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國強民富

一番簡短的演講後,哪怕在場的都是軍政商三界裡的老油條了,但是依舊不可避免的被陳敬雲的演講氣氛所帶動,對於華夏復興這四個字,對於那些年輕人來說只是一個口號,但是對於眼前的這羣跟着陳敬雲一路打拼過來的社會中堅階層來說,這四個字不單單是口號,而是實際性的利益。

沒有人比他們更加清楚陳敬雲給這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的變化,沒有人比他們更加清楚陳敬雲給他們自己帶來了多麼龐大的利益收穫了。

國強民富這四個字也許用在普通人身上是不適合的,因爲國家強大和民衆富有沒有實際聯繫,蘇聯夠強了吧,日`本好歹也是列強了,這兩個國家都算是國強的典型了,但是他們只做到了國強、距離民富還是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呢。實際上這並不單單蘇俄、日`本如此,中國也好不到那裡去,世界第二工業生產國,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世界上裝備最先進、數量最龐大的陸軍,世界第三大規模的海軍,擁有遠超於世界各國的海軍航空兵實力,世界一流的空軍。

1941年的中國,誰都不會說它是一個弱國,但是誰也沒說中國是一個民衆富裕的國家。

縱然中國普通民衆的生活水平對比以前已經有着極大的提高,比起蘇俄和日`本民衆的生活水平也要好上不少,但是和美國普通民衆的生活水平比起來還是有着極大差距。當然了這並不是中國的特例,暫時好保持着世界第一強國名頭的日不落大英帝國的普通民衆生活水平也好不到那裡去,別看歷史劇裡英國人一個個都是紳士,那些可都是貴族呢,下層民衆的生活水平可好不到那裡去。

實際上能夠做到民富的,實際上也就美國一家,不過人家前期至少二戰之前是典型的國窮民富的典型,而且他們的民富實際上也只代表了中產階層,美國人的社會結構是非常特殊的橄欖球結構,中間大多數的是中產階層,兩端的是少數富人以及窮人,而美國的中產階層就是美國的立國根基所在。

但是其他國家甭管是蘇俄還是中國又或者英國,都是都是金字塔結構,下面有着龐大的低收入民衆,支撐着一部分的中產階層,最上頭的是極少數的富人階層。

所以對於1941年的中國來說,是遠遠還沒有達到國強民富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是對於低收入民衆來說的,而今天在南京中央飯店宴會廳的這些人可都不是什麼窮人,所以但他們把自己套入了國強民富這四個字後,就發現真的是這樣了。

籌款晚宴舉行的非常成功,這一次的籌款晚宴並不是和財政部前兩次的大規模發行國債一樣,前兩次的國債發行都是面對金融機構,主要是由各大銀行承銷,屬於面向全國普通人階層發行的國債,而這一次的籌款晚宴所面對的都是國內的這些超級富豪們,在座的這些富豪們身價基本都是超過十億甚至更多了。

而購買的國債也都是屬於他們私人購買,數額少的一千萬、兩千萬,數額多的則是五六千萬、甚至上億,而少數幾個超級富豪更是購買好幾個億的國債。這些國債是屬於特別發行,利益也比市面上流通的國債高一些,對於這些富豪來說算是一種比較好的投資了,當然前提但是中國參戰後不能戰敗,如果戰敗了這些國債也就是一堆廢紙了。

次日,新任財政部總長到了陳敬雲辦公室,1940年換屆後,原財政部總長馬寅初就任財政部後,新任財政部的人選原本是經濟發展司的劉大均,就連陳敬雲一開始打算把他扶起來的,但是到了最後新任財政部人選卻不是劉大均,而是一直都在覈心體系之外的人,此人名爲吳巖清,原爲財政部稅務司司長,後調任上海特別市市長,江蘇省省長。

吳巖清的級別如果是放在地方官員中,一省之長也算是高層了,但是距離核心階層依舊有着極大的一段距離,至少在國內一大票喊得出名號的文官大佬中來說,他並不算什麼,但是他卻是讓人意料之外的突然進入內閣,而且都還是擔任號稱內閣各部中最爲重要的財政部總長一職,這絕對是屬於一步登天的進步了,畢竟按照中國這數十年來的政治傳統,財政部總長几乎就是內定的下一任政務院院長。

陳敬雲之所以選他原因有二,第一個他覺得劉大均不太適合擔任財政部總長一職,劉大均搞經濟規劃還可以,在經濟發展司做的也不錯,但是陳敬雲始終認爲他缺乏了一些幹勁。第二個就是吳巖清這個人提出來一個國家經濟整體規劃。

和劉大均專注學術性不同,吳巖清是個政治嗅覺極爲敏感人,算得上一個標準官僚,早在幾年前他就是預感到中國是要和其他國家大打一場的,並且提出了一份國家經濟規劃,而這份規劃的重點不在於發展經濟,而在於調集全國的經濟資源爲戰爭服務。也就是說他搞的這份規劃是屬於那種戰時經濟規劃,不是平時的那種經濟發展規劃。

