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

李上尉口裡大罵着,但卻是快速的爬起來,然後趴到戰壕上,小心的拿出望遠鏡觀察着,此時此刻他眼中的戰場子彈橫飛,炮火連天,雙方射出的子彈不斷的劃過空氣,然後鑽進冰冷的土地,而極少數的則是擊中了敵人的身體,溫熱的血線很快融化了身邊的雪地,似春天提前到了一樣。

煙火、雪花、鮮血構成了一副豔麗多姿的冬國景象。

發出嗖嗖聲的子彈不斷的劃過身旁不遠處的空氣,然後在李上尉身邊不遠的地方激起點點菸塵,然後李上尉卻是絲毫沒有在意,而是拿起望遠鏡就是快速的觀察着遠方的日軍陣地,不過他也沒敢露出來太久,很快就是縮了回去,而等他一縮回去,戰壕上方的土地就是迎來了數發日軍機槍發射過來的子彈。不多不少正好三發,而且着彈位置密集,一看就知道是一個老手用輕機槍所發射的子彈。

然而這些卻不是李上尉所關注的了,他坐在戰壕裡,旁邊的是一箇中尉和一個少尉,此外還有兩個傳令兵。

“日本人現在要從右邊的那個小山溝繞過來,而且人數不少,怕是有一箇中隊的兵力。”李上尉繼續說着:“哼,這些狗日的小日本想的倒是簡單!”

此時身邊的一個年輕少尉用着忐忑的心情道:“那麼連長,他們從小山溝過來的話,那邊我們只有半個排不到的兵力,怕是很難擋住啊!”

“廢話,要不是因爲這個,我叫你們過來幹什麼!”李上尉雖然也想要和其他的軍官一樣時刻保持威儀,但是一到了關鍵時刻,這骨子裡的老兵氣質就是暴露無遺了:“現在一排那邊的陣地拉的太長,讓他們收縮一部分!空缺的陣線由二排來補齊。”

“這樣的話,二排的陣線是不是太過稀薄了!”旁邊的中尉道。

“我還沒說玩呢,連部跟我去支援二排!”李上尉繼續說着,說完後就是帶着人貓着腰往二排方向過去了。

沒多久,這一小羣人就是到了二排的陣地上。

“秦中尉,現在情況怎麼樣了?”剛到低頭,李上尉就是拉過了一個滿臉鬍鬚渣子的壯實中尉。

秦中尉看上去很是結實,但是身上的衣服皺巴巴的,而且滿臉的鬍鬚渣子,靠近了就能聞見一股汗臭味,很顯然已經是好幾天沒洗過澡了。

戰爭上的硝煙味道那麼濃烈,鮮血的氣息那麼濃郁,面臨着生死搏鬥時,誰還會在意身上的衣服髒不髒啊。

饒是中國陸軍裡這一支那麼着重着裝禮儀的軍隊裡,在實際戰爭中也不可能讓軍官們時刻保持乾淨整潔的。

別說是秦中尉了,就連李上尉他也是滿身髒兮兮的,這好幾天作戰裡他可沒有時間和機會洗澡,身上的作戰常服也是無法替換。不過好歹是個上尉連長,這上尉的軍官已經算是基層軍官中的最高者了,李上尉也得注意注意下自己在部下眼中的形象,所以這鬍子還是會刮的。

秦中尉從口袋裡翻出了一個小本子,然後指着上面道:“這是我剛纔觀察的結果,你看這裡!”

他手中的小本子上是用鉛筆畫的一副簡陋地圖,簡單的手畫地圖就是附近區域的地形圖了。這些年中國陸軍參謀部中的製圖科利用航空照相,實地考察等制定了一整套的軍事地圖。這一套耗費了製圖課無數精力和金錢的軍事地圖包括國內地區、俄羅斯地區。此外還制定了朝鮮和印度支那半島(中南半島)的地圖。

其中的印度支那半島由於過於敏感,這個半島上只有法屬印度支那和英屬印度支那,此外還有一個英法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區泰國。對敵人領土的軍事地區製造自然不能光明正大的來,都是悄悄的派遣偵察機或者人員潛入偷偷製作的。

