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

中國地域廣闊,相應的部隊駐地也是天南地北那裡都有,南邊的一直遠到海南島,乃至南海上的部分較大的島嶼上也有少量的駐軍,這些南海上的駐軍自然是天天被太陽曬着被海水泡着,而在川藏地區也有着不少的部隊駐紮,這些部隊的士兵們都要忍受高原反應。

在西邊,哈薩克地區、鄂木斯克地區不但有着大批步兵,同樣還有着衆多的騎兵和裝甲部隊,中國的裝甲和騎兵等機動力量除了部分部署在東北以及華北地區外,剩餘部分基本上都是部署在哈薩克以及鄂木斯克地區了。其中鄂木斯克地區地處地球極北地區,每年的冬天可都是零下數十度的,這裡的嚴寒對於當地駐軍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由於南部和北部地區都有着龐大的駐軍,所以中國的後勤供應上一直都是多樣性的,對於部隊禦寒的衣物甚至烈酒可都是儲備的極多。而由於常年駐紮俄國極北地區,所以對於如何進行冬季嚴寒條件下作戰,中國陸軍也是深入研究了十幾年,可以說中國的駐俄部隊對於冬季作戰的技能絲毫不弱於俄羅斯國防軍以及蘇俄紅軍。

如此的中國陸軍面對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地區的冬季作戰,自然是沒有太大的問題,部隊的禦寒衣物以及冬季作戰的其他裝備都是即使配發了下來,哪怕是最先入朝的第四十七師的士兵們也是人手一件白色披風,這種披風並不是用來禦寒的,而是用來當迷彩服所用,套上這麼一件披風后,趴在雪地裡敵人就很難發現了,而這種裝備還是駐俄部隊那邊開始裝備的,後來由於東北地區的部隊也是面臨着雪地作戰的情況,所以也是給東北以及蒙古等北方地區的部隊都是準備了不少。

如此,朝鮮安州東北八公里之外,一隊兩百多人的部隊正悄無聲息的行走在雪原上,隊伍的前頭是那三十來個朝鮮人,他們雖然穿着不少,身上也揹着槍支、腰間掛着手榴彈,但是這全身上下的裝備和中國士兵就沒發比的,中國士兵們穿着的是統一的棕綠色的冬季作戰服,外頭還披了件雪地作戰披風,腳上穿着的是長筒作戰鞋,頭上戴的是1923年中日戰爭期間纔開始裝備的鋼盔,而身上的裝備除了標配的1916年式步槍外,還有木柄式手榴彈,彈夾,水壺等一系列單兵裝備。

甚至不少士兵還裝備了自掏腰包購買的1911年式手槍(元年式手槍,美國M1911),這款手槍乃是中國軍方唯一正式列裝的手槍,不管是軍官還是炮兵、機槍手都是裝備這一款步槍,當然一些軍官們由於個人喜好問題會裝備自購的手槍,不過這子彈就得他們自己解決了。雖然軍方不給普通士兵配發手槍,但是多一把槍多一份安全,所以很多士兵都會選擇自掏抱腰買上一把M1911年式手槍帶着,雖然絕大部分時候都用不上,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和這些全服武裝的中國正規野戰軍士兵比起來,這些朝鮮游擊隊自然是寒酸無比,不少朝鮮人看着旁邊這些中國士兵的裝備都是大流口水,那些單兵個人裝備還不算什麼,但是那些機槍和迫擊炮則是讓他們看了羨慕不已。按照1922年編制,中國的正規野戰部隊裡,每個連都有着三門六十毫米的迫擊炮以及九挺輕機槍,這等連級火力放眼全球,那也是一流水平了,更不要說王上尉的這個步兵連還得到了營部派遣的兩挺重機槍的支援。

雖然這支步兵連的火力放在中國陸軍裡頭也就是輕裝步兵連的水平,但是對於連重機槍都沒見過多少的這些朝鮮游擊隊來說,那已經是重裝部隊的水平了。

這兩百多人了約莫半個小時後,纔在一個山頭下的林地停了下來,而在這片小林地的南方,則是一片開闊地,而開闊地之外則是寬闊的清川江。

很快,潘中尉就是帶着人和那些朝鮮人一起把藏在岸邊草叢林地裡的那些小木船給陸續擡了出來。

這個時候,王上尉心情有些緊張的看着正在準備渡江的部隊,心中暗自祈禱着,這個時候可不要出現什麼日本人,要不然這前後的努力可就白費了,他還指望着這一戰能夠立下功勞,爲自己撈上一枚勳章呢,他要求也不高,白銀雙劍勳章估計是沒啥指望了,但是青銅雙劍勳章總的撈上一枚吧。

只要立下了功勞,獲得了勳章,那麼對自己以後的從軍之路而言是好處非常大的,再傲多幾年晉升少校應該是沒有問題,再混多個十幾二十年到上校軍銜退役也不算太難的事情,至於能不能當上將軍,那就要看以後的運氣和機緣了。

而現在來說,就是要立功,然後朝着校官的方向而努力,他知道,自己和那些權貴子弟不同,自己和他們雖然說都是武漢軍官學校畢業,但是那些人晉升速度遠遠不是自己能夠比較的,他這一屆同學裡頭,晉升爲上校的已經有好幾個了,恐怕這一次大戰過後,冒出一個將軍來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而他自己呢,出身於河北保定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乃是保定市政府裡的一個科長,雖然在官場裡混,但是大半輩子也只混上了一個地級市的科長,這輩子算是沒有繼續往上爬的可能性了……如此家庭出身的他比起那些窮苦家庭出身的雖然要好很多,但是絕對也和大富大貴扯不上什麼關係。