這讓已經開始準備戰爭的陳敬雲極爲注重,經過仔細考慮之後,先是吳巖清調回了財政部任職次長,隨後又和他商談了多次關於戰時經濟規劃的內容後,陳敬雲也是確定這個人的確是有一套,所以纔是到了最後關頭任命他爲財政部總長。

而且他上任之初陳敬雲就很明確的告訴他,陳敬雲不要求他的任期裡能夠爲發展經濟做出多大的貢獻,只要求他的任期裡發揮出中國經濟體系最大的戰爭潛力。

吳巖清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發行大規模國債以籌集軍費。

這說起來,吳巖清的任務和當年內戰時期裡的安華林極爲相同,當初的安華林的主要工作實際上也不是發展經濟工業,而是籌集軍費,當初的安華林號稱是陳敬雲的經濟管家,爲國民軍統一國內籌集了大量軍費,現在的吳巖清也是差不多一樣。

吳巖清上任後,已經是連續發行了三次大規模國債,累積金額已經將近兩百五十億華元,而且另外一方面也是大力壓縮其他方面的支出,以籌集更多的資金用於陳敬雲的擴軍計劃。如果沒有吳巖清的這些計劃,陳敬雲可沒有辦法每年拿出數以百億計的龐大軍費來。

吳巖清實際上年齡不算小了,今年的他已經六十多歲了,而且身體也不算太好,陳敬雲也沒有讓他站着,站起來道:“沙發上坐!”

吳巖清實際上和陳敬雲接觸並不多,他進入政府核心階層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從政治上來說他是屬於政治暴發戶的那種,和那些在中央甚至進入內閣了多年的人不太一樣,但是他是屬於標準的老官僚了,把自身的姿態擺的很正確,察言觀色的功夫比馬寅初、莊楠這些單純搞經濟的人強多了。

看了眼陳敬雲後,知道陳敬雲不是說客氣話,當即是知道自己不是客氣的時候,雖然和陳敬雲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是也知道陳敬雲是個說什麼就是什麼的人,也就是說他讓你站着就不會虛套客氣說着讓你去坐,讓你去坐的時候絕對不會對你的推遲有什麼好感,甚至會因此反感。

也就是說,陳敬雲讓你坐你就得坐,不想坐也得坐,他讓你站着你就得站着,累死也得站着,任何反對對於陳敬雲來說都是不可忍受的。

和陳敬雲相處,最爲重要的就是順應陳敬雲的意思,尤其是一些細節上。但是在大事,尤其是軍國大事上,陳敬雲卻是不需要他們的附和,他那個時候就是需要各種不同意見,不管是對了還是錯的,他需要的不同意見,各種考慮,人與亦云或者乾脆陳敬雲說什麼都說好的人是沒什麼好下場的。

這其中的一個度就得好好把握了,把握好了自然是官運亨通,把握的不好自然也就沒什麼好果子吃。

“昨天的籌款晚宴裡,籌集的款項數目不少,加起來有二十六億之數!”吳巖清把手中的一份名單交到陳敬雲手中。

陳敬雲聽到二十六億,微笑着點頭:“看來比預料中的還要多一些啊,不錯!”

吳巖清道:“是比預期的多一些,原本我以爲能夠籌個二十億就差不多了!”

“這段時間你也辛苦了,這忙完了你也好好休息幾天,工作是天天都有的,一天之內也做不完,所以這工作雖然重要,但是身體也得保重!”陳敬雲還是非常滿意吳巖清的工作的,當初把他調到這個位置來也是有不少人反對的,很多人都認爲財政部作爲政務院中的第一部,重要性關乎到國家興盛存亡,不信任吳巖清能夠搞好,甚至當初不少人認爲,即便是經濟發展司的劉大均不能勝任這一個職位,但是國內還是有着不少人是可以勝任這個職位的,比如當時還是工商部總長的田慶容,當時的政務院中主管金融的副院長安義桂。除了傳統官僚外,中國也有着直接聘請大型企業經營者、專家學者擔任公職的傳統,比如現任司法部次長之前就沒有擔任公職的經歷,他之前是南京大學的法律系主任,並在去年陳敬雲組建新一屆內閣的時候接到了陳敬雲的邀請。所以去年的時候,不少人也是支持東南大學經濟系主任費晶賢出任新一任的財政部總長。

中國的政治體系中,普通官員和內閣成員兩個概念,普通官員是屬於那種一步一步爬起來的那種,屬於人們常說的官員。但是內閣成員實際上已經類同於政治家的行列了,每一界的內閣成員,也就是各部總長、次長這些職位,其中絕大部分雖然還是官員體系出身,但是也有着不少專家學者等公衆人物直接擔任。

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90章 蔡鍔心思第1024章 忍讓第408章 煉油廠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139章 7月調整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586章 毒氣彈第48章 山東亂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352章 蔡凝(三)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327章 空中決戰
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90章 蔡鍔心思第1024章 忍讓第408章 煉油廠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139章 7月調整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586章 毒氣彈第48章 山東亂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352章 蔡凝(三)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327章 空中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