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

1938年初,德國和奧地利正式合併,有意思的是當時的奧地利還進行了全民公投,竟然有99.7%的人贊同德奧合併,這裡頭縱然有着德國佔領軍影響的因素在,但是不得不說還是很多奧地利內的日耳曼人是希望合併的,要不然這些奧地利人也不會在二戰中那麼賣力了。

德奧合併,這按道理來說是一件大事,陳敬雲覺得就算英法兩國在膽小,至少也得跳出來指責兩句吧,但是他們沒有,而且僅有的反應都非常平淡,只是外交小小的抗議了下就沒有了下文。這裡頭的原因自然就是英法都不希望因此而引發戰爭,而且蘇俄這些年的革命輸出熱情越來越大,不但在東歐各國發展信徒,而且還在西歐國家發展信徒,而且蘇俄的各種理論對歐洲的無產工人階級而言有着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歐洲國家都深陷經濟危機的那幾年,蘇俄在歐洲各國的發展可謂是迅速無比,各國基本都成立了社工黨,甚至某些國家的社工黨還成長爲了第一大黨派,第二大黨

當初的西班牙內戰怎麼來的?就是蘇俄扶持的左翼黨派和原來的右翼黨派爭權奪利。

蘇俄的社工黨用着比其他所有黨派都要誘惑人的理論吸引信徒,這怎麼讓歐洲各國忍得住啊,一個個都把蘇俄的社工黨當成了生死大敵,而關係和蘇俄不和,甚至在國內發生過大規模屠殺社工黨人的德國納粹黨就成爲了他們的一個選擇。納粹黨可是光明正大的反對社工黨,而這種情況下英法等國也是希望德國能夠充當對抗蘇俄的社工黨滲透橋頭堡。

有着如此多的限制後,也就一定程度上默許了德國的擴張。

相對於蘇俄在歐洲地區的快速發展,蘇俄在亞洲地區卻是沒有立足點,因爲亞州的俄羅斯共和國和他是生死大敵,有我沒你的那種,俄羅斯共和國也是世界上對社工黨控制最爲嚴厲的國家。而中國因爲自身利益而分裂了俄羅斯,這也和蘇俄是仇敵的關係,加上陳敬雲個人對社工黨也是有些害怕,生怕別人一個不小心就把他的小命給革掉了,所以是大力控制國內的社工黨任何言論,任何參加社工黨的人都被裁定爲犯下叛國罪而處決。

至於日`本那邊,蘇俄雖然也有一定的發展,但是人家的資本家和地主階層勢力對日`本掌控比中國更強,而且日`本的天皇制度就使得了社工黨註定是無法在日`本生存的,你社工黨要革掉天皇的命,那日本里一大票的人就得喊着對社工黨進行天誅了。

朝鮮、泰國以及其他英法荷美的殖民地裡社工黨勢力也不大,那些民族獨立大多是把日`本和中國當成了榜樣,而且背後大多也是有着中國的影子。

蘇俄在歐洲地區的革命輸出某種程度上幫助了德國的擴張,按照陳敬雲的想法,他都懷疑斯大林和希特勒這兩個人在三十年代中期就達成了某種協議,然後兩國聯手進行擴張,當然到了最後階段,兩國之所以爆發戰爭那是以後的事情,而從目前來說,蘇俄和德國的關係表面上非常緊張,但實際上更像是盟友的關係。

蘇俄最大的對外貿易國家是誰?德國。德國最重要的原材料來源地是哪裡?蘇俄。這要是說他們沒有相互勾結的心思,打死陳敬雲他也是不信的。這說起來也挺搞笑的,表面上意識形態之爭似乎要你死我活了,但暗地裡該有的合作一樣不少。

英法對德奧合併沒有太大的反應,日`本美國就更沒興趣了,蘇俄肯定是反對的不過他的反對沒聽啊,這年代的蘇俄是獨立於世界體系之外的,沒什麼人會搭理它。還有一個勉強稱得上大國的還有意大利,不過先不提它打醬油的本事,這意大利卻是已經和德國達成了反社工黨協議的,這已經算是半個盟友了。

他們反應不大,但是中國的反應卻是要大的多,準確的說是陳敬雲的反應要大的多。

陳敬雲從1935年德國擴軍開始就睜大了眼睛盯着德國的一舉一動,生怕德國人一個不小心就老老實實待着不挑起世界大戰了。不過世界局勢縱然有着陳敬雲所引起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亞洲方向,而歐洲方面的局勢發展卻是變化不大。而德國一終於是不復陳敬雲的重望,一步一步擴張並朝着成爲世界公敵的路子上慢慢走去。

德奧合併後沒有幾天,陳敬雲就是召集國家軍事委員會的常務委員進行會議,而會議中陳敬雲親自作出了指示,要求海陸空三軍進一步加快新式裝備的服役數量和規模,然後爲了加速海軍的擴張,陳敬雲擬定對海軍提前撥付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中的第三批資金,原本這第三批資金是在1938年的第四季度和1939年的第一季度撥付的,但是爲了加快海軍的造艦步伐,陳敬雲是決心再加強海軍的經費支出。