而在朝鮮地區,地圖的製作就是光明正大的多,原因很簡單,中國現在不願意和英國以及法國起衝突,但是不代表着陳敬雲不敢在朝鮮搞事啊,別說是現在了,甚至在一戰時期裡,中國就已經大體制定了朝鮮的詳細軍事地圖,然後在1923年的中日戰爭期間更是把整個朝鮮的地形圖都給製作了出來,戰爭結束後也是經常派遣偵察機進入朝鮮上空進行偵查。

這麼多功夫花下去,實際上陸軍對朝鮮的各種地形掌握實際上是超過了諸多的國內地區。

不過哪怕軍事地圖再詳細,它也沒不可能把每一個個小山頭標註完畢,實際上作戰的過程中,依舊需要靠基礎的軍官當場製圖並進行判斷。

“現在我們正面的敵人至少也是超過兩個中隊了,怕是不下四百人,剛纔日`本向右邊移動的一部分,估計也就以箇中隊左右的兵力,很顯然是把主要的兵力都放在了那一邊,想要突破我們的三排陣地。但是三排那邊的地形有些特殊,雖然對他們的步兵衝鋒有利,但是他們要得到火炮支援的話卻是有些困難,相反,我們這邊雖然面臨的日軍兵力不多,但是日軍的炮火力量卻是主要集中到了我們這邊!”

也許是爲了證明他所說的話,很快天空就是傳來了數聲呼嘯聲,從軍十幾年的李上尉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炮擊,而且聽這聲音似乎炮擊的規模不小,呼嘯聲很快就是變成了爆炸聲,幾乎同時響起了四聲爆炸,這聲爆炸過後又是響起了兩聲巨響。

外頭炮聲隆隆之際,秦中尉面色大變:“怎麼變成六門炮了,剛纔還只有四門呢!”

一個合格的軍官,通過槍聲以及炮彈的爆炸聲判斷敵軍的火力是基本功,說起來這事其實也很簡單的,重機槍和輕機槍以及步槍的聲音都是明顯不同,只要聽的多了,有了經驗基本上行就能夠判斷出來。而通過敵軍發射的炮彈進行判斷也大概如此,不同口徑的火炮爆炸威力自然是不同的。至於數量則是因爲火炮的射速是有限的,所以大體上也能夠通過單位時間內己方遭受的炮彈數量而判定敵軍的火炮數量。

秦中尉雖然只是箇中尉,但是從軍時間不短了,從上軍校的那一天起,他就算是現役軍人了,軍校生的軍銜是特有的准尉,一般畢業後就會授予少尉的軍銜然後進入部隊中基層軍官職務,裝甲科、炮兵科、騎兵課、步兵科這四大類的畢業生一般擔任最基層的軍官職務,比如副排長。大概兩到三年後纔會有下一輪的調動,表現優異的話就會被晉升爲中尉繼續在野戰部隊中任職,而一般都是中尉排長。而到了這個地步後要想繼續往上升,那麼就需要運氣了,沒有響應的戰功是很難單純憑藉熬資歷就升上去的。

現今各國都是視軍官職業化爲過軍事建設的重要標準,之前的陳敬雲在這一點上犯下了一個小小的錯誤,那就是軍官退役制度。在一戰時期,也就是國內剛統一那會,陳敬云爲了擴大部隊的規模,爲了能夠在戰時進行大範圍內的動員,除了實施士兵退役制度外,還施行了軍官退役制度。其中的士兵退役制度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能夠爲中國儲備大量的預備役士兵,但是軍官退役制度在施行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首先了軍官的個人意願問題,這個年代在中國,如果說報名參軍只是爲了能夠在服役兩三年後就退役進入工廠的話,那麼衆多年輕人報考軍校,並且在軍校裡學習了整整三年後才畢業進入部隊,爲的可不是隻服役幾年後就退役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把從軍當成了終生職業一直幹到老的。

但是當時陳敬云爲了能夠儲備更多的預備役軍官,所以實施了軍官退役制度,限定了各級軍官的退役年齡。這種制度實施後,讓大批的基層軍官甚爲不滿的同時也讓部隊的軍官質量下降不少。

這些軍官們可大多是都是打算一輩子從軍的,三十多歲就把這些中基層軍官轉入預備役的話基本上就是結束他們的職業生涯了。

同時由於大量的中基層軍官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被迫轉入預備役,這就導致了基層軍官的年齡層次比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役基層軍官的素質。

更關鍵的是這些退役軍官在轉入預備役後各種軍事素養下降的極快。一戰以及一戰以後,各種軍事理論以及軍事裝備發展迅速,必須時刻緊跟着才能不掉隊,而軍官轉入預備役後各種軍事素養下降的非常快,基本上過個兩三年就跟不上潮流了。

