日`本。

國民軍佔據了江西和安徽後,衆多的高層將領們就迫不及待的把目光投向了北洋,準備和北洋來一個生死大決戰。而後參謀部袁方、陳儀等人和沈綱聯合提出的渡江作戰計劃當中,雖然最後的戰略目標還是放在了江北地區,但是前期和中期的一系列戰事都是圍繞着安徽合肥、滁州等地展開,爲此國民軍已經準備抽調高達六個師加一個旅的主力部隊渡江進入安徽作戰,同時還準備了數量衆多的預備隊,而前期和中期蘇南地區的部隊不過是作爲防守和牽制兵力而已。

巧的很,袁世凱和馮國璋以及段祺瑞這三個北洋大佬也是抱着差不多的想法,雖然最終的戰略目標還是南京,鎮江等江南地區。但是前期和中期的突破方向卻是選擇了皖南地區,預備在皖南地區投入重兵,拿下安徽和蕪湖後轉道向東,繼而拿下南京和鎮江,甚至還可以直接繼續南下拿下杭州,徹底切斷蘇南地區大量國民軍的退路。爲此,北洋軍不但準備投入擴兵後的曹錕第三師以及收編而來的安徽陸軍三個師,還準備投入駐紮在滁州的唐天喜第十師,駐紮在河南以及安徽北部的第九師。最後還準備派遣駐紮山東的徐樹錚的第十一師(ps1)繼續南下,增援安徽,戰局緊張到了必要之時,袁世凱還可以繼續抽調江北地區馮國璋手下一個混成旅的部隊。

而爲了填補這些部隊被抽調後的空白,袁世凱已經秘密調遣東北地區的第二十師和二十三師入關,至於東北地區的鎮守,則是交給了東北地區的地方部隊和新成立的中央陸軍第三混成旅、第四混成旅。

袁世凱得到大批善後大借款後,除了補充恢復現有的中央陸軍外,還仿效第二混成旅的模式,從現有主力部隊中抽調部分部隊,然後組建中央陸軍混成旅。至於整編的各省陸軍師旅,袁世凱從來就沒指望過他們能打仗,更多的是出於軍權和控制地方部隊的想法。而擴編的中央軍纔是北洋軍的嫡系力量。由於時局緊張,也沒什麼時間讓袁世凱和之前編練第十師和第十一師那樣慢慢來,有足夠的時間全新的組建兩支新整編師。時間緊張,暫時又不缺錢的情況下,袁世凱就仿效了第二混成旅的模式,直接從各主力師當中抽調部分的部隊,組建若干混成旅、分別從第十六師抽調部分部隊,加上直隸的部分地方部隊組建的中央陸軍第一混成旅駐紮京畿。從第二十師中抽調的骨幹加上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地方部隊組建的中央陸軍第三混成旅、從第二十三師抽調的骨幹部隊加上東北地區部分地方部隊組建的中央陸軍第四混成旅,駐紮東北地區。從山東一部分部隊,加上第十一師的一個團組建的第五混成旅駐紮山東。然後抽調了第二師的一個團,補充了其他一些地方部隊後,編練成第六混成旅,駐紮山西。

至於在蘇南和安徽的幾個主力師由於身處前線,袁世凱沒敢輕易動,所以也就沒從這些部隊裡抽調骨幹用來擴編混成旅。不過這幾個沒有抽調骨幹去組建中央混成旅,但是他們自身卻是不同程度的進行了私底下的擴編,比如曹錕的第三師歷盡大半年的休整後,不但恢復了原來的滿編制,還新練了一個第三師獨立旅,使得第三師成爲了兵力高達一萬六七千人的龐大編制,擁有三個步兵旅和一個炮兵團。第五師和第七師也是各自弄了一個獨立團。所以北洋軍的十幾個中央陸軍師裡頭,雖然正規編制都一樣,但是實際編制是有所差別的。