如此出身的他家庭自然不可能給他帶來什麼助力,從軍之路就只能靠自己。

中國的諸多軍官將領當中,也就是福州起義時代到宣撫使府時代這段短短的時期裡報名參軍的年輕人絕大部分是爲了理想而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能夠爲了華夏復興而犧牲奮鬥。而這種情況在統一之後就有些變化了統一之後國家穩定,國社黨統治了中國,這種情況下,報考軍校從軍更是的是一種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其中部分人都是爲了自己的未來或者家族的利益而選擇報考軍校,真正懷着華夏復興夢想而報考軍校的人已經比較少了,當然了,同時有着兩種心思的人最多,他們固然想要爲華夏復興而出一份力氣,同樣也想要讓自己獲得一個美好的未來並家族興旺,正所謂公私兼顧。

王上尉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身爲一個職業軍人,他心中固然有着華夏復興的夢想,但是他對向上晉升的期盼更大。

要想實現公私兼顧也簡單,打勝仗就可以了,打了勝仗對國家民族有利,對自己也有利。

王上尉想着這些的時候,部隊已經是開始渡江了,十二月的江水冰冷無比,這人如果掉江水裡頭沒淹死估計也得凍死,但是對於王上尉等人而言,區區冰寒不算什麼,真正讓他們擔心的是日本人。

雖然情報上說這裡距離安州已經七八公里意外,加上安州那邊雙方大軍正在進行激烈的交戰,按照道理來說日軍應該不會在這個地區駐紮太多兵力的,但是駐紮的不多不代表沒有啊。

果然,就在王上尉擔心着的時候,很快江對面就是喧譁了起來,很快陣陣槍聲就是響了起來,哪怕是隔着江面,那清脆的槍聲也能夠清晰傳入王上尉的耳中,王上尉站在岸邊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着江面以及江對岸,江面上,是數艘小木船,木船上做了七八人或者十餘人不等,船上的人除了機槍手在船頭上架起輕機槍對岸邊進行壓制射擊外,其他的人都是奮力的划槳。

而在江面對岸,則是陸續傳來槍聲,從軍多年的王上尉甚至都不用去看,只聽這槍聲就能夠分辨的出來,對面射擊的應該只有兩挺機槍,而且火力時斷時續,應該只是輕機槍,此外還有二三十支的步槍再設計。通過對槍聲的辨認,王上尉已經是可以大概判斷出,對面的日軍應該只有三十到四十人之間,頂多也就是一個小隊的規模。

對面兵力不多,王上尉也是放下了心,然後傳令道:“繼續渡江!,衝過去!”

說罷,他自己也是登上了其中一艘木船,然後他這個連剩下的一百多人迅速登上了其餘的十餘艘木船,不但有他們自己,而且那些當嚮導的朝鮮人也是登上了船。他們這一次可沒留什麼後手或者預備隊了,準備直接以兵力優勢強渡。

清川江雖然江面寬闊,但是遠遠沒有長江黃河這些大江大河那麼寬闊,這加起來近二十艘小木船划行在江面上,倒也顯得波瀾壯闊。

槍聲繼續響着,但是很快最前面的幾艘木船已經是抵達了岸邊,其中兩艘上已經是血跡斑斑,船上也是遍佈了彈孔,這兩艘木船剛纔被日軍的機槍掃中,死傷多人。

一登岸後,這十來人的士兵就是迅速向前挺進,而兩挺輕機槍也是隨便找了個土堆掩護後就是向日軍展開壓制射擊。

不多時,登陸的中國士兵越來越多,很快就是近百人登陸了上來,並且已經開始施行繞行包圍戰術,那些日`本士兵似乎也知道已經無法阻擋了,當即也是果斷撤退,不過想要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在王上尉的這個步兵連的優勢兵力和火力的打擊下,這一小隊的四十多名日軍逃走了半數,而剩下的一般則是倒在了朝鮮大地上,用鮮血澆灌着朝鮮土地。

王上尉拍了拍身上的雪花和泥土,展開地圖後仔細看了看,然後又是通過翻譯和那些朝鮮人說了一陣後,纔是指着不遠處的那個山頭道:“潘中尉,帶你的人去那裡構築陣地!”

“其他人也把是做好準備,構築好陣地,等營部主力抵達!”這一次小小的渡江作戰看似規模小,但是會牽連到安州那邊的戰略安排,只要等營部主力抵達後,憑藉4732步兵營上千兵力的實力,足以給日軍造成極大的困擾從而爲四十七師主力奪取清川江大橋而製造戰機。

第1003章 兄弟(二)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351章 蔡凝(二)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47章 復古風情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864章 慘烈(一)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598章 鎮壓(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40章 亨利歸來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33章 羅漓心思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13章 臨近生變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28章 購軍械(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
第1003章 兄弟(二)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351章 蔡凝(二)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47章 復古風情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864章 慘烈(一)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598章 鎮壓(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40章 亨利歸來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33章 羅漓心思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13章 臨近生變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28章 購軍械(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