之所以加大對海軍的扶持力度,這個和海軍的特性是有關的。

因爲海軍是個吃老本的兵種,一旦戰爭爆發的話,那麼海軍所能夠用的戰艦基本上都是戰前建造好的軍艦,而戰爭時期緊急開建的主力軍艦往往要兩三年以後才能夠投入服役,也就是說戰爭如果只有兩三年的話,那麼戰時緊急造艦也是行不通的。這一點歷史上已經多次證明,就連中國海軍自身兩次對日作戰中也都是這樣,戰爭爆發後的戰時緊急造艦計劃裡基本上沒有一艘主力艦能夠在戰爭時期完工的,能夠完工的只有少量的驅逐。

相對比而言,海空軍那邊要簡單的多,基本上國內工業力量能夠支持的話,暴兵所需要的時間是非常快的,不用像海軍那樣那麼慢熱。

如此情況下,戰爭爆發前的這幾年時間就顯得尤爲重要了,按照陳敬雲的記憶和預計,德國人吞併了奧地利後,接下來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然後就是波蘭,法國。這些都會在1939-1940年發生,而等歐洲亂成一團的時候,就是陳敬雲渾水摸魚的時候了。

時間那麼緊張的情況下,也只能是通過加大軍費支出來加速海軍的擴編了。

1938年4月,中國海軍提交了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修訂案,修訂案對海軍第八期的造艦計劃進行了一定的大範圍的調整,修訂案的核心內容自然是主力艦方面,增加了一艘27000噸青山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增加了一艘45000噸天山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加上去年動工的兩艘航空母艦,到目前爲止已經有兩艘青山級航空母艦,兩艘天山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了。

除了增加兩艘航空母艦的計劃外,修訂案對原定的三艘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建造計劃進行了調整,因爲自從伏羲級輕型戰列艦被設計以及陸續動工以來,就是飽受爭議,海軍內部的航空派嫌他們價格太貴,畢竟它們在航空派的眼裡只是輔助艦,而造艦高達八千萬之巨顯然是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而在戰列艦派的嚴重,這些輕型戰列艦戰鬥力,火力太弱,防護太渣,航速雖然高了點但是用處不大,和敵軍戰列艦隊進行對決的話,會死的很慘。

而且很多人認爲,1931年中國設計動工少昊號的時候那是因爲條約的限制以及技術上的限制,沒有辦法才造了少昊號,如今已經沒有了條約限制和技術限制,爲什麼還要造輕型戰列艦?

這是他們所無法理解的。

而且這種爭議並沒有隨着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建造和施工而停下來,反而是有越來越熱烈的局勢,1937年的12月份,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設計師,海軍部艦政司造船科副科長潘義楠上校因爲飽受爭議而被迫辭職。

而真正讓伏羲級輕型戰列艦出現問題的是成本的變化,原本海軍預定的伏羲級輕型戰列艦造艦是八千萬,但是這只是預計造價而已,而實際建造過程中才發現這八千萬根本就拿不下來。伏羲級輕型戰列艦採用了非常多的先進技術,包括對海搜索雷達,對空搜索雷達,此外還有雷達火控系統。此外動力系統上由於採用了高壓蒸汽輪機,成本上也比原來的舊款蒸汽輪機要貴上很多。種種因素加起來後,才發現八千萬根本拿不下來。

實際上制定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時,海軍那邊是太過於樂觀了,爲了能夠讓計劃得到通過,對某些艦艇的成本預算上壓制的很厲害。

面對伏羲級輕型戰列艦出現瞭如此多的問題,中國海軍不得不在第八期計劃修訂案中做出了調整,對在建中的三艘伏羲級輕型戰列艦進行了技術調整,反正現在也沒有建成,更改設計問題也不大。

不過和海軍內部戰列艦派所希望的增加噸位和增加火力不同,艦政司所設計出的修改後的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方案後,卻是通過降低防護、航速來取得降低成本的辦法。

三艘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航速被縮減到了三十一節,防護縮減到了八寸艦炮防護的水平,火力上則是保持九門十二寸炮,而預定的作戰目標也是直接從對抗戰列艦下降到了對抗敵軍戰列巡洋艦,重型巡洋艦上。

戰艦這東西向來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尤其是動力系統所佔的份額最大,降低一節的航速就能夠節省大量的噸位和成本,於是乎性能下降的同時造價也是嘩啦啦的下降,從八千萬一舉降低到到了六千萬元。

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1034章 變化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337章 渡江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28章 購軍械(一)第379章 休閒日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2章 陳府景象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024章 忍讓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858章 秦海濤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334章 上海事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
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1034章 變化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337章 渡江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28章 購軍械(一)第379章 休閒日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2章 陳府景象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024章 忍讓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858章 秦海濤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334章 上海事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