說起來,北洋軍的這個混成旅擴編計劃除了仿效第二混成旅外,同樣也參考了國民軍的混成旅模式。這兩個對手都是在相互學習和吸收對方的優點。

如此大規模的混成旅擴編計劃比起國民軍的混成旅擴編計劃要大多了,六旅計劃幾乎是同時進行的,但是哪怕現在袁世凱手中有了不少的閒錢,但是他還有那麼多軍隊要養呢,所以也不可能全部把錢給花出去,所以這六旅編練組建就有快有慢了,第一混成旅在京畿地區有着袁世凱重點關照,所以是最快成軍,袁世凱還任命了他的心腹將領陸建章爲旅長。第二混成旅原本就是從第一師第二旅直接抽調的,乃是北洋軍中最早的混成旅部隊的,儘管算在了六旅計劃中,但是它自身卻是不用改動的,連名字番號都不用變。

剩下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混成旅有快有慢,大多還在組建當中,發揮不了太大的戰鬥力,也就不太可能把它們調往前線和國民軍作戰。但是留在後方鎮守讓幾個主力師空出手來南下還是不成問題的,實際上這也是組建這些混成旅的最大目的。袁世凱可沒希望這些新成立的混成旅就能夠和蘇南和國民軍硬拼了,而是用他們接替原來幾個主力師的位置,使得第十一師、第二十師、第二十三師空出手來,得以南下參戰。

北洋軍和國民軍都以自身的計劃進行準備着,國民軍準備抽調大量部隊彙集在蕪湖,同時調第三師和第十一師北上,等長江流域的雨季一過去後,就揮兵渡江進攻安徽合肥。而北洋軍也在抽調兵力準備進駐安徽,同樣等待着天氣好轉,然後一舉渡江南下。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空軍部隊則是手段頻出,企圖最大化的偵查到對方的一舉一動,雙方的偵察機在空中甚至也遇到了幾次,不過國民軍的戰鬥機部隊卻是很少能夠發現並且及時趕到擊落北洋軍的飛機了,前後半個月裡也只擊落了五架飛機,其中兩架還是頭一天的時候擊落的,也就是說北洋軍發現對方可以在空中擊落自己的飛機後,採取了變更航線躲避等戰術,後半個月裡竟然只損失了三架飛機而已,而同時國民軍的地面部隊的調動卻是被北洋軍的空中偵查得知,不得已之下,參謀部減緩了調兵計劃,採用了晝伏夜行,乃至繞行南方的方案,使得調集兵力的速度大大減緩,更迫使參謀部把渡江作戰計劃的發動日期連續推遲。爲此參謀部對空軍很不滿,陳儀甚至在聯合作戰會議上對伍世鍾公然指責,稱空軍沒有盡到應有的努力,拿了那麼多軍費卻還攔不住敵軍的空中偵查。話裡意思就是說空軍佔着茅坑不拉屎。

這讓國民軍的空軍頭子伍世鍾極爲不滿,在聯合作戰會議裡對袁方,沈綱等一羣軍銜只比他高,不比他低的陸軍將領們發火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黑着臉回到空軍處後對着手下大發雷霆,然後直接越過第一聯隊,把第2戰鬥中隊的中隊長撤職,把黃飛航提升爲中隊長。同時給偵察機部隊下了嚴令,務必儘快找出北洋軍的空軍基地來,只要一找到北洋軍的空軍基地,伍世鍾什麼都不管了,數十架轟炸機全出,發誓要把北洋軍的航空基地炸個底朝天。

七月的蘇南持續緊張,而陳敬雲卻是在七月二十二號悄然乘坐專列離開了南京,這一次他沒有驚動太多人,只到了衛隊和一個營的警衛師而已,他的專列後也沒有在鎮江停留,直奔上海而去。

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337章 渡江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0章 密議(二)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23章 收攏軍心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39章 關餘貸款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92章 定都之爭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969章 北非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4章 花巷所聞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1040章 秋熱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597章 爆發(二)第187章 上海亂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
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337章 渡江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0章 密議(二)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23章 收攏軍心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39章 關餘貸款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92章 定都之爭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969章 北非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4章 花巷所聞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1040章 秋熱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597章 爆發(二)第187章 上海亂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