種種情況讓陳敬雲以及陸軍的大批高層重新審視軍官退役制度,最後還是決定提高了各級軍官的退役年齡。把少尉和中尉的退役年齡從三十歲提高到了四十歲,把上尉的退役年齡從三十五歲提高到四十五歲,少校則是提高到五十歲,中校則是五十五歲,上校是五十八歲。而少將則是六十歲,中將爲六十五歲,上將爲七十歲。

這裡頭的提高的主要是低級以及中級軍官的服役年齡,確保這些軍官的服役時間能夠達到二十年以上。

軍官退出現役後則是轉入預備役,並對較爲年輕的軍官進行轉業安排,通常是按照軍銜的高地安排到各級政府部門,一部分則是警察部門,另外一部分則是分散安排到其他政府部門。

按照現行中國的軍官制度,這就可以讓各級的連長、營長這兩個最基層的位置上的保有最優秀的上尉、少校這兩個等級的軍官。當然了,由於軍官退役年齡降低,此外軍校每年都招收大量的軍校生補充,所以導致軍方內部軍官,尤其是基層軍官較多,不過軍方的解決辦法是很簡單的,那就是優秀者繼續在野戰部隊或者各級司令部服役,而略遜的軍官則是安排到地方守備隊或者乾脆在機關裡坐文書工作。

秦中尉畢業時成績只能算是一般,在副排的位置上足足傲了三年才晉升爲中尉,然後在中尉這個軍銜上呆了足足七年之久!雖然歷任了多個職位,但是始終難以晉升到上尉,年齡已經是三十四歲的他如果這兩年內再沒有機遇的話,估計過多兩年就會被調任地方守備部隊任職,幹幾年後就退役了。

不管如何,算上讀軍校的時間,他從軍時間也有十幾年了,作爲一個老資格的軍官,他自然是能夠輕易的分辨出日`本炮擊的火力。

他能夠聽的清楚,旁邊的李上尉自然也是能夠聽得清楚,他李上尉說實話當軍官的時間並不長,1923年才被獲得了讀軍校的資格,而且他還是個插班生,只讀了兩年就畢業了。但是他可是貨真價實的青銅雙劍勳章獲得者,當年已經差不多三十歲的他可是憑藉着實打實的軍功才獲得了上軍校的機會,這畢業後升遷速度極快,由於他豐富的作戰經驗,剛畢業就是授予少尉軍銜,僅僅兩年後就是升爲中尉,緊接着又是升到了上尉,從少尉到上尉,他只花了四年時間。這個升遷速度如果是放到傳統的軍校畢業生裡,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子,正兒八經的將官苗子。絲毫不弱於那個被陳敬雲親口稱讚的韓三的升遷速度了。要知道在這一次戰爭之前,韓三雖然也是三十歲不到就升遷到了少校,但是他可是十七歲就上軍校了,二十歲就是進入野戰部隊並被授予了少尉了,而他當時的畢業成績可是名列前茅,算得上是同輩之中的優秀者。

不過李上尉和那些天之驕子是兩碼事,李上尉能夠快速升遷那是因爲他原本就有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此外還有他的那枚青銅雙劍勳章的緣故。此外他的升遷之路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估計也就是上尉到頭了。軍方的高層在晉升基層軍官的時候不會看重年齡,但是晉升中層軍官的時候往往就會考慮年齡了,超過了四十歲之後基本沒有被晉升校官的可能性。一般而言能夠被高層重視並培養的將官苗子,大多數在三十歲之前就已經當上了少校,然後一步一步往上爬,大概能夠在四十到四十五歲之間晉升爲少將,成爲中國的近千名少將中的一員。至於少將之後還能不能繼續往上升,那就得看自己在陳敬雲的心中有多大的分量了。如果沒被陳敬雲看中或者是連名字都記不住的話,估計少將一直混到五十多,然後運氣後臨近退役的時候被授予中將,然後以中將軍銜退役,運氣一般的就只能以少將軍銜退役了。

而李上尉的快速晉升得益於他之前的戰功,有着豐富作戰經驗的他自然很快就能夠判斷出來敵軍的火力。

“四門七十毫米的迫擊炮,還有兩門的七十五毫米山炮!”李上尉皺着眉:“這日`本人可算是下了大本錢了!”

“剛纔日`本人也就是隻有四門的迫擊炮,現在他們又來了兩門七十五毫米的山炮,恐怕當面的敵軍兵力至少是一個大隊了!”秦中尉如此分析着:“而且還動用了他們的聯隊火力!”

在小規模的戰鬥中,出現日`本人的擲彈筒和重機槍都是經常的時期,而且某種情況下也會遭遇到七十毫米迫擊炮的射擊,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因爲日`本人的迫擊炮是單獨編練,戰時加強到各部隊中,不像中國陸軍一樣平時就完全下發給各部隊實際裝備。而遭遇重要戰事時,日`本的步兵部隊就能夠得到來之於聯隊炮兵火力的支援。

不過說實話,日`本陸軍的火力如果說在1923年還能和中國陸軍大體持平的話,那麼1931年的今天就已經是開始不如了,日`本現在的師屬火力還是七十五毫米火炮,但是中國陸軍已經陸續裝備一百零五毫米的師屬榴彈炮了,而少量的一線部隊更是已經裝備了兩個營的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此外的團屬火力中以七十五毫米山炮以及120毫米迫擊炮組成。營屬火力主要以80毫米迫擊炮組成,連級火力主要以60毫米迫擊炮組成。

不過各部隊實際作戰的時候,尤其是重點地區作戰的部隊一般都能夠得到上級部隊的火力支援。比如中國陸軍自己就非常喜歡把師屬火力下放到團級部隊中,然後組成團級戰鬥羣擔任主攻任務。

現在對面的日`本人來了兩門七十五毫米的山炮,說明他們已經得到了來自聯隊火力的增強,而李上尉這邊卻只是一個標準的步兵連,整個連也只有三門的60毫米迫擊炮,這打起來自然要吃虧的多。

不過李上尉並沒有和諸多影片裡的英雄角色一般說什麼死也要守住之類的話,一見戰場的形勢不太妙他就是立即下令:“讓一排進行收縮,準備撤退到第二道防線!”

然後對着身邊的傳令兵道:“去營部請求增援,我們至少需要八十毫米迫擊炮的增援。”

李上尉很快就是率領部隊進行轉移,很快營部也是增援了一門八十毫米迫擊炮以及兩挺的重機槍過來了。這讓李上尉心裡鬆了口氣,不過真正讓他放下心來的是隨後的炮擊!

是自家的大規模炮擊,雖然李上尉沒資格直接請求師屬炮兵的支援,但是李上尉所看到的只是他面前的這一段防線,而把戰場擴大到整個上千米後就會發現,日`本投入了將近兩個聯隊的兵力在大量炮火的支援下發起了進攻,而他們的當面之敵就是471團,如此情況下471團也是得到了大量師屬炮兵火力的支援。

所以當李上尉看到炮彈不斷落下砸向日本人的陣地時,他就知道,日本人的這一波進攻應該算是被擋下來了。

可是他有些不明白,這些日本人怎麼跟發了瘋一樣衝上來,他只是個小小的上尉,根本就無法瞭解到整個戰場乃是整個安州戰役的情況。

於此同時在安州北部十多公里外,漫山遍野的坦克和半履帶式裝甲車以及輪式卡車組成了一道裝甲洪流,然後朝着日軍縱深持續挺進!

就當471團的李上尉率領部隊進行防禦作戰時,李上尉的老上司,當年的裴中尉,現今的裴中校正坐在一輛中武四輪越野吉普上朝着南方駛去。

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918章 F5對P51(二)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334章 上海事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369章 十九號第51章 胡陳之爭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39章 7月調整第41章 南下北上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319章 南北,戰!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213章 大戰(三)第11章 午夜暗香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90章 蔡鍔心思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337章 渡江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9章 密議(一)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461章 方大山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918章 F5對P51(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1056章 分析(二)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91章 福州冬日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84章 人事任命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71章 各省局勢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24章 殺人奪權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
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918章 F5對P51(二)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334章 上海事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369章 十九號第51章 胡陳之爭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39章 7月調整第41章 南下北上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319章 南北,戰!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213章 大戰(三)第11章 午夜暗香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90章 蔡鍔心思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337章 渡江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9章 密議(一)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461章 方大山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918章 F5對P51(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1056章 分析(二)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91章 福州冬日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84章 人事任命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71章 各省局勢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24章 殺人奪權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